「媽媽,奶奶說你懶!」孩子童言無忌,寶媽回答太機智,值得學習

2020-12-16 騰訊網

文|文兒

雖說中國人在家庭分工上一貫主張男女有別,奈何老公能力有限,結婚生子後,我依然在職場打拼,孩子的照顧就託付給了婆婆一家。本以為老人家能體諒我們小輩的不容易,在孩子想念爸爸媽媽時多有撫慰,誰知,兒子一次童言無忌暴露了真相。

「媽媽,奶奶說你懶,還說你不管我,所以才不來看我!」

難得有時間回老家,我正帶著兒子逛街時,他突然冒出來這麼句話。小傢伙才五歲,還在上幼兒園,若不是婆婆口無遮攔,怎麼會出口就是對我的抱怨呢?想到在孩子面前批判老人不好,我靈機一動,立刻回答:「那寶寶覺得媽媽懶不懶呢?」

兒子立刻「上鉤」,拼命搖頭:「媽媽才不懶,一回來就給我買好吃的,還給我寫(輔導)作業,媽媽最好了!」看來小傢伙還是知道體諒我的。

於是我再接再厲,對兒子叮囑:「既然寶寶知道媽媽不容易,那下次奶奶再說媽媽懶的時候,寶寶要怎麼做呢?」

兒子大聲道:「奶奶說的是錯的!媽媽最好了!」

看到兒子懂得維護我了,立刻感到很欣慰,可見大人否認是沒用的,畢竟我們不在孩子身邊,老人下次依舊會有類似的言論。真正聰明的做法是讓孩子否認老人的不對,並學會維護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有這樣,老人下次再碎碎念的時候,孩子才能為我們維護聲譽。

當然,整件事的重點並非是婆婆在兒子面前說我壞話,畢竟這種事情在現實中太多了,我們身邊大多數人都經歷過,不是婆婆嘴碎,就是公公陰陽怪氣,老年人和小輩之間似乎成了競爭關係。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下,為何會形成如此局面?

大人們之間的「戰爭」

有關孩子的「爭奪戰」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孩子的降臨不僅僅是家庭新成員的增加,更是家庭權利的爭奪。要知道,這個孩子與所有家庭都存在親密關係,或是祖孫或是父子母子,而孩子是家族未來的新生希望,也是下一屆的主人。於是,家庭權利不再是兩代人的事,戰場擴容,誰能爭得未來「家主」的信任和親密,誰就能分割到家庭權利中的最大部分。

簡單來說,那就是誰能得到孩子的依附,誰就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所以,在媽媽們看來只是老人幫忙帶孩子,但在老人看來,這卻是她獲得更多家庭權利的好機會,也能間接提高自己在子女小家中的家庭地位。

很多人已經發現了,在子女結婚生子後,父母於子女的小家如同外人。以我家為例,女主人是我,大小事務沒有婆婆置喙的餘地,因為,小家是屬於我和老公的。但隨著兒子的出生,婆婆在小家中的親密關係人就不再只有我老公,還有我兒子(她的親孫),於是,想要插手小家的欲望就演變成了對孩子的「爭奪戰」,而我則是她鞏固話語權的絆腳石。

對孩子的「佔有欲」

俗話說,生恩不如養恩大。雖然我國法律主張「分娩者為生母」,但在老年人的思想觀點中,誰養大的孩子就理所當然跟誰親。

從小被送到老人身邊照顧的孩子,產生佔有欲是自然而然的,而孩子的親生父母就會被視為「搶奪者」,兒子是親生的,被視為敵人的自然只有兒媳了。

以我家為例,婆婆之所以在兒子面前說我壞話,說難聽點就是為了離間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眾所周知,雖然孩子在老人身邊教養,但母子一體化是難以割裂的,哪怕媽媽不在,孩子的本能也是愛媽媽。老人此舉,就是為了消除母子一體化,提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小輩該如何處理此類問題?

捍衛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就像我前面做的,第一時間就要徵詢孩子的意見,只有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否定老人的判斷,我們才有機會把孩子拉到自己這邊。打輿論戰最重要的並非是雙方大人的意見,而是孩子的認知,只要孩子主動切割負面評價,那老人說再多都沒用,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跟老人及時溝通

跟兒子溝通完以後,我深知問題的根源在老人身上,事後便跟婆婆進行了溝通。

先是表達了對公婆辛苦的讚美,隨後便開玩笑說自己工作太忙了,可能有些事情沒顧及到,希望婆婆多多體諒。最後開玩笑問了句:「媽,你覺得我懶嗎?」婆婆臉色有些尷尬,點到為止,我想她以後會有所收斂。

最後,大家遇上過類似的事情嗎?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你也可以試試看。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媽媽,奶奶說你很懶」,寶媽的回答堪稱機智,值得已婚女性借鑑
    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天鄭女士下班回到家躺在沙發上休息了一會兒,女兒跑過來大聲說:「媽媽,奶奶說你很懶,整天就知道休息,什麼活都不幹,還老讓爸爸做這個做那個。」女兒自顧自地說著,絲毫沒有注意到媽媽越來越難看的臉。
  • 為什麼不建議孩子看小豬佩奇?這位寶媽告訴你答案,太真實
    文|秘籍君當媽之後,每次一開打視頻軟體,觀看記錄裡都是各種動畫片。而小豬佩奇,更是這代孩子標配的動畫片,但是前兩天跟幾位寶媽聊天,有一位寶媽憤憤不平地說:「真心不建議讓孩子看小豬佩奇,太心累了。這位寶媽緩緩了緩又說:「自從女兒看了小豬佩奇,我們全家人都改姓『豬』了,公婆是豬爺爺和豬奶奶,我跟老公是豬媽媽和豬爸爸,全家都要配合她玩動畫情景模擬遊戲。演得不投入,還要被小丫頭嘲笑是頭笨豬。」聽完這位寶媽的答案,其他寶媽也紛紛附和,太真實了。
  • 這位寶媽的機智回答,讓網友啞口無言
    這位寶媽的機智回答,讓網友啞口無言為什麼要背誦古詩詞?背古詩詞有什麼用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曾有過這樣的疑惑,古詩詞在考試中分數比重又不高,每天花那麼多時間來背古詩詞,還不如多寫寫數學題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會背古詩詞的娃有多優秀呢?
  • 學會「邀功」的媽媽,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孩子,小心只會傷孩子更深
    都說職場媽媽不易,而不會「邀功」的職場媽媽更是不易,因為這類媽媽每天累的跟狗一樣,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付出,甚至連孩子都不知道媽媽每天各種付出裡的「用心愛」。前些天,姚倩告訴我:「我又被婆婆嘮叨了,這次是批評我太懶都不知道做家務,這句話聽得我是火冒三丈」!怎麼回事呢?
  • 「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總聽老人這麼埋怨,寶媽太冤枉
    因為很多媽媽都清楚,自己不是慣孩子的人,也沒有故意讓孩子跟老人作對,心裡也是十分委屈。「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寶媽聽了這句話內心五味雜陳我朋友昨天晚上也遇到了這樣的事。她出差一周,昨晚剛剛到家,孩子一見到她,原本睡意朦朧的小臉,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抱著媽媽大喊大叫,還吵著不睡覺,要讓媽媽陪自己玩。
  • 別人誇你家孩子時,你怎麼回答的?這樣的回答最機智
    剛開始我就說還好,可是後來聽婆婆說不能太直接,要謙虛一點兒,後來我就回答哪有啊,太調皮了,一點兒都不聽話,可是這樣的回答,時間久了,覺得對寶寶不公平,明明寶寶就長的很漂亮,為什麼要謙虛的不承認了。我想這樣的時刻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我們聽聽大家是怎麼回答的:@魚兒媽:每次帶女兒出去,總有人誇女兒長得漂亮,眼睛大大的,很有神,我每次都說是啊,長的隨他爸,這樣既肯定了寶寶長的好看,也不用謙虛的回答。@飛飛媽媽:每次帶兒子出去,別人在誇兒子的時候,我還沒說,兒子自動承認,總說是我爸爸媽媽長得好看,我繼承了他們的優點,兒子你好機智啊。
  • 在孩子眼裡,奶奶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孩子們的回答很真實
    @可兒:可能因為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我也覺得奶奶更好一些。奶奶會帶我上下學,還會給我做好吃的。姥姥家和我們家離得比較遠,所以基本上就是逢年過節去看望一下。不過,姥姥對我也不錯。看完孩子們的回答,的確很扎心。孩子其實是最直白地,對於他們來說,姥姥好還是奶奶好?
  • 「你怎麼不去伺候我奶奶」,母親的回答識大體,卻讓人心酸
    母親的回答識大體,卻讓人心酸。母親說:「你奶奶不喜歡我,老了脾氣也大了,我去了怕惹她不高興,她的病就更難好了。而你父親和姑姑作為子女,去伺候你奶奶,她更高興,病也好得快。而你,作為奶奶的孫子,也要多去看看她,這樣奶奶才高興。我就負責在家裡熬湯,你們帶去給奶奶喝。」
  • 「媽媽,上學太累了」寶媽教科書式回應很贊,值得家長們借鑑學習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你在學生時代,是否有過"上學好累"的想法?當時,你的父母是如何對你說的呢? 現在,你已經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在抱怨"上學太累"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是如何回應的呢?
  • 「媽媽,你下面為啥有鬍子?」媽媽巧妙解釋,這是聽過最好的回答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童言無忌,又充滿著好奇心,總喜歡追著家長不停地問著各種問題,大部分問題家長都能回答得上來,但是當孩子問一些關於「性教育」的話題時,這是讓絕大部分中國家長感到比較頭大的,
  • 「最討厭奶奶來我家」,6歲女兒童言無忌,撕開婆媳關係遮羞布
    因為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單純,沒有被世俗影響,有什麼就說什麼,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童真,正所謂:「童言無忌」。前段時間,一家四口正在吃飯的時候,大成順口說了一句:「我媽這周六要來家裡吃飯」,話還沒說完,沒想到小女兒兜兜直接就不幹了,大聲地對他嚷嚷道:「我最討厭奶奶來我家了。」說完便放下自己的碗筷回房間了。
  • 「媽,上學好累」,最後一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式的,值得借鑑
    文|全文共1754個字,閱讀時間大約需要三分鐘如果孩子說:「媽媽,我上學好累啊?」當媽媽的你,會如何回應孩子呢?大多數的中國式媽媽,很可能是這兩種反應,但容易毀了娃的未來。小明覺得,媽媽根本就不理解自己,他今天已經被老師批評了,心裡很難過,媽媽還要這樣說他,實在是太過分了。媽媽見狀,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說,孩子上學,也會很累嗎?比當媽媽在家帶娃,都要累嗎?第二種媽媽的反應:嘲笑孩子,「小屁孩,身在福中不知福!
  • 「媽媽,我恨你」,孩子發脾氣亂罵人,寶媽舉動獲路人稱讚
    旁邊的人也幫那位媽媽哄孩子,可孩子越鬧越兇,還發脾氣亂罵人,最後還喊了一句「媽媽,我恨你」。聽完這句話,媽媽臉色明顯變了,看起來很受傷。正當大家覺得,這位寶媽要發火胖揍熊孩子時,她卻蹲下來抱住孩子,在他耳朵邊輕輕說了一句話:「寶貝,媽媽愛你,如果你更喜歡玩具而討厭媽媽的話,我會很傷心。」
  • 「哥哥,這是你的墳地」,正值新年,孩子的童言無忌讓人太尷尬
    3歲多的女兒正在和鄰居小哥哥在大廳的爬爬墊上一起玩,我和鄰居媽媽在一旁聊天。不料,過了一會,女兒拆了一小塊爬爬墊,請小哥哥坐,並說,「哥哥,這是你的墳地」。雖然都是當媽的,知道孩子不免亂說話,但正值新年,孩子說這麼「晦氣」的話,鄰居媽媽的臉色也難免不太好看。
  • 「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女兒的高情商回答,讓爸爸感激不已
    很多孩子經常能夠「一語驚人」,說出一些讓人醍醐灌頂的話,讓一些成人反省自己居然還沒有一個孩子活得通透。其實,孩子的「童言無忌」往往是最能夠體現孩子平時所受的教育,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就能了解他的家庭教育。01「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
  • 寶媽分享孩子房間照,凌亂到讓人「崩潰」,無數寶媽共鳴:太真實
    01寶媽分享孩子房間照,凌亂到讓人「崩潰」小佳是一位寶媽,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不用上班在家休息,可剛在家裡兜半圈就受不了了。在整理前,小佳把孩子們的房間拍了個照分享,並在社交圈吐槽了幾句,沒想到引來了無數寶媽的共鳴。很多寶媽「大吐苦水」說簡直是太真實了,真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孩子啊,這凌亂程度都是一模一樣的。
  • 媽媽精緻打扮接孩子放學,反遭嫌棄,寶寶:「同學說你是妖精」
    媽媽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反遭嫌棄,寶寶:同學說你是妖精由於工作上的問題,小吳沒有時間接送孩子,平時都是婆婆負責,那天老人突然身體不舒服,住進了醫院,小吳只能請假去接孩子放學。放學時間還沒到,小朋友們在幼兒園裡到處跑著玩,聽到媽媽的聲音,小傢伙連忙抬頭,隔著柵欄問:「媽媽,奶奶今天怎麼沒來?」「奶奶去醫院了,等你放學我們一起去看奶奶好不好?」隨口應了一聲,孩子又跑去跟其他同學玩了。
  • 「裝柔弱」的懶招帶娃方式,不是萬金油,寶媽別盲從害了孩子
    這麼多好處,一度讓「教子無方」的我感覺找到希望,趕緊學習「裝柔弱」。可結果發現,在實地操作時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我又跟其他寶媽交流,發現大家也有同感。有寶媽說:「什麼懶招啊?我比之前更累了,說是裝病裝柔弱,結果孩子動不動就問我『媽媽,你生病了嗎?會不會死?』,然後他情緒越來越不好,一看見我就鬧,讓我抱,讓我帶著出去玩,簡直比之前更磨人。」
  • 挺林佳龍 臺大教授:臺灣人都是媽寶?到底是太笨、還是太懶?
    臺灣人都是媽寶?」認為在連假前一天的周三就到處在塞車,難道不會想到連假後會更塞嗎?出門前都不會看路況嗎?現在的電子地圖也會顯示堵車情況,媒體也都在報,為何還要意志堅決的上省道?到底是太笨、還是太懶?自己的決定請自己負責,沒人逼你去宜蘭。範世平指出,不要什麼都賴給「政府」,臺灣人不是永遠長不大而總是依賴媽媽的媽寶。林佳龍說的沒錯,他只是戳破盲腸而已。
  • 為什麼90後媽媽生了孩子也說離就離?3位寶媽的答案,很現實
    有了孩子之後你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婚嗎?現在的90後這一代人,可以說是結婚快離婚也快,就算是已經有了孩子,只要婚後感覺受不了對方,很多人也還是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離婚。面對這批90後的特立獨行的這種情況,有的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太過兒戲,也有些人認為這些90後的年輕人思想比較開放,沒有了以前那麼保守的觀念,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為什麼90後媽媽生了孩子之後也是說離就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