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體制爆弊端:官員「下凡」撈錢成風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中新網2月17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在日本,「下凡」一詞,有著一種特別的意思。它是指政府官員辭職或退休後前往相關企業工作,從事所謂的「諮詢」或「中介」,而拿取巨額報酬。

文章指出,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典型的「權力期權」變現的腐敗行為,可是在日本政壇,官員「下凡」早已成為潛規則。

最近,隨著官員「下凡」從事紅頂中介東窗事發,日本負責「教書育人」的文部科學省已然冰天雪地,迅速陷入輿論旋渦。論其勢頭,絕不亞於在川普新政下頻頻製造新熱點的日美關係。

文章分析稱,此次事件之所以很「熱」,有三大看點。一是文部科學省肩負教育重擔,素來被外界視為「兩袖清風」的垂範之表,偏偏新年伊始就深陷醜聞,無異一次破壞性的信譽危機,斯文掃地。

二是退休官員「天降」後從事「中介」的不僅是個人,已經發展成為組織性犯罪,主管人事部門幾乎人人有份,共享資源之便、「事在人為」等體制弊端引人深思;三是事發後安倍政府不但全力應對,還拿出舉一反三的姿態,要求各部門同步嚴查。

發聲之乾脆,事態處理效率之高,都讓人異樣地感覺耳目一新,可見事件對安倍政權乃至日本政治的衝擊和影響之深。

文章隨後指出,表面看,它是一起退休官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個案,但正如官方調查顯示,該案顯然不是簡單的一時性問題。日本政府針對再就職的監視委員會稱,文部科學省「下凡官員」涉及的黑色交易至少達到數十起,時間跨度也很長,足見其水深。

資料圖:安倍晉三

雖然文部科學省涉事的相關人員一再聲稱,只是出於「志願者」的初衷,然而事實卻是各路中介費塞滿了腰包,他們在市內還擁有使用國家承擔租金的免費辦公室,並配有女秘書,令日本民眾直呼「蛀蟲」、「蟑螂」。

此外,一個巴掌拍不響。為官員「下凡」牽線搭橋的「掮客」長期與文部科學省人事課保持定期溝通,互通有無,為退休官員直線安排各種優越職位。

例如,負責為退休教師提供支持的財團法人「教職員生涯福祉財團」、與大學相關教育書籍發行的財團法人「文教協會」要職中,來自文部科學省「下凡」官員就達到9人。

文章還稱,這些機構屬於文部科學省的「下線」,掌握了大量單獨的教育、福利資源乃至權利,是被庇護與關照的「傘下機構」、形成了文部科學省的政治勢力範圍。

擁有傳統勢力範圍的日本經產省和財務省等中央部門,自然也脫離不了同樣暗箱操作的汙穢。這種潛規則左右和影響日本政局,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文章分析指出,「官員下凡」的習慣,是日本政治體制多年來的大疾,一是造成財政預算的大量浪費,成為政府養活閒置高官的主要花銷之一。在日本經濟低迷、國民怨聲一片的困難狀況之下,這種糟蹋納稅人錢的做法必定成為眾矢之的。

二是各機關與接納本部門退休官員的機構逐漸成為利益共同體,各取所需,釀成官員貪腐和濫用職權的溫床;三是上述違規操作幾乎是法律死角,重不過臨時停職留薪,輕則書面警告,難以成為刑法懲罰對象。這種褻瀆,也勢必加劇民眾對政府和政客的不信任。

文章最後指出,日本經濟面臨瓶頸,政治體制也積患成疾,「下凡門事件」無疑是對安倍政權的一大考驗。然而,安倍反應雖然夠快,但是缺少一個「誠」字。

畢竟,今年夏天的東京都議會選舉各黨派都已摩拳擦掌,秋季眾議院選舉或成可能。比起徹底去除頑疾,安倍不過是「滅滅火」,將政治負面影響降至最小。

相關焦點

  • 新媒:印度考試作弊成風凸顯教育體制弊端
    在升學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考試作弊成風,這也同時凸顯了印度教育體制的弊端。報導指出,考試作弊現象在印度很普遍,在貧困的北部比哈爾邦,去年更是上演了一幕幕令人不可思議的作弊場景。視頻顯示,考生的父母和親友冒著生命危險,像蜘蛛俠一樣攀爬校舍牆壁,顫顫巍巍地從教室窗戶把作弊紙條遞給考生,而監考員和警察在旁視若無睹。
  • 日本縱向行政體制的官僚弊端
    東日本發生巨大地震後,日本政府的表現遭到廣泛的質疑。多年來,日本極其僵化的縱向行政體制不斷自我膨脹:一方面在自己的所轄領域有著很高的管理能力,另一面卻由於相互協調機制的缺失,經常出現嚴重的效率低下現象,這次救災活動暴露出來的各種失態正是這種縱向行政體制弊端的真實體現。
  • 日本官僚政治暴露弊端遭指責 民主黨將向其宣戰
    日本官僚政治由來已久,先前被認為推動日本經濟發展而受到推崇,但近年來因暴露出種種弊端遭到詬病。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眾議院選舉的日本民主黨高級官員1日宣布,將兌現選前終結官僚政治的承諾。  民主黨議員松原仁8月31日參加朝日電視網一檔節目,批評日本決策權由未經選舉的官員掌握,選民選出的政治家手裡卻只握有「橡皮圖章」。按照松原仁的觀點,官僚們專注於他們所在領域的工作和所在部門的利益,往往缺乏造福公眾的意願。  自19世紀晚期日本打開國門開始,至今仍在盛行的「官僚政治」堪稱日本政治的特色。
  • 溫鐵軍:「條塊分割、尾大不掉」是政治體制的核心弊端
    溫鐵軍:當產業過剩的時候,產業領域的投資者不可能獲得社會平均收益率,於是資本就離開產業,變成一個異化於產業和社會的金融資本,這種異化的金融資本最可能直接結合的就是地產資本,地方政府由於從來都是拒絕跟中央政府分享土地變現收益而成為最鼓勵這種結合的政治權利。因為我國現有經濟體制的基本特點是:中央政府承擔最終風險責任條件下的地方政府公司化惡性競爭。
  • 日本文部科學省副大臣因「下凡門」引咎辭職
    資料圖片日本文部科學省副大臣前川喜平19日辭職,從而為部門內部人士違規幫助一名前任官員退休後在高校謀職的醜聞領責。在日本,政府官員卸任後到先前所監管企業或有政府背景的機構任職,被稱作「下凡」。這種傳統常被視為腐敗溫床。
  • 四通一達快遞被罵只想撈錢,不想送貨,直接扔網點成風
    四通一達快遞被罵只想撈錢,不想送貨,直接扔網點成風。朱先生分析,其它的快遞和天天快遞沒什麼兩樣,說話的想好了,樓梯會塌陷的,你說。報應。天天快遞的快遞員讓人無法想像,他們的形為有沒有為收件人在考慮。為了給自己行方便,快件不當快件到處亂扔。希望天天快遞總工司大力整頓。
  • 政治資金與日本政黨體制轉型
    內容提要: 本文從政治資金的視角,概述了「1955年體制」形成與崩潰的原因,並著重對冷戰後日本政治資金制度的改革及其影響進行了分析: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政治捐款的減少與政黨交付金的導入,是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政治資金收入結構最顯著的變化;同時,在冷戰後日本政黨體制的轉型過程中,現存的政治資金制度仍是有利於執政的自民黨的,但政治資金制度的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非法行為
  • 宋朝官員為何年到70也不願退休?只因宋朝體制的諸多弊端
    那麼是不是在宋朝,官員們的退休程序是怎麼樣的?是否每個官員退休都像歐陽修這樣困難呢?請在下文中一起來探討。 看起來,好像退休的待遇已然非常好,但是宋朝會主動退休的官員卻不是很大,不退休的官員反而更多,這是為何呢?
  • 日本政治或現「新55年體制」
    如果岡田領導的民主黨繼續低迷下去,日本將可能迎來自民黨一黨獨大、長期執政的「新55年體制」,導致日本民主政治的倒退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馮武勇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1月18日選出新的黨代表(黨首),61歲的岡田克也時隔10年後再次出任民主黨代表。22日,民主黨舉行國會兩院議員總會,正式決定了新一屆領導層。
  • 美國搞成今天這樣,它的體制和三權分立有什麼弊端或缺點?
    這就是美國自詡美粉狂贊的「地球最完美的政治體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種體制被當作「歷史終結者」,以「華盛頓共識」的名頭滿世界推銷。其中三權分立被美粉說成是西方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如果不照此辦理就是非民主、專制,絕對在應該被推翻之列。
  • 加速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國當前唯一出路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一舉摧毀了當時中國50多年經濟改革開放的成果,這給全國上下以極大震動,某些仁人志士清醒認識到,只實行經濟改革開放不行,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而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小國以立憲而勝,俄國大國以專制而敗,又給全國上下以更大震動。前者使戊戌變法應運而生,後者使清末預備立憲加快步伐。
  • 周瑞金: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錯失三次良機
    後來,由于波蘭「團結工會」發動了工人大罷工,領導層擔心國內局勢震蕩,便放緩了政治改革的步伐。時隔六年,1986年5月鄧小平再次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由於1989年春夏之交一場政治風波,再一次失去良機。第三次是1997年春,中共十五大召開前夕,當時中央黨校一批省部級官員曾向中央建議,在十五大重提政治體制改革任務。
  • 傳教士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議論
    關注我們·一起悅讀圖片來自網絡第七章:美國傳教士與戊戌變法傳教士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議論關於中國是否應實行西方議會制19世紀80年代,林樂知在《中西關係略論》中曾指出,中國政治弊端為「君與民分互不聯絡」,但是否應實行西方議會制,林樂知表現出不可知的態度:「夫生民而君,君民一體,上下宜通也。倘君處深宮,民居草野,以致國貧民弱,所中飽者,惟居官人耳……君與民分,而國有不危者哉?此泰西各國所以有公議堂之設也。而究不知中國能行焉否也,即或君民能聯絡,實可望其強矣。」
  • 清朝的八旗制度——一切的源頭,帶你了解清朝政治體制的演變
    以吏部為首,主要掌管官員的考勤。到清朝中後期,由於隸屬於六部下的機構愈來愈多,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有重疊,導致官員的行政效率都有所降低。雍正時期,政治上能夠平穩運行的原因得益於軍機處和密折制度的建立。君權和相權在中國古代歷來都是焦點問題。從明代開始,朱元璋就廢除了宰相制度,將權利給予一些低級文官。
  •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三權分立論
    至於目前各國普遍採納的降低官員的自由量裁權的辦法,確實是好思路,但還不是制度。結論:現在的廉政勤政辦法,有著很大的先天不足,其關鍵在於目前的政治體制使管理者缺乏強有力的約束,原因在於廉政建設的權力和責任全部集中於領導幹部或領導集體,反腐敗的制度缺乏利益驅動機制。
  • 鄧小平與八十年代中期的政治體制改革
    這一年中有近20次談話談到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其中有9次是作為主要談話內容,如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在聽取經濟情況匯報時的談話》(6月10日)、《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制觀念》(6月28日)、《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9月一11月)(實際為四次談話的集納),未公開發表的有5月20日會見澳大利亞總理霍克、11月1日會見義大利總理克拉克西、12月12日會見日本國際貿促會訪華團時的談話等。
  • 日本首相頻繁更迭背後:政治體制有欠成熟
    然而,縱觀近20年日本政壇走馬燈似的換相,有負眾望的麻生顯然不是特例。正如日本媒體所言:駭人的不是日本政治家的失誤,而是他們的失誤有多頻繁!日本在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均走在世界前列,政局卻顛簸不斷,缺乏大國風範。究其原因,在於日本政治體制有欠成熟:政黨之爭的焦點更多在於權勢名利,而非國計民生。
  • 李海鵬:從德魯茲派政治參與解讀黎巴嫩的教派分權政治體制
    李海鵬:從德魯茲派政治參與解讀黎巴嫩的教派分權政治體制 2017年09月25日 09:47 來源:《西亞非洲》 作者:李海鵬 字號 關鍵詞:教派;黎巴嫩;瓊布拉特;精英;
  • 權利不均、思想專制、政體腐敗,漫談清朝的政治體制演進過程
    清朝的政治制度非常清晰明確,從清政權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朝政權的影子。在發展過程中,清朝統治者大部分也刻意模仿明朝政權的組織形式。儘管明朝政權本身有不能低估的弊端,但與早期的清朝政權相比,它具有足夠的參考意義。在這種模仿過程中,清廷最終取代了明朝的統治,清朝對政治制度的吸收極大地推動了清朝取代明朝政權。
  • 權利不均、思想專制、政體腐敗,漫談清朝的政治體制演進過程
    清朝的政治制度非常清晰明確,從清政權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朝政權的影子。在發展過程中,清朝統治者大部分也刻意模仿明朝政權的組織形式。儘管明朝政權本身有不能低估的弊端,但與早期的清朝政權相比,它具有足夠的參考意義。在這種模仿過程中,清廷最終取代了明朝的統治,清朝對政治制度的吸收極大地推動了清朝取代明朝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