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仙作為民初紅極一時的名妓,又因與蔡鍔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家喻戶曉,一度被拍成電影電視多個版本,無不因仗義幫助共和名將蔡鍔逃離袁世凱的軟禁而被稱頌為千秋俠妓,她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膾炙人口。
傳說中的小鳳仙在著名的八大胡同賣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藝俱佳,名震京師,成為民國初年北京城紅極一時的名妓。彼時蔡鍔任雲南督軍,袁世凱為稱帝拉攏蔡鍔,請蔡鍔進京,封為「始威將軍」,擔任一些有名無實的職務,加以籠絡。蔡鍔終日無所事事,內心煩悶,百般無聊之時便化裝成商人模樣,串八大胡同,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鳳仙。小鳳仙識英雄、重英雄,沒多少時日兩人就心生愛意,二人歷經波折,終坦誠以待,蔡鍔甚至為了小鳳仙與髮妻鬧翻。後小鳳仙幫助蔡鍔逃離北京,臨行之時蔡鍔說:「同行多有不便,將來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鳳仙為蔡鍔餞行,為他歌唱、為他流淚,仔細叮嚀。護國戰爭後,蔡鍔病入膏肓在日本逝世,享年三十四歲,來不及再見小鳳仙一面。消息傳到北京,小鳳仙悲痛欲絕,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全身孝服,前往祭奠,並留兩副輓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萬裡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美人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然而傳說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傳說中的美女配英雄,護國儒將與名妓的愛情傳奇並不存在,現實中的蔡鍔和小鳳仙交情並不深,小鳳仙也非名妓,俠妓。
《民國通俗演義》中記述了小風仙「相貌不過中姿,性情卻是孤傲,所過人一籌的本領是粗通翰墨,喜綴歌詞。」香港《大成》雜誌刊登了1951年小鳳仙和梅蘭芳、許姬傳的一次談話。講到自己的身世,「父親姓朱,母親是偏房,後離家單過,母親死後,由姓張的奶媽撫養,後來押給姓胡的學戲,十三歲跟胡老闆逃回上海,以後又到北京陝西巷雲吉班賣唱做生意,認識了蔡將軍。」著名蔡鍔專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曾業英形容,小鳳仙只是小妓女,一點不出名,就是生活在低層的一個女孩子,小鳳仙和蔡鍔交往也只是為了維持自己生活,她對政治、帝制、民主也沒有什麼認識。
小鳳仙
蔡鍔通過經常出入煙花之地,經常和小鳳仙見面,裝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從而麻痺袁世凱,這種說法極有可能,但稱蔡鍔為了小鳳仙和夫人大鬧,導致夫妻反目,則屬無稽之談。據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其生母潘夫人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開場前指著包廂裡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她就是小鳳仙。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蔡鍔看戲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鳳仙出雙入對,說明他倆的關係並不怎麼親密,再者,蔡鍔和小鳳仙的交往並不背著家人。而且,據蔡端先生說,蔡鍔將母親和兩位夫人遣送回籍的理由是,潘夫人身懷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老母不習慣京城生活,要回鄉下住,當然,要由劉夫人陪護,幾個孩子也分別回到昆明和邵陽。
至於協助蔡鍔逃離北京,南下雲南舉反袁大旗的關鍵時刻,小鳳仙到底起了什麼作用,歷來眾說紛紜,一說是趁蔡鍔和小鳳仙在一起的機會蒙蔽袁世凱以逃脫,一說是蔡鍔喉部染疾,袁世凱給假三個月,批准他去日本養病(政府公報有記載),袁世凱親手放走了自己的對手。但不管如何,在這場大戲中,小鳳仙的戲份並不多。曾業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蔡鍔和小鳳仙兩人只是根據當時自己的處境,打著各自的算盤,走著各自的路,追尋著各自的夢想而己。
蔡鍔在雲南起義後,小鳳仙安然無恙,這也足以說明蔡鍔和小鳳仙關係並不密切,彼時蔡鍔身處險境,這樣無疑是權宜之計,既不會把自己把柄落入他人之手,又能避免讓一個16歲的少女捲入複雜而危險的政治鬥爭、不使她受到牽連和迫害。對於這段交情,小鳳仙晚年曾回憶說,她認識蔡將軍時還什麼都不懂,蔡鍔離京後也沒再給她寫過信。
蔡鍔
護國儒將蔡將軍愛上名妓小鳳仙可以成為一段傳奇,可以顯示將軍的多情多義 ,但一個深愛國家、深愛妻兒的將軍卻更加可敬,也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