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淬火營連「中軍帳」——第82集團軍某旅營連指揮軍官輪訓見聞
1月13日,記者來到駐紮在燕山腹地的第82集團軍某旅教導隊採訪,恰逢該旅在此組織營連指揮軍官輪訓。
大雪剛過,氣溫降至-12℃。
早上7點,天還未亮,輪訓隊營連指揮軍官按班組編隊,徒步向山野行進。路面冰雪覆蓋,記者試著快走幾下,一步三滑。
「1號目標:鐵塔……」部隊行至一個無名高地,組訓教員張景龍下達課目,組織識圖用圖訓練。受領任務完畢,參訓營連指揮軍官迅速散開,尋找最佳作業位置,架設器材、分析研判地形。
遠火營二連副連長趙曉偉完成作業後,手持望遠鏡反覆進行圖上和現地對比。記者注意到,他的雙手被凍得紅腫乾裂。
「戴手套會影響操作,徒手操作雖然有點冷,但時間一長,慢慢就習慣了。」趙曉偉告訴記者,地圖使用、作戰標圖等參謀業務是不少幹部的短板弱項,旅裡今年針對這個問題,集中組織全旅營連指揮軍官輪訓,大家都想把握好這個提升能力素質的機會。
「之所以組織這次輪訓,要從一場跨區演練說起。」該旅領導介紹,部隊調整改革後,旅裡列裝了多型新裝備。為提升部隊新質作戰能力,去年他們整建制千裡機動到大漠戈壁組織實彈演練,不少營連指揮軍官暴露出戰術素養偏弱、指揮協同經驗不足等短板。此次輪訓,他們針對去年跨區演練復盤總結出的問題,著眼解決營連指揮軍官的短板弱項,設置戰術指揮、組訓任教、作戰研究等20餘個課目,重點淬鍊營連指揮軍官的指揮能力和信息化素養。
「接收坐標!」9時30分,張景龍下達指令,參訓營連指揮軍官快速收攏,迅速奔向下一個作戰地域。
課目銜接為啥這麼緊湊?張景龍解釋道:「集訓內容多、要求高,對參訓人員來說,時間太寶貴了。」
10時10分,一營班組7名成員率先到達裝備訓練場。「比昨天快了34秒,再接再厲!」指揮車前,一營副營長汪庭亮作了簡短的講評,隨即將人員分成3組,魚貫鑽入裝甲裝備展開組網建鏈訓練。
其餘參訓人員陸續趕到,一時間,馬達轟鳴聲此起彼伏。經指揮員允許,記者鑽進一營指揮車內。汪庭亮與兩名連長端坐指揮席,目不轉睛注視著指揮終端屏幕顯示的偵察數據,根據戰場情況變化,隨時下達新的指令。
「接收目標信息」「解算諸元」……
一組訓練結束,汪庭亮摘下頭盔,搖了搖頭,認為指揮節奏還是慢了半拍。此時,他的頭髮早已溼成一縷一縷,在寒風中冒出一股熱氣。
記者了解到,為搞好此次輪訓,切實把營連「中軍帳」指揮打仗本領練強,該旅前期做了大量籌備工作,從去年10月下旬到今年3月,共分3個批次組織。全旅從營長到新畢業學員,百餘名基層指揮軍官逐個「過篩子」。他們還從軍隊院校聘請專家教授進行專業補差輔導,遴選11名優秀指揮員系統組訓教學。
轉眼間,參訓人員又轉入戰術指揮技能訓練。快速判斷戰場態勢、擬定戰鬥決心、處置突發情況……鍵盤聲聲,記者緊盯屏幕上的態勢變化,我方兵力配屬、進攻隊形逐一呈現,多支火力分隊緊密協同,向「敵」縱深實施精確打擊。(韓成、朱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