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史上的「歪把子機槍」是誰?為何得此綽號?看完後明白了!

2020-12-19 騰訊網

在中國男籃歷史上,歪把子機槍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稱號,其主人就是男籃名宿,著名的神射手張勇軍。他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男籃決賽最後6分鐘,連續飆進4記三分,幫助中國男籃在落後11分的不利局面下,逆轉東道主韓國奪冠,上演了中國男籃歷史上經典一戰,張勇軍也因投籃姿勢怪異和極高的準度,贏得了歪把子機槍的名號,響譽亞洲籃壇。

對於大多數國內年輕球迷,了解張勇軍是從他的教練身份開始,其實球員時代的張勇軍,是中國男籃史上最出色的後衛和射手之一,其職業生涯代表中國男籃參加過多次國際大賽,奪得過87和89年兩屆亞錦賽,86和90年兩屆亞運會冠軍,是中國男籃稱霸亞洲的重要功臣。1986年西班牙世錦賽,首次參加世界大賽的張勇軍一人命中35記三分,被評為世界三大最佳三分手,1988年漢城奧運會,對陣加拿大三分10中8砍下34分,對陣埃及三分13中7砍下33分,並以場均20.4分位居賽事個人得分榜第四名。

1986年漢城亞運會,張勇軍首次參加亞洲大賽,在新德裡亞運會1分惜敗痛失金牌的中國男籃捲土重來,並一路高歌猛進,與東道主韓國再次會師決賽。決賽現場異常火爆,韓國男籃在主場觀眾的助威聲中,末節還剩6分鐘時69:58領先11分,中國男籃命懸一線。關鍵時刻,主帥錢澄海請求暫停,穩住球員的緊張情緒,並大膽換上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張勇軍。憑藉靈活的跑位和出色的投籃技術,張勇軍上場就在三分線外搶投命中第一記三分,從此如神附體,仿佛機槍般一發不可收拾,一梭子連續命中四記三分,幫助中國男籃77:74逆轉奪冠,歪把子機槍的名號就此傳開。

憑藉中國男籃一枚寶貴的金牌,中國代表團最終以94枚金牌222枚獎牌,力壓東道主韓國的93枚金牌224枚獎牌,躍居獎牌榜榜首,韓國以一金之差屈居第二。因為立功,張勇軍和隊友坐上返程頭等艙,每人還得到三幹元獎金。張勇軍逐漸坐穩主力位置,成為中國男籃的核心球員,歪把子機槍的名號從此響譽亞洲籃壇。

相關焦點

  • 看了這麼多年抗戰劇,終於弄明白「歪把子」機槍是哪一種了
    看抗戰劇時,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歪把子」機槍。聽名字好像好厲害,而且好像每個抗日劇都會有歪把子現身,但是,日本人用的這幾種機槍到底哪個是歪把子呢?它到底厲不厲害呢?這就是歪把子,沒少見吧?因為其瞄準器是向右歪的,所以得名。
  • 男籃史上最好的射手!朱8僅第四,榜首所有人服氣,下一個是誰?
    男籃史上最好的射手!朱8僅第四,榜首所有人服氣,下一個是誰? 中國男籃的內線優勢一直是個傳統,但是後衛線以及鋒線上的人才卻不像中鋒那樣代代相傳。上世紀90年代,中國男籃能夠得的世界大賽前八的好成績也是得意於有強大的後衛和鋒線球員,他們不僅基本功紮實,而且都有不錯的投籃。
  • 歪把子機槍指的是什麼?
    歪把子機槍,是指日本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配發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在1922年,也就是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為其槍託為了便於射手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因此在中國被稱為歪把子機槍。歪把子的特點在於其採用輕機槍裡少見的五發橋夾供彈方式,從上面的視頻即可看出,其槍身左側有一彈鬥,每次裝填六個橋夾,每擊發一顆子彈,彈鬥下方的撥彈齒依次從左到右把子彈撥入彈膛,五發射擊完畢後,空夾從縫隙中掉落,上方新橋夾落下來就位。而為了避開這個彈鬥,其瞄準線也罕見地布置在槍身右側,為便於瞄準,槍託也因此右偏,故名「歪把子」。
  • 歪把子——連日軍自己都嫌棄的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的標準名稱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它是日軍研製的第一款自動速射武器。為了便於射手貼腮瞄準,大正十一式的槍託往右邊人為的彎曲,所以在中國被形象的俗稱為「歪把子」。
  • 真實的歪把子機槍,為何連八路軍都瞧不上?日軍自己都嫌棄
    文/山峰 抗戰劇中經常出現的「歪把子」機槍是日軍鬼子為了實現班組通用供彈具(5發三八式彈夾)理念的先進武器,凝結了日本軍工科技的,但實際上此款武器問題多多,連日軍自己都嫌棄。
  • 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中國軍民為何稱之為「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 二戰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會被拐把子踢下寶座?
    當時中國軍民給這兩款武器都取了外號,分別為「歪把子」與「拐把子」。 再看看歪把子,1922年定型,1936年被拐把子踢下主力輕機槍的寶座,明顯低於機槍的正常壽命(因為日本產能不足,歪把子依然裝備於軍隊,只不過主力的位置讓給了拐把子)。 那麼問題就來了,歪把子到底有哪些問題,才會被日軍如此快地淘汰呢?
  • 二戰輕武器: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圖為位於槍機左側的彈鬥,可裝填6排5發的步槍彈夾,和三八式步槍、三式重機槍同樣都發射6.5×50mm的有阪子彈槍管的散熱圈「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射擊時,位於彈鬥最底層輸彈位置上彈夾的子彈依次經推彈裝置送入槍膛擊發,5發子彈射擊完後空彈夾會被彈鬥上方蓋子施加的向下壓力從彈鬥底部推出,上方的彈夾再由重力依次落入底部輸彈位置。
  • 歪把子等槍械:侵華日軍制式裝備,被抗戰軍民取了綽號
    相對應的歪把子,也即6.5mm口徑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南方人稱日軍的小鋼炮,也即70mm口徑九二式步兵炮;三八大蓋,也即日軍普遍裝備的6.5mm口徑三八式步槍;王八盒子,也即8mm南部十四式手槍。 歪把子:總裝備數量有3萬餘挺,是侵華日軍裝備最主要的輕機槍。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了三把輕機槍,也即大正十一年式(俗稱「歪把子」以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得名)、九六式和九九式,這三把侵華日軍使用的輕機槍,與抗戰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正式名稱ZB-26輕機槍頗有淵源。
  • 抗戰時期的「歪把子」機槍硬是被日軍設計成了「連發步槍」
    自從重機槍在一戰時期的溝壕戰中大顯神威後,一些歐美的軍事大國便進一步加緊研製新式機槍,日本也不甘落後,根據自身需求,於1922年造出了一款使用6.5毫米口徑輕機槍,即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因為它設計獨特,槍託為了便於士兵貼腮標準而偏右彎曲,所以在中國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歪把子」機槍。
  • 這裡有侵華日軍的歪把子機槍,還有與之針鋒相對的捷克式輕機槍
    為了觀看比較典型的幾款二戰時的機槍展示,來到了圖中所示位於東莞大嶺山鎮,東江縱隊紀念館內。圖為館內展示的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口徑6.5毫米,與三八大蓋步槍子彈通用,有效射程600米。
  • 二戰時期,為何德國和義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裝備?看完總算明白了
    看完總算明白了  也不見得,日本軍工也有很多亮點的地方,只不過相對來說,日本裝備更適合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而德國裝備更適合歐洲戰場。    日本陸軍裝備在歐洲人眼裡就是垃圾  沒錯,我說的就是三八大蓋+歪把子+92式重機槍,全部都是垃圾槍械。  前幾天大家竟然蜂擁而來,得出一個驚天的結論,德國的98K步槍不如日本的三八大蓋,小編當時就震驚了,在一個答主領銜下,其他答主紛紛跟風,三八大蓋竟然成為一款神槍。
  • 二戰期間,日本「歪把子」機槍能否直接使用三八式步槍的彈藥?
    二戰時期,日本就力求槍械彈藥通用,設計的時候,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還有九六式機槍,都是使用同一種子彈的。  在歪把子機槍身上的問題過多,而且根據槍的結構,想改進,太難,還不如直接換一把新槍。然而,這個時候,日本還研製不出新槍,歪把子還得用。沒辦法,對6.5*50mm子彈進行改裝,其實是減裝,減少裝藥量,降低槍承受的壓力。也就是說,歪把子使用的子彈,和三八大蓋是一樣的,但是火藥少了。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日本「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機槍。為便於貼腮瞄準,該槍槍託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圍繞軍方的要求,日本兵工廠打造出了十一式輕機槍。十一式輕機槍採用了類似傳統步槍槍託的「槍頸」,同時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託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槍瞄準,這就是「歪把子」的由來。
  • 我軍青睞「歪把子機槍」,這槍容彈量是多少?網友:又被神劇騙了
    簡介: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一款6.5毫米口徑的輕機槍,由於槍託是彎曲的,所以中國軍人常常稱呼為「歪把子機槍」。就目前的影視劇來說,這款「歪把子機槍」可以說是爆款,有抗日劇的地方必定會有歪把子機槍的身影。歪把子機槍雖然是輕機槍,但是它的容彈量只有5發。相信很多人都被神劇騙了,誤認為輕機槍有很多子彈,但實際上並不是。
  • 日本「歪把子機槍」有多爛?日軍自己都嫌棄,蘇聯軍隊直接差評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電視劇之中經常出現的「歪把子機槍」其實在當時並不是那麼實用,乃至於當時連日本軍自己都看不上,甚至連我們八路軍戰士都看不上「歪把子機槍」,比如《亮劍》之中李雲龍為了換一個孫德勝直接用五聽歪把子機槍給丁偉,而同樣的「平安縣城戰役」那兩個獨立團的連長瞎聊天之時都是只送「歪把子機槍」。
  • 二戰日軍「歪把子」機槍,被李雲龍嫌棄,性能實在太奇葩
    導語:二戰日軍「歪把子」機槍,被李雲龍嫌棄,性能實在太奇葩19世紀是一個戰爭頻發的年代,發動戰爭的國家要麼是為了侵略其他國家,要麼是為了不被侵略而進行的反抗。在一場戰爭中起決定因素的,應該是武器裝備。而中國最開始在武器裝備這一方面無疑是非常落後的,尤其是清朝戰敗後被列強禁止生產軍用武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因為武器的落後只能被動的挨打。即使到了清朝滅亡,抗日戰爭的時期,好的武器對於我們的士兵來說還是稀缺的物資。可是電視劇亮劍中卻有一個劇情,作為團長的李雲龍用了五挺機槍來換一個連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理念落後,日軍為何不改進技術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理念落後,日軍為何不改進技術歪把子機槍當時日本首先考慮的是海外作戰彈藥的通用性,用的是38步槍彈和5發彈夾。客觀公正的講歪把子機槍加工工藝放在今天也是有難度,是一整塊鐵生生切削出來的,現在要cnc數控出來,當時是車床手工銼刀。不能更換槍管,整槍圍繞其左側供彈裝置設計的射手需要有個向右正槍的動作,腳架偏高這些是缺點。理論射速和實際射速是兩回事,理論射速不包括裝彈所用的時間,而實際射速要計算裝彈花費的時間。
  • 真實的「歪把子」機槍:一分鐘只能打120發,連日軍自己都嫌棄!
    如果提起輕機槍,大家想到的應該是捷克式輕機槍,或是英國的布倫式輕機槍,這些都算是二戰歷史中,輕機槍的良品。然而被俗稱為「歪把子」的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卻成為了二戰最水的輕機槍。甚至於連生產國日本自己的軍隊都不稀罕,繳獲了這種輕機槍的盟軍普遍也是選擇將其銷毀。到底是為什麼,這種輕機槍淪為了最差輕機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