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通貨膨脹,最經典的案例應該就是辛巴威和委內瑞拉這兩個國家了,早上還吃個早餐去上班,到了下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一天工資只能吃一頓早飯了。這一點也不誇張,而是當時真實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我們不得不相信惡性通貨膨脹是真的會來的。一般情況下,引發通貨膨脹的原因有三類,分別是需求量大增、供給大減、貨幣持續超發。
其實這三類都很好理解,需求量大增和供給大減都會讓市場的供需關係失去平衡,從而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也可以理解為貨幣貶值。那麼在通貨膨脹到來的時候,最先漲價的是什麼東西?
我認為,最先漲價的應該是生活必需品,如果還要細分,那就是消耗速度較快的必需品,例如米麵糧油等等,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的基礎保障,如果沒有這些東西,那就沒有辦法繼續生活了。其實我國豬肉上漲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如果還是按照原有的消耗標準來買肉,可能真的會出現有人買不起的現象,畢竟有些人的工資才3000元!
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搶購食物,而不是買房買車,有人說,我國是一個種植大國,應該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的,其實也不是這樣,我國的大豆等產品其實有很多也是進口的。那又有人問了,把房子賣了不也能換錢嗎?其實真到了惡性通貨膨脹到來的時候,人們都會想到這個辦法,到時候可能會導致房子二次貶值。
因為在那個時候,房子已經不重要了。當然了,前提是保證自己有居住的地方,這個時候人們往往需要更多的收入來維持生活,但是大家會發現,那個時候什麼都會上漲,就是工資一直不漲。貨幣的購買力會不斷下降,直至達到另一個平衡點。一般情況下,不管是供給增加還是需求減少,都不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
真正能夠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的是貨幣超發,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國20年前的貨幣購買力,再看看現在的貨幣購買力就能發現其中的利害關係。物價、房價蹭蹭上漲,但是大家的工資上漲比例卻遠遠達不到物價上漲的比例。所以說,貨幣超發會直接影響到通貨膨脹率。如果哪天停止貨幣超發,貨幣購買能力其實也會停止下降。
畢竟我們的供需關係其實早就達到了一個平衡點,而貨幣超發就成為了最大的原因。在我國,一般不會出現供給減少的情況,就算出現了,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供給減少,就像疫情期間一樣,並非是生產量減少,而是東西運輸成了難題,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