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死灰復燃」:生鮮果蔬櫃,又一炮灰?

2020-12-0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靈獸」(ID:lingshouke),作者 十裡,36氪經授權發布。

無人果蔬櫃在下沉市場「崛起」,但賺錢的都是硬體廠商。一旦面臨生鮮社區店的競爭,加盟者則可能「血本無歸」。

「現在因為與物業產生矛盾,所以要處理掉這些機器。」武漢的無人果蔬櫃加盟商肖剛(化名)有點兒無奈地告訴《靈獸》。 

2020年的夏天,肖剛注意到,由於疫情傳播途徑的「警示」,無接觸配送進入大眾視野,無人果蔬櫃也順勢再次成為社區近場零售的新風口。

回顧兩年前,無人零售就從紅極一時到哀聲遍野,縱使智能櫃在便民性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其賽道被眾資本搶佔,但經市場的驗證後,無人零售卻一地雞毛。

而在新零售和「到家」業務的圍剿之下,特殊時期讓智能貨櫃的「紅利」被再次抓住,作為近場零售的一種,無人果蔬櫃正向下滲透。

這波「繁榮」的背後,疫情是導致無人零售市場再次飄起泡沫,尤其在下沉市場,在資本推動下,正燃起新一輪的戰火,同時也收割著更多的「韭菜」。

1

肖剛調研附近的社區發現,一個容納近3000人的社區,預計5臺果蔬櫃一天流水能達到4000元。調研後,他立即投資,無人櫃的位置就選擇在小區人流量較大的入口。

開店前,該小區附近還沒有社區店業態。據他觀察,只有在2公裡之外有規模較大的店面,附近居民隔三差五地前去採購。

選址、培訓、安裝機器、招聘等一系列流程走完後,肖剛的無人果蔬機在今年4月開業,5個無人果蔬櫃,每月向物業繳納500元租金。此外,肖剛還僱傭了3個店員,負責採購理貨、配送和值班,月成本開銷近萬元。

肖剛投資的5個果蔬櫃,每個柜子10個坑位,一共可以承載50個SKU,智能櫃有冷氣裝置,24小時保鮮,主要經營果蔬、豆製品,貨源以自己去農貿市場採購為主。

無人果蔬櫃採用掃描二維碼,自動開櫃、自動關聯微信錢包或者支付寶帳戶,所有產品按斤稱重,打開任意櫃門,拿出商品按照自動減少的重量計算價格,自動從帳戶扣除。

這一幕是多麼的熟悉,早在三年前新零售被提出時,無人零售也被認為是新零售的「典型模式」被眾多資本青睞。

彼時,大量創業者和資本蜂擁而至。數據統計,僅2017年,全國無人超市落地超200家,無人貨架落地2.5萬個,而截至2017年底,無人零售領域融資規模超過40億元。

不過,無人風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些被資本堆砌的創業公司陸續被曝出虧損、裁員甚至是倒閉的消息,本以為「人去樓空」、留下一地雞毛就是無人零售的最終結局。 

沒想到,如今在「抗疫」的大背景下,無人零售再次燃起創業們的心,據報導,疫情期間,多個智能貨櫃品牌都呈現出了增長的態勢。可現實是,無人果蔬櫃模式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痛點,懸而未解。 

2

最近一個月,肖剛每天收入下滑到2000元以下,除去人力成本與房租,幾乎不剩什麼。

肖剛回憶,在開業初期,無人果蔬櫃的營業額確實不錯,但很快消費者對其喪失了「興趣」,因為小區門口新開一家社區店,客流被分走不少。 

同樣的商業模式,在北京豐臺區的一個小區內的無人生鮮櫃早已布滿灰塵,貨品的標籤也早已褪色,「這個得兩年沒人用過了,一開始生意挺好的,後來慢慢不行,老年人不太會用,旁邊也多了很多能買菜的地方。」一位該小區居民表示。

而生鮮櫃中常不更迭的生鮮種類和新鮮度也是居民放棄其的原因。另外,智能櫃裡不像菜市場一樣能夠挑挑揀揀的,柜子直接售賣包裝產品。

早在兩年前,北京多個小區被投放了無人果蔬櫃。如今,這些機器都難逃「撂荒」的結局。起初,這些智能櫃還比較受居民歡迎,但隨著新鮮勁兒過去,設備後續出現運營乏力、經營不善等問題。 

甚至部分售貨櫃起初以打折辦卡的會員模式吸引消費者,而現在社區居民也面臨著退費難的問題。 

雖然,跟商超相比,無人櫃因近場零售的優勢,被再次捧為風口,但與之相比的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 

商超內運營很及時,有人理貨,補貨速度快,出現問題都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而無人果蔬櫃,補貨得考慮很多因素(主要是補貨的經濟性),理貨是一大難點。

另外,機器的智能化程度有限,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也存在風險,所以在一二線城市,無人果蔬櫃在生鮮購買方便的社區很難跑通模式。

而從無人貨架的失敗中也能得到啟示,對於無人零售來說,很難管控商品,對於運營、供應鏈、售後、服務等都是挑戰,做不到規模經濟的確很難存活,更不要說投資幾臺設備了。 

3

經過4個月的探索,肖剛最終將此前投資的5臺無人果蔬櫃放到了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 

總結起這段投資經歷,肖剛說,「選址固然重要,但無人模式背後是成本和供應鏈的支撐,單純做無人櫃是無法實現盈利的。」

據了解,投資無人果蔬櫃的成本包括:點位費、電費、折舊費、人員成本等,其中,點位費、也就是貨櫃的佔地租金,約佔運營成本的25%。 

雖然其在幾項成本中佔比並不是最高的,但今年以來一線城市的點位費同比去年月均增長了約2000元,創業者越來越感受到這部分成本支出的壓力。

一位生鮮櫃硬體銷售負責人告訴《靈獸》,機器多為購買,代理商價格一臺4580元,而購貨商的價格在6580元,且貨源供應鏈需要自行解決。

另外,智能櫃的運營成本也非常高,肖剛僱傭3名員工,轉化率勉強達1‰,銷量高也才70%,除去設備成本和點位費,人員工資已經入不敷出了,很難去覆蓋成本。

如果再加上其他「隱形成本」,如電力成本、水果分揀損耗、交通運輸及設備的折舊維護,其成本之高儼如巨石壓身。

湖北十堰的無人櫃創業者王珂告訴《靈獸》,這個模式對擁有供應鏈優勢的創業者比較友好,如果想要大範圍的投資設備,可以通過與上遊供應商合作,負責配送,至於利潤分配兩方協商即可。 

相比肖剛以果蔬、豆製品為主,王珂的選品還增加了肉類、魚類等提高客單價的產品,生鮮櫃一次性庫存100份,補貨3次,將平均利潤控制在35%。 

但儘管如此,都難以避免線下生鮮零售「惡劣」的競爭環境,各種大型的生鮮超市,還有若干的夫妻店和路邊水果攤,經常打折促銷,對生鮮櫃模式是一種衝擊,況且,生鮮櫃的創業者因成本不低,在商品定價上也會比商超略高。

另外,除了點位費,無人果蔬櫃對供應鏈能力也是極大挑戰。

上述兩位受訪者均表示,在這個項目中,最大的難點就是貨物更新,葉菜、水果保鮮時間短,貨物需要快速周轉。 

也是在摸索中,肖剛將每天沒有賣掉的蔬菜轉賣給附近的餐館,因為他們要的品類更全,這樣才能保證更新,有了「接盤」後,保證貨物運轉,消費者看到是新鮮的,才能有更好的銷量。

同時,肖剛表示,如果不做B端的供應,生鮮櫃肯定是虧損的狀態。 

反觀無人零售最終倒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前端點位擴張與後端供應鏈建設不匹配所致,尤其對於初創者來說,供應鏈尤為重要。

其二,原因是國人素質不夠高,丟貨率解決不了,貨損過高,如果貨損高,價格就無法降低,導致購買者就少,而生鮮果蔬品類的價格,本就讓消費者極其敏感,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結果可想而知。

此外,果蔬品類太少、毛利率低、回報周期過長、購買人數影響生鮮櫃收益、配送成本高。雖看似便利,但卻有一定的消費習慣等教育成本問題,這也是掣肘無人果蔬櫃發展的重要原因。

4

打著開啟人工智慧零售新時代的智能生鮮櫃,搶佔到了最後100米,想要在這場生鮮戰局中實現彎道超車,機會非常渺茫。 

最根本的原因是,無人果蔬櫃沒有解決生鮮零售行業最根本的問題,即沒有對現有供應方式帶來變革,也沒有增加產業鏈的新價值,更沒有提高產業鏈的效率和降低整個產業鏈的流轉成本。

而這看似通過智能化解決了一部分人力成本問題,但無形中也增加不少其他成本。

智能櫃的製造成本、維護成本、用電成,以及運營背後需要一套完整的數據系統,還要及時補貨,如此才能提高貨櫃的使用效率,這當中涉及很多「無形中」的運營成本的問題,是需要徹底解決的。 

不得不直視的是,這場所謂的無人零售新風口,最終賺錢的,或許是那些把機器包裝出來讓你買機器的廠商和收點位費的人。 

太陽底下,哪來的新鮮事?

相關焦點

  • 買菜就像到樓下快遞櫃取件 鄭州出現24小時無人智能生鮮櫃
    如今,賽道中又多出了一個選手——社區無人智能生鮮櫃,鄭州一小區的居民將它稱為「24小時菜市場」。這一主打社區無人零售的生鮮櫃,是否能在硝煙四起的「生鮮江湖」中佔據一席之地?深夜,蔬菜到了分揀中心後,需要人員進行挑揀、運輸,要確保清晨六點前在生鮮櫃中裝進新鮮的果蔬。對於生鮮冷鏈運輸來說,每增加一個物流環節成本都會有所增加,鏈路越長,上遊和下遊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會越高。
  • 24小時不打烊的智能果蔬店會不會曇花一現
    前幾年,「無人超市」作為新興購物方式,曾流行一段時間,後來因為客流、收益等原因,很多「無人超市」乏人光顧,最後不得不悄然關閉。而今,泉州中心市區出現的24小時智能無人果蔬店,因為「智慧+科技」的新零售模式,也吸引一些市民前往嘗鮮。對此,部分消費者發出疑問,24小時不打烊的智能果蔬店會是未來新趨勢,抑或也如「無人超市」般曇花一現?
  • 24小時不打烊的智能果蔬店會不會曇花一現 技術仍不完善
    而今,泉州中心市區出現的24小時智能無人果蔬店,因為智慧+科技的新零售模式   原標題:24小時不打烊的智能果蔬店會不會曇花一現 技術仍不完善     前幾年,「無人超市」作為新興購物方式,曾流行一段時間,後來因為客流、收益等原因,很多「無人超市」乏人光顧,最後不得不悄然關閉。
  • 有鄰果盒:建優質果蔬生鮮平臺 助首善高新建設
    西安有鄰果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有鄰果盒」)立足西安高新區,通過建立優質果蔬生鮮平臺,持續增加社區門店數量,致力於為廣大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購物服務和消費體驗。近日,本刊記者走進有鄰果盒,與其CFO辛鑫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到了有鄰果盒發展歷程及其團隊創業故事。
  • 「大江奔流」採訪團聚焦志合:無人智能櫃助力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核心團隊領頭人的潘存雲是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退休),國內機械創新設計領域知名專家,在機構學基礎研究、機電一體化裝備、特種機器人、新概念發動機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尤其是近年來在智能物流、新零售、機電產品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潘存雲表示,無人智能櫃項目的最初架構,就是想讓無人智能櫃成為政府觸達市民的最末梢觸角。
  • 從鮮米糧倉到全品類生鮮櫃,「鮮稻屋」想通過社區合伙人滲透到居民...
    今天要介紹的「鮮稻屋」也是主打社區生鮮,成立於 2016 年,獲得過俞敏洪、騰訊前副總裁劉成敏、合眾資本聯投的 2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鮮稻屋曾推廣過專門售賣鮮米鮮蛋的無人糧倉,而目前則想用「全品類」的無人生鮮櫃打入社區場景。 大米消費是個近萬億的市場,但極為分散,也沒有形成很好的品牌。
  • 無人超市、無人咖啡機武漢上線 疫情後,無人零售能否「翻身」
    一名參觀者在第三屆中國無人零售大會現場搭建的無人超市內體驗刷臉支付過閘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自疫情暴發以來,除了線下超市、生鮮電商等一些主流渠道外,無人零售也成為人們生活用品購買渠道之一。   前不久,火神山醫院建成交付後,疫區無人超市隨即上線,其由阿里的淘鮮達和湖北連鎖超市中百倉儲承建,超市24小時營業,開業第一天接待200餘名顧客;瑞幸無人咖啡機「瑞即購」也已入駐武漢多家醫院。在抗疫的過程中,無人超市、無人配送、無人櫃等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早在前幾年無人零售曾經很熱,但很短的時間內,它經歷了從瞬間火爆到一地雞毛,再到暗流湧動,這其中原因何在?
  • 2018新零售「四大家族」生鮮新布局
    [摘要]日前新零售已經不是新鮮詞,但無論哪個時代,以新換舊都會是一種常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新零售永遠有談不盡的話題。導讀:日前新零售已經不是新鮮詞,但無論哪個時代,以新換舊都會是一種常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新零售永遠有談不盡的話題。
  • 無人貨架、智能貨櫃、自動售貨機,誰才是新零售爆點?
    馬雲爸爸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零售界一時激起千層浪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概念或技術的應用使零售業的變革更加轟動資本青睞、巨頭進軍讓無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風頭...   馬雲爸爸提出新零售的概念 後   零售界一時激起千層浪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概念或技術的應用   使零售業的變革更加轟動   資本青睞、巨頭進軍   讓無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風頭浪尖之上   借著新零售的噱頭,一時間
  • 從零售業態變遷看新零售社區店如何一統江湖?
    無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零售效率方面,例如提升結算效率,延長夜間營業時間,提升門店信息數據化能力等。今後有人與無人結合是主流方向。無人的核心價值是對零售能力的深化,在社區內放置的無人貨櫃,既可離消費者更近搶市場,又可提供24小時服務擴大營業時間。
  • 西安一京東無人超市閉店 盒馬鮮生國內接連關店 新零售不行了?
    然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京東X無人超市已經開始關店。京東X無人超市通過人臉識別、物聯網、大數據等全新科技改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號稱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其實,不僅是無人超市,新零售的另一個典型——生鮮超市,也在經過一兩年多時間的快速擴張後,目前頻頻傳來關店消息。  關店聲音此起彼伏。7月4日,永輝雲創旗下上海五角場的超級物種宣布關門了。
  • 無人零售:路雖遠行則至,前途依然光明
    「』無人『技再炫,脫離零售本質啥也不是,無人零售關鍵在於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滿足消費者『多、快、好、省』的真實性需求」,從IBM辭職創立O2O閃送平臺愛鮮蜂再於2017年創立在樓下生鮮便利櫃品牌的張贏,從其創業經歷中不難窺探出「無人零售」的發展史。
  • 7年打磨社區冷櫃模式,毛利是永輝2倍,食行生鮮為何不懼盒馬競爭?
    4、4萬億大市場的生鮮江湖,眾多玩家拼殺,誰能笑到最後?社區生鮮櫃模式受到的關注多了起來。前腳有「在樓下」憑藉社區生鮮櫃完成千萬級美元A+輪融資,後腳就有三蛋生鮮用「店+櫃」模式殺進社區生鮮市場。社區生鮮櫃究竟是資本下的狂熱,還是有望成為線下生鮮門店的勁敵?
  • 600SKU智能貨櫃,一個柜子解決零售剛需
    艾瑞諮詢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交易額達到389.4億元,2022年將達到1.8萬億元,用戶規模將逼近2.5億人。無人零售的出現和落地,標誌著「新零售」正從多個維度對傳統零售業進行變革升級,無人貨架、無人超市、智能貨櫃等多場景產品如雨後春筍,各賽道創業者也層出不窮。自動販賣機在國內面市許多年,絕大多數是單一產品櫃體,如飲料機等,營業額很難做上去,利潤也極低。
  • 新零售便利店是什麼模式
    2020年加速了傳統零售升級新零售的速度,傳統便利店逐步轉型新零售便利店,那麼新零售便利店是什麼模式?新零售便利店是什麼模式品類豐富,重視品質開一家新零售便利店,核心的要素就是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購物體驗,經營的商品儘可能做到了品項足夠豐富、分類較細,比如傳統的日式便利店,所提供的商品品類就非常豐富齊全,消費者想要的都可以找到。
  • 小萌科技入局無人零售領域 做智能零售的賦能者
    日前,智能零售服務商小萌科技,攜旗下無人零售櫃techmob「智眸」入局無人零售領域。據了解,智眸無人零售櫃通過基於AI的計算機視覺識別系統和SAAS軟體產品來賦能新零售。  據小萌科技CEO顧勤偉介紹,在智能櫃無人零售行業需要達到一定技術要求才能實現櫃體量產落地。
  • 行業觀察|什物鏈生鮮新零售服務
    生鮮市場規模為萬億市場,未來提升空間大。生鮮行業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僅為10%,未來提升空間巨大。由於消費升級和消費人群觀念的變化,生鮮零售模式的渠道發展從傳統零售到生鮮電商再到生鮮新零售,最終會發展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
  • 無人零售又添新兵!快來掌柜takego無人店開張
    快來掌柜整合供應鏈核心優勢、發揮智能城市配送能力,強力進軍社區無人店市場,計劃通過強大的智能零售系統構建面向未來的社區智能零售新格局。快來掌柜無人店使用深蘭科技的takego自販櫃,進駐辦公園區和社區,提供「掃手開門,拿了就走」的新型便利店服務。
  • 生鮮電商疫情突圍:業務量激增,但缺貨也缺人
    在蘇州,食行生鮮的企業配送員王偉最近每天都要工作14到15個小時。整個行業的很多配送員從凌晨4點多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每個人一天下來要送900多個包裹。隨著疫情的持續,全國各地的防控也越加嚴格,為了減少外出,生鮮電商平臺在疫情期間成為許多用戶的剛需。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
  • 國君零售:生鮮新零售的「三國殺」
    10年後,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已經擴張到了數千億,而萬億市場這個概念,是每一個創業者必然會做的一頁PPT。門店到家、前置倉、社區拼團,生鮮電商的玩法日新月異,線上線下的區別日益模糊。這些模式的區別究竟在哪裡?未來是會共生,還是由某一種模式一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