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都說「大道至簡」。其實當前家電廠商做生意賺錢的方法也很簡單,關鍵就是抓住重點,提升效率,解決問題,量價齊飛。
常偉||撰稿面對即將落幕的2020年中國家電產業來說,眾多廠商至今還沒有放慢步伐,仍然在一線市場持續深耕和快速細作。因為,對於眾多廠商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多賣貨、多賺錢、多積攢目標用戶」。那麼,當前在經歷了產業、市場,以及消費群體等多個維度、持續多年的變革之後,整個家電產業做生意賺錢的方法,有沒有因此而變化?
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對於家電廠商來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未來,其做生意賺錢的基本邏輯都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一方面,雖然購買家電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但參與市場競爭的主流廠商群體,還是那些人;另一方面,大道至簡。往往是越簡單的商業模式,越容易讓更多人賺到錢。比如說,低進高賣賺差價,這種商業模式就很簡單,但在家電業持續興盛幾十年,如今還在用。
面對已經全面打響的2021年市場競爭大戰,家電廠商們又應該如何以更簡單、直觀而高效的手段,實現更好的發展與賺錢呢?家電圈認為就四句話:一是,堅持規模化增長的底盤不動搖;二是,堅持結構性盈利的方向不偏差;三是,推動精準經營的內涵不鬆懈;四是,緊抓團隊建設的內功不忽視。
對於所有家電廠商來說,規模化盈利既是手段,也是目標;因為沒有規模,就難以實現「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也就無法形成持續盈利的結果;因此,在家電市場生存與發展,必須要實現對存量市場的搶奪,同時還要善於把握住新的商業機會。比如說,從空調到空淨、抽溼機、加溼機;從洗衣機到烘乾機;從冰箱、冷櫃到酒櫃等等,都是規模化增長支點;同時,還要抓住當前很多家電企業推動多品牌深耕圈層用戶和細分市場的機會,充分利用全面引爆;此外,還可以從家電一直以來的後裝市場向前裝市場進行延伸、探索。
通過產品結構性調整,實現結構性盈利,這是最近幾年來家電產業轉型變革的重要方向。過去幾十年以來,很多家電廠商大多是一個品牌、幾個品類為主的經營模式,就可以賺到生活費、很好活下去。現在,對於市場巨頭化、寡頭化,以及消費多樣化的格局,家電廠商們必須要探索多品牌、多品類的協同經營策略,既要做中高端品牌,還要搶套系成套的消費機會,更要把握有利潤的機型推廣,同時還要提升營銷服務賣貨的水平,而不是簡單的推銷賣貨。
不管是商家,還是廠商,市場經營既是一門老課題,如今還是新學問。因為,過去很多廠商的人口紅利、政策紅利、改革紅利紛紛消失,那麼家電廠商未來爭奪的一定是經營管理的紅利。這就涉及庫存的周轉、效率,費用的精細分類化投入,以及對市場亂價、竄貨的管理和打擊,還有終端門店的精益化拓展和維護,一切都要向效率要效益。目前在終端市場,很多廠商最為直觀的變化,就是將階段性的促銷活動,變成長年性的持續動銷,將低價推銷變成了精品體驗營銷。
多年來一切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而人的競爭關鍵,是團隊建設。這對於家電廠商來說,雖然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行業,但團隊建設卻需要天天做、日日新。核心就是組織、文化和團隊能力的再造,同時還要全面融入開放、共創的思維,擁抱新知識新文化;此外,企業不管大小強弱,都需要建立人才的梯隊體系,要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最終要形成壓力傳導機制,將盈利或虧損的影響覆蓋到每個人,責權利一體化。
最終,所有的家電廠商,不管外部市場怎麼變、經濟環境怎麼走,必須要堅持走大道,更要走正道。大道就是貼近市場、擁抱用戶、正視變化;正道就是以好產品、好服務、好價格、好體驗贏得用戶信任和口碑,而不是忽悠、欺騙、炒作誤導用戶和市場,更不是拿惡鬥與亂戰滅掉對手成就自己。
一是:要變被動參戰,為主動進攻,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能被對手拖著走、摁住打;二是:踏實務實回歸原點,零售的本質是服務用戶,產業的基礎是廠商活起來動起來,以終端為中心、全面以動銷取代促銷,成為一切工作的根本;三是,通過提升產品結構、優化品牌梯隊,不再盲目降價促銷、亂價竄貨,真正讓商家有手段、有產品,賺到錢;五是,全面強化企業的管理效益,構建管理驅動力。
關鍵詞 >> 家電,經銷商,消費變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