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言虎
今年「打工人」的日子似乎格外不好過,先是被扔證件,後被自扇耳光,這兩天,又冒出一個「自願降薪」的奇葩事。
據報導,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員工群裡近日流出一張截圖,截圖對話顯示,「今年公司效益良好,利潤有較大增長。公司決定,允許員工自願申請每月降低待遇的10%」。
公司利潤有較大增長卻「允許」員工自願降薪,如此「清奇」的腦迴路,讓人不明覺厲。多名涉事公司員工透露,「自願降薪」言論實為公司的服從性/忠誠度測試,類似測試在公司每年都會發生。
該公司董事長後來發布的聲明,似乎也印證了「忠誠度測試」的真實性,他表示,凡申請過自願降薪的人,只要3天內有任何人站出來聲明他是非自願的,是被迫的,不論他描述非自願是真是假,多益公司都獎勵給他3萬元民幣,不限人數。
言下之意,他對自己的員工是有信心的,他相信這些自願申請降薪的員工,是真正與公司站在一起,而不是出於某種壓力。但問題是,一來,以自願降薪測員工忠誠度合不合適?二來,為了自己在公司的前途與利益,又有幾人敢說自己不是自願的?這樣的聲明本身就有著某種脅迫的意味。
不論是讓員工自願申請降薪,還是忠誠度測試,背後都反映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這家公司的老闆對員工權益缺乏基本的尊重,似乎員工端著他的飯碗,他就可以予求予取,就可以做出作踐員工尊嚴的行為。
但是,在現代勞動合同體系下,員工不是僱主的「包身工」,雙方是基於契約而非身份關係的平等主體,工資調整也好,凝聚力強化也好,都得按合同精神來,而不能用那種傳統的、帶有江湖氣的老一套規則來脅迫員工。
的確,當下企業內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就業壓力也在增加,許多人都格外珍惜工作機會。但企業主也不能「恃寵而驕」,以手握工作崗位隨意踐踏員工的尊嚴。讓員工自願申請降薪,且以降薪測試員工忠誠度,只會暴露企業主扭曲的價值觀。在這種脅迫意味濃厚的企業氛圍中,指望員工能以多麼積極主動的心態為公司創造效益,恐怕也是奢談。
這家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還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向來被認為是平等價值觀與民主氛圍的代表,「科技向善」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標榜。在這種背景之下,這個公司的做法就更顯突兀,他的這種管理模式,與網際網路所代表的精神背道而馳,走向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反面。
其實放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史的角度來看,近三四十年來,不論是企業對組織管理的理解,還是勞動者的權利意識,都在不斷提高。如果說,當市場經濟的大潮剛剛拉開,在對速度與效益的追趕中,企業管理即便粗放一些,甚至不乏有觸及員工權益之處,也可能不會引發員工特別的反彈,因為那時候,「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普遍的原則,員工權益被普遍置於次要地位。
但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與勞動者權利意識的覺醒,以往不少企業那種簡單粗暴的無視員工權益的理念,就開始落後於時代了。現代企業管理越來越看重激勵與競爭,但一切都應該以平等正義為前提。無視員工尊嚴,把企業打造成血汗工廠,註定不被認可。
該公司的做法,處處凸顯著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格格不入,其更像是以大家長的身份自居,用一種傳統的忠恕思想來管理員工。只是,都2020年了,這一套在當下這個年代「此路不通」。
[ 責編:王麗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