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中國封建帝制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作為清朝皇帝,他的頭銜是「宣統」,後人稱之為「末代皇帝」或「宣統皇帝」。1922年,退位皇帝溥儀結婚,娶了婉容皇后和文繡。婉容可如桃花,文繡靜如秋水,她們相輔相成。但幾年後,文繡離婚,婉容通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溥儀結婚後的頭兩年,三人相處得很好。婉容是一個有名的女孩,她接受了開明的西式教育。此外,她在皇宮裡有著高貴的貴婦地位,她忍不住傲慢專橫。文繡出生在一個破碎的滿族貴族社會。她接受了「三從四德」的傳統教育,很清楚正統與平民的區別,所以,她能容忍皇后的驕縱。
然而,溥儀和婉容有相同的語言,夫妻情深,文繡也能。當時,文繡不會說英語,溥儀專門請了老師教她,有時還去她家坐坐、聊天,關心她的學習進度。溥儀出宮也常將皇后、淑妃帶到身邊。
兩個女孩在一起服侍丈夫時會嫉妒,這一點也不奇怪。可婉容和文繡為了一輩子能幸福,竟讓皇帝為她們「打官司」,這種現象在以前的法庭上是不存在的。溥儀起初能夠做出公正的決定,但後來為了減少和婉容的嘮叨,便很少去文繡的宮殿。正如溥儀自己所說:「我幾乎都是跟婉容在一起,經常不去文繡住的地方。」
在后妃的鬥爭中,溥儀的天平越來越傾向於婉容,與文繡疏遠。這種優待在三人居住在天津張園後越來越明顯。
在溥儀的記憶中,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天,文繡獨自出門,回來後在院子裡吐口水,碰巧婉容坐在旁邊,誤以為文繡在針對她。於是,婉容將此事報告了溥儀,請溥儀派人訓斥文繡。文繡受了冤枉,來到溥儀的房間向他解釋情況,溥儀卻把她拒之門外,狠心。
還有一件事:農曆七月初七是鵲橋相會的美好日子。晚上,溥儀和婉容在院子裡談笑風生。只留文繡一個人在房間,於是,她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無望的,便拿起剪刀朝她的腹部刺去。幸好,被太監攔住了。
太監把事情報告給溥儀,溥儀生氣地說:「別理她!她以前常用這種伎倆嚇唬人,誰也別理她!」後來,婉容有點害怕,吃飯時對溥儀說:「我們叫淑妃來吃飯吧!」溥儀拒絕了婉容:「不!如果你叫她吃飯,我就不吃了!」
可見,此時此刻在中國溥儀眼中,文繡已經是一個只能「哭兩次,掛三次」的吃醋女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早已不復存在。因此,在婉容的排斥和溥儀的無情之後,文繡最終選擇了離婚。
離婚後,溥儀覺得很丟臉。溥儀沒有反省自己在這件事上的過錯,反而把責任推給了婉容。在他看來,是婉容的嫉妒把文繡趕走了。如果不是婉容的嫉妒,文繡不會要求離婚,他的帝王臉也不會丟了。因此,文繡走後,溥儀也對婉容感到厭惡,曾經相愛的夫妻越來越遠。
婉容失去溥儀的好感後,她只能靠抽鴉片來打發寂寞。偽滿時期,溥儀和婉容表面上仍是夫妻,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夫妻。當時,缺乏情感慰藉的婉容,不僅抽鴉片越來越猛,還開始與人交往。
1935年,與人私通的婉容被打入了冷宮。
其實,溥儀的不幸婚姻一方面源於當時的舊婚姻制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自己處理不了婚姻關係。如果溥儀能堅持一碗水端平,如果在文繡被欺負後,能給她適當的安慰,也許文繡不會離開他;文繡走後,溥儀如果能反省自己的過錯,如果他能珍惜和婉容的感情,也許皇帝和皇后可以走得更遠。
然而,歷史上沒有如果,本該幸福的婚姻生活就這樣被溥儀打破了。因此,溥儀不僅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也是一個失敗的丈夫。他的婚姻悲劇,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的反思,讓人惋惜。
參考資料:
【《郭布羅·婉容生平》、《我的前半生》、《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