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市場可能出現調整分化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展望

來源 上海證券報

近日,《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第62期發布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蔡普華出席並致辭,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發布報告並作解讀。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經濟復甦勢頭加快,生產和消費需求持續回暖,金融市場運行整體穩定,本期小康家庭財富景氣指數較上期上升1個百分點,小康家庭經濟景氣指數較上期上升2個百分點,收入增長指數、投資意願指數和流動資產投資意願指數與上期持平,不動產投資意願指數較上期上升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唐建偉、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德裕世家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菊雷、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等專家圍繞「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這一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圓桌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助理李志琴主持。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唐建偉從「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貨幣政策」三方面詳細展望2021年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他認為,2021年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向上、通貨膨脹向下、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的格局。

經濟增長: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或將顯著加快,走勢或是前高后低。受2020年基數影響,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高達15%左右,二季度之後逐漸回落,四季度有望回歸到正常水平。2021年經濟增速將顯著回升,預計全年增長9%左右。消費和製造業投資有望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通貨膨脹:食品價格拉動CPI同比可能明顯走低,而PPI則可能回正。受前期豬肉價格走高形成高基數以及當前生豬存欄和出欄大幅增加的影響,2021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將明顯回落,受此帶動,CPI同比也將持續走低,部分月份CPI可能為負值。在需求恢復的帶動下,特別是服務業生產和需求逐漸改善,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有望適度回升,預計2021年CPI同比漲幅平均在1.5%左右。

2021年全球經濟將整體復甦,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大概率事件,PPI有一定的輸入性上漲動力。國內經濟復甦態勢明確,工業生產回暖帶動生產資料價格處於回升過程,國內消費的恢復也將帶動生活資料價格的回升,預計2021年PPI同比漲幅平均在1%左右。整體而言,2021年通脹將處於較低水平運行。

貨幣政策:「緊信用+穩貨幣」組合。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到疫情前,前期應對疫情衝擊的逆周期調節政策也將逐步回歸到常態。預計2021年貨幣政策將是緊信用、穩貨幣的組合,流動性或邊際收緊。一是2020年上半年企業信貸增長較多,且期限偏短,加上許多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2021年這部分企業貸款都面臨還本付息的壓力,或出現內生性「緊信用」;二是2020年因為經濟增速下行及信貸多增,宏觀槓桿率出現明顯上行,為穩定宏觀槓桿率,2021年需要控制信用進一步擴張;三是隨著經濟快速恢復,流動性寬裕不再加碼,本身也會有「緊信用」的效果;四是樓市「三道紅線」及信用債違約事件等也會使得整個融資環境趨于謹慎。預計2021年信貸和社融增速都會從2020年的13%左右回落至11%左右。

從貨幣供給的三個渠道而言(信貸、財政赤字、外匯佔款),2021年M2增速可能都面臨放緩壓力。預計2021年M2增速將從2020年的10.5%左右回落至9%左右。但為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預計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2021年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性。

展望2021年大類資產市場,唐建偉認為大類資產市場可能出現調整分化,整體上可能需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具體到投資方向,他認為大宗商品最值得看好。原因有三:其一,歐美經濟復甦之後面臨補庫存的需求,將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二,全球前期超寬鬆貨幣政策投入的大規模流動性,會造成通脹預期,也會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其三,歐洲和美國預計還會繼續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利好於大宗商品市場。

債市:利率易上難下,債市難有趨勢性行情。一是經濟復甦疊加政策邊際收緊,國債收益率難有明顯下行;二是美國經濟復甦或將推高美國國債利率,中美利差將趨於收窄;三是物價整體下行,貨幣政策並不會轉向收緊,且考慮到長端利率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要繼續大幅上行空間也不大;四是債券市場擴容後,監管層也會持續維穩債券市場,控制利率上升的斜率。

股市:股市短期應放低收益率預期,中長期可布局「十四五」。2000年之後,中國A股從來沒有連續上漲超過兩年。預計2021年市場的剩餘流動性是偏於減少的,不支持股票市場再出現趨勢性行情。中長期而言,因為中國居民資產配置將更傾向股票市場、外資持續流入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完善等,仍可對中國資本市場保持樂觀的判斷,投資者可提前布局「十四五」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升級、投資提質、區域經濟重構和經濟數位化轉型的投資機會。

原油:供需格局向好,油價總體將呈上漲趨勢。一是疫情影響轉弱之後,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回升;二是儘管減產規模將縮減、各方博弈可能加劇,但減產協議仍將繼續為原油市場提供一定支撐;三是全球原油庫存已較前期高位下降,原油庫存壓力趨於緩解。

黃金:疫情消退導致避險需求下降,金價或將震蕩走低。基於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的大背景,前期驅動金價上行的避險情緒和超寬鬆政策預期弱化,我們判斷2021年黃金可能會震蕩走低。一是隨著2021年疫苗的問世和逐步普及,黃金避險情緒降低。二是寬鬆政策退出或使通脹預期減輕,黃金保值功能減弱或降低其吸引力。三是美國經濟復甦可能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走高,美元出現階段性升值,黃金價格或將因此承壓。

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分析了明年的經濟環境及投資機會,並提示需要規避信用收縮可能帶來的估值壓縮。首先,從內部角度看,歷史上國內的信用周期領先於國內的經濟周期2-3個季度,2020年10月是信用周期的高點,因此,明年二季度是這一輪內生經濟復甦的高點。但從海外情況來看,如果外圍需求持續帶動出口,有助於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順全球經濟周期的邏輯下,明年海外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資本開支增加對於企業和投資而言是一個重要機會,中國的中間品(原材料、零部件)出口恢復可能加快。

德裕世家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菊雷從投資者的角度談了資本市場投資,並結合自身工作引用了高淨值人士的投資例子。他講到,資產配置首先涉及的是投資類型佔比的問題。對於高淨值人士的投資,佔比最大的是另類投資,包括房地產、私募股權、對衝基金等。

如果回到普通家庭的角度來看,需要遵循風險原則,風險越大,投資佔比最小。風險最低的是包括保險、銀行存款在內的保障性收益產品,佔比45%左右,銀行理財產品類30%左右,證券投資基金、陽光私募、集合理財等約佔比20%,最後5%投資PE、VC,或者槓桿性投資。作為一個普通家庭投資,更應該匹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從微觀層面解析了2021年的投資策略。他認為,2021年大宗商品收益將大於股票收益,股票收益將大於債券收益。受到宏觀經濟等因素的共振影響,形成大宗商品資產價格上漲,周期性明顯。大宗商品價格相對敏感,其傳導性較快,明年可能傳導到相關企業。最近一段時間,銅、鎳、鋅等有色金屬出現整體上漲,明年基本將延續強勢。有色金屬、黑色板塊可能會比能源化工、農產品的上漲幅度更大。從板塊和概念來說,陳戰偉看好消費、科技、醫藥和金融四大板塊。

相關焦點

  •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展望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這一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   展望2021年大類資產市場,唐建偉認為大類資產市場可能出現調整分化,整體上可能需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具體到投資方向,他認為大宗商品最值得看好。原因有三:其一,歐美經濟復甦之後面臨補庫存的需求,將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二,全球前期超寬鬆貨幣政策投入的大規模流動性,會造成通脹預期,也會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其三,歐洲和美國預計還會繼續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利好於大宗商品市場。
  • 大咖共論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新機遇
    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受邀出席"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圓桌論壇。本期《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經濟復甦勢頭加快,生產和消費需求持續回暖,金融市場運行整體穩定。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德裕世家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菊雷等專家圍繞"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這一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摘要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2002-2008年弱美元背景下的全球金融擴張推動國內經濟迎來黃金時代,這一階段中國經歷了兩次庫存周期和一次朱格拉周期的上行階段
  • 資產配置丨2021年資產配置展望:穿越波動,迎接慢牛
    2021年,我國經濟大概率延續復甦,不過持續快速回升的空間有限,長期仍將面臨「減速換擋」的壓力;金融市場化改革在促進長期增長同時,也可能造成短期的衝擊,特別是打破剛性兌付可能引發預期波動;除此之外,海外地緣政治方面仍然存在挑戰。因此,投資者在積極配置中國權益的同時,也不宜抱有「大牛市」的過高預期,應做好面對長期「慢牛」中短期波動的準備。
  • 2021年投資「穩健」當道,大類資產配置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經過2020年各類資產的「過山車」行情,投資者更加意識到穩健的重要性。建信信託認為,專業機構幫您打理大類資產配置,獲得穩健正回報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大家都知道,建信信託是一家非常專業的投資機構,他們是如何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如何幫助投資人根據市場變化,確定投資的比重和挑選基金的。 第一步:確定大類資產配置比例 採用風險評價模型,並結合受託人對市場的判斷來確定各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 2021年A股市場展望:新格局,新規劃,新製造,新消費
    、A 股整體盈利可能出現負增長的基礎上,2021 年收 入增速恢復同時利潤率可能進一步擴張,2021年A股盈利有望實現15-20%左右的增長(其 中,金融板塊約 10%/非金融板塊約 20-25%)。股市流 動性整體受增長復甦下的風險偏好繼續恢復、外圍資金關注中國資產、以及國內居民資 產配置更多偏向金融資產等因素支持,可能依然有一定支持。整體估值也可能保持平穩, 當前估值較為分化的狀態受領先板塊的暫時滯漲、落後板塊的補漲而有所收斂,但分化 可能難以完全消失。
  • 一圖看清2020年全球大類資產表現
    // 機構展望2021年大類資產表現 //中信證券表示,2021年對應的周期階段將是債務周期全年下行、通脹周期上行並於年中前後見頂回落,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分為兩大階段: 1)第一階段,自當前至明年二季度:股票和商品優於債券。
  • 頭部機構齊聚南財國際論壇 把脈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趨勢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資本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黑天鵝頻飛。資本市場在大震蕩後會迎來怎樣的變化和趨勢?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交織之下,資管機構如何做好大類資產配置?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如何配置?資本的下一個機會在哪裡?
  • 銀河之前大類資產配置2021年度策略:資產再定價 守正出新
    還是大幅的通脹上行或者是資產價格泡沫?貨幣寬鬆環境下市場對於資產的定價:長跑冠軍是相對紙幣更加稀缺的類貨幣資產和優質權益資產。在M2增速較高的情況下,信用擴張或更容易推動房價的上漲。2021年低利率環境仍將維持,資產再定價:尋找稀缺1)類貨幣的投資價值:數字貨幣和黃金,黃金關注1700美元-1800美元的底部強支撐。2)經濟復甦和通脹:全球經濟向疫情後時代過渡,經濟復甦由不均衡到再均衡,發達經濟體的生產和全球範圍服務業修復空間大。
  • 2021投資「穩健」當道,大類資產配置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來源:智谷趨勢經過2020年各類資產的「過山車」行情,投資者更加意識到穩健的重要性。建信信託認為,專業機構幫您打理大類資產配置,獲得穩健正回報的概率將大大增加。無比艱難的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不少家庭的財務狀況受到的衝擊比較大,這種狀況什麼時候才能改善呢?還真不好說。
  • 2021年投資「穩」字當頭,大類資產配置的關鍵點你get了嗎?
    大家都知道,建信信託是一家非常專業的投資機構,他們是如何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如何幫助投資人根據市場變化,確定投資的比重和挑選基金的。   第一步:確定大類資產配置比例   採用風險評價模型,並結合受託人對市場的判斷來確定各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 雷根資產2017投資策略展望:重視多資產和多策略配置!
    排排君有幸拿到了雷根資產2017 量化與對衝投資策略展望,雷根基金總部設於上海,公司所屬三家子公司猼獲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金融牌照,提供包括股權投資、對衝基金、供應鏈、海外資產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國內收益穩健、經營範圍最寬、機構分布最廣,國內基金管理行業的專業性的國際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展望2017,雷根資產觀點如下。
  • 浦銀國際研究:2021年中國股市策略展望——先上後下,配置下沉
    復盤2020:2020年無疑是載入史冊的一年,市場經歷了暴跌暴漲,全年呈現風險資產、避險資產齊飛的格局,中國股市表現位列全球市場前列。2020年我們的策略對於大方向、標的選擇表現良好,但低估了MSCI中國指數的回報。
  • 2016年減少交易性資產配置 把握權益類一級市場機會
    2015年股市大幅波動後,投資者趨於理性,我們對今年的股票二級市場持審慎觀望態度,交易類機會有限。但由於目前估值較前期處於相對低位,判斷今年將在權益類市場有較好的布局機會,定向增發(夾層、平層)、股權併購等具有安全墊交易策略的品種都將受益於這一趨勢。  2016年大類資產如何配置?
  • 美元走強衝擊大類資產配置價值
    來源:中國證券報4月份以來,美元指數的走強程度超乎市場預期。在其影響下,市場對宏觀流動性格局的預期也悄悄發生動搖,分析人士認為,二季度包括大宗商品及債市在內的大類資產配置價值或將生變,市場料震蕩加劇。此外,該機構認為,油價走高、經濟數據改善、資產價格回升也減少了美聯儲寬鬆的必要性。 從近期消息面來看,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遠超預期,經濟表現穩定,數據方面並未出現市場預期中的下行壓力。歐洲經濟數據表現偏弱。整體上,包括美聯儲、歐洲及日本在內的主要央行「鴿派」態度尚未發生明確變化。
  • 中信銀行大連分行舉辦大類資產配置和黃金市場展望主題沙龍活動
    為提升貴賓客戶增值體驗,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近日,中信銀行大連分行聯合中信期貨,舉辦大類資產配置和黃金市場展望主題沙龍活動。 活動首先由該行投資顧問王宇楠作貴賓客戶增值服務體系及重點零售產品介紹;隨後,中信期貨產業部張鳴鳴總針對中信期貨業務體系進行了客戶介紹;最後,特邀中信期貨研究部金融策略組資產配置研究員姜婧,針對四季度資產配置展望、黃金分析邏輯框架、近期黃金市場分析等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市場分析。
  • 張昕雋:2021年怎麼做資產配置
    對此,有策略分析師分析,內循環優化的重要內容是降低居民財富在房地產上分配,他判斷,明年市場或有高位震蕩、結構性有機會,今年過度上漲、長期複利透支的標的有階段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資產配置應該怎麼做呢?諾亞無錫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張昕雋表示,「十四五」規劃會影響我國未來5年的宏觀經濟和資產表現的機構性性機會,而2021年政策驅動或將成為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
  • 思維·對話|摩根資產管理全球策略師朱超平:2021年投資展望及...
    他預計2021年隨著疫苗投入應用,經濟呈現前高后低增長趨勢,其中,低估值板塊和高收益債券是最大的兩個投資主題。同時,在外資依舊看好A股市場的背景下,更傾向於配置消費、金融服務及科技板塊下的5G應用、新能源汽車等A股資產。
  • 關於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來看專家如何說
    那麼,2021年該如何進行大類資產的配置?唐建偉給出的答案是:投資者需要關注三方面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一,經濟增長是向上還是向下;第二,通貨膨脹是高還是低;第三,貨幣政策是松還是緊。「2021年,可能會呈現出經濟增長向上,通貨膨脹向下,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的格局。」唐建偉說,初步判斷明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可能會達到15%,二季度也會是兩位數。
  • 2019年大類資產配置:蟄伏待機
    剛剛過去的2018年,大類資產配置投資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上證綜指全年跌幅24.59%、深圳成指全年跌幅34.42%;而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和流動性偏寬鬆的背景下,債券市場則進入了一波牛市;大宗商品前三個季度的牛市行情只用一個多月就出現了快速地回撤……這不,新的一年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