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展望
來源 上海證券報
近日,《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第62期發布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蔡普華出席並致辭,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發布報告並作解讀。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經濟復甦勢頭加快,生產和消費需求持續回暖,金融市場運行整體穩定,本期小康家庭財富景氣指數較上期上升1個百分點,小康家庭經濟景氣指數較上期上升2個百分點,收入增長指數、投資意願指數和流動資產投資意願指數與上期持平,不動產投資意願指數較上期上升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唐建偉、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德裕世家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菊雷、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等專家圍繞「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這一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圓桌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助理李志琴主持。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唐建偉從「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貨幣政策」三方面詳細展望2021年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他認為,2021年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向上、通貨膨脹向下、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的格局。
經濟增長: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或將顯著加快,走勢或是前高后低。受2020年基數影響,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高達15%左右,二季度之後逐漸回落,四季度有望回歸到正常水平。2021年經濟增速將顯著回升,預計全年增長9%左右。消費和製造業投資有望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通貨膨脹:食品價格拉動CPI同比可能明顯走低,而PPI則可能回正。受前期豬肉價格走高形成高基數以及當前生豬存欄和出欄大幅增加的影響,2021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將明顯回落,受此帶動,CPI同比也將持續走低,部分月份CPI可能為負值。在需求恢復的帶動下,特別是服務業生產和需求逐漸改善,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有望適度回升,預計2021年CPI同比漲幅平均在1.5%左右。
2021年全球經濟將整體復甦,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大概率事件,PPI有一定的輸入性上漲動力。國內經濟復甦態勢明確,工業生產回暖帶動生產資料價格處於回升過程,國內消費的恢復也將帶動生活資料價格的回升,預計2021年PPI同比漲幅平均在1%左右。整體而言,2021年通脹將處於較低水平運行。
貨幣政策:「緊信用+穩貨幣」組合。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到疫情前,前期應對疫情衝擊的逆周期調節政策也將逐步回歸到常態。預計2021年貨幣政策將是緊信用、穩貨幣的組合,流動性或邊際收緊。一是2020年上半年企業信貸增長較多,且期限偏短,加上許多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2021年這部分企業貸款都面臨還本付息的壓力,或出現內生性「緊信用」;二是2020年因為經濟增速下行及信貸多增,宏觀槓桿率出現明顯上行,為穩定宏觀槓桿率,2021年需要控制信用進一步擴張;三是隨著經濟快速恢復,流動性寬裕不再加碼,本身也會有「緊信用」的效果;四是樓市「三道紅線」及信用債違約事件等也會使得整個融資環境趨于謹慎。預計2021年信貸和社融增速都會從2020年的13%左右回落至11%左右。
從貨幣供給的三個渠道而言(信貸、財政赤字、外匯佔款),2021年M2增速可能都面臨放緩壓力。預計2021年M2增速將從2020年的10.5%左右回落至9%左右。但為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預計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2021年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性。
展望2021年大類資產市場,唐建偉認為大類資產市場可能出現調整分化,整體上可能需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具體到投資方向,他認為大宗商品最值得看好。原因有三:其一,歐美經濟復甦之後面臨補庫存的需求,將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二,全球前期超寬鬆貨幣政策投入的大規模流動性,會造成通脹預期,也會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其三,歐洲和美國預計還會繼續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利好於大宗商品市場。
債市:利率易上難下,債市難有趨勢性行情。一是經濟復甦疊加政策邊際收緊,國債收益率難有明顯下行;二是美國經濟復甦或將推高美國國債利率,中美利差將趨於收窄;三是物價整體下行,貨幣政策並不會轉向收緊,且考慮到長端利率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要繼續大幅上行空間也不大;四是債券市場擴容後,監管層也會持續維穩債券市場,控制利率上升的斜率。
股市:股市短期應放低收益率預期,中長期可布局「十四五」。2000年之後,中國A股從來沒有連續上漲超過兩年。預計2021年市場的剩餘流動性是偏於減少的,不支持股票市場再出現趨勢性行情。中長期而言,因為中國居民資產配置將更傾向股票市場、外資持續流入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完善等,仍可對中國資本市場保持樂觀的判斷,投資者可提前布局「十四五」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升級、投資提質、區域經濟重構和經濟數位化轉型的投資機會。
原油:供需格局向好,油價總體將呈上漲趨勢。一是疫情影響轉弱之後,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回升;二是儘管減產規模將縮減、各方博弈可能加劇,但減產協議仍將繼續為原油市場提供一定支撐;三是全球原油庫存已較前期高位下降,原油庫存壓力趨於緩解。
黃金:疫情消退導致避險需求下降,金價或將震蕩走低。基於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的大背景,前期驅動金價上行的避險情緒和超寬鬆政策預期弱化,我們判斷2021年黃金可能會震蕩走低。一是隨著2021年疫苗的問世和逐步普及,黃金避險情緒降低。二是寬鬆政策退出或使通脹預期減輕,黃金保值功能減弱或降低其吸引力。三是美國經濟復甦可能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走高,美元出現階段性升值,黃金價格或將因此承壓。
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分析了明年的經濟環境及投資機會,並提示需要規避信用收縮可能帶來的估值壓縮。首先,從內部角度看,歷史上國內的信用周期領先於國內的經濟周期2-3個季度,2020年10月是信用周期的高點,因此,明年二季度是這一輪內生經濟復甦的高點。但從海外情況來看,如果外圍需求持續帶動出口,有助於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順全球經濟周期的邏輯下,明年海外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資本開支增加對於企業和投資而言是一個重要機會,中國的中間品(原材料、零部件)出口恢復可能加快。
德裕世家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菊雷從投資者的角度談了資本市場投資,並結合自身工作引用了高淨值人士的投資例子。他講到,資產配置首先涉及的是投資類型佔比的問題。對於高淨值人士的投資,佔比最大的是另類投資,包括房地產、私募股權、對衝基金等。
如果回到普通家庭的角度來看,需要遵循風險原則,風險越大,投資佔比最小。風險最低的是包括保險、銀行存款在內的保障性收益產品,佔比45%左右,銀行理財產品類30%左右,證券投資基金、陽光私募、集合理財等約佔比20%,最後5%投資PE、VC,或者槓桿性投資。作為一個普通家庭投資,更應該匹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從微觀層面解析了2021年的投資策略。他認為,2021年大宗商品收益將大於股票收益,股票收益將大於債券收益。受到宏觀經濟等因素的共振影響,形成大宗商品資產價格上漲,周期性明顯。大宗商品價格相對敏感,其傳導性較快,明年可能傳導到相關企業。最近一段時間,銅、鎳、鋅等有色金屬出現整體上漲,明年基本將延續強勢。有色金屬、黑色板塊可能會比能源化工、農產品的上漲幅度更大。從板塊和概念來說,陳戰偉看好消費、科技、醫藥和金融四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