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對此,有策略分析師分析,內循環優化的重要內容是降低居民財富在房地產上分配,他判斷,明年市場或有高位震蕩、結構性有機會,今年過度上漲、長期複利透支的標的有階段性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資產配置應該怎麼做呢?
諾亞無錫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張昕雋表示,「十四五」規劃會影響我國未來5年的宏觀經濟和資產表現的機構性性機會,而2021年政策驅動或將成為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張昕雋分析「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的線索後,建議投資者關注綠色低碳發展、內部安全、外部安全、科技創新和擴大內需等投資主題。
另外張昕雋認為2021年市場對應的周期階段將是債務周期全年下行、通脹周期上行並於年中前後見頂回落,張昕雋將2021年的資產配置分為兩大階段
第一階段(從目前到2021年第二季度):張昕雋認為這個階段商品和股票會優於債券。目前A股的估值已經回到了2010年以來中位數水平附近,未來估值繼續提升概率不大,因此盈利修復應該是主要邏輯。張昕雋認為,A股內部可能會分化,建議把握三條主線,一條是「十四五」規劃催化下的政策題材,另一條是金融風格等低估值板塊的修復,還有一條是可選消費與順周期板塊。
第二階段(2021年第二季度之後):張昕雋認為這個階段債券會優於股票和商品。當國內經濟修復到潛在增速水平之後,邊際改善預期將會完全兌現,而金融周期向下的「緊信用」問題又會逐步凸顯、通脹壓力緩解,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大概會轉向邊際偏松,外圍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因素可能重新開始顯現,因此內外環境總體更有利於債券資產。
當然,現如今海外疫情的進展還不明顯,受政治、監管政策和經濟周期的影響,市場或出現與預期不符的表現,投資者做好風險準備。
責任編輯:許慧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部分內容為網際網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