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正一品官員,每年能拿多少工資?或許,和你想像的並不一樣

2020-12-07 清朝那些人

俸祿,也就是現在俗稱的「工資」、「薪水」,作為封建皇權社會統治階層支付給各級官吏的報酬,乃係朝廷官員正常履行職能的重要保證,更是直接關乎皇權穩固程度的重要因素。自先秦時期便開始施行的官員俸祿制度,行至清朝,已經發展成為了系統、完善、全面的官員工資體系。順治十三年,清朝統治階層便依據「前明舊例」,制定了「文武官俸祿,不論滿漢,一律照品支付」的官吏俸祿原則。

清代官銀

品級,即為區分官員地位高低的等級,基本相當於現今的行政級別。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充分借鑑了前朝歷代滅國之因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套加強中央集權、分化官員權力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

所謂「九品十八級」,即為「一品至九品,品秩分正從」的官制體系。

作為清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級別,正一品官職在清朝並不多見,除了伊犁將軍、綏遠將軍這等邊疆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以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

細分下來,清代正一品官職主要有:

三公、殿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作為清代最高級別的官員,這些位高權重、獨當一面的正一品官員能夠拿到多少年薪呢?

根據清代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清代正一品官員的年俸基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正俸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明確記載:

文武京官俸祿,正從一品俸銀一百八十兩,米一百八十斛。

按照宋朝以來更改的換算比例,「斛,今制五鬥曰斛,十鬥曰石」,一斛即為0.5石。根據康熙六十一年的平均米價——「七錢銀子一石米」計算,正一品官職年薪中的「米一百八十斛」,即為90石米,也就是630兩。

也就是說,清代正一品文武官職的正俸,也就是基本年工資能夠拿到180兩+630兩=810兩。

恩俸

「恩俸」,相對於地方官員的「養廉銀」而生。為提高地方官員的工資收入,以達到「高薪養廉」目的,雍正皇帝推行了「養廉銀」制度。但相比較於地方官員,灰色收入、黑色收入更少的京官,更需要「高薪」來彌補微薄俸祿,以保證巨額日常開支。雍正三年,雍正皇帝為解決京官的「內顧之憂」,在「正薪」的基礎上根據情況不同而多給俸祿,為「恩俸」制度奠定了基礎。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正式發布上諭,明確了「仿照雙俸之例,將在京大小文官俸銀加一倍賞給,令其用度從容,益德專心於官守」「恩俸」制度。也就是說,包括正一品官員在內的京官們,自乾隆朝開始便擁有了多出一倍的工資,年薪從810兩,直接變成了1620兩。

(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因為都系旗人擔任,屬特殊情況。會額外給予900兩和700兩的「養廉銀」)

公費

所謂「公費」,即各級官員辦公所用的筆墨紙張以及雜費開支用度給予的補助性費用。和正常俸祿不同,「公費」的支付標準除了要根據品級劃分外,還要依據實際的用度情況予以明確區分。

因為實際用度的難以衡量,「公費」制度直到乾隆年間才給出一個較為固定的標準:

宗人府左右宗人、內閣大學士、各部院尚書、左都御史均月支公費銀五兩,以下官員按照品級和用度,支取公費銀從四兩到一兩不等。

「內閣大學士」,代表的就是正一品官職。因此,清代正一品官職的年薪中又增加了每月5兩的「公費」收入,即每年60兩。

退休俸祿

為保證官員退休後能夠「老有所養」,彰顯皇恩浩蕩,清朝制定了詳細、明確的官員致仕制度。「致仕」,即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官員,正常退休。清代官員致仕後,除了能得到加官晉銜、蒙蔭子孫等政治待遇外,還有著明確規定的退休工資待遇。

對於三品以上的官員正常退休,《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明確規定:

凡大臣引年求退,以原品致仕者,俱準給予全俸。

但這裡的「全俸」,並不包括前面提到的「恩俸」「公費」,只是「正俸」得照常支付。

但諸如考核不合格或者受到處分以後的官員退休,則會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給予「半俸」或者「不給俸祿」的處罰。但正一品官員一般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清代官員形象

當然,上述清代正一品官員的年薪組成,並不包括冰炭銀、車馬銀、拜門銀等「灰色收入」,更不包括下級官員賄賂、孝敬的「黑色收入」。正常情況而言,清代正一品官員的年薪也就只有1680兩,退休後年薪則變為630兩。而地方官員中的總督、巡撫等,則能拿到比自己正常工資多出數倍乃至數十倍的「養廉銀」,可見當時所傳「京官不如外放」的俗語,並非虛言。

參考文獻:《清史稿·職官志》、《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相關焦點

  • 清代一個正七品知縣,到底能拿多少工資?年薪之高,令人無法想像
    那麼,如此重要的一級行政官員,到底能拿到多少工資呢?或許,和你想像的並不一樣!清代的文官俸祿制度以明朝為藍本,在清承明制的基礎上,經過康雍乾時期的發展,到了嘉道時期已然相當成熟。官員俸祿的發放主要由貨幣和實物組成,其中京官俸祿包括俸銀和祿米,而外省文官則只領俸銀而無祿米。
  • 如果讓你穿越到清朝,當上正一品官員,你能享受什麼樣工資待遇呢
    古往今來,工資都是一個對於人們樂此不疲的話題,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朝代都是需要通過工作來獲得工資養活自己甚至於家人。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都是能得到朝廷分配的20間房子,這古代的官員可是不用為這些房子所煩惱的隨隨便便就得了20間房子,有人會說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也就那麼幾個,正一品官員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小編說的,當然不只是正一品官員,能得到房子了,連當時的九品芝麻小官都能夠得到朝廷分配的三套房子,也就是說他在北京有自己的三套房子,就放到我們現代來講那就是牛逼哄哄的房哥房姐啊。
  • 清代知縣,到底能拿多少工資?換算過來,看和你的工資相差多少?
    其中舉人和進士都是有資格當官得的,如果你高中了進最差也能混個知縣當了,但要考取進士絕沒有那麼容易,有的人讀了一輩子書都沒能考上,就連大名鼎鼎的左宗棠,一輩子都每年考中個進士,可想而知其難度。因為官職就那麼點,自然都要分配給精英,而舉人雖然有做官的資格,但大多等一輩子都沒能等到做知縣的機會,因為大多都被進士給搶了。
  • 明朝官員能拿多少工資?官員「哭窮」是真是假?
    長途運輸,損耗不小,這麼珍貴的糧食,用來供給京師人口的口糧,已是捉襟見肘,又哪有富餘,去給官員發工資呢?如果有人告訴你,在古代當官,做到三品大員,卻會窮的叮噹響,工資還不夠全家的開銷用度,你一定會覺得荒謬可笑吧。但在明朝,這可是真事兒。明代的官員,常常「哭窮」,說自己的俸祿,「可謂至薄」。就連清修《明史》的編纂者,都替明朝官員抱不平,說「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俸祿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了你別不信
    根據科舉制,很多漢人剛開始邁向清代的政界,其中在清朝晚期四大重臣,也全是根據科舉制選撥出去的優秀人才。殊不知,她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究竟能享有哪些工資待遇?清代官員等級制來歷清代作為匈奴人進關,還沒法徹底的操縱而且整理明代留有的遼闊土地資源,因此他們一直延用了很多前朝的規章制度,便是為了更好地加速執政,完成平穩。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的待遇如何?工資補貼還分房!
    在清朝,官員的等級有九品,又有十八級,也就是說一個品級分為正品級和從品級,其中正一品就是最大的官了,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這正一品的官員薪資跟現在相比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官能享受什麼待遇吧。
  • 日本皇室埋頭苦幹,每年能拿多少工資?和想像中不一樣
    日本皇室沒有英國那樣引人注目,但說到日本天皇,我們都會想到揮霍度日,無所事事的生活狀態,但這都是我們想像的,實際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呢?其實天皇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算得上是「勞模」了,和普通人一樣,每天為大量的工作忙碌,只是在工作內容上更多種多樣,不像普通人每天「三點一線」的工作,包括審批文件、會見國民、與外國進行社交等活動,每天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可見日本天皇的工作都與國家利益有關。
  •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既然是「三年清知府」,我們就從清朝著手了解官員的俸祿。清朝從入關之後,在官制上並沒有做多餘的創新和改革,還是延續了漢人千年使用的「九品正中制」,官位越高,品級越大,最大品級便是我們常說的「一品大員」了。要知道的是,一品之中,還分為正、從兩個品級,從一品自然沒有正一品的官高。
  • 大清「正一品」的官員,一般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最普遍的工資待遇,當然便是她們從官府能夠領取的薪水了。在這一點,能夠把清代官員分成京官和地方官兩大類。這二者是不一樣的。京官的薪水有二兩。一種是正俸,一種是恩俸。正俸便是京官們的俸祿和俸米。這是以順治年間為國際慣例。但是充分考慮那時候財政苦悶,因此 給官員定好的正俸並不高。官府還經常逼著官員捐獻俸祿,彌補財政不夠。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首先來看清朝的官吏等級制度清朝的官吏等級從高到低可分為「九品十八級」,基本上延續了漢魏以來的等級制度,最高為一品,最低為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副」兩個等級,分別為「正一品」和「從一品」,這裡要注意一下,舊時「從」讀「zong」,並不讀「chong」。
  • 正一品高官每年才180兩銀子,這些高級官員怎麼過日子?
    在各種電視劇中,朝廷的那些高級官員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比如總督、尚書、內閣大學士等等。這些人的生活都非常不錯,這就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些人的生活開支與他們的工資不成正比。因為按照規定,正一品的官員每年的工資才180兩銀子。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下面就讓我們以清朝為例,來看一看正一品官員,他們的收入是多少?清朝官吏的等級制度清朝官吏的等級制度是九品十八級。最高為一品,最低為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副兩個等級,分別是正一品和從一品。一品到九品的所有官職就構成了清朝統治階層的完整構圖。
  • 清朝「正一品」的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你想像不到!
    就像我們在影視劇或者書中常見的如:正一品和從一品。我們以清朝官階為例,清朝官職因為有之前的各朝各代的基礎,是比較完善的,分九品十八級,每級都有正副之分,正一品就屬官位金字塔的頂端了。這個位置的官職沒幾個,像大學士、伊犁將軍布彥泰等咱們在電視劇中常見的這些就屬於正一品!那麼清朝的這些正一品大員的待遇是怎樣的那?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福利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當你真正踏入官場之後,就意味著你從此脫胎換骨,進入了統治階級。你可以根據不同的品級去享受不同的權力,當官做的越來越大,你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大。2.清朝時期一品官員的工資有多少,福利待遇好不好?
  •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
  •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希望能夠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能夠當官,但是不同的官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清朝的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等,最高的是正一品,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品大員,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並不容易,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很少,大約只有15人,因此,正一品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
  • 清代同知和總兵相當於多大官?拿多少工資?
    同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也就是一品裡面還分「正一品」和「從一品」兩個級別,九品就有十八級了。同知是清朝正五品官員(大家熟悉的知縣為從五品,也就是小同知一個級別),同知為知府的副職,因事而設,每府設一二人,無定員。相當於現在的正廳級、市長。
  • 回到清朝,你能拿多少年薪
    那清朝各個等級的官員能拿多少工資呢?品級制度清朝承明制,官員由正一品至從九品,共九品十八級,為了便於大家理解,筆者將清朝官員品級做一個類比參考,僅做參考。正、從一品,類似於國級;正、從二品類似於副國級至部級;正、從三品,類似於副部級;正、從四品,類似於廳級;正、從五品,類似於廳至副廳級;正、從六品,類似於副廳至縣處級;正、從七品,類似於縣處級至副處級;正、從八品,類似於科級至副科級;正、從九品,類似於股級至副股級。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
    在很早以前,官員的地位就比普通百姓高。他們免繳賦稅,不用服勞役,給朝廷幹苦力。甚至還可以免除刑罰。如果不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最多就是免除官職,貶為流民。除此之外,官員還可以享受到各種福利待遇。清朝也一樣。他們把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最高一級的,就是正一品。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
    人們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所處的階級,基本上是伴隨一生的,除非你能遇到天大的機遇,才有機會提高自己的社會階級。由於社會階級差距極大,所以有了高考的存在,可以說高考是一次最公平的機會,留給底層階級孩子的一次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