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找熟人更靠譜?醫院學校成「熟人社會重災區」

2020-12-11 湖南在線

漫畫/吳志立

  記者 聶映榮

  醫院看病,託人找熟悉的醫生;

  孩子入學,託人去找好學校、好老師;

  找工作、辦審批,也寄希望於熟人的幫忙……

  熟人社會,通俗地講就是「小圈子」社會。半個多世紀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他的作品《鄉土中國》中就說過:中國傳統社會有一張複雜龐大的關係網,「人熟是一寶」。如今,辦事先找人,有人好辦事,仍是很多人的社會生存法則。伴隨經濟發展和社會分工細化而來的陌生人社會,並沒有完全改變國人凡事找關係的既有思維模式。

  愈演愈烈的「求人辦事」現象,是否真的讓市民辦事更靠譜?這種盛行的社會風氣又因何出現?何時又是盡頭?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走訪。

  故事

  1 生孩子沒床位,找熟人一天就解決

  「現在去醫院看病,第一反應就是找熟人。」家住芙蓉區電信花園的胡先生這句話給記者的印象異常深刻。「最近兩個女同事生孩子,都是找熟人才弄到床位。」胡先生說,當時,女同事的家人都想讓其到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去生孩子。經打聽得知,醫院床位供應緊張,可能半個多月都拿不到好床位,但眼看預產期就要到了,家人立即聯繫親朋好友,幫忙找熟人。「第二天就弄到床位了,碰到這種事,你可能多花點錢都不一定能解決。」

  最近,永州人王女士帶母親來長沙看病,她母親高血壓顱內充血,病情嚴重。她們在湘雅醫院及湘雅二醫院輾轉多次,都沒有排到床位。最後,她託熟人找到湘雅三醫院的內部人員,送禮之後拿到一個床位。

  2 孩子不能進好學校,熟人「非常規」送進

  在眾多受訪者看來,很多學校在學生入學的問題上存在不規範,留出了大量人為操作的空間。

  最近,家住雨花區的黎先生也遭遇了孩子入學的問題。他的孩子之前是在一家私人開辦的幼兒園讀書,今年,他想把孩子轉到附近的公立幼兒園,但卻被告知學生名額已滿。無意間,他跟朋友聊起此事,這位朋友說可以找熟人幫忙。果然,事情很快就在熟人的「幫忙」下得到解決。黎先生坦承,採用「非常規」方式把孩子送進學校確實不妥。但他們都說,如果自己不找,別人也會去找,「何況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必須得努努力。」

  3 代辦車輛過戶,熟人能插隊

  前日上午,劉先生如同往常一樣,站在井坡子韶山南路旁招呼自己的顧客。他手裡拿著一塊約30釐米長的招牌,上面寫著「收車、過戶、年檢」,他主要的工作是幫別人代辦業務,「別人可能要好幾天才能辦妥的事,我一天都不用就可以辦好。」

  在這個過程中,他代替了「熟人」的角色。而他之所以效率高,是因為他也有自己的門路——還是熟人。

  「我在車管所有熟人,不用排隊。」他說,如果有人要辦理車輛過戶,只要銷掉違章,把資料交給他,原車主和過戶車主都不用去車管所,快的話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幫忙代辦好。對於這份工作,他自己評價道:「如果沒有熟人,確實寸步難行。」

  4 熟人也坑人,有苦說不出

  「找熟人辦事,一定會靠譜嗎?」大多數受訪者回答是「不一定」。

  上述從事代辦車輛過戶工作的劉先生,跟記者說起一個「超不靠譜」的熟人故事。2012年,他在郴州的一個朋友小戴買了私家車,一個「熟人」知道後對小戴說,只要500元就可以幫忙代繳車輛購置稅,小戴覺得可省不少錢,立即答應下來。事後不久,「熟人」把完稅證交到他手中,他很感激地把錢給了「熟人」。沒想到,不到一年,國稅局的工作人員找到他說,他的車輛未繳納車輛購置稅。他把完稅證拿出來給工作人員看,才知道完稅證是假證。最後,小戴不得不去國稅局如數補繳了車輛購置稅和滯納金。

  調查

  超8成認為找熟人辦事更靠譜

  「那肯定撒,有些事不找熟人還辦不了呢。」最近一周,記者先後在長沙街頭隨即選取了100位路人進行採訪,這句話是記者聽到次數最多的一個回答,他們回答的問題是:「你是否認為找熟人辦事更靠譜?」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84人直接表示肯定,並表示自己有過找熟人辦事的經歷。另有9人並未直接肯定,而是說:「那要看辦什麼事,有的事交給該辦的人去辦就是了。」剩餘的受訪者認為,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沒必要抱著找熟人的心態去辦事,而且找熟人辦事也並不一定靠譜。

  在這些受訪者當中,有超6成人認為,在某一行業裡做事,必須有這一行的熟人,否則難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另外,這些受訪者說起自己或旁人「找熟人辦事」的具體事情時,超半數的人提到的是看病和孩子入學,醫院和學校成了他們眼中的「熟人社會重災區」。

  拒幫熟人辦事反而感覺欠人情

  找熟人辦事,求人者得了便利當然高興,那被找的「熟人」是什麼樣的感受呢?記者採訪了幾名不同行業的工作人員,經常成為「熟人」的他們均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尷尬」。

  中國新聞網曾對800名醫生進行在線調查,有4成醫生每周至少有一次被熟人找看病,從未被找過的醫生則根本沒有。更重要的是,7成醫生對熟人來找看病表示反感,過半數醫生表示,在看病時對熟人病人會同等對待。

  從刑警崗位退休下來的王先生說,在幹刑警工作期間,經常有一些熟人找他,希望他幫忙轉戶口、辦身份證等事,他會儘量幫忙跑腿。也有一些人通過親朋找到他,希望他能在與相關制度相違背的事情上「幫幫忙」,碰到這種事時,他會選擇拒絕。但事後卻很尷尬,「給人的感覺是,反而我欠了個人情。」

  析因

  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制度不完善導致有縫可鑽

  在有關熟人社會的論述中,背景和關係是熟人社會的典型話語。有人把「熟人社會」稱為「關係社會」、「後門社會」。

  眾多受訪者反映,熟人朋友或關係戶找相關部門辦事,享受的是笑臉相迎、主動詢問、快辦快結,甚至可以做出「小動作」、打上「擦邊球」、逾越「高壓線」。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教授陳成文認為,「熟人社會」強調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辦事大多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淺程度,關係越親密,事就越好辦。

  「我不找熟人,別人就會找熟人。」這是眾多人找熟人辦事時的心態。為何如此多人熱衷於找熟人,陳成文分析稱,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邏輯裡,家族觀念、圈子觀念、關係觀念等佔據重要位置,親緣、地緣和物緣關係使「人情」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所造成的影響往往超越了各類制度。有的人想抵制,也被傳統的親情義務觀念拉入熟人社會。另外,制度的不完善也導致「人情」有縫可鑽。

  體驗

  從前找熟人現在自己辦,完全沒必要再找熟人了

  今年1月,公安部副部長黃民在與民警座談時說,一些群眾感到辦戶口辦證難,合理合法的事也要找熟人,「我們要有決心、有意志改變這種狀況,打破潛規則,讓老百姓不用找人就能辦成事。」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長沙市公安局戶口身份證受理中心,在大廳門口,牆上掛有戶口、身份證辦理程序指南。前來辦證的市民,紛紛在門口取號,等辦證員按先後順序一個個辦理。剛補辦完身份證的黃女士說,完全沒必要找熟人,「按規矩辦事,誰都舒服。」

  近日,長沙市政務服務中心。記者跟隨60歲的李先生辦遷移戶口的手續,他準備把戶口從老家陝西遷到長沙。辦完手續後,李先生很是滿意:「前後花了不到半小時,辦事比我們老家那邊快多了。」

  「找熟人雖然像個傳統,但有些事確實不需要去找熟人了。」在長沙開公司的何先生,2004年他剛開始創業時,辦理註冊公司的程序,在工商局等部門來來回回跑了大半個月,都沒有拿到營業執照。最後,他不得不花錢託人幫忙辦理,不到兩三天,事情就辦好了。今年,他打算再開一家電器服務公司。2月19日,何先生來到長沙市政務服務中心得知,只要資料齊全,3到5個工作日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

  「辦事便捷了,完全沒必要找熟人。」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劉桂軍認為,隨著審批程序的簡化,電腦技術的運用,還有服務窗口的增加,辦事效率一直都在不斷提高,這從根本上減少了找熟人註冊公司的數量。

  市民

  盼「熟人」現象減少,各行各業都需想辦法

  「肯定還是希望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採訪過程中,雖然大多數受訪者坦承自己是其中的參與者,但對「找熟人」的社會現象卻很厭惡。「就拿醫院掛號的事來說,有人找熟人拿到號,就一定有人被插隊。」市民吳先生說,如果隨便加塞,那對老實排隊掛號的病人來講太不公平。在他看來,患者找熟人掛號的心態可能暫時難以改變,但醫院的制度可以更加嚴格,管理更加科學,儘量杜絕醫院內部的人幫忙插隊拿號。

  對於找熟人幫孩子入學的情況,有受訪者認為,家長如果真正關心孩子,就不應該去找熟人。因為孩子作為其中的當事人,找熟人的做法會使孩子從小就產生一種特權意識,認為有關係的人才是最有能力的人。相反,家長應該教育鼓勵孩子,通過自身努力去獲取成功,「正確的教育遠比學校好壞更重要。」

  「現在很多人都只會抱怨說,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子。」吳先生認為,因為找熟人的現象已滲透到各行各業,要改善這種狀況,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積極地想辦法,否則折磨的就是自己。

  對話

  全方位構建機制,根治熟人社會遺患

  記者:有人把中國稱為熟人社會,很多人認為找熟人辦事更靠譜,甚至辦事前第一反應就是找熟人,為何這種現象如此盛行?

  陳成文(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教授):這與中國根深蒂固的歷史文化和市場經濟發育的不成熟緊密相關。一方面,血緣關係、地緣關係等與生俱來的關係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邏輯,在現實生活中,家族觀念、圈子觀念、關係觀念等對大家具有難以估量的影響。

  記者:有時一碰到親朋好友求著辦事,自己哪怕不想辦,也會覺得身不由己。

  陳成文:對,在中國人的傳統情感中,那種義務觀念仍產生著很大影響。這既造成一種親情義務觀與公益義務觀的矛盾,又對人們的政治生活產生不良影響。熟人好辦事、三個圖章頂不過一個老鄉,這種觀念正是大家生活在熟人社會的樸素表達。

  記者:這種找熟人的現象普遍存在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陳成文:你通過熟人得了好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既壞了規矩,又壞了別人的事。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找熟人來辦事,就意味著社會在不斷「熟人化」。而「熟人化」就意味著用「關係」來超越法律與制度的限制,以「人情」、「關係」代替「契約」與「競爭」規則,從而弱化了「法治」的功能和法律的威嚴,弱化了制度和規則的無私與剛性,也使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天平在「人情」中發生傾斜。

  記者:「熟人化」發生在小事上損害不大,但是發生在大事上就完全不同了。

  陳成文:如果將管理家庭的親情、交情、友情這種溫情脈脈的手段移植到管理企業、管理國家、管理社會中來,必將影響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熟人化」會使管理者在選人、用人時「任人唯熟」,引發社會腐敗、尋租行為泛濫,導致整個社會風氣敗壞,小群體主義盛行。

  現在,拓展熟人關係成為許多單位和個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公關」成了打通關節變陌生人為熟人的手段,熟人的「公關」也催生了眾多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因此,現代「陌生人社會」中熟人社會的過分發育,是對法制社會的腐蝕、市場經濟的摧殘、和諧社會的破壞。

  記者: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應該如何去改善這種狀況?

  陳成文:熟人社會的發育已不符合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與要求,根治熟人社會的遺患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必須從「國家-社會-市場-公民」的視角,全方位構建聯動互促的動力機制。

  記者:具體應該如何去做?

  陳成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熟人社會的弊端與危害的實質就是公共權力在熟人關係中的濫用與私化。因此,要加強對公共權力的制約與監督,使人們不能也不敢將公共權力用於處理私人事務以謀取私利。

  另外,還要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調節功能。市場經濟必須以平等、自由和契約為原則,完成從「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的轉變,由「熟人特權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的轉變。只有儘快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使社會的所有要素在交易時都呈現在陽光下,服務明買明賣,原有的熟人社會才會逐漸解體,發展為一個靠法治和契約為紐帶的社會。

相關焦點

  • 小小說|王砅:找熟人
    找熟人。老婆的話說得輕鬆,沒有醫院的親戚朋友,到哪去找熟人?王中意只管想著心事,突然撞上一個30多歲的女人。女人哎喲叫著,趕緊側開身子,白了他一眼。王中意還沒來得及說對不起,女人已經罵開了:「農民!」「農民?」王中意憋在肚裡的一把火,終於找到了出口,指著女人說:「你再說一遍。」「不說。」女人斜眼看著他,滿不在乎的樣子。
  • 公私要分:都說熟人好辦事,最後辦好事的都不是熟人
    你選擇老表,老表只能接你的單(拒絕得了嗎,打斷胳膊腿還連著筋),這性質就會變為帶有人情味的私活,親人或好友之間,有著扯不清,禮不完的關係糾葛,幫忙的一邊會想,「你是自家人,我不好收錢,搞不好是白幫忙,還耽誤自己賺錢,這邊孩子的奶粉錢都沒賺到」,「你是自家人,雖然後面沒有幫上忙,自己也花了應酬費,又不好意思拿錢」;受幫助的一邊又想,「我把你看作自己人,明明知道你不比別人強,還找你
  • 熟人介紹的工作,不一定都靠譜
    鄭州一大學生被拖欠工錢 專家提醒不能盡信熟人介紹,自己要摸清公司底細河南商報記者 李政鄭州在校大學生小王經熟人介紹,跟一中介公司人員籤下合同,不料,工作完成後,對方只願付一部分錢。如今,拖了4個多月,小王的錢還是「鏡中花、水中月」。事情還要從去年年底說起。
  • 婚禮找了熟人的野雞公司,這樣教科書級別的慘痛教訓我勸你看看
    婚禮找熟人操辦有多不靠譜?全部結束後伴娘們跟我說,想找到比你這個還要差勁的婚慶也是很有難度的,婚博會上閉著眼睛隨便找一家做出來都比你這個要好。反正,別找熟人做婚慶,更不要找這種一點經驗案例都沒有的野雞公司。
  • 世相故事:熟人好辦事——看小屌絲如何成為神通廣大的能人
    馬強的老娘從鄉下到城裡來看病,一查,是膽結石,就在市第一醫院住下了,準備動手術。可準備了近一個星期,還是沒上手術臺,問主治的王醫生,王醫生說:「不急,再觀察一段看看。」於是就再觀察。醫生不急,可馬強急呀,不急不行,還沒動手術呢,兩千塊押金已經快沒了,這麼下去誰能受得了?如今這世道,辦事憑關係,熟人好辦事,到醫院看病大致也是如此。
  • 費孝通:中國是典型的熟人社會,我們每個人都身處波紋的中心
    中國是典型的熟人社會,有熟人就好辦事。對待同一件事,關係親近就會盡心盡力幫你辦,關係遠或者沒有關係就比較冷漠,因為「跟我沒有關係」。這就是中國人的辦事邏輯。很多時候,中國人對於公理和責任的認同遠遠低於對於關係和情感的重視,所以大家辦事習慣「找熟人」、「託人情」。《鄉土中國》把這種人情世態分析得十分透徹,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但早已習以為常,因而缺乏覺察和反思。
  • 熟人社會的消失,社會是退步還是進步?
    社會的發展只有進步沒有退步,熟人社會的消失,是社會發展的新生事物替代了,歷史推動了社會進步。1.社會的廣範有社會大家庭組成,大家庭裡的小社會即是小範圍內的熟人社會圈子。現代化的時代更新換代,新進人員的湧入衝散了熟人社會,也談不上社會退步和進步,只是熟人社會消失,法律法規仍然在社會平臺上,只能是說自己去走捷徑和託熟人關係辦理有關事宜的進呈,己經在熟人社的消失沒有了這種現象,而此時現社會的經濟時代,有新建的法則法規,使社會在原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重起重新添加而己。
  • 男子花錢求人為女兒找工作 上班前熟人被查(圖)
    為了一份滿意的工作,有人選擇應聘,有人選擇求人、託關係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生活中,一些人實習找人、找工作求人,調動工作更要求人,還有人甚至為求人給孩子找工作而摔傷了腿。他找了教體局一位熟人,託熟人請客送禮。「他老想著,別人找人又送禮的,自己不找人會吃虧。」林諾說。後來,這位朋友的確考上了。不過林諾一直覺得,這跟花錢找關係根本沒關係,靠的還是朋友自己的能力。
  • 《弱關係的力量》為什麼熟人越來越沒用了?
    李剛想回老家發展,託親戚同學聯繫個當地靠譜的企業,沒電話沒少打,禮品也寄出了不少,到最後竟然沒有一個熟人幫上忙。李剛調侃說:關係到用時方恨少,事情在辦中才知難!比如,想要給孩子找個比較好的學校時,工作上遇到問題或者生意上出現危機時……我們除了習慣性地尋求家人的幫助,還會將尋求幫助的圈子向親朋好友擴展……資深人際關係學專家李維,在《弱關係的力量》一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關係網就是一個群,在不同的群之間建立信息通道,是未來的成功法則。
  • 未來農村社會形態:「半熟人社會」
    農村 農村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熟人社會的行為邏輯,建立在一個自足的規則體系上,人們依靠熟人圈子的延伸人們更希望的是從自己熟悉的圈層找彼此的另一半,「鳳凰男」和「孔雀女」能否成為良配要看緣分,而農村現代化和城鎮化則註定是同一屋簷下的夥伴。
  • 找熟人裝修,門框與牆之間全是縫隙,說也說不得,怎麼補救才好?
    如果在給我一次機會,絕不會再找熟人裝修,本以為熟人好辦事,會對我家走點心,不至於坑我,可事實證明,我還是社會閱歷太淺。瞧我家門框都裝成什麼樣了,這麼大的縫隙手指都能塞進去,是當作我看不見麼?想找他返工,可有些話又說不出口,怕傷了感情,這就是我不建議你們找熟人裝修的理由,草草了事。糾結了好幾天,我實在忍不了,最終還是要他們返工了。可能很多人不太認同我,為什麼有錯就怪師傅?
  • 杜月笙直言不諱的語錄,揭露了「熟人」可怕的一面,警醒世人!
    如果做不到隱居,做不到與世無爭,就必然會認識一些人,認識了就是朋友,久了,也就成了熟人。相信很多人在沒有讀杜月笙的語錄前,都會認為熟人,挺好啊,熟人越多,路子越廣,走到哪裡,都不愁餓死。這樣的人,很顯然就是擁有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思想,試問在這個世上,這樣的思想行得通嗎?行得通的人,應該佔少數吧。
  • 中國獨家荒村檔案:熟人社會消亡後,它們成了珍貴的遺物
    他沒有藝術家的範兒,倒更像是個普通的小鎮青年。陪他全國跑的老捷達就停在房前,拍《流園》的村子,一次出門都要跑上三四千公裡。郭國柱說,小時候鄉村生活裡親情、熟人社會的滋養,是他成長中一個溫暖的來源。他至今對村裡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帶著我們到處跑:重訪了他2015年拍攝過的村子,找到了他拍攝過的桌案,去曾經的國營茶廠喝茶、摘木瓜,領我們去看自己念書的學校、曾經上下學時必走的小道。
  • 求職者與老闆共同面臨的問題:熟人與人情
    一、關於求職者的經歷記得當年畢業之後,我是自己找的工作,工資水平一般,每月休息兩天,還經常加班。親戚們知道後說:「哎,你怎麼不找那誰誰,給你安排個崗位,你看那誰的女兒就是找了他,現在多輕鬆……」說實話,我並沒有想過託熟人找工作。可能是因為骨子裡向來不喜歡麻煩別人,其次是覺得欠人情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情。
  • 華東新聞:在「熟人社會」人情氛圍薰陶下
    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在「熟人社會」人情氛圍薰陶下,高校不惜築起學術籬笆,扮演了一個縮微社會的角色,也是誘因。  然而,高校不該成為縮微社會,將人情世故凌駕於學術考評之上。一方面,高校本身應是治學育人的潔淨土壤,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以最有利於學術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如果以熟人好說話為擇師要領,難免會陷入任人惟親的陷阱;另一方面,如果僅僅靠留住人才發展學術,也未必能得償所願,畢竟思想交流和碰撞是創新火花的沃土,缺乏這一基本條件,怎能百花齊放?  「近親繁殖」,正在引起各方的注意,人們也提出了不少改善措施。
  • 近水樓臺先得月,談戀愛只挑熟人下手的三個星座,知根知底才靠譜
    而有些人卻偏偏喜歡喜歡吃「窩邊草」,越是自己熟悉的人就容易培養出感情,認為知根知底的才靠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那些近水樓臺先得月,談戀愛只挑熟人下手的三個星座都有水吧?金牛座:在熟人面前才放得開金牛座人的性格普遍內向,不太喜歡與陌生人打交道,特別是在不熟悉的異性面前,更是唯唯諾諾。
  • 剛搬來,不熟人,不熟事,遇事咋個辦?就找法律明白人
    剛搬來,不熟人,不熟事,遇事咋個辦?就找法律明白人 2020-05-20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子一人分飾四角設騙局 熟人為找工作被騙8萬多
    女子一人分飾四角設騙局 熟人為找工作被騙8萬多 法治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23日 14:42 A-A+   據小羅介紹,騙自己的是曾經一起實習過的盧某,而盧某和盧某介紹的「高老師」自稱是陝西某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他們說可以幫小羅辦學校的入職手續,還準備讓小羅加入招生團隊為學校招生。
  •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道盡了人心涼薄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道盡了人心涼薄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認為有熟人好辦事。因此很多人找工作的時候,都會優先去親戚家裡的公司或者是工廠,認為有熟人不會吃虧,也能得到優待。買東西的時候也會能找熟人就找熟人,這樣可以得到不少優惠。殊不知,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句俗語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如果出去打工的時候不要去親戚家裡,買東西不要找熟人。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就比較考驗一個人對人情世故的洞察能力了。
  • 走進北京的「小巷管家」,沒有級別的「領導」卻是熟人好辦事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小巷管家」不僅成了破解城市管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社會治理的一項創新舉措。到今年9月底前,全市所有街道將完成「小巷管家」招募註冊,實現背街小巷「小巷管家」全覆蓋。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導,為讀者講述「小巷管家」背後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