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廣江
暑假來臨,為一睹最高學府的風採,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常頂著烈日,排隊幾個小時才能進入清華北大校園。據媒體調查發現,在清華北大附近,集結了一批五花八門幫助遊客「偷渡」進校園的商家,他們自稱收取數十元費用,即可讓遊客不用排隊就能入校園。有一家四口竟藏身快遞車,試圖混入清華。對此,學校保安表示無奈,只能憑藉經驗攔截「偷渡客」。
有網友調侃,北大清華的大門,只要拿錢就能進。事實上,這種情況由來已久,自從2011年清華北大頒布「限遊令」以來,「黃牛黨」就應運而生,而且屢治不絕,甚至根本就治不了。「花錢能幫遊客進校園」幾乎每年都能見諸報端引發一番熱議。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當正當渠道無法滿足需求時,「地下市場」就會出現。或望子成龍,或仰慕名校,社會大眾想去清華北大走走看看,這種心態無可厚非。名校非旅遊景區,且容量有限,制定限客措施亦屬無奈之舉。於是,一些人在稀缺資源中找「商機」,嫻熟地運用潛規則,讓一紙「限遊令」淪為空文。
商販明目張胆校門前斂財,不僅涉嫌非法佔道經營、無照經營,還關乎名校形象甚至城市形象。但要想根除亂象並非易事,城管、工商等工作人員執法力量有限,不可能天天嚴防死守,對付不了善打遊擊的商販。高校安保部門雖然心知肚明但也一臉無奈,每天上下班的教職工及其家屬太多,不可能都檢查,只是抽查或憑經驗檢查,終究有漏洞。
更可怕的是,客觀存在的管理難度又給「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反正管不住,校門口的保安和商販狼狽為奸、利益均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管理存在漏洞甚至個別安保人員涉嫌失職,讓名校「限遊令」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備受拷問。
自「限遊令」以來,這類現象已被曝光多次,每次都是暫時收斂後死灰復燃,最後愈演愈烈。因此,有人建議,像武漢大學櫻花季收取門票一樣,清華北大在暑期等參觀旺季也適當收費、專款專用,增加人力物力引導遊客、維持秩序,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儘量滿足社會需求,斷絕某些人的灰色財路。建議是否可行可以商榷,至少,面對「頑疾」管理者要多些作為、善於作為。
要想根治亂象,就要改變社會把名校當景點、「到此一遊」的心態。真正具有魅力的是大學精神,而不是那些建築和景色。(陳廣江)
[責任編輯: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