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16日訊(記者李春暉)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核工業人建設先進軍民兩用核科技工業體系的「二次創業」四十年。從核工業部到核工業總公司,到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再到與中核建合併重組,經過四十年來的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如今的中核集團擁有核工業全產業鏈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建設能力,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擁有連續30餘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經驗的企業,同時憑藉「華龍一號」這張靚麗名片蜚聲海外。
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中國吹響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號角」,這家連續十三年獲得國資委考核A級的大型央企也站在了新的起點,誓要走上新的高度。
在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的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餘劍鋒表示,中核集團正以軍民融合的核工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改革方向,以「兩核」重組為契機,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治理與管理相結合的母子公司體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權經營力度,為後續改革做好準備。
對於「後續改革」,餘劍鋒透露將進一步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同時將進行薪酬體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員的薪酬水平。
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餘劍鋒
關於「華龍一號」首堆
有信心實現「2020年商用」目標
我國核工業創建以來經歷了「以軍為主」和「軍民結合,轉向民用」兩個發展時期,核電是核工業轉民的支柱產業,是核工業的龍頭。「我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餘劍鋒表示。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核集團表示未來五年在核相關領域進口採購需求將超過120億美元。
「不過(核工業的)核心技術是從國外買不來的。」餘劍鋒稱,「必須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這一判斷擁有中核集團上下的廣泛認同,集團多位高管都曾經在公開場合講過。
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自主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在幾十年核電建設運營的成熟經驗基礎上,中核集團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成功研發了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華龍一號」是我國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採用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提升了安全性,平衡了經濟性,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也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從以往來看,世界上三代核電技術的首堆工程都沒能實現按期建成,被稱為「首堆必拖」魔咒。福清5號機組是「華龍一號」的全球首堆示範工程,其施工進展一直備受關注。
「每一次去(華龍一號首堆工程)現場,都感覺非常振奮,每一次都受到鼓舞。」凌晨兩點剛剛從福清施工現場趕回北京的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在發布會上難掩內心的激動。
「從首堆工程最新的進展來看,完全按照預期進度在推進。」邢繼稱,「對於可能造成工程延期的風險,我們做過周密地梳理和沙盤推演,前期的風險集中在工程設計和設備供貨。現在來看,這兩大風險都得到了很好地化解。對於2020年實現商用的目標,我們是有信心的。」
「華龍一號」首堆示範工程福清5號機組,預計工期62個月,分為土建、安裝和調試三個階段。工程於2015年5月開工,2017年5月完成穹頂吊裝,從土建轉向安裝。
「現在是安裝高峰期,明年就轉為調試,轉向調試的各項準備工作現在已經到位。」邢繼介紹,「首堆穹頂吊裝時提前了15天,今年『主控室可用』和『主管道焊接完成』兩個裡程碑節點分別實現提前了60天和75天。」
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全世界的潛在客戶和競爭對手都關注著「華龍一號」首堆工程。「我們在國際上推介『華龍一號』時,很多國外潛在業主、甚至監管部門關注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們憑藉什麼把華龍首堆工程推進得這麼順利?」邢繼稱,「中核集團是全球唯一一家30年不間斷進行核電建設的企業,我們確實走過彎路,但今天我要說我們是國際上一流的、最強的。」
發布會現場
關於後續改革:
提高科研人員薪酬待遇、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
餘劍鋒在發布會上提到,中核集團正以軍民融合的核工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改革方向,以兩核重組為契機,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治理與管理相結合的母子公司體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權經營力度,為後續改革做好準備。
對於「後續改革」,餘劍鋒也透露了一些方向,包括薪酬改革、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大混改力度等。
「中核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核電,是我們擁有的23家科研院所。」餘劍鋒稱,「這些科研院所幾乎涵蓋了核工業所有產業環節。讓這23個科研院所具有國際性的創新水平,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這才是中核集團的願景。」
餘劍鋒表示,中核集團將改革薪酬制度,提高科研人員薪酬待遇。
「產業規模固然重要,但一個行業發展,更重要的是技術領先。」餘劍鋒表示,「我們改革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加大對科研院所的投資,加強能力建設、條件建設,把先進的科研人才留住,把國際上先進的科研人才吸引過來。因此必須要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科研條件和工資待遇。」
他透露,明年中核集團的薪酬考核辦法就要開始變化,向科研人員傾斜,向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的人員傾斜,向為集團創新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員傾斜。
今年7月6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同輻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國同輻是中國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核技術應用企業,也是國內最大最全的放射性藥物、放射源、標記化合物研發及其推廣應用企業,具備全輻照產業鏈能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多所藥物中心。
中國同輻是中核集團旗下第五家上市企業,不過中核集團的資產證券化不會止步於此。
「我們的資產證券化還需要加油、加勁。現在中核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是60%,目標是要達到80%。」餘劍鋒表示,「資產證券化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現在這是我們的短項,下一步要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