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光 王瑩瑩
編輯 | 汪琳
當全職媽媽引發社會關注時,全職爸爸們同樣要在自我價值、家庭關係、事業收入、外界質疑中權衡。
經過一年多的全職帶娃,今年8月25日,「奶爸小強」在社交媒體曬出了自己的離婚證。他的社交媒體帳號中,183個短視頻記錄了一年來,他照顧孩子的各種片段,91萬的粉絲數也讓小強成為網紅。
「關於離婚,是真的……六月底時,(妻子)去產檢了一次,孕酮激素過低,沒有保住。生活簡直是一地雞毛。」小強在視頻中說,「柴米油鹽的瑣碎不斷侵蝕著生活。這麼多年感情也不斷被衝擊,留下一地雞毛。到最後,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寶寶。」
曾經幹勁十足的奶爸小強,成了單親爸爸。雖然有網友質疑整個事件的真實性,但「全職爸爸」也借著這起網紅奶爸離婚事件再次受到關注。
去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7名已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丈夫成為全職奶爸,男性贊成的比例(52.4%)高於女性(45.8%)。
56.0%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男性做全職奶爸是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54.6%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爸爸的陪伴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在國外,全職爸爸也成為越來越多男性的選擇。據美國進步中心的數據,近40%的美國已婚女性比配偶掙得更多,加之不斷增加的撫養費用,使得更多男性願意做全職爸爸。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全職爸爸的比例從1989年的4%上升到2016年的7%。
當全職媽媽引發社會關注時,更小眾的全職爸爸們也有話要說。在家帶娃,爸爸們同樣要在自我價值、家庭關係、事業收入、外界質疑中權衡,一邊暗道「誰在家誰吃虧」,一邊幸福地陪娃長大。
矮文爸爸
坐標:上海
工齡:三年。從兒子矮文五歲開始當全職爸爸,今年迎來二孩女兒。
工資:月薪兩萬,有年終獎,表現優秀會漲薪
2018年3月,33歲的我提出辭職。當時,我是一個小團隊的領導。我的直屬上司是個韓國人,家裡有位全職太太,照顧三個小孩。我宣布辭職去做全職爸爸時,老闆和同事都不相信,大家覺得這不過是個託辭,覺得我八成是去了競爭對手家上班,不好意思說明真相。
一年半後,我和妻子毛利合著出版了《全職爸爸:一個上海家庭的角色互換實踐》一書。在育兒這個人生大項目上,我才剛剛開始。
一開始,我沒告訴父母說我辭職回家帶孩子了。到現在我也沒有認真跟他們討論過。他們的看法在我意料之中。有次我父親打電話,問我最近忙不忙,跟我以前上班時一樣的問法,我就說有點忙啊。
「工作室多少人?你主要負責什麼?」父親接著問。
我聽出來了,他大概聽說夫人要組工作室,以為我們搞大項目了,我應該是身居要職。「我啊,我負責帶孩子。」
隔著一千公裡,我在電話裡都能感覺到父親的失望。下一句,他停了好幾秒才開口:「讓你丈母娘帶不就好了。」
雖然不指望父親能即刻理解我,但他這麼直白的一句話還是令我有些生氣。「我不就是為了帶我兒子才辭職的嘛。」
我跟父親平時溝通不多,彼此還保留了一層客氣。若是在大多數家庭裡,是不是分分鐘鬧翻甚至斷絕關係啦?
2018年以前,我在環保行業工作。經常在國內外出差,可能一個月才回家一趟。小孩一直跟著媽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對他的陪伴很少。我和愛人意識到,在小朋友四五歲時,需要父母更多參與他的成長,當時我們就有了全職帶娃的想法,其中一方,要有所調整。
因為我愛人的收入可以滿足家庭支出的需求,我可以比較輕鬆地放棄當時的職業,沒有顧慮地去投入一件我更期待、更喜歡的事情,就是全職帶娃。
夫人給我的工資是月薪兩萬。這是根據我上一份工作的薪水來給的,可以自由選擇用途,家庭支出是另外報銷的。工作三年,我漲了3500元工資,根據我愛人公眾號一篇文章的點讚量漲的,我自己也有公眾號(主要記錄帶娃的經歷),現在有一點商業收入,像是自己攢點零花錢一樣。
我們不認為帶娃是件隨便的事,它也是一份工作,我有份正式收入,我會像工作一樣、像做項目一樣去對待,更加認真。
我開始全職帶娃的第一個大項目,就是搬家,把一家三口從和老人同住的家裡,獨立出來。不管是老人還是小朋友,他們都會按照以前形成的默契做事,很難去改變。最大的問題是長輩什麼事都會幫孩子去做。
比如,小朋友兩三歲時,穿衣服、穿鞋,甚至拿一件東西等簡單的事,他都不會做,因為長輩都搶在第一時間幫他做,他根本沒機會自己做。搬家後,我幹這個項目的自由度非常大,會鍛鍊他自己做。
第二個大項目是協助孩子幼升小。在他準備幼升小面試時,老師會讓他做自我介紹,包括父母職業。我當時很認真地告訴他,「你爸爸就是全職爸爸,就是負責照顧你,照顧這個家的。」
一開始,他不知道全職爸爸到底是什麼職業,那不還是爸爸嘛。但是慢慢地當他對職業有更深刻的認識時,他就知道了。他之前跟我說過,長大了,想開一間爸爸學校。他認為我有時候做得不好,有必要開一個爸爸學校來教爸爸們怎麼做一個好爸爸、做一個孩子們滿意的爸爸。他現在認為全職爸爸是一個真正的職業,因為他爸爸就是這個職業。
全職爸爸的基數小。在矮文同學的家長中,我還沒找到同行。所以當有一個爸爸來做這樣的工作,很容易聚集群眾的目光,特別是當他做得還不錯時,很容易得到讚賞。
我發現「超級奶爸」的入門標準極低。孩子嬰兒時期,我只要多哄哄抱抱,偶爾換幾次尿布就被長輩和鄰居誇上天了。上學後,我只需花點時間陪孩子玩,或者監督他學習,就常在小區遊樂場、興趣班門口的家長等候區、朋友圈收穫一片讚譽。偶爾犯下一些低級錯誤,也沒怎麼影響我的口碑。
奶爸的要求實在太低,好像母親在照顧孩子上,理所應當承擔比男性更多的指責。而父親們只要在育兒途中「詐屍」般出現,無論幹得好不好都可以被冠名為「超級」。而在辣媽這一行獲評超級職稱,則難上加難。
我現在要做的事情肯定比工作要多很多。帶孩子後,我覺得之前在工作上其實沒遇到什麼真正的挑戰。工作上的困難,有同事支持,有參考經驗。工作有假期,帶孩子沒假期。
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我能跟孩子一起面對、解決,這個過程很有意思。每當小孩取得一個階段性進步,比如會自己睡覺,又學會一些新東西,我就會有一點滿足感。
中國傳統思想認為男人應該去打拼事業。很多人覺得帶孩子這事,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沒必要全職來做。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我尊重不一樣的選擇。
我父母的思想觀念是非常傳統的,我不想改變他們,因為要去改變的話會非常累。他們不問的話,我也沒有主動跟他們討論我帶孩子的一些規劃。其實從他們平常問我的一些問題,我就能判斷出來該不該和他們討論。
他們每次電話會問,你們現在忙不忙(因為我愛人註冊了工作室),就像以前關心我工作那種,想知道說你事業忙不忙。長輩還是覺得這才是正道。那就順他們意去說說這個工作室吧。
其實我的事業很簡單,我就帶孩子,還有煮飯洗衣服。如果哪天開始他們總問我是怎麼帶孩子的,孩子的變化什麼的,那我就可以說啦。
這需要一些時間,(中國家庭)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全職爸爸加入,這種觀念自然會改變。在國外一些地區,全職爸爸挺常見的。
我最希望爸爸們有更多時間,更經常地全身心投入陪伴孩子。媒體關注我,希望大家在我身上看到的,不是鼓勵大家扔下事業、全職帶孩子。但是不能以忙工作為由,完全顧不上家庭。那種把工作和手機放一邊的陪伴,才是有效陪伴。
(自述部分引用《全職爸爸:一個上海家庭的角色互換實踐》)
虎鯨爸爸
坐標:北京
工齡:四年。從2016年開始全職帶女兒,前期有保姆輔助
我父母早年就分開了,後來是我小媽跟我爸在一起。我爸身體不是特好,不便帶孩子。孩子的姥姥姥爺雖然也在北京,但歲數都很大,而且老人帶孩子的理念和我不同。我們也請過保姆,但都不放心,家裡裝了好幾個攝像頭。在我朋友看來,有沒有保姆沒區別,因為我不敢讓她一個人帶孩子。和家人商量後,我決定辭去汽車編輯的工作,全職帶娃。
其實我妻子生完寶寶後,我爸就帶著小媽來我家了,美其名曰吃飯,實際就是約談我媳婦,說:「你這份工作(央企財務)不容易,發展方向也不是很明朗,乾脆就當全職太太吧,反正家裡也不愁吃不愁穿。」
我當時就看出媳婦的狀態有一點不舒服。誰都不想把事業突然放下,他們走了之後,我媳婦說:「既然爸都這麼說了,要不然我就退下來?」我說你先想想,你不是退一天兩天,而且考慮到你的工作性質和為人處事等,你可能很難回到社會。你會跟社會脫鉤,你的人脈、同事關係,一切都會回到初始狀態,你真的想放棄工作嗎?你想好了,我也想一下。
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晚上哄孩子睡覺之後,我就坐在客廳權衡這個問題。當時我和妻子都是30歲,孩子非常重要,我很愛她,但女人的30歲只有一次,我也希望妻子不要像個老媽子一樣,什麼都是為了家裡。
我妻子不算女強人那種,但她很認真,工作起來很較勁、投入,挺要強的,我就挺尊重她。她能保持一份很好的工作,有比較好的狀態回到社會,這個更重要。
最後我決定,我退下來。
原來天天上班,覺得時間很短,突然跟社會隔離開,在家帶孩子,那個時候是挺崩潰的,確實經歷了一個挺痛苦的過程。因為在朋友圈,我的同齡人有人在打工,也有人做老闆,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當爸爸了,但還能周末去聚會打球、喝酒、自駕遊,跟媳婦照樣能逛街,因為有老人在帶娃。
我倆平時逛街都很難,兩個人沒法帶著一個三歲或更小的寶寶去逛。看見他們的生活,再看看我自己的生活,在家就是各種瑣碎、突發的事,比如孩子哭了要哄、睡覺要哄、醒了要給她拍嗝,要陪她上早教班、換尿布、刷奶瓶。我不放心保姆刷,刷奶瓶我很細緻,飲用水衝洗完之後要消毒。
生活突然就變成這樣了。我媳婦上班又忙,經常加班。月底、年底、月初、年初,她加班時,家裡只有我和保姆,那個時候我有點抑鬱了,脾氣也很大,但不能衝孩子發脾氣,就壓抑著。
有時老人來,會以高姿態指導我應該怎麼做。比如,他們覺得尿不溼沒必要換太勤,洗奶瓶不用那麼仔細,孩子才兩歲時就要學背古詩等。我會很煩。有段時期,我經常跟媳婦吵嘴,一點小事就會放大。
我有時會想,我怎麼那麼倒黴,別人都有老人看孩子,人家當爸爸怎麼過得那麼瀟灑,想玩就玩。我為什麼就不能這麼瀟灑?越處於這種狀態就越糟糕,覺得人生昏暗。
對妻子來說,我最大的問題在於脾氣。因為我把巨大的耐心給了孩子,對她就沒什麼好脾氣了。
比如,她希望我能在家務上幫一把。我有時會比較急躁,說一些尖酸刻薄的話。孩子都是我看,東西都是我買,家都我來管,你活得很簡單,只要上班就好了,上班很難嗎?
我控制不住情緒時,也挺愧疚的。每回吵完看她難過的時候,我也在想,她也不是去玩了,上了一天班也很累,她也很愛孩子,回來也得收拾家和照顧孩子。她覺得我怎麼那麼暴躁,我說因為我有病,我心理不健康,她說那你去看醫生。我說醫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你可以解決。
「你有沒有想過咱倆多久沒單獨逛街,沒旅遊了?咱倆再也沒出去一塊唱唱歌,吃個飯,去哪兒待一會兒了。」她也嘆氣,覺得挺難,因為沒有人看孩子。
我也在慢慢調整情緒。當然也有好的時候,我女兒跟我這麼好,我沒有錯過她的每一個瞬間,許多爸爸一見到孩子就是拍照,我就沒有拍那麼多照,因為我每天都用眼睛在看著孩子。
都是第一次帶孩子,孩子的未來我無法保證,所以我們每一步都得很精心地幫她做好選擇,幫她調研好。因為一旦失誤了,我們還好,她的人生要去承受後果。
女兒兩歲時,爺爺背著我們給她買了學區房,後來我賣了。孩子的教育,我們和老人想的不同。
我們有次去藍色港灣吃飯,有個大一點的中國女孩跟她父母用流利的英文對話,感覺跟看美劇似的,看著他們,我跟她媽媽不怎麼吃飯了。我們都是從公立學校出來,過獨木橋,上大學,出國。我們就想,要不要讓孩子試試一條新的路徑。
有段時間,我不斷買雜誌,查國際學校的資料,參加各種招生交流會,看《小別離》、《小歡喜》這種關於孩子留學的電視劇,問身邊朋友。權衡後,我們決定讓她上私立的國際學校。
今年我有幾件事要達成,對於她的學校,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有就是對我自己的事業,回歸社會的選擇上。我開始跟朋友合開公司,慢慢適應重回社會。
不管是外表著裝還是精神狀態,我都想以一個好的狀態、形象,陪在女兒的身邊,我不想讓她覺得父母就是很邋遢的樣子,為生活奔波得苦不堪言,讓她覺得成年人的世界太可怕了。
用她同學父母的話,就是「你這個爸爸當得還挺有偶像包袱」,我說這個要有的,我也不想在40歲時回想我的30歲是那麼一個狀態,我已經放棄了許多東西了,最起碼不能讓自己不堪。
微商爸爸
坐標:北京
工齡:兩年。兒子8歲,一邊帶娃一邊做微商
我並不算真正意義的「全職爸爸」。兩年前,我在一家私人訂製旅遊平臺工作,由於公司業務調整,我不太滿意索性就辭職了。我沒打算回歸家庭,做一個全職爸爸,只不過下一份工作並不順利。
辭職期間,我也在忙一些事,和朋友一起做項目,掙點小錢,瞎忙,混了一年。被迫成為全職爸爸的這兩年,我把各種滋味都嘗了一遍,有壓力,有委屈,更多的是收穫。
做全職爸爸最大的壓力,不是少了份工資、沒錢了。有錢可以多花,沒錢可以少花,不出門也就不花啥錢。最大的壓力來自親戚朋友。工作日,特別害怕碰見住一個單元樓的鄰居,問我:「你怎麼沒上班呢?」
我嶽母知道我不上班之後,也和我說,「你找個工作乾乾,一個月幾千塊錢也行。」但對於35歲這個年齡的男人來說,找個合適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你想要低工資,人家都不敢要你,你想要高工資吧,還沒有達到那個段位。
壓力最大時,我想過去跑滴滴或者送外賣,做小時工之類的工作。在我看來,職業沒有貴賤,但我有貴賤,我在同樣的時間能創造的價值比做清潔工更大,這活有人幹了我就不能去幹。基於這樣的想法,我最終忍住了去開滴滴的衝動。我開始去跑步、去健身,反正一天24小時,躺著也是一天,胡思亂想也是一天,出點汗也是一天。現在看健身這件事,其實是我解壓的一種方式。
當你在家沒工作的時候,夫妻間的關係也要調整。我老婆下班回來,啥也不幹,就往床上一躺,連內褲都不洗。這時候作為一個男人你要怎麼辦?特別是一個目前沒有正式工作的男人?
我也委屈過。那又能怎麼辦?如何排解我自己的負面情緒?問題到最後其實很好解決,包容她就好了。我問自己,你給另一半做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兩個人談戀愛為什麼會結婚?
大部分人能成為夫妻都是因為愛,但結完婚後,往往就把愛過成了「交易」,我給你洗一條內褲,你就要給我洗一次襪子。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現在中國社會離婚率這麼高,那些沒離婚的大多也把日子過成了將就。但當你內心回歸到愛的時候,心裡就沒有不滿和不平衡。我就是喜歡她,所以我願意幹。談戀愛的時候,不是也給她洗過內褲嗎?
全職爸爸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洗內褲這樣的小事。長久以來,中國社會一直遵循「男主外,女主內」。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你在家,讓女人賺錢養家,家庭基本不可能和諧。
這個時候你就要想辦法掙錢,有自己的事業,哪怕只是做微商。從去年10月開始,我就鎖定了自己的創業項目——賣泡椒鳳爪,目前也漸漸走上正軌,有了代理人,我還在小區租了一個地下室做儲藏室和工作室。每天把孩子送上學後,我就去工作室理貨,與代理和客戶交流,然後準時去接孩子。
家庭也更加和諧了。夫妻生活不像談戀愛,你可以許給她承諾,把未來說得天花亂墜,但夫妻一起過日子這麼多年了,你說得再美好也沒用。你要讓她看到你的努力,還要讓她看到你拿回來錢。
還有一個重要收穫,辭職之後,節奏也慢了下來,有更多時間思考,我和兒子的關係也更親密。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他,每天做不重樣的早餐,送他上學、放學,和他談心,一起運動。以前覺得要忙工作,周末不陪孩子也很正常,自我麻痺想著誰家的孩子不是這樣長大的。但現在,我一天不見孩子都會想他,感情是相互的,在他身上花了更多時間,你就會更珍惜。
我兒子以前一直和媽媽睡,現在他天天和我睡,有什麼事情也開始找爸爸。我們的交流方式也改變了,我更多地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有一次,我兒子英語只拿到80分,被老師點名批評。以前,我的做法要麼就是發火,訓孩子一頓,要麼就是物質鼓勵,你好好學,下次考好了我給你買玩具。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家長的做法,上班太忙,沒時間探尋孩子的內心世界。
現在,我會花更多時間和孩子聊天。孩子沒考好,內心也緊張,站在那裡,手捏著褲子,我說: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坐下來,我們一樣一樣分析。為什麼這些題做錯了?是不會還是粗心?又是為什麼粗心了呢?
後來我們發現,原來是短視頻看多了,考試時想到那個搞笑段子才沒有讀完題。我們就約定看手機的時間,學會不讓手機控制自己。
我不全職上班,孩子是最高興的,他有了更多的陪伴,他會和同學們說:「我爸賣雞爪,一天能賣1000塊錢,我是富二代。」
其實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有兩個屬性,一個是社會賦予的角色,一個是家庭角色。如果完全回歸家庭,他/她就會更想得到另一半的認可,如果另一半沒有認可,就會產生矛盾。所以,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全職爸爸,都要利用閒暇時間去做一些事,哪怕去做一些公益,都會讓自己的社會性得到認可,整個家庭都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