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消失」10年的老街巷「復工」歸來 變為新晉網紅巷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解說】前有繁華酒肆,後有高端文博,「消失」10年的黃傘巷如今煥然一新出現在人們眼前。

  據悉,這條全長320米的小巷地處成都市錦江區的繁華地段,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既有清代翰林院編修顧汝修的故居,更是古代造酒的工坊到現代酒文化的匯聚。2009年黃傘巷在棚戶區舊城改造中被迫淪為一條卸貨通道,10年時間裡沒有人居住也沒有人記起。2018年,成都實施「兩拆一增」和特色街區打造,對街、坊、景進行功能業態植入、景觀提升、交通改造,2019年,黃傘巷重新打造後回歸大眾視野。

  4月23日,記者剛到黃傘巷口就被一陣酒香所吸引,走在巷子裡,川西民居風格在青瓦石牆中漸漸清晰,受疫情影響,沿街的店鋪大多關門停業,反而營造出一種悠長靜謐的閒適。

  【同期】(周邊住戶楊貴益)就是有時候工作之餘過來走一走,就感覺還是很舒服的。在這個巷子裡面就可以聞到一些酒糟的香味,還能聽到一些鳥叫聲,就會有一種很清閒的感覺。

  【解說】黃傘巷「歸來」,吸引不少老街坊、老住戶重回故地,住在黃傘巷附近數十年的羅阿姨帶著老公前來「打卡」拍照。羅阿姨告訴記者,原來老巷子路窄坑窪多,設施老化,內澇嚴重,原以為改造後就再也沒有黃傘巷,沒想到「回來」後更漂亮了。

  【同期】(成都市民羅阿姨)沒改造時候的黃傘巷是那種低洼棚戶(區),(並且)巷子很窄,(住戶)比較多房子很矮,特別是熱天下大雨就(內澇)淹起了。現在改造了簡直(和原來)是兩回事,我們來了都有點找不到了,我就覺得漂亮了,房子也修好了又乾淨。

  【解說】成都興錦建設發展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王文旭介紹,2019年初梳理水井坊區域業態時,把黃傘巷綜合整治工程作為「中優」的抓手之一,地面改造面積約3800平方米,建築立面打造面積約4200平方米,新增商業面積256平方米,入駐25戶特色商家,不僅還原一條老街巷,還補充了周圍商區的業態。

  【同期】(成都興錦建設發展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王文旭)之前(黃傘巷)是背街小巷,整個區域來說都是挺頭疼的,打造黃傘巷的過程當中,對於建築從它的布局,然後高度,用的材質,這些方面儘量地恢復到了之前川西民居的一些建築風格。第二步,我們會增加顧汝修故居的一些實景的景觀節點,然後把歷史和文化的元素復原到黃傘巷。

  呂楊 成都報導

責任編輯:【羅攀】

相關焦點

  • 那些看到成都娃兒長大的老街巷
    對成都人來說街巷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地理坐標而是成都人的集體記憶和生活空間攝影:閆青對老成都來說,好吃的好耍的都藏在巷巷頭身處成都腹地的青羊自然有著條條縱橫的老街巷今天青羊君,就來和大家擺一擺這些老街巷的龍門陣
  • 《成都街巷志》修訂版首發 成都的街道裡,藏著很多「秘密」
    但他並非土生土長的成都人,而是生長於四川綿竹。「對於成都歷史文化的了解,全靠日復一日地學習、積累、考證和研究。」  《成都街巷志》寫作於2005年,成稿於2009年,共65萬字。2010年出版後,僅僅6個月,3000冊書全部售罄。7年來,不少讀者表示一書難求,網上二手的《成都街巷志》甚至炒到上千元。
  • 2020成都讀書月|「千年武侯祠,書香老街巷」聽袁老講《成都街巷志》
    10月20日,由新華文軒主辦,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宣傳部、區文聯指導的「千年武侯祠,書香老街巷——聽袁庭棟講《成都街巷志》」圖書分享會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活動現場,袁庭棟老師把武侯祠的前世今生,向現場讀者娓娓道來,與現場讀者分享了成都一些與「書」有關的街巷的故事,並把它們的歷史變遷、名人軼事同讀者們細心分享,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成都的文化底蘊。區委宣傳部、區文聯、區直機關工委等30個機關單位及轄區閱讀愛好者共計8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成都不僅有錦裡和寬窄,這條被遺忘的老街巷才是真正的美食勝地
    成都是聞名全世界的美食之都,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遊客來這裡品味四川美食。春熙路、總府路、錦裡、寬窄巷子等等,都是外地遊客來成都瘋狂打卡的美食集散地,但是想要品嘗真正的四川當地美味,還是要去那些只有成都本地人才會光顧的美食街巷,比如這條隱藏在不知名角落的香香巷。
  • 老照片:1985年的成都,記憶中的老街巷和筒子樓
    1985年的成都,一個城中的村落,一條寧靜的小河穿村而過。 1985年的成都,一戶人家的窄小的院落。那時候的成都,很多人家都住在這樣的窄小的街巷和院落裡。
  • 天府文化主題讀書會聚焦成都街巷
    5月15日下午,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六期天府文化主題讀書活動」在IFS言幾又成功舉行。活動邀請四川民俗協會副會長、巴蜀文化研究專家、四川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員袁庭棟,現場為聽眾講述成都街巷中的名人掌故和趣聞逸事。
  • 《成都街巷志》等川版圖書上榜
    首屆「新華好書」評選結果揭曉 《成都街巷志》等川版圖書上榜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9月27日,首屆「新華好書」評選活動,在文軒books發布了評選結果。
  • 成都好吃的地方排行榜:不只有錦裡和寬窄巷子,這些老街巷更巴適
    成都是全國聞名的美食之都,火鍋、小吃、串串、川菜等美食享譽全國,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遊客來這裡品味四川美食。錦裡、寬窄巷子都是外地遊客來成都瘋狂打卡的美食集散地,但是想要品嘗真正的四川當地美味,還是要去那些只有成都本地人才知道的美食街巷。
  • 成都人的情懷市井火鍋,一秒找回老成都煙火氣!
    80年代老成都市井煙火氣正在逐漸消失而今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的成都難道真的再也找不回舊時光的美好嗎?「市井火鍋」泥巴小院專為成都人記憶中的「味道」而來傳承深街老巷的市井氛圍一秒找回老成都的煙火氣!川味鍋底的精髓就是鍋底泥巴小院用100%純正牛油鍋底隨著翻滾的紅湯竄入鼻腔,十裡飄香將80年代街巷裡的麻辣滋味搬進鍋裡四川老鷹茶
  • 走在前列的成都城市更新 老街巷如何蝶變旅遊新地標?
    「小街巷·大藝術」猛追灣街巷藝術節同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創新聯動,融音樂劇街頭快閃、露天音樂會、美食市集、戲劇分享、映像特展於一體,為市民遊客奉獻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假期盛宴,活動期間累計吸引了80萬人次到場。
  • 音樂打卡地、特色老街巷、美術館 成都武侯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欣可7月20日,成都武侯區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授牌暨武侯文明實踐雲平臺」上線儀式,8個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面啟動。喜歡音樂,愛好時尚,可以到音樂大道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打卡;懷念成都老街巷,可以到玉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尋找記憶;熱愛閱讀,可以匯聚到龍江路小學美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居民們不僅可以就近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可以通過「武侯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實現志願服務和提交需求的有效銜接。
  • 成都記憶:1981年老成都的市井圖片
    老成都,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留在了那個年代。過去有些場景,終究要成為過去。就好比一朵花開的時光,明媚過後,就成為永久的懷念。其實,現在老成都每一個人都有一些不可改變的習慣,那就是懷念曾經,懷念最初的美好。或許,有的事和場景我們不可忘記,那就淡淡的存著,就像某些不可言語的懷念。
  • 成都這條老巷子,承載成都300年興衰歷史,當地人卻最不愛去
    四川成都城裡三十條大街,七十二條小巷,每一條街巷都蘊藏了成都城的榮辱興衰,而在這些老街巷中,最有故事的莫過於成都的寬窄巷子。終於,在和平年代被打造為特色街區,曾獲得連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的稱號,成為了成都城裡著名的一道景致。命運多舛、幾經易主,300年的歷史給成都這座西南城市留下了許多四合院建築,由於受到清朝政府在此駐兵的影響,街道在形制上屬於北方的胡同風格。
  • 成都老街老巷換新顏 總有一條吸引你……
    今天的成都,現代摩天大樓與傳統老街老巷相融於同一個空間,互不幹涉又相映成趣,成為成都街頭一道讓人留戀的風景。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政府對街、坊、景進行功能業態植入、景觀提升、交通改造,成都市的一條條老街老巷又獲重生,不少老街老巷更是成為文旅消費新場景和網紅打卡地。
  • 濰坊老街巷:布政司街
    導語: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需要,有很多老街巷已經離開我們而去,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追憶它們只能通過老照片了......這條位於老濰縣城中心位置的老街,應是在老濰縣建城以後就有了。在我們濰坊,還有這樣一些已消失的、即將消失的、已保留的、已經保護的老街巷(歡迎各位好友提供老街巷線索:位置、名字由來、歷史典故等)。【布政司街】其名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朝,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並將行省制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當時的山東省稱為「山東布政使司」。
  • ...鉤沉」首個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上線 在黑白影像裡重溫成都風華
    8月19日,由成都圖書館建設的《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以下簡稱「資料庫」)正式上線。該資料庫耗時3年,收集了1896年至1949年間的2500餘張老成都生活生產照片,供公眾免費使用。老成都的生活百態,均可在這裡尋得。九眼橋舊貌。
  • 閩都風情:老街巷裡的新「食」尚
    中新網福州10月14日電 題:老街巷裡的新「食」尚  作者 鄭江洛  吉庇巷,是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的一條古街巷。香港廚房就坐落於此,上下兩層的店鋪內,牆上都是香港變遷的畫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一張城市名片,來福州的遊客一定會來三坊七巷,不會隨著商業中心的轉移而帶走人流。」
  • 成都,消失的邊界
    成都的舊與新之間並無清晰的分界,就好像明與暗也無法完全分離 撰文、攝影:朱毀毀 「如果從準確的歷史記載來考察,成都最早建城是在戰國後期的公元前311年,主持建城的是當時的秦國蜀郡郡守張若。
  • 四川方言很多詞彙在消失 20年後找不到地道成都話
    四川方言很多詞彙在消失 20年後找不到地道成都話   方言危機  這些年,周及徐也感到了緊迫。如果現在不記錄,再過二十年,講純正四川方言的老人都去世了,地道的成都話都找不到了。  講四川方言的人多,但未來也不容樂觀  實際上,關於四川方言語音的調查,歷史上有過兩次。
  • 從燈光球場出發,回眸成都工業老建築的「芳華」
    成都市房管局歷史建築保護辦公室對外公布,本次入選的工業遺產老建築都具有這樣的特徵。曠永江是原成都機車車輛廠職工,參與修建燈光球場時,還不到20歲。據他回憶,燈光球場是成都機車車輛廠基於人防和職工娛樂兩個需求,耗時約3年,動員全廠上下數千職工修建而成。這座於1979年修建的建築,佔地約1436.31平方米,目前坐落在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街道市民活動中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