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到成都娃兒長大的老街巷

2020-12-10 澎湃新聞

清晨,晨光熹微

暖暖的陽光照進巷子裡

張叔叔提著剛買的早餐回家了

李阿姨牽著孫女的手

從巷子走出,送孩子上學

商鋪陸續開門

鄰居們相互問好

巷子裡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攝影:馮輝

有別於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成都有著自己獨有的街巷文化

它不僅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

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

對成都人來說

街巷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地理坐標

而是成都人的集體記憶和生活空間

攝影:閆青

對老成都來說,好吃的好耍的

都藏在巷巷頭

身處成都腹地的青羊

自然有著條條縱橫的老街巷

今天青羊君,就來和大家

擺一擺這些老街巷的龍門陣

暑襪街

百年郵電大樓

▲暑襪街舊照

暑襪街因在明、清時期,街人暑天買賣薄布襪而得名。關於這條街的歷史少說也有三四百年,如今去翻看清朝地圖,也能找到暑襪街的地標。

▲暑襪街郵電大樓 攝影:閆青

街上這座百年老字號的郵政大樓,建於光緒年間,跨越三個歷史時期,為成都郵政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當時大樓的廁所就出現了抽水馬桶,簡直洋氣,所以郵政大樓也算得上是成都建築裝修史上的「老資格」!

祠堂街

「書香」文化路

▲祠堂街舊照

祠堂街是清代滿城的喇叭胡同,康熙年間,四川總督年羹堯建生祠於此,因此而得名。

▲《新華日報》社舊址 攝影:閆青

舊時,祠堂街上的私營書店共有81家之多,老街也是許多文人政客常來往之地,著名的祠堂街38號更是《新華日報》的舊址,也是抗戰時地下黨活動的秘密據點。所以祠堂街還有個名字叫「文化路」。

▲祠堂街 攝影:閆青

今天的祠堂街兩側種滿了法國梧桐,小吃店和商店擠滿整條街,當年遍布的老書店雖已寥寥無幾,但文化氣息依舊不減當年。酷暑時,老一輩人最喜歡在樹下撐一桌,喝喝茶,下個棋。

攝影:閆青

柿子巷

煙火都市中的慢慢醞釀

柿子巷原位清代少城的太平胡同,因巷中有柿子樹而在辛亥革命後改名柿子巷。文明全國的四川近代骨科四大流派從這裡走出了兩家。

@407yiweigeshou

如今,老巷子除了有著滄桑的歷史,還有著地道的成都生活。既保留了歷史底蘊,又增添了許多新成都景象。文具店、雜貨鋪、私房菜館……漫步在巷子之中,總能在這裡發現許多小而美的東西。

▲蜜多商店 圖據樂遊玩物志

▲斯文草堂 圖據漫成都

巷子裡小賣部、老茶館與文藝小館和諧相處,更加凸顯出老成都「安逸」生活氣質。

支磯石街

「大石遺蹟」

▲支磯石街舊照

支磯石街因街上有個支磯石而得名。這塊石頭相傳是織女之物,又傳此物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隕石。經考證,支磯石是3、4千年前西蜀原始部落或奴隸時代的大石遺蹟。

▲支磯石街 攝影:閆青

支磯石現已被移到了文化公園。如今街面兩邊多是小吃店和茶鋪,這條街上的老成都人生活愜意得很,喝喝茶、打打麻將悠閒的一天就過去了。

西馬道街

西馬道街因舊時是清軍練習騎馬射擊的馬道之一而得名。西馬道街就在文殊院的旁邊。臨街沒有商鋪,行人二三兩,日光輕如煙,整條街很安靜和諧,紅色佛牆,綠色樹蔭,搭配在一起古典莊重,極具美感。

▲古娘娘廟裡的茶館 攝影:閆青

街道西頭,有一個不起眼的廟子--古娘娘廟,是劉備的家廟。每天,還會有不少「老成都」到這裡喝茶聊天,這裡的齋飯也是相當巴適。另外,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這裡都會舉行傳統的喜神會,院子裡又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北書院街

老成都的記憶

明成化年間,因這裡的一個宰相府被改建為「大益書院」,故府前大街改名為「書院街」,這便是街名的來歷了。萬曆七年,大益書院被廢,與濂洛祠一起更為「大儒祠」,世上便再無大益書院。

攝影:閆青

北書院街的一磚一石,都是老成都的記憶。整條街給人感覺很閒適安逸,街兩邊一排排過去都是茶館,在巷子頭泡杯素茶,三兩個老友坐在一起衝哈殼子,擺哈龍門陣,很資格,很成都。

by @無-厚-有-間

坐一旁竹椅上『吱呀』一聲,端杯碗蓋茶,今日份的娛樂才算開始。和老朋友們回憶往昔,笑說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攝影:閆青

茶鋪是個小成都,裡面匯聚的都是一代代的記憶和變化,每一個人都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成長。

忠烈祠街

說不盡的奇聞趣事

忠烈祠南街最早名叫雙桂堂,街西徐家大院有兩株桂花,樹高齡老。後來清光緒年間,改名為「會府」,是清代省城大官們聚集朝拜清朝皇帝的地方,這裡供奉著時刻九龍牌位,上面寫著:「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十一個金字。陰曆每月初一、十五兩日,全城官員例須到此集會,拜朝如儀。

▲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

▲舊時會府街景

隨著朝代的更替,清朝滅亡之後,「會府」自然是撤了九龍牌位,改為忠烈祠。專祀辛亥革命本省的先烈,歲時至祭。隨之,街道也就順理成章的改為了忠烈祠街。

▲民國37年會府圖

如今,時光又過去了幾百年,知道「忠烈祠」和它由來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它曾叫「會府」的人則更少了。從前以「會府」命名的幾條街後來統統改名為「忠烈祠x街」,它豐厚的人文色彩依舊令人難忘。

攝影:閆青

寬窄巷子

老成都的慢生活

攝影:閆青

說起成都最有名字的巷子,那一定非寬窄巷子莫屬了。來成都如果沒到寬窄巷子裡走一走,那你一定是來了個假成都。

攝影:閆青

寬窄巷子清朝康熙年間千年少城在滿漢融合下的物質遺產,此前由興仁胡同、太平胡同、如意胡同組成,後民國初年更名為「巷子」。形制為青磚黛瓦的四合院落,是北方胡同文化與建築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攝影:閆青

寧靜,古樸,安然

老舊的房屋,閒適的日常

一段6分鐘罕見老視頻

重回上世紀末90年代的成都寬窄巷子

↓↓

如今的寬窄巷子,遊人如織,享譽四方,熱鬧不已,被稱作「老成都底片,新城市會客廳」。在巷子裡尋覓美食或者和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如果你想感受一下老成都的慢生活,來寬窄巷子走一走就沒錯了!

成都娃娃的的童年

都藏在散落各處的老巷子之間

小夥伴們是在哪條巷子裡「混」大的呢?

這些巷子裡又有著那些屬於你的獨家記憶

歡迎留言和青羊君一起分享哦~

想第一時間接收青羊的政經民生大事?

想時刻關心自己家鄉的建設發展?

想隨時get最新的國家大事、網絡熱點?

微信界面又雙叒改版了,為了避免大家錯過錦繡青羊每天的精彩推送和福利派送,已經把微信更新最新版的朋友可以考慮把錦繡青羊設置星標哦!(參見圖示)

原標題:《那些看到成都娃兒長大的老街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成都不僅有錦裡和寬窄,這條被遺忘的老街巷才是真正的美食勝地
    成都是聞名全世界的美食之都,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遊客來這裡品味四川美食。春熙路、總府路、錦裡、寬窄巷子等等,都是外地遊客來成都瘋狂打卡的美食集散地,但是想要品嘗真正的四川當地美味,還是要去那些只有成都本地人才會光顧的美食街巷,比如這條隱藏在不知名角落的香香巷。
  • 2020成都讀書月|「千年武侯祠,書香老街巷」聽袁老講《成都街巷志》
    10月20日,由新華文軒主辦,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宣傳部、區文聯指導的「千年武侯祠,書香老街巷——聽袁庭棟講《成都街巷志》」圖書分享會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活動現場,袁庭棟老師把武侯祠的前世今生,向現場讀者娓娓道來,與現場讀者分享了成都一些與「書」有關的街巷的故事,並把它們的歷史變遷、名人軼事同讀者們細心分享,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成都的文化底蘊。區委宣傳部、區文聯、區直機關工委等30個機關單位及轄區閱讀愛好者共計8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老照片:1985年的成都,記憶中的老街巷和筒子樓
    1985年的成都,一個城中的村落,一條寧靜的小河穿村而過。 1985年的成都,一戶人家的窄小的院落。那時候的成都,很多人家都住在這樣的窄小的街巷和院落裡。
  • 成都好吃的地方排行榜:不只有錦裡和寬窄巷子,這些老街巷更巴適
    成都是全國聞名的美食之都,火鍋、小吃、串串、川菜等美食享譽全國,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遊客來這裡品味四川美食。錦裡、寬窄巷子都是外地遊客來成都瘋狂打卡的美食集散地,但是想要品嘗真正的四川當地美味,還是要去那些只有成都本地人才知道的美食街巷。
  • 《成都街巷志》修訂版首發 成都的街道裡,藏著很多「秘密」
    但他並非土生土長的成都人,而是生長於四川綿竹。「對於成都歷史文化的了解,全靠日復一日地學習、積累、考證和研究。」  《成都街巷志》寫作於2005年,成稿於2009年,共65萬字。2010年出版後,僅僅6個月,3000冊書全部售罄。7年來,不少讀者表示一書難求,網上二手的《成都街巷志》甚至炒到上千元。
  • 天府文化主題讀書會聚焦成都街巷
    5月15日下午,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六期天府文化主題讀書活動」在IFS言幾又成功舉行。活動邀請四川民俗協會副會長、巴蜀文化研究專家、四川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員袁庭棟,現場為聽眾講述成都街巷中的名人掌故和趣聞逸事。
  • 走在前列的成都城市更新 老街巷如何蝶變旅遊新地標?
    「小街巷·大藝術」猛追灣街巷藝術節同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創新聯動,融音樂劇街頭快閃、露天音樂會、美食市集、戲劇分享、映像特展於一體,為市民遊客奉獻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假期盛宴,活動期間累計吸引了80萬人次到場。
  • 四川成都:「消失」10年的老街巷「復工」歸來 變為新晉網紅巷
    2018年,成都實施「兩拆一增」和特色街區打造,對街、坊、景進行功能業態植入、景觀提升、交通改造,2019年,黃傘巷重新打造後回歸大眾視野。  4月23日,記者剛到黃傘巷口就被一陣酒香所吸引,走在巷子裡,川西民居風格在青瓦石牆中漸漸清晰,受疫情影響,沿街的店鋪大多關門停業,反而營造出一種悠長靜謐的閒適。
  • 濰坊老街巷:布政司街
    導語: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需要,有很多老街巷已經離開我們而去,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追憶它們只能通過老照片了......這條位於老濰縣城中心位置的老街,應是在老濰縣建城以後就有了。在我們濰坊,還有這樣一些已消失的、即將消失的、已保留的、已經保護的老街巷(歡迎各位好友提供老街巷線索:位置、名字由來、歷史典故等)。【布政司街】其名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朝,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並將行省制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當時的山東省稱為「山東布政使司」。
  • 音樂打卡地、特色老街巷、美術館 成都武侯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欣可7月20日,成都武侯區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授牌暨武侯文明實踐雲平臺」上線儀式,8個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面啟動。喜歡音樂,愛好時尚,可以到音樂大道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打卡;懷念成都老街巷,可以到玉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尋找記憶;熱愛閱讀,可以匯聚到龍江路小學美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居民們不僅可以就近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可以通過「武侯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實現志願服務和提交需求的有效銜接。
  • 《成都街巷志》等川版圖書上榜
    首屆「新華好書」評選結果揭曉 《成都街巷志》等川版圖書上榜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9月27日,首屆「新華好書」評選活動,在文軒books發布了評選結果。
  • 成都人的情懷市井火鍋,一秒找回老成都煙火氣!
    「市井火鍋」泥巴小院專為成都人記憶中的「味道」而來傳承深街老巷的市井氛圍一秒找回老成都的煙火氣!正宗的「成都控」都知道沒有紅糖餈粑的成都火鍋都是假的作為成都特色小吃紅糖餈粑的出鏡率居高不下撒上黃豆粉,淋上紅糖漿
  • 泉州那些因歷史人物得名的老街巷
    曾井巷因狀元曾從龍得名  上一期,《記者帶你遊古城》推出了《從一到萬 那些與數字有關的古城街巷》,在不少讀者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許多泉州市民對我們生活的古城想多一些了解,今天記者帶您一起了解那些與歷史名人有關的街巷。  「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這副對聯是宋狀元、泉州知州王十朋所撰。泉州文化底蘊深厚,自唐歐陽詹開閩中甲第之先河,千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逐步南移和海外貿易的興盛,泉州多元文化空前融合繁榮,文風熾盛,人才輩出,成為東南文教之典範。
  • 嶽陽這條「老街巷」,你還記得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眼前的詩和遠方 開啟城市尋根之旅 #扒一扒那些老街巷名和背後的故事
  • 成都3個適合帶娃兒耍的地方,原來在這兒
    這兩天成都開始下暴雨,溫度有所回落,周末的時候,溫度也不是很高,非常適合出去耍。但是,如果你有孩子,就不得不考慮小孩子的喜好。去遊樂場,玩耍三分鐘,排隊半小時。出遠門,周末兩天時間又不太夠,而且來回跑累得慌。
  • 不好意思,我是gai娃兒學校畢業的
    當畢業多年的成都娃兒再聊起自己的學校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句末加上一句「街娃兒學校」。在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成都市區內的中學大概是這樣一個情況:成外、實外是有名的學霸學校,盛產狀元;四七九名垂青史多年,動輒一個「火箭班」,相當於你的大半隻腳qia進了省重點的門檻。
  • 住在成都北門的,都是些什麼人?
    當然,現在治安還是可以了哈,隨處都可以看到治安人員守到在。@zcpskj除了荷花池,還有個也是老成都都曉得的。不要以為成都好吃的街只有啥子奎星樓、建設巷,對於北門人來說,老成都美食聚居地,是張家巷,也是他們心中的二環美食天堂。
  • 江西老街巷全長僅227.3米,建築風格豐富,古韻濃贛州人熟悉
    人們常說一座城市是有記憶的凡記憶必有載體作依據,城市的歷史便深深地藏在那些老街巷裡,每條老街巷的名字都有其緣由。每一寸肌膚,每一條脈絡,那些紅磚古厝,老街舊巷,都講述著或動人、或悠遠的故事。歲月深處,時光靜好。這些有意思的老街巷,每一個都值得走一走。
  • 南寧這條老街巷,穿漢服小姐姐太美了,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街舊巷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之內,但那些揮之不去的舊時記憶卻烙印在老南寧的心中,無法捨棄過往,也無法忘記那些珍貴的回憶。
  • 成都老街老巷換新顏 總有一條吸引你……
    今天的成都,現代摩天大樓與傳統老街老巷相融於同一個空間,互不幹涉又相映成趣,成為成都街頭一道讓人留戀的風景。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政府對街、坊、景進行功能業態植入、景觀提升、交通改造,成都市的一條條老街老巷又獲重生,不少老街老巷更是成為文旅消費新場景和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