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晨光熹微
暖暖的陽光照進巷子裡
張叔叔提著剛買的早餐回家了
李阿姨牽著孫女的手
從巷子走出,送孩子上學
商鋪陸續開門
鄰居們相互問好
巷子裡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攝影:馮輝
有別於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成都有著自己獨有的街巷文化
它不僅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
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
對成都人來說
街巷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地理坐標
而是成都人的集體記憶和生活空間
攝影:閆青
對老成都來說,好吃的好耍的
都藏在巷巷頭
身處成都腹地的青羊
自然有著條條縱橫的老街巷
今天青羊君,就來和大家
擺一擺這些老街巷的龍門陣
暑襪街
百年郵電大樓
▲暑襪街舊照
暑襪街因在明、清時期,街人暑天買賣薄布襪而得名。關於這條街的歷史少說也有三四百年,如今去翻看清朝地圖,也能找到暑襪街的地標。
▲暑襪街郵電大樓 攝影:閆青
街上這座百年老字號的郵政大樓,建於光緒年間,跨越三個歷史時期,為成都郵政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當時大樓的廁所就出現了抽水馬桶,簡直洋氣,所以郵政大樓也算得上是成都建築裝修史上的「老資格」!
祠堂街
「書香」文化路
▲祠堂街舊照
祠堂街是清代滿城的喇叭胡同,康熙年間,四川總督年羹堯建生祠於此,因此而得名。
▲《新華日報》社舊址 攝影:閆青
舊時,祠堂街上的私營書店共有81家之多,老街也是許多文人政客常來往之地,著名的祠堂街38號更是《新華日報》的舊址,也是抗戰時地下黨活動的秘密據點。所以祠堂街還有個名字叫「文化路」。
▲祠堂街 攝影:閆青
今天的祠堂街兩側種滿了法國梧桐,小吃店和商店擠滿整條街,當年遍布的老書店雖已寥寥無幾,但文化氣息依舊不減當年。酷暑時,老一輩人最喜歡在樹下撐一桌,喝喝茶,下個棋。
攝影:閆青
柿子巷
煙火都市中的慢慢醞釀
柿子巷原位清代少城的太平胡同,因巷中有柿子樹而在辛亥革命後改名柿子巷。文明全國的四川近代骨科四大流派從這裡走出了兩家。
@407yiweigeshou
如今,老巷子除了有著滄桑的歷史,還有著地道的成都生活。既保留了歷史底蘊,又增添了許多新成都景象。文具店、雜貨鋪、私房菜館……漫步在巷子之中,總能在這裡發現許多小而美的東西。
▲蜜多商店 圖據樂遊玩物志
▲斯文草堂 圖據漫成都
巷子裡小賣部、老茶館與文藝小館和諧相處,更加凸顯出老成都「安逸」生活氣質。
支磯石街
「大石遺蹟」
▲支磯石街舊照
支磯石街因街上有個支磯石而得名。這塊石頭相傳是織女之物,又傳此物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隕石。經考證,支磯石是3、4千年前西蜀原始部落或奴隸時代的大石遺蹟。
▲支磯石街 攝影:閆青
支磯石現已被移到了文化公園。如今街面兩邊多是小吃店和茶鋪,這條街上的老成都人生活愜意得很,喝喝茶、打打麻將悠閒的一天就過去了。
西馬道街
西馬道街因舊時是清軍練習騎馬射擊的馬道之一而得名。西馬道街就在文殊院的旁邊。臨街沒有商鋪,行人二三兩,日光輕如煙,整條街很安靜和諧,紅色佛牆,綠色樹蔭,搭配在一起古典莊重,極具美感。
▲古娘娘廟裡的茶館 攝影:閆青
街道西頭,有一個不起眼的廟子--古娘娘廟,是劉備的家廟。每天,還會有不少「老成都」到這裡喝茶聊天,這裡的齋飯也是相當巴適。另外,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這裡都會舉行傳統的喜神會,院子裡又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北書院街
老成都的記憶
明成化年間,因這裡的一個宰相府被改建為「大益書院」,故府前大街改名為「書院街」,這便是街名的來歷了。萬曆七年,大益書院被廢,與濂洛祠一起更為「大儒祠」,世上便再無大益書院。
攝影:閆青
北書院街的一磚一石,都是老成都的記憶。整條街給人感覺很閒適安逸,街兩邊一排排過去都是茶館,在巷子頭泡杯素茶,三兩個老友坐在一起衝哈殼子,擺哈龍門陣,很資格,很成都。
by @無-厚-有-間
坐一旁竹椅上『吱呀』一聲,端杯碗蓋茶,今日份的娛樂才算開始。和老朋友們回憶往昔,笑說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攝影:閆青
茶鋪是個小成都,裡面匯聚的都是一代代的記憶和變化,每一個人都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成長。
忠烈祠街
說不盡的奇聞趣事
忠烈祠南街最早名叫雙桂堂,街西徐家大院有兩株桂花,樹高齡老。後來清光緒年間,改名為「會府」,是清代省城大官們聚集朝拜清朝皇帝的地方,這裡供奉著時刻九龍牌位,上面寫著:「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十一個金字。陰曆每月初一、十五兩日,全城官員例須到此集會,拜朝如儀。
▲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
▲舊時會府街景
隨著朝代的更替,清朝滅亡之後,「會府」自然是撤了九龍牌位,改為忠烈祠。專祀辛亥革命本省的先烈,歲時至祭。隨之,街道也就順理成章的改為了忠烈祠街。
▲民國37年會府圖
如今,時光又過去了幾百年,知道「忠烈祠」和它由來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它曾叫「會府」的人則更少了。從前以「會府」命名的幾條街後來統統改名為「忠烈祠x街」,它豐厚的人文色彩依舊令人難忘。
攝影:閆青
寬窄巷子
老成都的慢生活
攝影:閆青
說起成都最有名字的巷子,那一定非寬窄巷子莫屬了。來成都如果沒到寬窄巷子裡走一走,那你一定是來了個假成都。
攝影:閆青
寬窄巷子清朝康熙年間千年少城在滿漢融合下的物質遺產,此前由興仁胡同、太平胡同、如意胡同組成,後民國初年更名為「巷子」。形制為青磚黛瓦的四合院落,是北方胡同文化與建築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攝影:閆青
寧靜,古樸,安然
老舊的房屋,閒適的日常
一段6分鐘罕見老視頻
重回上世紀末90年代的成都寬窄巷子
↓↓
如今的寬窄巷子,遊人如織,享譽四方,熱鬧不已,被稱作「老成都底片,新城市會客廳」。在巷子裡尋覓美食或者和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如果你想感受一下老成都的慢生活,來寬窄巷子走一走就沒錯了!
成都娃娃的的童年
都藏在散落各處的老巷子之間
小夥伴們是在哪條巷子裡「混」大的呢?
這些巷子裡又有著那些屬於你的獨家記憶
歡迎留言和青羊君一起分享哦~
想第一時間接收青羊的政經民生大事?
想時刻關心自己家鄉的建設發展?
想隨時get最新的國家大事、網絡熱點?
微信界面又雙叒改版了,為了避免大家錯過錦繡青羊每天的精彩推送和福利派送,已經把微信更新最新版的朋友可以考慮把錦繡青羊設置星標哦!(參見圖示)
原標題:《那些看到成都娃兒長大的老街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