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agashi
古往今來,人口問題一直關乎著人類社會的穩定,人口膨脹或人口不足最終都會導致社會的動蕩甚至崩潰。然而,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科技快速進步,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世界人口也因此飛速增長。
世界人口的爆炸式增長,使得許多人不禁擔憂著人類數量最終會超過地球負載,引發生態崩潰。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世界人口是否會在不遠的將來超過地球負載,最終導致人類的滅頂之災?
在6月份,BioWorld公眾號報導了一項中國1990年至2015年青少年婚育趨勢的研究,這項研究使我們認識到——從1990年開始,中國的總生育率就已經低於生育更替水平(每名女性平均生育2.1次),即便是2016年施行全面開放二胎政策,這一情況也僅僅得到的一定的好轉,但仍然無法徹底解決中國的低生育率問題。詳情:北京大學發布中國近30年青少年婚育趨勢,婚育率整體下降,男女比例愈加失衡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上發表題為:Fertility, mortality,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scenario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2017 to 2100: a forecasting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的研究論文。
此項研究表明,隨著生育率的持續普遍下降,預測世界人口可能會在2064年達到約97億人的峰值,然後在2100年下降到約88億人。與此同時,世界勞動人口比例、各國經濟發展以及自由移民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亞洲、中歐和東歐將成為人口縮減速度最快的地區,中國、日本、韓國、義大利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數量將減少為原來的一半。
根據該預測,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將塑造人類的未來,而歐洲和亞洲的影響力將逐漸減弱,到本世紀末,我們或將迎來一個新的世界。
研究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預測未來全球、區域以及國家人口,通過新方法預測死亡率、生育率和遷移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Christopher Murray等研究人員估計:2100年,在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中,將有183個的總生育率(TFR)將低於生育更替水平。
這意味著,除非得到移民的補償,否則這些國家的人口將持續減少。
更重要的是,這項新研究還表明,在2100年,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將出現巨大變化,全球65歲以上人口預計達到23.7億,而20歲以下人口將僅為17億,適齡工作人口將大幅度減少。
本研究的領導者、IHME主任Christopher Murray博士表示:「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可能不再是21世紀的人口軌跡,我們的研究為各國政府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其移民、勞動力和經濟發展政策的機會,以應對未來人口變化帶來的挑戰。」
全球生育率加速下降
研究預計隨著現代避孕措施的普及以及新生代教育率的普及,全球總生育率將穩步下降,從2017年的2.37降至2100年的1.66,遠低於維持人口更替水平所必需的最低生育率2.1。例如,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生育率將降至1.2左右,波蘭則低至1.17。
實際上,在更替水平以下的國家,總生育率即使僅出現微小變化,也會導致人口規模的巨大差異,例如將總生育率提高0.1,到2100年就相當於地球上多出5億人。
研究人員預測未來全球生育率的下降大部分源於現今的高生育率國家,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這些國家的總生育率將首次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從2017年的4.6降至2100年的1.7。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生育率最高的尼日,平均每位婦女生育7個孩子,預計到2100年生育率將下降到1.8左右。
當然,即便生育率將下降到平均更替水平以下,隨著死亡率下降和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生育年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預計在本世紀增加兩倍,從2017年的10.3億增至2100年的30.7億。
更重要的是,亞洲、中歐和東歐將成為人口縮減速度最快的地區,其中23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數量將減少為原來的一半,包括中國(2017年為14億,2100年為7.32億),日本(1.28億-6000萬)、韓國(5300萬-2700萬)以及義大利(6100萬-3100萬)。此外,其他34個國家的人口預計也將減少25%至50%。
全球年齡結構發生巨大變化
研究人員預測,全球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預計將下降41%,從2017年的6.81億降至2100年的4.01億。與此同時,80歲以上的人數預計將增長6倍,從1.41億增至8.66億。80歲以上人口與5歲以下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1。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人口數量下降超過25%的國家,全球80歲以上老齡人口與15歲以下未成年人口的比例預計將從2017年的0.16上升到2100年的1.50。除此之外,2017年全球非工作成年人與工作人口的比例約為0.8,而到了210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升至1.16。
文章的第一作者,IHME教授Stein Emil Vollset說道:「雖然人口下降可以減少碳排放以及食品系統壓力,但更多的老年人和更少的年輕人也會帶來巨大的挑戰,」對此,隨著工人和納稅人減少,社會難以發展,經濟挑戰將會出現,社會福利或將減少。」
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可能導致經濟規模的重大變化
研究還調查了所有國家勞動人口減少對經濟的影響。研究表明,雖然中國預計將在2035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從2050年開始,中國人口的快速下降將抑制其經濟增長。因此,美國可以通過一直貫行的移民政策有望在2098年奪回GDP世界第一的位置。
更有趣的是,儘管印度的勞動人口預計將從2017年的7.62億下降到2100年的5.78億,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因此,研究人員預測印度將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可以保持其勞動人口的大國,預計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印度GDP排名將從第7位升至第3位。
此外,隨著人口的增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經濟可能會愈漸強大起來,奈及利亞預計將成為唯一一個可以保持勞動人口增長的前十人口國家,高密度的勞動人口將促使奈及利亞經濟的快速增長,其GDP排名將從2017年的第23名上升至第9名。
英國、德國和法國預計將保持GDP的前十名,而義大利將跌出前十(9→25),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GDP排名也將持續下降,意味著這些歐洲國家將出現更大的人口下降。
自由移民有助於維持人口規模和經濟增長
該研究還表明,人口下降可以被移民抵消,實施自由移民政策的國家能夠更好的地維持其人口規模和經濟的持續增長。一些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的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可能會通過移民政策維持其勞動人口。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Ibrahim Abubakar教授在一篇相關評論中說道:「移民可能是解決勞動人口短缺的一個潛在解決方案,當然,移民來源國和移民遷入國家應該在多層面合作,在保護移民的個人權利的同時,實現兩國共贏。」
他還補充說:「即使這項研究的預測僅有一半準確,移民也將成為所有國家保持經濟繁榮的必需品而不是選擇之一,移民帶來的效應十分複雜,我們面臨的選擇是,通過允許有計劃的人口流動來改善健康和財富,或是最終形成一個由外來勞動力組成的不穩定的社會。」
結語
總而言之,此項研究通過現有的數據對未來世界人口變化做出預測,預測結果表明大多數國家的生育率將持續走低,世界人口可能會在2064年達到約97億人的峰值,然後在2100年下降到約88億人。人口持續性減少將導致世界各國的人口年齡結構、經濟發展、勞動人口以及移民政策發生巨大變化。
因此,世界人口並不再如教科書裡描述的那樣——持續增長直到抵達地球的承載極限。未來人口變化將出現更多的可能,其中之一便是人口持續性減少,世界經濟將受到前所未有且不可逆轉的重創,各國政府應當時刻關注自身人口問題,並積極進行調整。
不管怎麼說,21世紀將見證人類文明的又一場革命,正如本研究預測的那樣,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將塑造人類的未來,而歐洲和亞洲的影響力將逐漸減弱,到本世紀末,世界是多極的,我們或將迎來一個真正的新世界。
寫在文末:本研究僅基於當前數據對未來世界人口走向進行預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作者也表示,過去的趨勢並不總是能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而且該模型中沒有包括的一些可能會改變生育率、死亡率或移民的因素。例如,COVID-19大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地的衛生系統,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對世界人口變化造成一定影響。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677-2
來源:Biowolr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