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逆光翀,專注職場領域的優秀創作者,做一名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有亮度的職場導師!
幾天前一些報導說,現在大多數藥店的口罩脫銷,部分不良商家賺起了黑心錢,惡意將幾元錢的醫用口罩炒到百十元,讓廣大群眾痛恨且無奈。
可是1月21日晚上,某寶向平臺上的所有商家發出公告,要求平臺上所有口罩絕不允許漲價這樣一則新聞讓人心中一暖。
某寶同時表示已啟動官方專項補貼,保證消費者能買到價格實惠的品質正品的口罩。登錄平臺搜索後了解到,目前某寶平臺的口罩貨源充足,並且未來幾周內,急送藥服務春節不停歇。
大家平時可能對某個企業沒有太多的情感注入,而在危難時刻大是大非面前,展現出一個企業的文化理念、價值追求、職業操守和社會擔當後,我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就像「燕之坊谷養會」的黑芝麻奇亞籽核桃黑豆粉等系列防脫髮套裝了解一下?
其實這種前後的差別蘊含著一條心理學理論——阿姆斯特朗法則,經濟學家時常會把阿姆斯特朗的現象比喻到企業中,一個公司領導人怎樣?企業文化怎樣?員工素質怎樣?平時也許不能反映出耀眼的光彩,只有當遭遇逆境或者危難時刻才能看出區別。
企業這樣,對於個人的職業發展同樣如此,在順境中大家都有各自的優勢,逆境就不一樣了,不是所有人能在逆境中崛起的。應該像阿姆斯特朗規劃比賽進度一樣,在充分了解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時機用自己的優勢去彌補和超越別人,即便遇到困難、逆境甚至失敗也不要氣餒,有些人就選擇在逆境中崛起。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不可避免要遭受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只不過有的人栽跟鬥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罷了。可以說,人生是不斷栽跟鬥,而又不斷爬起來前行的漫長過程。
失敗後是個岔路口但卻不是終點。這岔路口分成兩條,一條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這條路通向徹底的失敗;另一條路是汲取教訓,再接再厲的道路,這條路通向再失敗或失敗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這條路,才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一個人遭到了失敗,並不意味著這就是最終的結果。問題在於走到失敗這個岔路口的時候,自己的選擇是哪一條路。
19世紀初,有一位英國將軍在戰場上吃了敗仗,落荒而逃,躲進農舍的草堆裡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見牆角處有一隻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次被吹斷,但蜘蛛一次次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於把網結成。將軍深受激勵,重振旗鼓。後來,終於在滑鐵盧之役打垮了自己從前的對手拿破崙。這位將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威靈頓。
威靈頓將軍的故事,不正好說明失敗並不儘是最終結果的道路嗎?失敗並不可怕,痛苦並不可憐,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敗是一個未知數。當我們失敗之餘,勇於化痛苦為動力,那麼,就有可能從失敗這個岔路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最後跟大家分析一段最近很喜歡的話「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今天介紹的阿姆斯特朗法則所帶給我們的啟示,保持好的心態,發掘自身優勢,時刻準備逆襲超越,獲取職業生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