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開店三年,斷掉六親」是什麼意思?有如此嚴重嗎?

2020-12-16 我來說人文

改革開放以後,不少人選擇了開一間店鋪做生意,憑藉勤勞和智慧賺錢,讓自己以及家庭的小日子過得滋潤一些。這本來是極其平常的事情不過了,然而幾年過後,無形之中就會遭到不少談論和非議,甚至原本相處較好的親朋好友,也逐漸被疏遠了。那麼,真的是像農村俗語說的那樣:「開店三年,斷掉六親」嗎?此話有無道理?難道真的有如此嚴重嗎?

古人云:「義不掌財,情不立事,慈不掌兵」,意思是說,太講究義氣的人是不能掌握金錢財富或者做生意買賣的,太注重感情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太過於仁慈的人是帶不了兵的,此話說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謂「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會是一個太好的士兵。既然開店做生意,目標就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所以如果你越會做生意,賺的錢越多,親朋好友就有可能被你得罪的越多越厲害。

先來看看,如果親戚朋友選擇去買你的商品今咋樣。從理論上來講,他們是來支持你的生意的,可是卻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之中,陷入兩難境地。如果你出於人情面子,打折或讓利賣給親戚朋友,他們會感覺佔了你的便宜,在心裡產生了無形的壓力,反而可能會不太好意思再來,或過多地來買你的東西或是消費,你也就會感覺到他們不夠意思不捧場,從而彼此疏遠。

假設親友並沒有感到不好意思,反倒是心安理得亦或想佔一點便宜,一如既往的來買好多東西。時間一長,就相當於你把利潤無償的轉讓給了親友,你的心裡也不會太快活,萬一某次不打折或錢收多了,還有可能產生隔閡。另外,當其他買家知道了你的「分別定價」,那生意就會由此而變得不太好做了。當然,如果不給親友以優惠,親友又不好討價還價,就可能因為商品質量和價位等,從而導致親友根本不去買你的商品了,其後果就不言而喻了,親友也許會另眼相看你,你也會打心眼裡對親友老大不高興,久之久之,這「六親」豈不就因為開店做生意而給「斷」了嗎?

俗話說得好「人揀熟的找,鬼找熟的迷」,親戚朋友找熟悉的開店人買東西,本來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正是讓開店的人做起來很難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所以往往會相互產生誤會,彼此誤解失和,最終為「錢」而薄情,甚至是斷了往來。因此,較好的方法,還是一碼歸一碼,親情是親情,生意是生意,相互溝通親情,不必要和做生意掛鈎。記住這樣一句話吧:「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您說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開店三年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做生意開店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情,畢竟有了一份自己的事業,但是在農村卻流傳著」開店三年斷六親「的說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沒有開店做生意的。第一,一般來說,開店的人都特別的忙,空閒時間基本上不多,加上現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看似當老闆自由,實際上自己開店連個正常的休息日都沒有,我家裡的親戚就有自己做生意開店的,基本上很難見他有空閒時間和親戚之間相聚,每天因營業時間基本上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打烊之後便還要點貨盤貨,看什麼東西好賣,什麼不好賣,然後根據銷售情況還要考慮到進貨,補貨,這一套下來,基本上忙到半夜凌晨也是正常的的
  • 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道盡人情冷暖
    農村流傳下來的一些比較經典的老話,通常都是老祖宗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思的總結,這些老話簡短,有趣,又叫做俗語。俗語或是生活經驗的參考,或是啟迪做人做事,等等,有些老話,乍一聽會讓人不明所以,需要人解釋後才會明白當中的意思。有些聽起來淺顯,易懂,但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俗語:「一婚窮十年,一喪緊三年」,什麼意思?現在也是如此嗎?
    導語:俗語:「一婚窮十年,一喪緊三年」,什麼意思?現在也是如此嗎? 以前人們結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到了適婚年齡,只要家庭條件合適,兩個人就可以結婚。
  • 農村俗語:貨到街頭死,人到集上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貨到街頭死,人到集上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時候大多數農民就是依靠這些俗語判斷天氣情況的,通樣可以依靠這裡俗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忙著賺錢,所以這些俗語也就在農民眼中漸漸消失了,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農村的俗語,看看你們有沒有聽過。
  • 農村俗語丨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過去農村的房屋是土磚做牆,樹木做椽,泥瓦蓋頂的結構。還有很多人的房屋,是毛草棚。農村人建房,沒有統一規劃。時間有先後,相鄰房屋有高有低。逢連陰雨大雨時,高處屋簷的雨水滴到低處房子上面,被人們稱為:滴淚雨,被滴的房屋叫滴淚屋。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農村人的眼中,紅白公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請你喝酒,你可以找藉口不去,但是如果有的人家中有人去世,別人來找你幫忙,人家已經找上門來了,那麼你是不可拒絕的,否則以後你的家中有事了,別人也不會來幫忙。在農村結婚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家找你幫忙是看重你,畢竟誰家都會有婚嫁喪娶這樣的事,互幫互助既顯得熱鬧,還顯示這家人的人緣好,大家都來幫忙。
  • 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經常可以聽到農民們說出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是農民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些俗語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有一些俗語則關係到農村的風土人情,一些俗語精煉簡短,單從字面來看已經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和緣由。最近聽到一句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俗語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其實我們都不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在當代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年代,在我們年輕人的時代,已經很少有人對老一輩的俗語有所了解的了,甚至是聽都沒有聽過。不過在農村傳唱的這些俗語,並不是沒有半點依據的,這些俗語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根據當時的經驗遺留下來的。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的人老了,就會被兒女嫌棄。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對選址、建房的風水非常重視,從前面系列的文章我們就可以看出,如果蓋房子的時候不注重風水,犯了某種忌諱,就很有可能對家人、對子孫後代不利。今天我們來看一個比較冷門的農村老話,據說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句話就是「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 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老祖先說的有些道理嗎?民俗廣為流傳的俗語在歷經祖祖輩輩流傳以後,就算到現如今社會發展也是存有許多 的,這種俗語被大伙兒覺得是十分有些道理根據的,並且可以廣為流傳出來的也都被看作經典俗語,那麼在其中有句俗語稱為,「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這話代表什麼意思呢?它的存有確實有些道理嗎?
  • 人們常說「六親不認」是哪六親?「人有三急」又指哪三急?
    我們都知道,從古至今留下了很多的俗語和成語,老祖宗通過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歷史文化結晶,都能給我們起到各種警戒或鼓勵的作用。其中,自然就有小編今天要說的。人們常說「人有三急」,你知道是哪「三急」嗎?人們還常說「六親不認」,你知道是哪「六親」嗎?
  • 「人有三急」指的哪三急?「六親不認」指的哪六親?看後漲知識
    ——《俗語》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不止留下了像《論語》、《大學》這一類傳承千古的經典,還留下了大量的俗語。這些俗語除了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俗話外,還有一些總結了生活哲學的俗語。比如說我們經常所說的「三急」指的什麼?「六親」又指的是哪六個親戚?看完此篇文章,你肯定能收穫不少知識。「人有三急」,指的是哪三急?
  • 俗語:「一年牛糞三年猛」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一年牛糞三年猛」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民在長期生活經歷中觀察和總結的農村俗語,對生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一年牛糞猛三年」,字面上說,牛糞的肥力比較大,在地裡使用一年,肥力可長達三年之久。
  • 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什麼意思,看完句句受用!
    俗語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其中蘊含豐富的人生智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在我國農村,俗語是為人處世的寶典,也是我們的老師。再加上俗語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廣泛流傳。但是讀俗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文章,而應該深入地去分析背後的道理,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俗語。有的俗語比較好理解,道理也很簡單,也有的俗語比較難懂。
  • 古人講:「人有三急」和「六親不認」,分別指什麼?處處都是學問
    引言中華文化中孕育出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廣為流傳,這些俗語大多數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生活的總結,雖然有些俗語聽起來不堪入耳,但是大多蘊含了人生智慧。作為後輩,對於這些俗語,我們應該懂得其所蘊含的道理,這也是一種傳承中華文化的方式。
  • 「人有三急」是指哪三急?「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看完漲知識了
    其實不然,俗語作為漢語語彙裡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還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一般來說,俗語大多數都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很好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狀況,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古代的很多君王中,都會以俗語或童謠來判斷地區狀況。因此很多俗語都附有一定的哲理性。
  • 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這裡面學問大了
    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這裡面學問大了中國的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不管是俗語文化還是詩歌等等,都是古人給後代留下的寶貴文化資產,在農村經常聽到老人們講一個詞語「出五福」,尤其是在農村的葬禮上,經常會聽到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真的有意義嗎?
    大家都聽過「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句話,其實這句農村俗語在古時候具有很強的現實含義,在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這句俗語早就失去了它的現實含義。所謂一喪三年緊是說,家裡如果死了人三年內家庭經濟非常緊張,從古就有一個說法「大孝三年不利」意思就是家裡死了父母,三年之內一切都不順利,並且在古時候「百善孝為先」,孝是首先考驗一個人品質的,而如果在長輩去世後子女必須守孝三年,這期間不能隨意的串門,不能做大事,家裡更是不能辦一些喜事,而且三年之內不可以隨意的談笑。
  • 老人常說,「家境富裕親朋多,人要窮了六親斷」,指的是哪六親?
    除了各種自然美景以外,農村還有著許多特色文化,而俗語就是其中之一。所謂俗語指的就是,流傳在民間的通俗語言,它們大多都是農民所創作的,反應的也是人們的生活願望,而且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就涉及到了氣象、生活、思想、道德、學習、以及親情等等,今天和大家分享這個俗語,就是「家境富裕親朋多,人要窮了六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