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事跡簡介

2020-11-20 人民網

原標題: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事跡簡介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結果已揭曉。入選大學生充分展現了新一代青年大學生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的精神風貌,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傑出代表。

本報特刊登他們的事跡,希望廣大學生向他們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加強品德修養,提升人生境界,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年度人物特別獎

張震鳴

男,漢族,共青團員,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能源與交通工程學院城軌專業2015級專科生

捐獻器官 心有大愛

張震鳴,廣東揭西人。他於2017年11月罹患腦腫瘤,12月4日經醫治無效逝世,捐獻心臟、肝臟、雙腎臟、雙眼角膜,救了6個人。

張震鳴為人開朗、樂觀,經常熱心地幫同學修電腦,同學生病了,他就冒著大雪幫同學到醫院開藥。在學習中,他成績優良,是該專業第一個獲得BIM技術認證的人。憑藉紮實的專業功底,他在2017年10月底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又開始準備專轉本考試。

張震鳴心有大愛。罹患腦腫瘤後,他主動向父母提出:「如果下不了手術臺,幫我把器官捐了吧!」手術未能留住他的生命,2017年12月4日,根據張震鳴遺願,捐出他的器官。

2018年2月,共青團江蘇省委追授張震鳴「全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號召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向張震鳴學習,學習他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赤子情懷,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2017感動中國·江蘇十大感動人物」中,張震鳴得票數名列第一。

生命雖結束,愛仍在延續。張震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大愛續寫他人生命,為社會盡了最後一份力,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崇高的情操和時代精神,為青年樹立了榜樣。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門良傑

男,漢族,中共黨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2016級碩士生

愛國奉獻 追求卓越

門良傑,海軍遼寧艦現役軍官。他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在大二時休學兩年參軍入伍,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野戰部隊「大功三連」。在部隊的歷練不僅帶給他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更讓他堅定了從軍報國的信念。在這兩年裡,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榮立個人三等功。帶著對軍隊的熱愛,他回校後申請轉為國防生。

2011年,門良傑退伍。他的成績始終名列班級前三名,多門專業課年級第一。同時,他在學校多個社團擔任骨幹,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國防生、優秀國防生幹部、優秀指揮員等榮譽稱號。因表現突出,2013年,門良傑被選拔成為新聞學院國防生班級新法3班的政治輔導員、校國防教育與人才培養辦公室輔導員。

2015年畢業後,門良傑申請赴海軍遼寧艦工作,成為首位本科畢業即赴航母部隊工作的清華學子。2016年,他以現役軍人身份在新聞學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並擔任新聞學院學生工作組組長、本科生輔導員,獲得清華大學林楓輔導員獎、「好讀書」獎學金、啟航金獎個人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國防生等榮譽。2018年夏天,門良傑回到航母部隊工作,繼續他熱愛的國防事業。

王奉宇

男,漢族,共青團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2014級本科生

潛心研究 求真務實

王奉宇,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湖北省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獲得者。

王奉宇是大家眼中的「石頭迷」,在他的寢室裡,有幾百公斤石頭,都是在野外「撿回來的」。大學3年間,他的足跡踏遍西藏、湖北、廣西、貴州、安徽、湖南等6個省份,對共計30多條地質剖面進行了大量野外考察。經過上萬公裡的考察找尋,他終於在湖北採集到306枚珍貴的腕足動物化石標本,發現了早三疊世(2.5億年前)腕足動物的新物種,並做首次報導,填補了生物大滅絕後腕足動物的演化空白。王奉宇對腕足動物遲緩復甦的傳統觀點提出質疑,將腕足動物的復甦時間提前了約300萬年。2017年,王奉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球古生物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受到國際知名古生物專家的正面評論。

在研究過程中,他還嘗試創新研究方法,其中用於化石研究的「飾白化石的氧化鎂噴塗裝置」獲得國家專利。

2017年,王奉宇獲評「青春地標—2017地球科學學院年度人物」,並因科研成績突出獲得殷鴻福與金釘子獎學金。

王紹鑫

男,漢族,中共黨員,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2014級博士生

銳意進取 創新達人

王紹鑫,致力於新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為保護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在實驗過程中,與王紹鑫打交道的幾乎全是來自工廠的廢渣與廢氣,而他的目標是變廢為寶。王紹鑫把工廠廢渣變成高附加值的多孔陶瓷,以此作為催化劑載體,在表面負載納米材料,用以治理大氣汙染,實現「以廢治廢」。目前,他共申報國內外專利19項,已獲授權9項,部分專利技術已在山西、內蒙古等地落地,切實改善了地方生態環境,服務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由於專業緣故,王紹鑫對霧霾問題格外關注,他和同學一起創立了北京質享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併入圍2017歐洲WEBIT創業峰會全球前5%以及2017亞洲創業獎六強,與多家知名企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致力於打造高品質空氣淨化物聯網。

王紹鑫作為工學院團委副書記,多次參與組織北京大學創新設計大賽,為學生創業搭建舞臺。他先後獲北京大學十佳學生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北京大學五四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王海濤

男,漢族,群眾,哈爾濱體育學院冬季奧林匹克學院2014級本科生

為國爭光 勇奪冠軍

王海濤,國家輪椅冰壺隊隊長。9歲那年,他因脊髓炎導致雙腿失去知覺,只能依靠輪椅生活。2008年一個偶然機會,他幸運入選輪椅冰壺隊參加訓練,從此喜歡上了這項運動。

輪椅冰壺訓練十分艱苦。去年7月初,為選拔平昌冬帕運會輪椅冰壺隊隊員,國家組織了一次集訓,共19名隊員。他們每天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冰場裡訓練,腳都凍傷了。一次次選拔中,11人被淘汰,8名留下來的隊員隨隊前往加拿大里奇蒙進行賽前備戰訓練。每天的訓練緊張又疲憊,常常訓練到夜裡11點半。在加拿大備戰訓練結束之際,代表中國出戰平昌冬帕運會的輪椅冰壺隊5人陣容公布,王海濤以出色成績赫然在列。

10年的輪椅冰壺訓練,讓他和隊友積累了豐富的訓練方法和比賽經驗,摸索出一整套適合自己隊伍的對抗戰術。平昌冬帕運會上,王海濤與隊友密切合作,以循環賽9勝2負的戰績進入四強,半決賽4比3擊敗加拿大隊,決賽6比5絕殺世界冠軍挪威隊,最終奪冠,為中國代表團摘得冬帕運會歷史上的首枚金牌。當聽到國歌在賽場奏響,他和隊友熱淚盈眶。平昌冬帕運會閉幕式上,他光榮地成為中國代表團的旗手。

仉元旭

女,漢族,中共黨員,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國際商務專業2014級本科生

創業能手 奮鬥青春

仉元旭,大一時開始創業,經過3年多的發展,創辦的杭州貝越貿易有限公司年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淨利潤達660萬元。

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她憑藉公司的商業模式創新,帶領團隊在各級各類創業競賽中收穫佳績:2016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電子商務專項賽(實踐類)金獎,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第二屆浙江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最佳表現獎,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大賽本研組創業實踐類一等獎,並在大賽中獲得「浙江省最佳創業實踐之星」稱號;「創青春」第十屆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第五屆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

與此同時,仉元旭的學業成績優異,平均學分績4.39,專業排名第一,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她還熱衷公益事業,發起「網際網路+」鄉村公益教育計劃,對農民進行電商培訓,累計惠及農民2萬餘人;主導籌劃「陽光姐姐」計劃,團隊20餘名志願者與來自浙江金華磐安縣的40名貧困女童結對;參與組織多次校園獻血活動,個人累計獻血1700毫升,並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呂 松

男,漢族,中共黨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2017級博士生

專心科研 勇於挑戰

呂松,從事新能源方向研究。在校期間,他刻苦學習、勤於鑽研,在導師指導下,展現出良好的科研能力。

呂松認為,學術研究應致力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知道有孩子因騎車摔倒頭部受傷後,呂松萌生了用熱發電技術開發「自發電智能頭盔」的想法。經過努力,他在中低溫熱電材料中取得突破,開發出利用人體騎行過程中散發的熱量發電,並給予智能警示的「自發電智能頭盔」。該頭盔能利用人體產熱發電,不但克服了騎行中戴頭盔出汗帶來的不舒適,還大大提高了騎行安全性。呂松設計的這款智能頭盔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獲得全國特等獎,在第四十五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他也因此榮膺CCTV公益「金牌實習生」。

研究生期間,呂松已發表本學科領域SCI期刊論文9篇、申請國家專利10項(目前已授權8項),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2項,大學生、研究生創新項目5項。他還參與多項國際、國家重大科研基金項目,參與編寫本領域專業著作2部,擔任《Applied Energy》等學術期刊審稿人。 

劉 敏

女,羌族,中共黨員,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2016級碩士生

自強不息 拼搏向上

劉敏,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右腿,但她自強不息,用汗水書寫人生,用付出回報社會。

15歲那年的特大地震中,劉敏被掩埋在廢墟裡長達30個小時。在重症監護室住了2個多月後,劉敏才轉危為安。她出院後回到學校,不斷努力,從班級倒數奮起直追,一舉在高二期末全市統考中成為年級第四名。最終,劉敏考取四川大學,並以優異成績保送至南京大學深造。

大學期間,身殘志堅的劉敏刻苦學習,獲得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同時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擔任學生幹部,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因表現突出,劉敏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四川省優秀共青團員、全國殘疾大學生勵志獎學金等榮譽。在科研方面,她參加了1個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課題、5個校級課題,其中多個課題被評為優秀。

在努力學習同時,劉敏加入了四川省殘疾人遊泳隊,並發起「全國大學生抗災減災災後重建國際論壇」,組建「中華康復工程基金會(香港註冊)」,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以自信陽光展現了殘疾人形象。第九屆全國殘運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她擔任火炬手。

李二陽

男,漢族,中共黨員,西安財經學院2016級金融學碩士生

見義勇為 奉獻社會

李二陽,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員,累計參加各類公益活動22次,其中一線現場救援12次,成功搜尋到溺水者9人。

2015年3月28日,李二陽路過鄭州市黃河二橋南岸時,忽聞救命聲,一名兒童正被湍急的河水衝向下遊。孩子後面雖然跟著大人,但看起來水性不好,眼看孩子隨時有可能被水吞沒,李二陽當即跳入黃河,瞬時被洶湧的水流衝出好遠,衣服被冰冷的河水浸透,他奮力向孩子遊去,憑藉過人的遊泳技能和正確的施救方法,順利將孩子帶回岸上。

為了減少更多悲劇發生,2016年,李二陽加入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他在隊裡年齡最小,但總是衝在第一線。在執行任務中,他跑遍了鄭州大小水域,最晚一次現場救援是在凌晨3點。李二陽還經常和隊友一起,向小學生講授水上安全知識,並在防溺水培訓中分享經驗感悟。

2017年,李二陽所在群體被中宣部、公安部等聯合授予「第十三屆全國見義勇為模範群體」榮譽稱號。他因表現突出,先後被授予「河南省優秀大學生」、「河南省見義勇為模範」、鄭州市「優秀紅十字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陳春林

女,漢族,共青團員,華中師範大學物理與科學技術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2017級本科生

帶父上學 孝老愛親

陳春林9歲時,母親突發腦溢血離世,15歲那年,父親又突發腦梗癱瘓。自此,她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的重擔。

為了讓父親儘快康復,陳春林每天要為父親做4個小時的全身按摩,還經常抽空到縣城附近的彩燈廠做零工。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她向同學借來課本和資料,每天抽出兩個小時自學初三課程。2014年,陳春林以七科全A+的優異成績被賀州市重點中學錄取。高三時學習緊張,她就白天照顧父親,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她考取華中師範大學,決心帶著父親上大學。學校了解情況後,專門為父女倆準備了教職工宿舍。每天,陳春林在學校附近的菜攤買菜,然後回家做飯,照顧父親吃飯。

她還熱心參加各種志願活動,與同學一起收集舊書、舊衣服送給山區的孩子;依託網絡平臺在線為山區孩子講科學課和德育課,成為山區孩子們眼中可愛的「陳老師」。陳春林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給予學生溫暖和力量。

陳春林先後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道德模範、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大孝心人物、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阿斯哈爾·努爾太

男,哈薩克族,共青團員,南開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

立志報國 淬鍊成鋼

阿斯哈爾·努爾太年僅兩歲時,父親就在一次追捕暴恐分子中不幸犧牲,被追授為公安系統二級戰鬥英模。漸漸長大的阿斯哈爾·努爾太,也越來越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到部隊中去、到戰場上去、到前線上去,延續父親的精神,繼承父親的遺志,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為軍隊建設和國防事業揮灑青春與熱血。

來到內地求學,他先後學習哈薩克語、維吾爾語、漢語和英語。2017年,他提交入伍申請,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入伍,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入伍後,他督促自己要做到訓練好、政治好、體能好。在部隊組織的體能比賽中,他拔得頭籌,在高強度體能訓練中不輸老戰士,5公裡越野、1萬米跑、行軍拉練等也不在話下。阿斯哈爾·努爾太以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品格經受住了新兵連和「魔鬼周」的艱苦訓練,主動申請加入特戰中隊,完成了從大學生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長和蛻變,成為一名特戰隊員。

全國徵兵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中,阿斯哈爾·努爾太作為代表發言,勉勵新時代青年把青春奉獻給祖國,把才華奉獻給人民,以實幹來創造偉業,努力譜寫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青春篇章。

(責編:秦佳陸(實習生)、熊旭)

相關焦點

  • 第十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事跡簡介
    」評選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大學生雜誌社聯合主辦,活動評選產生了10名「第十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名年度人物提名獎和1名特別獎名單。  第十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  捨生忘死 救人危難  魏玉川  男,漢族,中共黨員,原蘭州理工大學能動學院機械電子工程2013級本科生  2014年10月1日,魏玉川在蘭州市七裡河黃河大橋以西段,勇救落水的陌生女孩
  •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事跡簡介
    日前,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結果已揭曉。入選大學生奮發向上,贏得了社會的肯定和稱讚,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傑出代表,彰顯了當代大學生敢於擔當的時代風貌。本報特刊登這些典型事跡,希望廣大學生向他們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加強品德修養,不斷提升人生境界,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 ——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事跡簡介
    「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大學生雜誌社聯合主辦。自2005年舉辦以來,今年已是第九屆了,現在,已經成為千萬大學生群體中有成效、有影響的創新型、品牌型活動。  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於2014年初正式啟動,邀請全國千萬大學生,推選自己心目中的榜樣。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揭曉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結果揭曉。該活動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光明日報教育部、大學生雜誌社和中國大學生在線聯合主辦。入選大學生充分展現了新一代青年大學生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的精神風貌,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傑出代表。
  • 首場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先進事跡報告研討會舉行
    新華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劉奕湛)12日,「我的中國夢——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先進事跡報告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今天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青年」召開了專題研討會。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任蘭芳事跡
    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上海市特等獎;第二十三屆上海高校學生創造發明「科創杯」一等獎;第二屆「鄭和杯」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榮譽的背後是視艱辛為幸福、為夢想而執著,而在此之前,她還只是一名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全監察部的普通職員,似乎和科研並沒有什麼關聯。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劉敏事跡
    「再晚一個小時,你就沒命了」這是醫生對她說的第一句話。由於醫療資源的匱乏和搶救生命的迫切,劉敏不得不在帳篷中目睹醫生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截掉自己的右腿。長時間擠壓帶來的嚴重內傷,使她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2個多月才轉危為安。地震雖然造成巨大身心創傷,但並沒有摧垮她的意志,她的生命之光開始了不一樣的精彩綻放。
  • 身邊楷模 學習榜樣:2011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事跡
    身邊楷模 學習榜樣:2011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事跡 發表時間:2012-06-21   來源:人民日報   【序言】「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
  • ――2009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事跡摘登
    「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共同指導,人民網和大學生雜誌社聯合主辦,自2005年開始,每年一屆,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 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評選和宣傳優秀大學生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導向作用,激勵廣大學生勵志自強、提升素質、奉獻社會。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張震鳴事跡
    張震鳴充滿童趣,他在徐州感受到了人生第一場的大雪,雪地裡撒歡、堆雪人、打雪仗、拍照、發朋友圈。 在208室舍長人選上,張震鳴被推選為舍長,因為他熱心、陽光,會全身心照顧大家。6個人學習生活在一起,慢慢地在點點滴滴中融成一家人。張震鳴會拿出自己的小藥箱,給生病的舍友找藥,也會在寒冷的冬天,冒著大雪替舍友到醫院開藥。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陳光澤事跡
    帶領青年大學生致力於助困扶弱,志願支教活動受到人民網、新華網、《西部開發報》等多家主流媒體跟蹤報導38餘次,團隊曾獲共青團中央表彰「先進團隊」、陝西省青年公益大獎賽銀獎等。2014年來通過勤工助學、省吃檢用資助了10名貧困學生共計30000餘元。先進事跡曾被《解放軍報》、中國軍網、中國網等多家軍內外主流媒體宣傳報導。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李春凱事跡
    熱愛祖國,理想信念堅定 李春凱的父母都是中共黨員,他自幼耳濡目染,深受愛國思想的薰陶,在蘭州理工大學求學期間就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參加並組織籌劃學校各種黨團活動,曾擔任蘭州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第十四黨支部書記。
  • 衡陽籍大學生曹承全榮獲第十三屆「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原標題:衡陽籍大學生曹承全榮獲第十三屆「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曹朝陽事跡
    先後榮獲校一等獎學金、鄭州大學「易盛」獎學金以及國家獎學金;獲包括國際絲綢之路機器人創意大賽一等獎,第十一屆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017年中國機器人大賽三等獎,「西門子」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總決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西北賽區特等獎在內的13項省級以上獎項;鄭州大學大學生標兵,鄭州大學三好學生,鄭州大學優秀團員。
  • 2015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事跡簡介及頒獎詞(組圖)
    (原標題:2015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事跡簡介及頒獎詞(組圖))
  • ——2010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事跡摘登
    「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和大學生雜誌社聯合主辦,自2005年開始,每年一屆,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評選和宣傳優秀大學生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導向作用,激勵廣大學生勵志自強、提升素質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喬婧思事跡
    喬婧思,女,漢族,共青團員,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物理學專業2013級博士研究生。 她在科研領域刻苦鑽研,有著勤奮務實的求學態度。博士就讀期間,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篇。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楊慧琴事跡
    她,家境貧寒,依靠生源地貸款完成學業,卻仍然保持樂觀積極心態;她,擁有14項專利,發表SCI論文3篇、EI論文2篇,獲得國家獎學金,在同學眼中是個純正「學霸」;她,關注女性健康,創立上海禕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公司法人,獲得上海大學生創業基金會(EFG)20萬元雛鷹計劃創業「天使基金」;她,作為上海市優秀創業女性代表參加了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四次會議、第二屆中歐性別平等專題研討會
  • 山外一學生入圍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申平平近日,由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光明日報教育部、《大學生》雜誌和中國大學生在線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圓滿落幕。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學生梁永田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
  • 蘇州科技大學2019大學生年度人物出爐!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新時代大學生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學校於近期評選產生了十位我校2019年大學生年度人物,他們中有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學業先鋒;有善思敢行、勇於創新的創新達人;有自立自強、自信樂觀的勵志榜樣;有積極主動參加抗擊疫情的志願服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