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那麼姜子牙用直鉤釣魚隱藏了他什麼目的?

2020-12-04 小劉侃封神

姜子牙因為火燒琵琶精,被紂王封為下大夫。可琵琶精是妲己的好姐妹,妲己陷害姜子牙,把他逼得逃到了西岐,隱居在渭水河邊。

在渭水河邊,姜子牙做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情,那便是用直鉤釣魚。

這也誕生了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眾所周知,直鉤釣魚,那是絕對釣不上來魚的。

那麼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用直鉤釣魚又抱著什麼目的呢?

小劉分析,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就像字面理解的意思一樣,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需要的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是一個能賞識他,敢於放權,能讓他大幹一番的君主。

所謂願者上鉤,便是姜子牙在告訴姬昌,願意聘他為相,便要全心全意的相信他。

這便是願者上鉤,千金難買我願意。

二,為自己造勢,顯得與眾不同。

哪吒出生之時便帶有異象,首先便是殷夫人懷孕三年零六個月還不曾生產。以此便證明了哪吒的奇。

接著哪吒出生便帶著乾坤圈與混天綾,這更說明了哪吒的怪。

而姜子牙,用直鉤釣魚,也是在為自己造勢,顯露自己的與眾不同。

三,引人注意!

正是因為姜子牙用直鉤釣魚,然後引起了樵夫武吉的注意。

武吉嘲笑了姜子牙一番,而姜子牙告訴他今天進城會打死人。

後來武吉果然打死了人。但通過與姜子牙一番交流,讓武吉知道了他是世外高人,在母親提議下,武吉來找姜子牙救命,並拜他為師。

如果沒有武吉,便引不來姬昌,也無法讓姬昌通過算卦感受到姜子牙的強大。

擱到現在來說,姜子牙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網紅,為了引人注意出名,故意做出直鉤釣魚的舉動。

四,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最重要的便是在這一句願者上鉤。

姬昌被紂王赦免歸國時,要建造一座靈臺,但他不是像紂王一樣強迫平民去建造鹿臺,而是讓民眾自發自願的去建造了靈臺。

所以,姜子牙這個願者上鉤很貼合姬昌的治國方針。

五,姜子牙釣魚的願者上鉤,顯示出了他的仁慈,連魚都不忍多殺。

而姬昌同樣是仁慈的,在圍獵時不忍傷害動物。

姜子牙的這個舉動,貼合了姬昌這領導最直接的仁慈愛好。就算姬昌不喜歡,但最起碼也不會討厭姜子牙。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可這姜子牙到底為何非要用直鉤去釣魚呢?
    可以不誇張的說,哪怕沒有看過《封神演義》的小說,或者相關影視作品的人,都會對這「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典故耳熟能詳。或許很多人在第一次了解到這則典故的時候,有些一臉懵。這姜子牙到底為何非要用直鉤去釣魚呢?既然是釣魚,用直鉤還不加魚餌,魚什麼會上鉤呢?其實,他的魚非尋常河裡的魚,而是另一條大魚。
  • 姜子牙的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人生無欲無求,持竿到渭水之濱垂釣修養心志,磨鍊毅力,釣魚不用魚餌,只是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方法,釣地是知己,釣地是緣分。上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姜子牙年過古稀的70歲時被周文王訪賢發現,拜為西周朝丞相。回顧以往,以前,姜子牙在做什麼呢?
  • 【聽】成語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l 直鉤也能釣上魚?
    【姜太公】【直】【鉤子】【釣魚】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用下面的這個成語提示卡大朋友就能親自把這個成語解釋給小耳朵聽啦姜太公,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其實他的名字叫姜子牙,後來做了官,才被封作太公。釣,是垂釣、釣魚的釣。魚,是小魚的魚。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到底誰是鉤,誰是魚?你有想過嗎?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歷史小故事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其中誰是鉤,誰是魚的故事?關於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不用小編說大家都有所了解。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姜子牙在橋上釣魚,但奇怪的是,他釣魚所用的魚鉤上並沒有魚餌,不僅如此,我們都知道釣魚所用的魚鉤是彎曲的,但是姜子牙所用的魚鉤卻是直直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姜子牙要這樣做?明明知道這樣做根本不會釣到魚,卻還要這樣做,難道他不是來釣魚的嗎?或者他的本意就不是釣魚?是的,從後面的故事來看。姜太公釣的的確不是魚,而是人,而這個人就是周文王。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還是釣者上鉤?
    姜子牙,又叫姜尚。他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那麼,姜子牙釣魚為何用直鉤釣魚?原來姜子牙利用的是現代傳播心理學。雖說封神榜屬於神話故事。但是,姜子牙在我國古代,無論是封神榜還是真實歷史記載中,都是確有其人的。
  • 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 3000多年前,老太公姜子牙閒居渭水,當他聽說周文王禮賢下士,便到了為水之濱.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獨釣寒江雪!姜太公釣魚的地方是哪裡? ……  姜太公釣魚處位於太公泉鎮前太公泉村西南隅,距離太公廟僅有約100米。原有石夾河,清水長流。原水潭邊...
  • 姜太公釣魚 用的什麼鉤
    文 | 楊福成兒時,我就知道兩個名人,一個是我爺爺,另一個是姜太公。為麼呢?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除了給我講我爺爺打仗、一個字不識西安政治學院還邀他講課語驚四座、掌聲雷動的故事,就是講姜太公老倒黴透頂、直鉤釣魚的故事。
  • 姜太公釣魚之謎,他是你所了解到的姜子牙嗎?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大家都了解,說的就是姜子牙用直鉤垂釣的故事。一般人釣魚用的是彎鉤,但姜子牙卻用直鉤,他博古通今,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曉民眾之意,是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被儒、道、法、兵、縱橫諸家視為本家人物,故被尊為「百家宗師」。後來隨著一些關於姜子牙故事的傳來,他成了被神化的人,倒不像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了。
  •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請問姜子牙在什麼地方釣的魚?
    說起姜子牙,大家都很熟悉,不管《封神榜》還是《姜子牙》等等這些影視作品中都有介紹他的故事,當然這些影視作品也是根據明代作家許仲琳所寫的《封神演義》進行改編的。那麼不禁想問姜子牙是在哪釣魚遇到周文王的?」可見這姜子牙是在渭水這裡上演一出不同尋常的垂釣,吸引住了周文王的關注。當然,是個人都會被姜子牙這種獨特的釣魚之法感到不解與好奇。周文王也是同樣,帶著不解上前與他搭話,這一家聊可不得了。周文王看這普普通通的老頭原來知識面那麼廣,真應了那句話「人不可貌相」。姜子牙那是博學多聞,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更有治國安邦之策,周文王聽後大喜:這不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那個人嗎?
  • 姜太公為什麼要用直鉤釣魚,原來這才是網紅鼻祖
    常言道:「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我們常用這個典故來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之中。類似的說法還有三國時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歷史上的姜太公難道真的用直鉤釣魚,他這種特殊的釣魚方式圖的是什麼呢?
  • 姜子牙釣魚的地方在哪裡?真實歷史姜子牙釣魚釣了多少年?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大家都了解,說的就是姜子牙用直鉤垂釣的故事。一般人釣魚用的是彎鉤,但姜子牙卻用直鉤,自從姜子牙的故事廣為流傳之後,大家開始好奇姜子牙當年釣魚的地方在哪裡?後來隨著一些關於姜子牙故事的傳來,他成了被神化的人,倒不像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了。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原來是這個意思
    但人人都聽過一個傳說:話說姜子牙拿著掛著直鉤的魚竿到渭水河邊釣魚,周文王姬昌聽說後,親自跑去圍觀,問姜子牙為啥用直鉤釣魚。姜子牙對姬昌說:我也不是釣魚,就是聽說周國的領導人姬昌正在招賢納士,所以跑到這裡來等他。姬昌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找姬昌呢?
  • 姜太公良禽擇木而棲,通過直鉤釣魚的方法,使自己的大才得以施展
    確切的說姜子牙是姓姜,名尚,字子牙,姜子牙的先祖隨大禹治水有功,被夏朝封到了呂地,所以先秦時代一般用封地為姓,那時姜子牙應該叫做呂尚。之所以叫太公望,也是有一番典故的,周文王初次見到姜太公,經過一番交談,感覺姜太公很有才能,周文王激動的抓著姜太公的手說:「我太公告訴我,當有賢能人輔佐周的時候,周就能振興起來,你就是那個賢能的人吧,我太公盼望你很久了」。
  • 姜太公怎麼就確定,他用直鉤釣魚,周文王就一定會來請他去當軍師
    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的故事,在後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可以說,姜太公用直鉤釣魚,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傳包裝案例。姜太公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地當上了周文王的座上賓,進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領導層。(姜太公劇照)那麼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為什麼就能引起周文王的極大關注和高度的重視呢?為什麼周文王就認定用直鉤釣魚的姜太公就是一個大才呢?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易經故事(五)
    關於姜子牙,有一個著名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用來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名姜尚,呂尚,呂望,字子牙,別號飛熊。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他複雜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關,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嶽(部落首領)之一,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此從其封姓。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原來周文王就是那條魚
    說到姜子牙必然說到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所以姜子牙的成功是來源於他的釣魚,是一點都不假。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姜太公是商末周初軍事家、政治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被民間稱為"姜太公",被尊為"百家宗師"。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上映眾說紛紜
    原本對動畫片不那麼感興趣,但是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喚醒我的動畫意識後,怕錯過了什麼。說到底,對《姜子牙》的期待多少以《哪吒》為參照物,有失公允了。《姜子牙》這部電影對觀眾,既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率性,也有好不容易釣到魚又放生的撲朔迷離。
  • 從釣魚愛好者角度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傳說
    話說當年, 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漁,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因為我是個愛釣魚的人啊。如果告訴小朋友這個叫姜太公的七八十歲的老頭釣魚不用魚餌,魚鉤又不是魚鉤而是根針,並且離水面三尺。這樣的人最後還能取得那麼多成就。以後我再拎一堆東西去釣魚,她會不會懟我? 我查了一下資料。那些年,姜子牙在渭水邊釣魚的時候,家境似乎並不太好。所以,如果他每天都釣不到魚。他該怎麼補貼家用?有人會說,他釣魚是個幌子。
  • 姜子牙直鉤釣魚邂逅周文王,無異於守株待兔?其實他是這樣想的!
    我覺得,周朝的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的奠基人姜子牙算一個。他曾經賣過很多「傻」,但事後都發現原來他是最聰明的,尤其是他如守株待兔般「直鉤釣魚」那次。 是年,72歲的姜子牙,為了邂逅文王的光臨大駕,於是拿著一幅直鉤的釣魚竿,而且也沒有下魚餌,就這樣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興致悠然的開始釣起了魚。 這麼一來,姜子牙直鉤釣魚的事從此被傳得沸沸揚揚,誰不知道渭水河畔有一位直鉤釣魚的老翁,天天那麼釣魚,也沒見魚上鉤,還整天樂呵呵的。
  • 姜子牙無鉤釣魚的故事,不過是後人杜撰,實際上他也是個普通人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這句經典的歇後語廣為流傳,並被後人反覆引用。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傳說在商朝時期由於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要推翻暴政。一生窮困且已年過半百的姜子牙領受師命去幫助周文王。姜子牙滿懷抱負的來到西岐準備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到了西岐後聽說朝廷正在招賢納士,但他卻並沒有直接去找西伯侯,而是在一個叫做渭水的河邊天天用直鉤釣魚,還不放誘餌,且總是能釣到很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