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良禽擇木而棲,通過直鉤釣魚的方法,使自己的大才得以施展

2021-01-21 念舊控666

小時候,大部分人都喜歡看《封神榜》,在影視資源匱乏的時代,《封神榜》裡古色古氣的畫面,尤其是引人入勝的情節,充滿了想像力,現在大家肯定都還記得哼哈二將、土行孫、雷震子等一系列人物,當然這裡面讓人崇拜和羨慕的人就是姜子牙了,他智謀超群、法術高強,可以說是《封神榜》的核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細細的一了解,姜子牙的名號也不少,諸如姜尚、呂尚、姜太公、太公望等,這些不同的名字也是都是古時候根據不同的地域、封號來確定的。確切的說姜子牙是姓姜,名尚,字子牙,姜子牙的先祖隨大禹治水有功,被夏朝封到了呂地,所以先秦時代一般用封地為姓,那時姜子牙應該叫做呂尚。之所以叫太公望,也是有一番典故的,周文王初次見到姜太公,經過一番交談,感覺姜太公很有才能,周文王激動的抓著姜太公的手說:「我太公告訴我,當有賢能人輔佐周的時候,周就能振興起來,你就是那個賢能的人吧,我太公盼望你很久了」。由此也有稱姜子牙為太公望,隨著演變結合他的姓氏,就稱為姜太公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起姜子牙,現在流傳的最著名的有個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太公釣魚也是一個十分有名的典故,說的是姜太公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由於當時社會黑暗而且動蕩,一直心懷壯志未酬,用後來孟浩然的話說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了。當時姜太公也聽說了周文王比較賢明,愛護老百姓而且有雄才大略,就有了投靠周文王的想法,但是他一想,自己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也沒有什麼名聲,周文王會不會看重自己,心裡也沒有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姜太公就在周文王回都的路途中,在河邊,用一個沒有鉤的魚竿釣魚,而且不用魚餌,據說用直鉤還釣到不少魚,當然這個有可能是傳說,無法考證了,當時周文王從河邊過,感到十分的奇怪,覺得這個老頭是個奇人,就和姜太公攀談起來,發現姜太公言語不凡,是個大有才能的人,所以就收入帳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後來我們都知道,姜太公的才能受到周文王、周武王的重用,幫助推翻商朝的暴政,建立了周朝,可是居功至偉。在我們來看姜太公釣魚這個故事,非正式的閒侃一下,也不是對古典故事的褻瀆和不敬,這個典故也是人才自我推薦的典範吧。姜太公良禽擇木而棲,通過直鉤釣魚這樣奇妙的方法,向周文王推介了自己,使自己的大才得以施展,在亂世之中得以濟世救民,建功立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一點其實也有巨大的啟示意義,我們在現實中也會發現有一些稍有才能的人,往往是心高氣傲,老是端著,有可能錯失很多的良機,得不償失。姜太公這樣的經世之才都需要自我推薦,我等凡夫俗子還要站到樹梢上,不落地嗎?

相關焦點

  • 姜太公為什麼要用直鉤釣魚,原來這才是網紅鼻祖
    常言道:「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我們常用這個典故來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之中。類似的說法還有三國時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歷史上的姜太公難道真的用直鉤釣魚,他這種特殊的釣魚方式圖的是什麼呢?
  • 姜太公釣魚 用的什麼鉤
    文 | 楊福成兒時,我就知道兩個名人,一個是我爺爺,另一個是姜太公。為麼呢?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除了給我講我爺爺打仗、一個字不識西安政治學院還邀他講課語驚四座、掌聲雷動的故事,就是講姜太公老倒黴透頂、直鉤釣魚的故事。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那麼姜子牙用直鉤釣魚隱藏了他什麼目的?
    在渭水河邊,姜子牙做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情,那便是用直鉤釣魚。這也誕生了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眾所周知,直鉤釣魚,那是絕對釣不上來魚的。那麼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用直鉤釣魚又抱著什麼目的呢?
  • 姜太公釣魚,周文王走到他身後,他說出六個字,對職場高才有大用
    「姜太公釣魚」是中國著名歷史傳說故事。這個故事留下一句歇後語,差不多誰都知道,那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出自《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姜太公釣魚時,用直鉤還不掛魚餌,他的意思是,願意上鉤的魚就自己跳出來,不想跳出來的魚,他也不勉強去釣。姜子公就是姜子牙,又叫姜尚,因為其祖封於呂地,所以又叫呂尚。
  • 姜太公怎麼就確定,他用直鉤釣魚,周文王就一定會來請他去當軍師
    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的故事,在後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可以說,姜太公用直鉤釣魚,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傳包裝案例。姜太公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地當上了周文王的座上賓,進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領導層。(姜太公劇照)那麼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為什麼就能引起周文王的極大關注和高度的重視呢?為什麼周文王就認定用直鉤釣魚的姜太公就是一個大才呢?
  • 姜太公「釣魚」之謎
    據說,姜太公是以長杆、短線、直鉤、背身而釣的奇特方式釣魚,這樣魚當然不會上鉤,所以オ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說法。晚年因其年壽高稱太公,俗稱姜太公。姜子牙生於商朝末年,當時正值商紂王昏庸無道的殘暴統治時期,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姜子牙的家境也已敗落為普通貧民,生活十分潦倒。三十二歲時因為商朝戰爭不斷,姜子牙為了躲避戰禍,來到山上修道,經過40年的苦修,直到72歲才出。出山後,因為年紀大又沒有一技之長,只好暫時投靠在朋友家中。
  • 姜太公用直鉤垂釣,是無奈之舉,也是放手一搏
    直鉤是釣不上魚的,姜太公有經天緯地之才,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根據《武王伐紂平話》中的描述,姜太公釣魚的時候,他的鉤子甚至沒有放進水裡。「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所以姜太公坐在河邊釣魚的目的不是為了魚,而是通過做一些奇怪的事,激發人的好奇心,吸引人們的目光。
  • 【聽】成語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l 直鉤也能釣上魚?
    【姜太公】【直】【鉤子】【釣魚】故事演播:魔法兔大禮帽大朋友是誰呀?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用下面的這個成語提示卡大朋友就能親自把這個成語解釋給小耳朵聽啦姜太公,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其實他的名字叫姜子牙,後來做了官,才被封作太公。釣,是垂釣、釣魚的釣。魚,是小魚的魚。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可這姜子牙到底為何非要用直鉤去釣魚呢?
    可以不誇張的說,哪怕沒有看過《封神演義》的小說,或者相關影視作品的人,都會對這「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典故耳熟能詳。或許很多人在第一次了解到這則典故的時候,有些一臉懵。這姜子牙到底為何非要用直鉤去釣魚呢?既然是釣魚,用直鉤還不加魚餌,魚什麼會上鉤呢?其實,他的魚非尋常河裡的魚,而是另一條大魚。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到底誰是鉤,誰是魚?你有想過嗎?
    姜太公在橋上釣了幾天的魚,魚筐裡早已裝滿了魚。一天,他還是像往常一樣坐在橋上釣魚,突然走過來一個人,那人便是周文王。周文王走到姜子牙的邊上,看到他釣魚所用的鉤是直的,而且在魚鉤上面沒有魚餌,這讓周文王感到很奇怪。這樣釣魚能釣到魚嗎?
  • 姜太公釣魚十幾年,為何一條魚也沒釣上來?他到底是在哪釣魚的
    導語:如果說提起姜太公釣魚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清楚,其實這件事主要講的就是姜子牙被賞識的故事。一般情況下人們釣魚都是用的彎鉤,但是他卻用直鉤去釣魚。正是這樣也讓大家非常好奇,當年他釣魚的地方在哪裡?難道說姜子牙他真的一直,坐在那邊釣魚釣了那麼久嗎?
  • 【少兒閱園】姜太公釣魚
    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在上面掛上有香味的魚餌,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姜太公的魚鉤是直的,上面既不掛魚餌,也不沉在水裡。他高高地架起鉤竿,讓魚鉤距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鉤竿,一邊自言自語道:「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來吧!」
  • 守株待兔和姜太公釣魚有什麼區別?
    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故事有挺多出處,說法略有差別,大意是:姜子牙在渭水之邊釣魚,等待西伯侯路過這裡,用的是直鉤,而且在水面上,別人說這怎麼可能釣的上來魚,姜子牙就說願者上鉤。
  • 旅遊:釣魚臺學姜太公釣魚
    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也許是受蘇軾這首詩作的影響吧,我此次到陝西寶雞參加戰友聯誼會,因聽說史上姜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的「釣魚臺」就在寶雞郊外渭水河北岸的磻溪,便決意到此一觀。釣魚臺景區綠樹成蔭,點染著幾多鳥語花香。走過救苦洞,來到太公廟,廟裡迎面打坐著姜太公的金身塑像。經過文王廟、王母宮,下行教百步,舉目看到的是一處流綠湧翠的詩意之地。
  • 姜太公釣魚釣到什麼大魚了?
    不管生活過的如何艱辛,姜子牙還是有自己的理想的,他始終刻苦的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希望有一天能為國家施展才華,直到了72歲姜子牙才得到重用。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提個典故了,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姜子牙到底釣到個什麼「大魚」了呢?
  • 送給孩子的歷史故事課--姜太公釣魚
    商朝末年,有一位叫姜尚的人,隱居在磻溪邊,等待有朝一日能遇到明君,施展自己治國安邦的抱負。    他常常到磻溪邊去釣魚,但用的魚鉤卻是直的,還不把鉤放到水裡,也沒有魚餌。旁邊的人非常不解,就問他:你這樣釣魚,怎麼可能釣到呢?姜尚回答說:我只釣君王,不釣魚蝦。願者上鉤、願者上鉤。周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就到磻溪邊去見姜尚,結果,兩人談得非常投機,相見恨晚。
  • 姜子牙的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大器晚成,默默無聞,年逾古稀仍懷才不遇,不知道的自己腳下的路在何方。人生無欲無求,持竿到渭水之濱垂釣修養心志,磨鍊毅力,釣魚不用魚餌,只是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方法,釣地是知己,釣地是緣分。上天不負有心人。
  • 老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還真有大魚自己就咬鉤!
    老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還真有大魚自己就咬鉤!有句老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但這種情況幾乎是很少見的,但是在斯裡蘭卡就顛覆了人們的想像,難道還真得到姜太公的真傳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斯裡蘭卡是個熱帶的島國。
  • 從釣魚愛好者角度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傳說
    話說當年, 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漁,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因為我是個愛釣魚的人啊。如果告訴小朋友這個叫姜太公的七八十歲的老頭釣魚不用魚餌,魚鉤又不是魚鉤而是根針,並且離水面三尺。這樣的人最後還能取得那麼多成就。以後我再拎一堆東西去釣魚,她會不會懟我? 我查了一下資料。那些年,姜子牙在渭水邊釣魚的時候,家境似乎並不太好。所以,如果他每天都釣不到魚。他該怎麼補貼家用?有人會說,他釣魚是個幌子。
  • 姜子牙直鉤釣魚邂逅周文王,無異於守株待兔?其實他是這樣想的!
    他曾經賣過很多「傻」,但事後都發現原來他是最聰明的,尤其是他如守株待兔般「直鉤釣魚」那次。 姜子牙「直鉤釣魚」故事發生的背景,話說商末周初,紂王無道,周文王很會治理一方,將自己管轄的西岐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實力越來越強。西岐的日益強大,與周文王的久負賢名,這事傳到商廷那裡,商紂王對此很是不放心,於是周文王被紂王囚禁起來。為了搭救文王,周文王的臣子搜羅上好馬匹、珍寶等,並買通商廷關係,託人在紂王面前求情。於是周文王得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