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清明上河圖》現存有30多本,僅臺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7本。故宮藏品為宋本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另外,仇英版本的仿本是眾多版本《清明上河圖》中最有名的一個版本。今人可以通過這幅畫,可以較全面地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畫卷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特別是從畫家對當時集市的了解,對不同人物及生活狀態的深入,我們如果把畫作放大數倍,從畫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奇葩的事來。
國旗一個國家標誌性的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從畫中我們看到,河上行駛的帆船,都插著一面旗幟,旗幟的圖案是一輪圓圓的紅日。許多人可能會問,那是日本國旗嗎?不是。那是大明朝的「國旗」。
據說隆慶開關後,明朝的商船出海貿易,效仿葡萄牙、荷蘭等國商船的慣例,在船頭豎一面「國旗」,以便跟其他國家的商船相識別。明朝原本是沒有國旗的,商民們便想到用太陽圖案來表示「大明」
進入蘇州城,迎面第一間樓房便是一棟香豔的小樓,臨窗可以看到幾個美女在彈奏音樂。窗戶還掛出一塊匾額,上書兩個大字:「青樓」。更奇葩的是,青樓的隔壁,居然是一間學堂,也不怕教壞孩子。其實明代的青樓,不可能這麼粗暴地自稱「青樓」,通常都會起個「怡紅院」之類的名字,就像後世提供莞式服務的場所,不會直呼「妓院」,而是叫什麼會所。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的開卷有一個鄉間大戲臺,戲已經開鑼,臺下坐滿了觀眾。你注意看臺下坐著的觀眾,都是男的是不是。女性觀眾到哪裡去呢?在圍牆裡看戲。明朝時,人們特別講究男女大防,便發明了女性看棚這玩意兒。那圍牆裡面,就是女性專用看棚。
奇葩的藥鋪:青樓的對面,隔著一條商業街,有一間大藥房,掛出的招牌寫著「男女內外藥室」。實際上賣的就是一個奇葩的藥鋪,真沒有想到那個朝代應有這樣的藥店了。再往蘇州城的市中心方向走,有一間看起來非常豪華的建築物,掛著「武陵臺榭」的招牌,幾位官員模樣的人正在觀看美女歌舞彈奏。這也是一間青樓,不過是超豪華的,堪比「天上人間」,非一般人所能涉足。
古代畫像館:在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畫像為業者只有近代才有。再往前走,河邊有一間小店,是個畫像館,只要你交錢,畫師便可以給你畫一幅畫像。有點像今日的照相館——只不過以前還沒有發明照相技術,得靠人工一筆一筆畫下來。至於畫得像不像,就看畫家的功夫了。
《清明上河圖》裡的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最奇葩的一個場景出現了。蘇州城內的鬧市上,有兩名脫了上衣的市民正在打架——所用的招數就是互揪頭髮、揪頭髮,揪頭髮。兩個大男人,打起架來居然像個娘……
《清明上河圖》不愧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風俗畫,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此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