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問道在中國人人皆知的一個古畫,基本上都是說《清明上河圖》。但很少有人知道,《清明上河圖》之中其實有三個版本。最近的是清朝的版本,遠一點的是明代仇英版本的,而原圖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明朝和清朝的《清明上河圖》,按理來說其實都是北宋那一幅圖的摹本。描繪了各自朝代中生活的場景,但無不都延續了北宋那時候寫實的風格。為我們了解古代時期的社會生活提供了一個窗口。
因此我們將這些圖放大,其實就可以了解到古人當時是怎樣生活的。比如說明代仇英版本中放大十倍的這個圖,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圖中的百姓在蓋房子。注意中間有兩個人拉的那個鋸子。
這就是框架鋸,這種工字型的鋸子在古代十分的關鍵,各種木質物品都離不開它。如果沒有這個鋸子的話,就要靠木楔子打進去再劈開,這樣製造出來的木板就很是不平整。還要額外使用各種工具來進行加工,但有了框架鋸就方便許多。
而在《清明上河圖》中出現了最早的框架鋸形象,為我國歷史學家考證古代的物質文化史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而在宋代張擇端的原始版《清明上河圖》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
比如這幅畫之中的店鋪,叫做「腳店」。這可不是什麼洗腳店,在古代這是一個專門公認短暫歇腳的店子,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腳店是一個方形的。其中前面寫著「十千」,側面是腳店,所以聯合起來就是「十千腳店」。
到了晚上的時候,裡面就會點上蠟燭,這樣晚上路過的客人就不會錯過歇腳的地方了。這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燈箱廣告了,而這家店另外的兩個招牌「天之美祿」,則是美酒的意思。歇個腳還要喝酒,可見北宋人民是有多愛喝酒啊。
而體現北宋人民愛喝酒特點的還有這一個角落,畫的是一家叫做「趙太丞家」的醫藥鋪子。吸引人的是左右兩邊的招牌,寫的是「太醫出丸醫腸胃藥」以及「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又是腸胃又是酒傷的,想去和北宋人民拼個酒!
啊對了,還有這一角落比較奇特。這裡有個人,一手託著兩個碗一手拿著一雙筷子,看打扮像是酒店裡跑堂的。那拿碗的技術熟練的很,先是雜技。一看就是給顧客送餐的,這是北宋時期的「外賣小哥」啊。
宋代的餐飲業十分的發達,那時候也確實是衍生出了「外賣」業務。只不過那時候叫做「逐時施行索喚」或者是"咄嗟可辦",一樣也是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送餐服務。若是要選一個穿越年代的話,選宋朝無疑是幸福得很的。
而通過以上這些,畫家所描繪的圖卷中。市井氣息撲面而來,在沒有攝影攝像技術的古代,我們要了解古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生產技術等等。這類寫實性極強的圖卷或是一些壁畫,才是我們領略那個世界的最佳途徑。
而這一本《張擇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圖》》從點到面系統解讀這一幅不可不知的中國名畫,不止可以給孩子原汁原味的中國古典藝術啟蒙,更是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通識課!專業藝術教育團隊精心編撰,陳丹青、熊亮、王志安聯合推薦!
並且此本藝術繪本現在度小店打折價僅需66.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