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神社》導演:日本人對靖國神社感情糾結

2020-12-12 搜狐網

  中國人鏡頭下的靖國神社

  對話旅日華人、紀錄片《靖國神社》導演李纓

  文/片 本報記者 張榕博

  對於日本人來說,靖國神社只是一座收容了246萬日本靈魂的普通神社嗎?對於中國人來說,那裡只隱藏著中國八年苦痛而羞辱的民族記憶嗎?

  李纓很想走近靖國神社,解開這個在他心裡糾結了幾十年的結。

  2008年,由一個中國人拍攝的紀錄片《靖國神社》在日本公映,引起軒然大波。而它的導演就是旅日22年、曾經在中央電視臺做紀錄片導演的李纓。

  但《靖國神社》的公映並未讓李纓找到解開這段歷史糾葛的鑰匙,他於近期又出版新書《神魂顛倒日本國》,作為《靖國神社》的「續集」。

  前幾天,當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彥表示在任期內不參拜靖國神社時,李纓卻未像一些國人那樣,感覺心裡稍有放鬆。9月10日,在與本報記者對話時,他仍時有迷茫。

  齊魯晚報:最近,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彥表示,在任期內不會參拜靖國神社,你注意到了麼?

  李纓:稍有關注吧,但只是當一般新聞去看。靖國神社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首相參拜不參拜那麼簡單的問題。靖國神社帶給中日兩國人民的不只是政治問題,更是民族感情問題,這對中日兩國關係的影響很深遠。

  齊魯晚報:20多年前,你剛到日本時,看到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也是這麼淡定嗎?

  李纓:1997年,我代理一部由中國人製作的紀錄片《南京大屠殺》。於是我到原附屬于靖國神社的軍人會館去拍攝一個「南京問題六十周年研討會」。研討會上,放映了日軍當年拍攝的紀錄片《南京》,放映到日軍佔領南京、舉行升國旗儀式時,會場上竟然響起一片掌聲。

  當時我很受刺激,是條件反射式的刺激,當時我就想掄板磚砸過去。那是上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知道,當年「百人斬」的兩個戰犯也在靖國神社裡面……這些都很觸動我。

  齊魯晚報: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你萌生了拍《靖國神社》的念頭?

  李纓:我想我是受刺激了,於是想表達出來。中國人肯定離不開自己的中國式民族感情,但是作為一個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又看到日本有很多好的地方,這種糾結,你無法擺脫,更無法認同。這是情感跟理性的一種困境,就像日本人無法面對歷史,而我又無法面對現實的日本。

  齊魯晚報:你想擺脫這種困境?

  李纓:拍《靖國神社》就像人有病,要找藥。在日本受的刺激成了我拍電影的動機,首先是我自己要治病,治自己跟現實日本過不去的病。所以我要了解清楚,明白我的感情到底是在哪裡過不去,後來我發現日本對歷史的很多癥結都出在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是日本感情和認知最糾結的地方」

  齊魯晚報:聽說這部《靖國神社》你整整拍了十年,通過這些年的了解,你覺得,靖國神社對日本究竟意味著什麼?

  李纓:靖國神社是日本天皇的戰爭祭壇,又是表達戰爭與和平、生與死、殖民主義與愛國主義、名譽與羞恥、宗教與政治的一個舞臺,還是許多日本親人靈魂的安息地。日本人知道靖國神社是一個有爭議的地方,但是在個人感情上,他們去祭奠參拜,又符合東方人的情理。這是日本戰後社會感情和認知最糾結的地方。

  齊魯晚報:你對靖國神社是不是也有一種很複雜的感情?我記得你說過,《靖國神社》是你寫給日本的一封情書。

  李纓:情書因為愛而產生,愛對方多數時候是讚美對方,但是如果意識到對方做法不妥的話,你也要說出來,這也是一種愛。說實話,我對日本非常有感情,畢竟我在那裡呆了22年,如果我只是一名觀光客,去看看,過後就跟我沒什麼關係了,那我也不會產生這種感覺。我和許多旅日華人是要與日本共同生存的,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地方,在東京,我們需要一個共通的意識。

  齊魯晚報:影片公映之後,你覺得目的實現了麼?

  李纓:很難,很多人覺得不愉快。就像你跟人說你有病,對方肯定不高興,但是卻激起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爭議和思考。這就是我要達到的效果。

  齊魯晚報:聽說在靖國神社裡,祭奠者能找到每一位死於二戰的日本軍人的名字和照片?

  李纓:我的攝影師的舅舅死於硫磺島戰役,他去靖國神社尋找一些他舅舅的記錄,結果所有資料都有,他舅舅是什麼時候戰死的,什麼軍銜,在什麼環境下死亡的……那裡保留了每一個人所有的檔案記錄。它從來都不是虛無的、抽象的。

  齊魯晚報:據說裡面還供奉著軍馬的牌位?

  李纓:那不是牌位,是塑像,紀念出徵的戰馬,連軍犬都會紀念,它們也成了神的一部分,被供奉著。

  齊魯晚報:也就是說,在靖國神社,不管是甲級戰犯還是一匹馬,只要參加了對外戰爭,靖國神社對他們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李纓:可以這麼說。因此,東條英機這些甲級戰犯的牌位放在靖國神社裡,在日本人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

  齊魯晚報:日本老百姓怎麼看待這個地方?

  李纓:很複雜,他們知道那裡有國際爭議,但是那裡又有自己的親人。在靖國神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即將奔赴戰場的男孩對女孩說:「請照顧好我的父母,如果此生難以再見,那我們就在靖國神社相見吧。」雖然日本人對那場戰爭的立場不同,但這個故事卻讓所有人淚流滿面。

(責任編輯:UN603)

相關焦點

  • 《靖國神社》導演李纓:讓日本人了解真實的中國
    十年磨一劍,尋一劑「卻病」良方——專訪《靖國神社》影片導演李纓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彭純)紀錄影片《靖國神社》導演李纓近日受邀出席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座談會。其中包括在Niconico同步直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從8月15日起陸續播出《靖國神社》《南京!南京!》《1937南京記憶》等中國導演拍攝的抗戰影片。
  • 日本靖國神社要求刪除電影《靖國神社》部分內容
    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圍繞紀錄片《靖國》的上映問題,靖國神社4月11日通過主頁宣布,拍攝者沒有遵守在神社內的相關拍攝許可手續,影片中包含了會讓人產生誤解的內容。並稱已向該片導演李纓及電影發行商「Argo Pictures」發去通知,要求刪除影片中存在問題的片段。
  • 參觀靖國神社的日本人
    原標題:參觀靖國神社的日本人  新華網東京8月14日電(記者楊汀)暑假來臨,到靖國神社參觀的日本學生們便多了起來。從東京九段下地鐵站出來,常能看到排隊參觀的日本中小學生。   「零式戰機!」在靖國神社「遊就館」的大廳中央,學生們看到這架經過精心修復和粉刷的戰機,多會指指點點地發出感嘆。
  • 日本靖國神社介紹
    日本人的「公關」終於有了收穫,1945年12月15日,盟軍總部發布了麥克阿瑟第448號指令,即所謂的「神道指令」,宣布廢止國家神道,實行政教分離。但這道命令卻同意靖國神社脫離國家管理成為宗教法人,並與其他宗教團體享受同等待遇。靖國神社終於逃過了滅頂之災。
  • 從靖國神社透視日本人歷史情結
    從靖國神社透視日本人歷史情結只有當走進所謂的「遺品寶物館」,看到那些曾在電影電視中出現過的當年日本對外侵略時使用過的武器和用品,這才真正地讓人感受到歷史所留下的印痕。        靖國神社本不特別     靖國神社是在日本明治時期建立的。
  • 靖國神社問題備忘錄二:靖國神社問題的由來和實質
    參拜靖國神社的人潮(1937年)  靖國神社的教義,源於日本民間的「御靈信仰」,即通過祭祀來安撫冤魂,據統計,靖國神社裡供奉的靈位中有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靖國神社供奉有日本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橋本左內、吉田松陰、坂本龍馬、高杉晉作等人的靈位,同時也供奉了一些不僅在日本歷史上,而且在人類歷史上也可算作惡貫滿盈、臭名昭著的人物。
  • 紀錄片《靖國神社》英國上映 導演籲日本正視歷史
    紀錄片《靖國神社》英國上映 導演籲日本正視歷史 2014-12-13 10:20:06《靖國神社》12日在英國上映。李纓導演與數百名英國觀眾就「戰爭與和平」的主題進行交流,英國觀眾則通過這部影片對靖國神社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靖國神社》是第一部以靖國神社為主角、直面靖國神社歷史的紀實電影,記錄發生在靖國神社的種種參拜現象和衝突故事,從多方視角呈現其矛盾性和複雜性。這部影片2008年在日本上映,並在柏林電影節、釜山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展映,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
  • 靖國神社簡介
    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一座神社。社格是別格官幣社,本殿構造為神明造,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國內外戰爭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其中大多數是在日本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在二戰後,遵循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宗教法人。
  • 靖國神社參拜
    參拜靖國神社10月17日,在日本東京 靖國神社本殿,一名祭司引導一些日本國會議員 參拜。17日是日本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活動的...、香港、臺灣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64人作為原告,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日本憲法規定的...
  • 日本人為什麼參拜靖國神社
    導語:1937年的今天,日本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啟全面侵華的第一步。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日本人對戰爭的反思發生了什麼變化嗎?這個民族的內心在想些什麼?最近,我們來到了日本的靖國神社,希望從這裡開始,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多一些了解。   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一座神社。
  • 靖國的神社
    於1879年改名為靖國神社,供奉著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家屬。其中包含了日本侵華戰爭中死去的日本兵和軍官,如東條英機,廣田弘毅等戰犯。,也是我們痛恨靖國神社的根本。自然而然的日本人就會想著去開拓更安全,更穩定的疆土——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就好像體弱多病的一個人卻擁有一座金山,能不招流氓,土匪,強盜的欺負和惦記嗎?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毛主席給我們的真理。因為我們落後,才會有十年的血與淚的抗戰,傷亡三千五百萬,損失五千六百億美元等等。所以我們有理由痛恨那些日本人,也必須要牢記那些日本人給我們帶來的傷痕,警鐘長鳴!
  • 靖國神社: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原標題:靖國神社: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不顧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強烈反對,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斷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悍然為軍國主義揚幡招魂,上演了一出出政治醜劇。
  • 步平:《日本靖國神社七問》序言
    這些年來,日本政要一再參拜靖國神社,極大地傷害了中國及亞洲許多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人民的感情,使日本與這些國家間的關係也緊張起來,而圍繞靖國神社的動向也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  媒體一般將靖國神社問題作為中日間關於歷史認識爭論的代表性問題之一,但是這樣的簡單判斷並不準確。
  • 日本靖國神社解密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去日本皇宮不遠,與北丸公園相鄰。經過130多年時間反覆的重建擴建,有了今天佔地面積約9.9萬平方米的規模。從空中俯看,其輪廓像一把頭朝西,柄朝東,刃指北的菜刀。  入靖國神社正門是沿著「刀柄」方向往裡走,首先是10米高的石制「靖國神社」社碑,其後為23米高的青銅鑄造的「第一鳥居」。
  • 背景資料: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位於在日本東京千代田區九段,佔地10多萬平方米,是日本近代史上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精神支柱。它建於1869年(明治維新第二年),最初叫 「東京招魂社」,1879年改稱為「靖國神社」。
  • 《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希望拯救「歷史病人」
    原標題:《靖國神社》導演李纓接受專訪:希望拯救「歷史病人」 與日本持荒唐歷史觀的偏激時評家現場辯論 環球時報:在日本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否給您帶來了很多麻煩? 李纓:《靖國神社》是我花費10年時間製作的一部電影,誰會做這麼「傻」的事情?
  • 在日華人導演拍攝 《靖國神社》引發日輿論地震
    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左)在靖國神社內採訪在日華人導演李櫻(右)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日本《新華時報》報導,由在日華人導演李櫻拍攝的電影《靖國神社》在日本的上映宣傳剛剛拉開帷幕
  • 中國導演拍首部靖國神社紀錄片
    1989年剛到日本留學的李纓也曾到這兒賞櫻花,幾年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靖國神社。1993年,他與朋友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龍影」,租好房子,搬過去才發現就在靖國神社旁邊,走路只需要兩三分鐘。他無從得知,14年後他會完成紀錄片《靖國神社》,這還是世界上頭一部以靖國神社為「主角」的紀錄電影。
  • 靖國神社是什麼
    (靖國神社真相·之一)靖國神社是什麼    新華網東京8月14日電(記者楊汀)對幾代亞洲人而言,「靖國神社」實在是一個能輕易攪起萬千情緒的特殊名詞。    在中韓等亞洲國家民眾眼中,它就是日本右翼和保守勢力否認侵略歷史、美化醜惡戰爭的代名詞。
  • 步平著《日本靖國神社七問》出版
    書名:日本靖國神社七問  作者:步平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序言13  什麼樣的日本人死後能夠進入靖國神社? 18  靖國神社的經營特徵一一國有化21  二問  靖國神社與日本的文化、宗教有什麼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