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靖國神社的日本人

2020-12-12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參觀靖國神社的日本人

  新華網東京8月14日電(記者楊汀)暑假來臨,到靖國神社參觀的日本學生們便多了起來。從東京九段下地鐵站出來,常能看到排隊參觀的日本中小學生。

  「零式戰機!」在靖國神社「遊就館」的大廳中央,學生們看到這架經過精心修復和粉刷的戰機,多會指指點點地發出感嘆。陽光照進展館的玻璃大廳,曾作為日軍自殺式襲擊鼻祖的零式戰機顯得越發「威風凜凜」。孩子們臉上多少有些興奮。他們當然不會想到,這架飛機,連同它背後的軍事狂人,曾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多少苦難。

   看不到的真相

  遊就館是靖國神社的核心構成之一,功能相當於博物館。它從日本武士道講起,分篇章陳列著明治維新後與日本歷次大戰相關的圖文、影像、遺物和遺蹟。在這裡,處處能感到布展者的「巧妙選材」和「良苦用心」:於不動聲色中傳遞著自己心中的歷史,於不知不覺中影響那些對戰爭本就懵懂的人。

  在遊就館大廳,與零式戰機一起陳列的,還有一輛裝飾考究的泰緬鐵道蒸汽機車,介紹文字不吝筆墨談及當時日本的工業技術和為當地近代化帶來的貢獻,但卻隻字未提這條鐵路的罪惡——因日軍強制勞役而死亡的當地勞工甚至比鐵路上的枕木還多。

  遊就館始建於1892年,是日本最早的武器展覽館,1908年大規模擴建,增添甲午和日俄戰爭展品。二戰後一度閉館,1961年重新作為「靖國神社寶物遺品館」展出,1986年恢復「遊就館」名稱。

  經過長年積累,這裡的圖文影像已相當豐富,但人們還是「看不到」許多歷史的真相。在這裡,「南京大屠殺」被稱為「南京事件」,其說法是日軍時任最高指揮官松井石根下令「將戰退的中國軍隊追至下關剿滅,此外對在市內換穿便服的殘部進行徹底追剿」,而對於中國平民被屠戮,隻字未提,還配以一篇當年日本《朝日新聞》以「和平復甦南京」為題的報導。

  戰後,松井曾供認「(在南京)戰鬥的同時俘虜越來越多,不得不殺掉」。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崗村寧次也在回憶錄中說:「南京攻略中,對數萬市民的掠奪和強姦暴行是事實」。而這類言辭都從未出現在遊就館裡。

  在看似紮實的史料和遺物中掩藏歷史、遮蔽真實,讓前來參觀的青年一輩感受更多的是日本曾經的「威儀」和「輝煌」,而不是戰爭的罪責與殘酷,靖國神社為此「頗費了些功夫」。

   看不清的歷史

  對於戰爭,靖國神社除了按住不提,還習慣於混淆和扭曲。關於中國東北,遊就館不僅仍稱之為「滿洲」,還說「滿洲事變後以清朝的宣統帝為元首的滿洲國建立,現在被中國佔領,被稱為『東北』」。

  坐在展廳二樓觀看錄像《我們不會忘記——從日清、日俄戰爭到大東亞戰爭》,一段「莊嚴」的旁白傳來:「日本本是遠東小國,之所以能生存下來,不受歐美列強脅迫,都是因為這些拼命為國而戰的英靈。」

  而據日本媒體報導,在2007年修改解說詞之前,旁白中還有一段話:「有人說大東亞戰爭是侵略戰爭,有人說日本進行屠殺。這都是沒有正確理解這場戰爭,很大原因是輕信了推行導致日本虛弱化佔領政策的美國的說辭。」

  遊就館內,解說有日英兩種文字,仔細對比,會發現玄機,特別是2007年之前的解說詞。對於九一八事變,日語解說詞說「美國政府不顧國內反對積極介入此事件,展開了使日本陷入孤立的外交戰略」,而英語解說中完全沒有這一段。2007年前的日語導遊手冊寫著「為了自存自衛(而戰)」,英文手冊則沒有這句話。耐人尋味的是,靖國神社的解說詞和導遊手冊都沒有中文和韓文。

  因為歷史教育缺失而對二戰歷史本就一知半解的日本年輕人,走出靖國神社的那一刻,或許已被改變。在遊就館留言簿上,一名署名「28歲」的人寫道:「戰爭是那時日本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打,日本就會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我深刻明白了這一點……」

   不應看淡的未來

  日本普通民眾對靖國神社是什麼印象?記者曾拜託朋友廣泛詢問,得到的回答大致有兩類:一是軍裝愛好者和街頭右翼人士的「聖地」,二是傳統節日祈願之地和廟會(日語中叫「祭」)舉辦之所。

  在日本,對靖國神社反感者不乏其人。靖國神社的「靈璽簿」刊載著需要祭祀者的名字。每當這份名錄有所增加,靖國神社都會對外公布,卻時常招來抗議。一些尚且在世的日本老兵,和那些不願自己親人被供奉在靖國神社的軍人遺屬會訴諸法律,要求靖國神社將名字抹去。一些被合祀的在韓日本前軍人還因日本政府將自己的信息告知靖國神社,向政府索賠。

  不過,記者一名在東京理科大學就讀的朋友說,對於多數日本民眾而言,對于靖國神社的反對和反感在淡化:日本絕大多數人不贊成右翼,但不會因右翼而避諱靖國神社,也不將靖國神社與特定的歷史觀相聯繫。

  所謂街頭右翼,是極少數的一撮人。每逢12月8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日)和8月15日(日本稱「終戰日」),靖國神社的停車場就會被插著軍旗的右翼宣傳車佔據,但每年都幾乎是同一撥人。「他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記者的那位日本朋友這樣評價。

  不過與此同時,日本民眾對於國家右翼傾向的警覺似乎在淡化。2006年東京市民曾舉辦震動一時的「用和平之燈驅散靖國的黑暗」活動,如今類似活動已難見蹤跡。每年7月靖國神社的「御魂祭」,更像是一場廟會。層層疊疊的黃燈籠下,是各種小吃攤和遊戲展位,身著便裝或和服的市民穿梭其中,靖國神社的參觀人數也因此大增,幾天內能達到30萬人次。可記者詢問後發現,包括三四十歲的日本人,已幾乎沒人知道或關心「御魂祭」的來歷。

  這種淡化或漠然,是和平年代必然的健忘,還是對歷史有意無意的躲閃?無論怎樣,靖國神社正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將更多不知情者吸引過來,並在這種平和的面紗下傳遞著自己歪曲變形的歷史觀。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參觀靖國神社的日本人,看不到真相
    今日是「8·15」日本投降69周年,新華社撰文揭「靖國神社真相」 新華社記者 楊汀  暑假來臨,到靖國神社參觀的日本學生們便多了起來。從東京九段下地鐵站出來,常能看到排隊參觀的日本中小學生。  「零式戰機!」在靖國神社「遊就館」的大廳中央,學生們看到這架經過精心修復和粉刷的戰機,多會指指點點地發出感嘆。
  • 日本靖國神社介紹
    隨著1952年美軍佔領時代的結束,各種祭拜靖國神社的活動相繼死灰復燃。靖國神社成為右翼勢力為軍國主義招魂、為侵略戰爭翻案的政治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主張正確認識戰爭的日本人和拒絕承擔責任的日本人,一鬥就是60年,而今還在繼續,且愈演愈烈。  日本學者村井良太在《超越國境的歷史認識》一書中,把日本戰後圍繞靖國神社的鬥爭分為三個階段。
  • 《靖國神社》導演:日本人對靖國神社感情糾結
    對於日本人來說,靖國神社只是一座收容了246萬日本靈魂的普通神社嗎?靖國神社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首相參拜不參拜那麼簡單的問題。靖國神社帶給中日兩國人民的不只是政治問題,更是民族感情問題,這對中日兩國關係的影響很深遠。  齊魯晚報:20多年前,你剛到日本時,看到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也是這麼淡定嗎?  李纓:1997年,我代理一部由中國人製作的紀錄片《南京大屠殺》。
  • 日本人為什麼參拜靖國神社
    導語:1937年的今天,日本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啟全面侵華的第一步。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日本人對戰爭的反思發生了什麼變化嗎?這個民族的內心在想些什麼?最近,我們來到了日本的靖國神社,希望從這裡開始,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多一些了解。   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一座神社。
  • 從靖國神社透視日本人歷史情結
    從靖國神社透視日本人歷史情結    作為研究日本政治的學者,我曾經於90年代四次參觀過日本靖國神社。靖國神社座落在東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區九段,佔地10多萬平方米,是日本最大的神社。走進靖國神社,我發現其中建築物並不多,有一個很大的廣場,平時冷冷清清,前來參觀的遊客很少,看上去與其他神社並沒有什麼區別。
  • 那些曾經參拜過日本靖國神社的中國人
    在談到中日關係問題時,他將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比作了德國領導人參拜希特勒。他表示希望英國人民將心比心,理解中國人的感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也在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外使館向各國媒體和當地社會發出揭露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性質的聲音是「正義的聲音」。洪磊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是對人類良知和公理的踐踏,是對二戰勝利成果的挑釁。
  • 麥克阿瑟為何允許日本人保留靖國神社
    影片中解說道:「天皇對於日本人來說是最神聖的神,他一人獨掌政治、宗教大權。日本人相信戰死之後靈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國神社,對於日本人,最高的榮譽就是戰死後被供奉在靖國神社,因為連天皇也會去俯首參拜,所以日本人與其投降不如選擇戰死。」可以說,戰前的靖國神社實際上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用以愚弄和籠絡國民,煽動他們效忠天皇並甘心充當炮灰的御用工具。
  • 日本靖國神社解密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去日本皇宮不遠,與北丸公園相鄰。經過130多年時間反覆的重建擴建,有了今天佔地面積約9.9萬平方米的規模。從空中俯看,其輪廓像一把頭朝西,柄朝東,刃指北的菜刀。  入靖國神社正門是沿著「刀柄」方向往裡走,首先是10米高的石制「靖國神社」社碑,其後為23米高的青銅鑄造的「第一鳥居」。
  • 日本東京「靖國神社」,是個中國人能認清日本軍國主義危險的景點
    日本「靖國神社」年年都上新聞,但這座神社到底是如何樣子的,多數人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讓人警醒的旅遊景點,戰爭之禍讓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永感悲傷,在中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等地,都是法西斯主義造成人間慘劇的地方,都是值得前往參觀和了解的另類旅遊景點。
  • 日本靖國神社要求刪除電影《靖國神社》部分內容
    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圍繞紀錄片《靖國》的上映問題,靖國神社4月11日通過主頁宣布,拍攝者沒有遵守在神社內的相關拍攝許可手續,影片中包含了會讓人產生誤解的內容。並稱已向該片導演李纓及電影發行商「Argo Pictures」發去通知,要求刪除影片中存在問題的片段。
  • 日本靖國神社是個什麼玩意?
    近年來,由於日本政要一再參拜著靖國神社,使得中日、韓日關係的發展進的人了停的階段,同時,根據中國民意調查顯示,靖國神社也是中日關係中最大的障礙,因此靖國神社的動向也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中心的皇宮近的一座神社。
  • 你不知道的靖國神社:哪些日本首相參拜過
    記者日前採訪了幾名去過靖國神社的中國留日學生以及在華日本留學生,記錄他們參觀靖國神社的真實感受。    「我去過靖國神社,2009年,剛來日本的時候就去了。」日本一橋大學中國留學生王昊告訴記者,「我當時就是想去看看靖國神社到底什麼樣。」「結果呢?你參觀下來以後覺得和之前想的或者你聽過的介紹有什麼不同嗎?」
  • 日本記者:很多日本人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1月23日,儘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離開達沃斯,但關於他22日晚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演講及其對參拜靖國神社的辯解,在達沃斯論壇會議現場的日本媒體記者們還在進行激烈的討論。  「我覺得安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解釋簡直荒謬!
  • 靖國神社: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原標題:靖國神社: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不顧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強烈反對,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斷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悍然為軍國主義揚幡招魂,上演了一出出政治醜劇。
  • 日本東京靖國神社風水揭秘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英雄紀念碑,一個國家緬懷自己英烈、敬重自己先輩是很正常的,無可非議;但日本的情況極為特殊,靖國神社是中國人心中的一根刺。       位於東京的日本靖國神社,距離日本皇宮不遠,是日本近代史上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精神支柱。它建於1869年(明治維新第二年),最初叫「東京招魂社」,1879年改稱為「靖國神社」。
  • 日本靖國神社: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據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不顧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強烈反對,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斷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悍然為軍國主義揚幡招魂,上演了一出出政治醜劇。靖國神社從來不是單純的宗教祭祀場所,而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所謂「神聖」精神殿堂。
  • 步平:《日本靖國神社七問》序言
    進入21世紀後,首相小泉純一郎連續6年參拜靖國神社,更影響了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不過,當時日本社會也都有相當強的批評的聲音。2000年的民意測驗表明還有多半的人不贊成小泉的參拜。此次對安倍參拜的民調結果顯示不同意的比率達到70%。日本社會為什麼批評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人如何認識靖國神社的問題?這是中國的民眾需要了解的問題。同樣,也應當讓日本社會了解和理解中國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
  • 英媒:日本或想用「驅靈」辦法解決靖國神社問題
    圖為8月15日當天,日本超黨派議員組織「大家一起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成員,再度「扎堆」參拜靖國神社。 高越 攝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英國媒體報導,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一直讓中國和韓國感到憤怒,但是這個問題有望解決,辦法是把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靈魂從靖國神社驅趕出去。
  • 靖國神社參拜
    參拜靖國神社10月17日,在日本東京 靖國神社本殿,一名祭司引導一些日本國會議員 參拜。17日是日本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活動的...、香港、臺灣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64人作為原告,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日本憲法規定的...
  • 日本外交家分析日本人如何看待靖國神社
    博客天下  【日本人如何看待靖國神社】日本外交家宮本雄二曾是駐華大使,他在《博客天下》專欄中談到:「中韓兩國批判得越厲害,力挺首相參拜的聲音反而越強。」「把靖國神社作為國家性悼念設施本來就存在諸多問題,首相不應該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