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之名將樂毅:舉天下之軍攻齊,千秋功業功敗垂成

2020-09-07 文二青年在路上

樂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戰國後期燕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代表作:助燕伐齊: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為燕國雪恥。

統帥燕、韓、秦、趙、魏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大獲全勝。這場戰爭,史稱五國代齊之役。樂毅的卓越軍事天才在是役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其最大的特色是,總攬全局,牢牢把握戰爭主動權,綜合分析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制定適宜的戰略決策和作戰指導方針,並根據戰場情勢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戰略戰術。

當時,齊國大事擴張,窮兵黷武,在軍事上雖暫時取得滅宋的勝利,但卻激化了齊國的內部矛盾,同時也引起其他諸侯國的不滿和戒懼。齊國的敗象已顯露端倪。樂毅針對這一情況,及時向燕昭王分析了齊燕雙方的戰略態勢,提出了變弱為強,進而戰勝齊國的策略方針,即爭取與國,聯合諸侯共同進兵,「舉天下而圖之」。燕昭王採納其議,積極開展「伐交」活動,並取得了預期的理想效果,很快形成了聯合攻齊的格局。不僅趙、韓、魏答應出兵,連秦國也抱著弱齊圖霸的目的參與進來。這樣,齊國不僅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在軍事上也完全處於劣勢地位。

樂毅見伐齊時機基本成熟,就在獲得燕昭王授權的情況下,當機立斷髮起攻齊之役。公元前284年,樂毅與趙、秦、魏、韓等國約期會師。他以燕上將軍職,佩趙國相印,統帥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向齊地挺進。樂毅深知奪取初戰勝利對於主宰戰爭全局的意義,立足於先發制人,予敵以出其不意的打擊。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樂毅指揮五國聯軍及時發起濟西之戰,在濟水之西一舉擊破齊將觸子率領的齊軍主力。濟西之戰勝利後,樂毅鑑於當時齊軍主力已被消滅,難以組織起有效抵抗的實際情況,果斷遣返秦、韓兩國的軍隊,並讓魏軍去攻取宋國的故地,讓趙軍去攻佔河間,免得諸國繼續分享伐齊的勝利果實。爾後,他針對齊國兵力空虛,主力被殲後的恐懼心理,指揮燕軍主力長驅直入,直搗齊國國都臨淄,再次體現了審時度勢、應變如神的軍事才能。

樂毅的這一戰略部署,曾遭到謀士劇辛的反對。劇辛認為,齊國大,燕國小,燕軍應該乘勢攻取齊國邊邑以壯大發展自己,作長久之計,而不宜舉兵深入,進行冒險。樂毅則認為,燕軍必須乘勝前進,攻佔齊都,否則便會貽誤戰機,葬送勝利。於是他拒絕了劇辛的意見。指揮燕軍實施戰略追擊,攻克臨淄。從而摧毀了齊軍的指揮中樞。 攻克臨淄後,樂毅根據戰局的發展,進一步制定了徵服齊國的作戰計劃。具體措施是,及時分兵五路攻取,平定整個齊地。其中左軍東渡膠水,克膠東、東萊;右軍沿黃河和濟水,向西克阿城、鄄城;前軍沿泰山東麓直到黃海,取琅*;後軍沿著臨淄東北的海岸,佔領千乘;中軍則鎮守齊都臨淄,策應各路。五路大軍的行動進展順利,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連下齊國70餘城,使齊國幾乎瀕臨於亡國的邊緣。至此,燕軍的戰略目標基本上得以達到,樂毅作為一代名將亦名聞遐邇、威震敵膽了。

特 點:精通兵法,審時度勢。

結 局:受田單反間計,離燕去趙,死於趙國。

點 評:舉天下之軍攻齊,千秋功業功敗垂成。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
    奇謀異計:田忌賽馬、圍魏救趙;殺龐涓:以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圍殲魏軍,逼龐涓自殺,擒獲魏太子申。特 點:高深的軍事理論,多智,擅用計謀。結 局:善終,死後,葬於驛城。點 評:既生瑜何生亮,可惜龐涓機關算盡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時成就春秋戰國的一代名將——孫臏!
  •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排行榜,戰神白起也只能位列第三
    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無敵於天下,是中國歷史上戰將的一大奇蹟。同時成就春秋戰國的一代名將:孫臏!點評:舉天下之軍攻齊,千秋功業功敗垂成。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鬱郁不得志,死於壽春。代表作:率軍攻齊:取昔陽(今河北晉州西北),威震東方鄗代之戰:大敗燕軍主力,陣斬慄腹。
  • 名將樂毅,率領燕軍幾乎滅了強齊,卻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有著如此功勳的樂毅為何不在四大名將之列呢?難不成比不上我我們所知熟悉的戰國四大名將,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當齊國退出燕國之後,燕昭王繼位,準備報復齊國的不仁之舉,表面與齊國交好,暗地裡廣納賢士,奮發圖強,積極備戰,就在這時,樂毅出使燕國,燕昭王知道樂毅的才名,樂毅與燕昭王談話間覺得遇到了知己。於是樂毅留在了燕國。
  • 《王者天下》名將大全
    陰晉之戰: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特  點:戰無敗績,治國能人,文武雙全。結  局:在楚國變法,被受利益損害的貴族殺害。排  名:第2名。點  評:吳起是集卓越的將軍、高深的軍事理論家、傑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於一身的春秋戰國第一強人。
  • 輔佐燕昭王"舉天下而攻之",險使齊亡國的名將樂毅
    他是威名赫赫的沙場名將,曾為燕國的軍事實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也是攻城略地的能手,曾在短短的半年時間之內攻下齊國城池七十餘座,險些使齊國亡國。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名將卻投奔了其他國家,這是為什麼呢?這名大將是誰呢?他的下場又如何呢?
  • 戰國名將之文將樂毅
    樂毅,東周戰國時期趙國人。樂毅出生於戰國中期的趙武靈王時代,是魏文侯大將樂羊的後人。  公元前314年,齊國君主齊泯王趁燕國內亂而出兵伐燕,輕而易舉的佔領了燕國全境,齊軍佔領燕國後,在燕國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洗劫逗留長達數月之久,之後因為各諸侯國的聯合抗議,齊國被迫撤軍,退出燕國。當時的燕王之子公子職親眼目睹了齊軍的所作所為,由此懷恨在心。
  • 春秋戰國四大猛將,每一位都堪稱天下奇才
    春秋戰國四大猛將排名。春秋戰國時期不僅百家爭鳴,學術思想大迸發,更是各路英雄豪傑、猛將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中國歷史上許多名將就是出自春秋戰國四大猛將排名,其中孫臏因《孫子兵法》更是全世界著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最優秀的軍事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春秋戰國四大猛將排名。
  • 盤點歷朝歷代十大名將——(一)春秋戰國篇
    春秋戰國,國與國之間戰爭頻發,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沙場上錘鍊出來的是實打實的真才實幹。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總結春秋戰國800年時間所誕生的十大名將。排名或許會有出入,歡迎大家點評。當然這十個人完全是我個人的選擇,也許和其它人想的會有不同,套用歷史研究者中很流行的一句話,只要合理也可成一家之言,那就姑且把這個當做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僅供娛樂。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在此基礎上,樂毅率軍在齊國攻下了70餘座城池,只有即墨和莒這兩座城池沒能攻破。經過樂毅伐齊後的燕國,也因此來到了自己的巔峰,在疆域面積上一度僅次於秦國和楚國。那麼,問題來了,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
  • 一代名將樂毅五年都攻不下來的堅城,莒城
    樂毅,春秋時期聲名昭著的名將,其最為輝煌的戰績就是帶領五國聯軍勢如破竹般連下齊國72座城池,差點就把偌大的齊國KO掉! 燕國名將樂毅 可是齊國有兩座城池卻在這期間一直屹立不倒,被樂毅的大軍圍困五年之久都沒有攻下來
  •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排行榜,你更喜歡哪個?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各大國有吞併天下的野心,各小國則夾在中間瑟瑟發抖。當然,時勢造英雄,那個時代自然湧現了無數名將,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總結春秋戰國800年時間所誕生的十大名將。
  • 燕二,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城以復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 諸葛亮出山前自比樂毅、管仲,管仲使齊桓公稱霸,樂毅有多厲害?
    管仲曾幫助齊桓公稱霸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大的國家。 經此一戰之後,燕昭王對齊國恨之透頂,一心想要找齊國報仇。燕國在當時只是一個小國,而齊國卻是數一數二的大國,燕國很難和齊國抗衡,燕昭王就開始禮賢下士,廣招天下賢才,樂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燕國。在見到燕昭王的赤誠之後,樂毅甘願留在燕昭王身邊做事。
  • 戰國名將之六國篇:山東六國名將知多少?
    在秦國進攻趙國重鎮閼與之時,擔任趙軍主將,馳援閼與,重創秦軍,解除了閼與的危機。在此後的生涯中,又為趙國南徵北戰,立下不少功勞。廉頗,戰國中後期趙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公元前284年,在樂毅伐齊之中,擔任趙軍主將,率軍攻取齊國重鎮陽晉,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在長平之戰中,指揮趙軍據險而守,可惜趙孝成王臨陣換將,招致長平之戰的慘敗。
  • 春秋戰國之名將田單:何為軍事奇蹟,請看驚世駭俗的齊之復國
    田單(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系田齊宗室的疏遠族屬,復國後官居齊國相。戰國時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代表作:「火牛陣」:可以寫進軍事教課書的經典戰役,譜寫以弱勝強的軍事神話。
  • 「戰國四大強軍」之戰國僱傭兵——齊技擊
    戰國四大強軍指的是戰國時期,秦、趙、魏、齊四個諸侯國先後湧現出的四支叱吒風雲的軍隊。他們曾經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起過至關重要作用,他們分別是:趙邊騎、秦銳士、魏武卒、齊技擊。由於各國兵制並不相同,所以他們展現出來的形態和戰鬥力也各有特色。今天,我們先來了解:齊之技擊。
  • 戰國四大名將有什麼功績?為什麼司馬錯、樂毅、趙奢都上不了榜?
    戰國四大名將指的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說法來自於南北朝時期《千字文》中的「起翦頗牧,用兵最精」。戰國時期戰亂頻仍,名將輩出,這四人只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那麼其他人能不能和他們比肩呢,看看他們的戰績你就知道了。 1、白起
  • 戰國名將樂毅開了逃跑亦是愛國表現的先河?
    ) 樂毅,是戰國中期的一代名將。由他發起的合縱攻齊運動,對戰國格局走向和列國形勢變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基本上決定了戰國後期的天下局勢。 一、名門之後 樂毅,是名門之後。他的祖上是樂羊,魏文侯時的名將。樂羊曾率兵攻伐中山國,中山國都城守將為樂羊之子樂舒,勸父親罷兵。樂羊不聽,指揮軍隊大舉攻城。
  • 戰國時期,長平之戰和樂毅伐齊,哪一個影響大?
    自晉分三家後,歷史從春秋進入了戰國,這兩段時期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最為明顯的要數戰爭。 春秋時期雖然禮儀崩壞,但是大多數戰爭都有底線,一是戰爭規模往往不大,二是很少有殘酷的滅國之戰,勝利一方更願意扶持一個政權上臺。
  • 戰國七雄中,他們的第一名將分別是誰?
    戰國七雄中,他們的第一名將分別是誰?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之後,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