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人情冷淡,愛情速食的年代,我們都更願意看那些相濡以沫,矢志不渝的感情,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名人的愛情,都被寫成要麼是不離不棄,要麼是赤心相待,哪怕文字背後的真相是滿目瘡痍。
比如張愛玲與賴雅的愛情,大多文字講到張愛玲第二段婚姻,都會以張愛玲把名字改為「愛玲·賴雅」這一舉動,作為張愛玲與賴雅深愛的證據。
事實,在美國,特別是19世紀的美國,女性結婚後隨夫姓是當地的法律要求,只有隨夫姓,在當地生活才可以更方便和自由。
而張愛玲與賴雅,婚姻11年,是窮困潦倒,顛沛流離,狼狽不堪的11年。
日子如此,何來美好?如果這樣都能被頌為美好,就不存在」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了。
張愛玲與賴雅相遇初始時,也許是存在愛情的。
那個時候的張愛玲,先是因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的身份,在國內文壇的發展和聲譽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對家人的失望,張愛玲決定離開上海,去了香港。
她曾以為在香港能拼出自己的一席之位,只是在香港蹉跎了好幾年,她依然租著房,很多作品也並無大火,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於是,張愛玲決定前往美國,張愛玲天真的認為,在美國,有她最好的朋友炎櫻,有蓬勃的文學氛圍,還能遠離國內凌厲逼人的政治形勢。
張愛玲先是到了紐約見到了炎櫻,炎櫻也很熱情,帶她逛紐約,為她引見胡適,還給她找到一所簡陋宿舍,希望張愛玲可以紮根於紐約。
只是在紐約幾個月的奔走,尋找機會,幸運並沒有降臨到張愛玲身上。
於是,為了生存,也為了找到個可以安身的寫作之所,張愛玲申請去了新罕布夏州彼得堡的文藝營。
就是在這裡,張愛玲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
賴雅與張愛玲際遇有相似的地方,兩人都曾轟轟烈烈地活過,又都曾在命運的幾經輾轉中落魄失意,如今都淪落到居無定所,流連於各個免費文藝營。
這樣的兩個人相遇,註定會產生惺惺相惜的親近感,更何況從小缺父愛的張愛玲一向喜歡大齡的男性,賴雅博學,樂觀,閱歷深,還很幽默。
所以,剛至異國,無依無靠,事業無著落的張愛玲被賴雅深深吸引。
只是,女人一旦愛了,智商就為零了,這話一點也不假。
賴雅縱是才高八鬥,人脈寬廣,談吐出眾,但掩蓋不了他窮困落魄,身體孱弱的事實,這樣的男人,也許適合做朋友,但絕不適合做丈夫。
賴雅與張愛玲在相識之初,有這樣的一個小插曲:
賴雅與張愛玲在新罕布夏州彼得堡的文藝營一起沒多久,賴雅在該文藝營的期限已到,他需要離開這個文藝營,去往下一個免費的文藝營,張愛玲去送賴雅,把自己身上不多的現金給了賴雅。
張愛玲無視賴雅的窮,也無視他們之間29歲的年齡差。
賴雅離開張愛玲所在的文藝營不久,張愛玲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是張愛玲第一次懷孕,手足無措,於是去找賴雅。
賴雅倒是有擔當,熱情接納張愛玲,他們約定孩子打掉,然後結婚,之所以放棄孩子,是因為他們一致認為還沒有這個經濟能力要孩子。
然後,他們就結婚了,租的房子,連家具都是向賴雅表嫂借來的,沒有鑽戒,沒有婚房,只有一個簡單到如一個小聚會似的婚禮。
這一年,張愛玲36歲,賴雅65歲。
他們8月結婚,10月賴雅就再次中風進了醫院,張愛玲衣不解帶地照顧。
賴雅出院後,很是心疼張愛玲,陪張愛玲去了一趟紐約,還買了一副義大利產的真皮手套給張愛玲。
張愛玲很是興奮,這是她認識賴雅以來收到的最昂貴最奢侈的禮物。
我看張愛玲的傳記,每每看到張愛玲與賴雅生活的細節,都特別感慨,張愛玲,名門之後,文壇巨星,竟在年近40歲時,為丈夫買的一副手套開心到手舞足踏,這日子是有多潦倒?
更讓人唏噓的是,張愛玲與賴雅結婚後,苦難的課題不僅僅是貧窮。
賴雅與張愛玲結婚後,身體每況愈下,賴雅不斷地因各種病住院,婚後第七年開始更是直接癱瘓了。
張愛玲一人承擔著一個家的經濟周轉和照顧病人的巨大壓力。
為賺到更多錢,改善生活,張愛玲輾轉於美國,臺灣,香港,做各種文字類的兼職,包括她不太喜歡的翻譯活。
為給賴雅治病,為省錢,張愛玲和賴雅四處搬家,省吃儉用,過著如流浪般的生活,為生活算計得筋疲力盡,也常常窮到足襟見底,活得狼狽不堪。
張愛玲的一生,沒去見母親臨終最後一面,常被人詬病。
其實張愛玲母親去世那個期間正是張愛玲與賴雅婚後第二年,賴雅也才從醫院出來,張愛玲為生計日夜奔忙,可以想像那個時候的張愛玲籌備盤纏去英國看母親是相當困難的,張愛玲是沒錢,所以沒去見母親最後一面,當然也存在不敢面對母親這個因素,活成這樣,如何讓母親安心?
而張愛玲的創作生涯在與賴雅結婚後,也深受影響,因為要照顧臥病在床的賴雅,因為經濟壓力,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去做一些無靈性的文字工作,張愛玲再也做不到心無旁騖地創作。
縱觀張愛玲的作品,那些最有靈性和生命力的作品,大多集中在她與賴雅結婚前,及賴雅去世後。
張愛玲與賴雅的婚姻只有短短的11年,但賴雅有近四年的時間都是床上和輪椅上度過的,一直都是張愛玲在照顧他,當經濟困難時,張愛玲甚至要變賣她母親給她留下的古董,以維持生活和支付賴雅的醫療費用。
張愛玲默默侍侯著賴雅終老,而賴雅去世後,賴雅女兒還找到張愛玲,猜測張愛玲私吞了了賴雅的遺產。
張愛玲與賴雅走過的11年,一直都是張愛玲傾盡全力地撐著,付出著,只是結局也並不圓滿,本可以定義情深義重,但賴雅女兒又因遺產對張愛玲諸多糾纏,讓張愛玲再一次領略了這世間最不堪最醜陋的一面。
所以為什麼張愛玲在她人生中最後一部圖文集《對照記》裡,就連已不再聯繫的弟弟張子靜和曾經好友炎櫻都有多次提及,卻隻字未提婚姻11年的丈夫賴雅?
也許,那場婚姻已不值得她回顧和記錄。
她在《對照記》這本書裡寫著:「童年是悠長永生的,愉快地度日如年,成長期是崎嶇漫漫的,滿目荒涼卻看不見盡頭,唯有祖父母的婚姻色彩鮮明,給了她很大的滿足。」
可見,她一直在珍藏童年和所有美好的人和事,也和我們一樣嚮往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婚姻。
只是,這樣的她,終其一生,都未曾遇到過可以給她長久安穩的男人。
張愛玲相關文章:
本文為「藏花度」原創,抄襲盜用必究。
如果您認為我的文章還可以,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感謝!
作者:藏花度,擅長寫人物爆款,將用靈性的文字,溫暖你,警醒你,治癒你。
有人因事而名,有事因人而典,書寫這些那些被隱藏的世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