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位優秀魔術師的特效及其讓觀眾產生幻覺或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手法,都同偉大作家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將其稱為「託爾斯泰式完美無瑕的魔術」。 —理察·科恩
在這個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每一個文學創作者都希望能夠用文字徵服讀者,創造真正的財富。不知你是否也曾對小說創作有過這樣的思考:寫作的方法是否具有可教性和可學性?文學巨匠們為何能創作出讓讀者為之著迷的開場白?怎樣才能創作出深度爆款文章呢?這些問題都能在英國著名作家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找到答案。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多家英國民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科恩曾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了青年創意寫作課,經他編輯的作品曾多次獲得普立茲獎,布克獎,科斯塔獎等。
理察·科恩曾反覆閱讀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書中康斯坦丁向基蒂小姐求婚的場景,以及人物對話所採用的巧妙的文字組合都讓科恩的心靈深受震撼,從而與兩個虛構人物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由此理察·科恩提出,每一位偉大的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這種聲音不同於人物的聲音,而指的是作家敘事的言語。
每一部備受讚譽的文學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巨大的倉庫,裝滿了素材、結構以及某些不為人知的奇怪裝置。從情節和人物發展,到對話和視角,每一個小說家都為故事的每一個元素投入過極大的,甚至強迫症式的努力。為了探索和揭露寫作的真正魅力,理察·科恩結合自己多年文字編輯的工作經驗和平生的閱讀經歷,終於創作出了《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從專業出版家的視角潛入多名文學巨匠的腦海,通過深刻剖析外國各大名家的不朽著作,像拆解魔術般揭示了文壇泰鬥們創作的秘籍。除了讓讀者直觀地看到名家如何用有創意的頭腦賦予文本魅力,真切地幫助讀者解決寫作難題之外,這部書籍當中還隱藏著一個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強大內核,那就是心理學中的「飛輪效應」。
1、以「飛輪效應」分析寫作的可學性和可教性
首句難,難就難在你可能會被卡住,其餘的文字都將從這句話流出。等寫下開頭兩句話,你的其他選擇就全部消失了。 — 瓊·狄迪斯
我們騎自行車的時候會有這樣的感受,剛踩的時候比較費勁,但是騎幾圈之後就會發現比較輕鬆,即使腳沒有一直踩,輪子也會自己轉,這個就是「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某一臨界點時,由於牽引力和慣性的存在,即使飛輪失去推力,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轉動。
理想的「飛輪效應」曲線是指示增長曲線,投入相同的努力收到的效果是指數級的增加。而現實中的飛輪效應卻不是很理想,無論你如何增加努力,其效用都只會接近一個常值。就如同你在努力推動一個球體,但效果卻是西西佛斯巨石式的狀況,你努力推石頭就會動,你一停下來石頭就會滾落下來。
「飛輪效應」的短板在寫作當中就有所展現,創作小說是一項漫長的工作,開頭錯了,後面也就不愉快了。開頭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作家,好像必須深吸一口清新空氣,或清一清嗓子才能開始。作家為了創作開場白所做的各項準備,就相當於舉重運動員舉起碩大的啞鈴前的無數次深呼吸和心理暗示。
即使是諾貝爾獎獲獎者阿爾貝加繆,也在著名作品《鼠疫》中,安排自己的人物約瑟夫·格蘭德不斷重寫小說首句。「飛輪效應」存在短板的這類狀況極其普遍,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甚至國家層面也是往往這樣。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形成基本的飛輪。
「飛輪效應」的重點不在於推動力,而在於構建飛輪。在思維方面,提升思維能力不在於增加學習新的思維方式,而在於構建思維系統,一個周全的思維系統就是思維的飛輪。
如果只關心新的思維方式對思維系統的提升,那麼你的關注點就是各種新的知識、新的成功案例、新的思維方式。這些相當於推動思維飛輪的外力,你就只是成為了一位終生學習者,而你學到的這些東西就像是砸在冰面上的石頭擊不起任何的波浪。
2、將思維作為分析處理對象,利用「思維停機」實現創作的思維治療
每位作家都必須選擇符合寫作目的的風格,以此確定敘事聲音,選詞範圍,句法習慣等,開場也是對故事做出的承諾,因為它可以構建期望。也正因如此,每位作家的開場模式和風格都各不相同,獲取靈感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伍迪·艾倫常靠淋浴找靈感,約翰·歐文的每一部小說都是從最後一句開始寫的,著名小說家喬治·斯坦納動筆前都會找一頁相應語種的「一流之作」大聲朗讀,格特魯德·斯泰因喜歡在寫作期間看奶牛,甚至必須去鄉間寫作。
文學巨匠們的思維模式迥然不同,導致了他們找尋開場白靈感的方式千奇百怪,作為寫作初級選手的我們,難道應該東施效顰般的全盤接受嗎?當然不是,通過突破思維的「飛輪效應」就能夠實現一秒看清名家創作的本真秘籍。
思維的飛輪就相當於「認知系統」和「認知結構」,飛輪對問題的響應是整體的響應,不僅僅是一個界面一部分的應對,所以需要通過對認知系統的梳理治療,而形成思維的飛輪。
理論上實現飛輪有兩種路徑:一種是通過實踐訓練獲得成為一個思維高手,這種路徑屬於自學成才,數量上很少,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另一個路徑就是,通過將思維本身作為分析處理對象,進行一定的「思維停機」,從而實現思維的治療。
這兩種路徑的分類就類似於治療癌症的兩種方案,一種是通過加強自我鍛鍊的運動項目來獲得健康,另一種就是藉助於醫院醫生的治療進行癌症康復訓練。從效率上講,通過思維治療實現思維的「飛輪效應」是相對可行的。思維治療比自我訓練更具可行性的原因有以下五個:
①思維治療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達到效果;②思維治療的視角範圍更廣,可以避免某些自我訓練死角;③多數的思維病恰恰是自我訓練導致的,其嚴重程度已經不能再通過訓練解決;④思維治療的幹預層面更為深層,自我訓練能夠解決的問題很有限;⑤思維治療是反思維的,也是反習慣的。
基於系統思考的「飛輪效應」,我們可以利用上述五種維度對思維進行拓展升級,針對不同的方向形成不同的應用領域的實踐性行為。如果將「飛輪效應」應用到小說創作領域中,那麼沿襲和創新名家的故事敘述方式就是踐行思維治療的一種典例。
在我8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帶我乘著―條小船去捕魚。當暴風雨來臨的時,我們距離海岸有5英裡遠。父親給我穿上救生衣,在我耳邊悄悄說:「孩子,你相信我嗎?」我點了點頭,他便把我推下水。我不是在開玩笑,他真的就那樣把我推了下去!我落入水中,便浮出水面,感覺呼吸困難。海水刺骨的冷,海浪洶湧,太可怕了。然後,父親緊跟著我跳入水中。我們驚恐地看著小船翻轉沉沒,但父親自始至終都緊緊抱著我,告訴我不會有事的。15分鐘後,海岸警衛隊的直升機來了。後來我才明白,父親因為知道我們的小船已損壞,即將沉沒,便向海岸警衛隊求救,並告訴他們我們的確切位置。他想,與其冒著船翻沉後被困的風險,不如把我拋到開闊的海面上。就這樣,我懂得了「信任」一詞的真正含義。
在上述故事的開場白中,作者使用核心金句「孩子,你相信我嗎?」將故事步步鋪開,反向利用讀者看到文字後從感官到心理的鏈條式反應,讓故事充滿戲劇性的張力,將讀者緩慢地帶入作者預設的故事情境之中,實現了讀者感官和心理的雙重審美體驗。
3、應用「飛輪效應」拆解巨著的創作秘籍,在小說開頭安排「幕前筆記」
電影的悅動和電視的節奏傳達了一個道理,觀眾需要一個起點進入故事當中探險。故事講述者也會用固定用語表明即將進入虛幻世界,邀請讀者從現實生活踏入虛幻之境。但從何時何處開始敘述才是好開頭呢?
針對難以創作開場白這個作家面臨的共性問題,理察·科恩提出了三種開頭模式,分別是抓注意力式、邀請式和誘導式。
①抓注意力式開場白:刻意用首句或首段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讀者立刻明白作者創作的故事類型。從某種意義上說,優秀的開場白都是抓注意力式的。因為優秀的開場白不僅能吸引讀者繼續閱讀,還能藉機引出人物基調和背景。
抓注意力式開場白強調,比透露信息更重要的是讓敘述者自信地宣布自己將成為故事的中心。不過這麼做有點冒險,因為讀者可能會將敘述者等同於作者。《大衛·科波菲爾》的著名開場就為我們提供了抓注意力式開場白的成功典範:「無論我成為自己生活的英雄,還是任由他人擺布,都會在本書中呈現。」
②邀請式開場白:通常會獻殷勤般慢慢地邀讀者進入作者的世界,故事的節奏相較於抓注意力式開場白引導的故事要更輕鬆自然一些,而人物對白就是邀請式開場白的典型。它通常發生在家族成員之間的對話,能夠讓讀者緊隨人物的內心活動,在作者布設的場景中,自己去感受文字背後傳遞出來的意義。
由於故事以更輕鬆的節奏開始,在「邀請式」開篇的故事中,作者無須用放煙花般轉瞬即逝的節奏發展。《到燈塔中去》這部巨著所用的邀請式開場白效果尤為出眾,在作者拐彎抹角的手法之下,讓讀者緊隨人物的內心活動,開啟這部小說的旅行。
「行啊,當然可以,明天天氣不錯,」拉姆齊夫人說道,「但你得起的和雲雀一樣早。」她補充道。對她兒子來說,這些話會帶來無窮的喜悅,一切已成定數,探險即將啟程,他期盼多年的美好,將在一夜黑暗和一日航行後近在咫尺。
③誘導式開場白:沒有驚人的宣言,家庭對話或吊胃口的誘餌,而是利用為小說的諷刺性辯護,繞開創作開場的問題,依靠聲音語氣或獨特的形式,誘導讀者進入作者預設的故事情境之中。
敘述聲音是利用讀者對聲音獨特的感知力,將人物塑造得更加鮮活立體,同時控制敘述距離和敘述聲音,讓小說人物擁有獨立的生命力,獨立存在於作者的小說之上,引出小說擬定的諷刺話題。
馬克吐溫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選擇以「通告」開場,就將誘導式開場白快速抓住讀者注意力的效果展現得淋漓盡致:「想在敘述中尋找動機的人會被檢舉,想尋找道德感的人會被放逐,想尋找情節的人會遭射殺。」
結語
周國平曾經說過:「世上許多事,只要肯動手做,就並不難。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於是,以懶惰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
創作小說開場白這件事確實很難,但只要以正確的方法作為方向指導,利用思維治療突破「飛輪效應」的臨界點,創作之輪就會高效地轉動,從而走上平穩發展的車道,並成為你創作事業繼續發展的推動力,從此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