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2020-12-13 萬卷經典

隨著網絡發展,網絡小說成為網民重要的消遣之一。因此,在這個文學沒落的時代,網絡小說的寫作者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隊。就如最近閱文集團合同變更事件,影響到的網文作者竟然達到810萬。誰能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寫小說?

網絡小說不同於真正的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是一種技藝,部分源自天賦,部分來自訓練。

不過,關於寫小說能不能訓練,現在很多爭議。

例如愛爾蘭作家、影片《水晶男孩》的編劇,布蘭登·貝漢,曾受一所美國名校邀請,就自己的創作手法發表午後演說。

他是一個酒鬼,遲到了45分鐘才醉醺醺地趕到現場,然後含糊地問:「現在,所有想當作家的人舉手。」

幾乎所有人都舉起了手。貝漢看著這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胳膊,流露出厭惡的表情。

「那好吧,」他說道,「回家往死裡寫吧。」說罷,他搖搖晃晃地走下臺。

這是一種很典型的觀點:寫小說不需要技巧的指導,你只要埋頭寫就好。

與此類似的話,是薩默賽特·毛姆所說:「寫小說有三條原則。不幸的是,沒人知道是哪三條。」

但是,在歐美社會,創意寫作班卻非常流行,很多作家就是在創意寫作班的指導下開始了寫作之路。

英國學者理察·科恩,就是一個創意寫作課的教授。他曾任英國知名出版社哈欽森、霍德與斯託頓的出版發行總監,井創建了理察·科恩出版公司。有多本經他編輯的作品榮獲普立茲獎、布克獎、科斯塔獎……超過二十本書曾位居英美各大暢銷書榜單之首。科恩曾擔任兩屆切爾滕納姆文學節主席,井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了七年創意寫作課。

他認為,寫作班當然不能教出一個託爾斯泰來,但恰當的指導能夠使學生少走彎路。例如,創作初期的喬治·歐威爾是個笨拙的作家。二十四歲那年,他搬進倫敦的廉價住所,和著名詩人魯思·皮特成了朋友。皮特是第一個看到奧威爾練筆之作的人,她發覺奧威爾的支字很笨拙,「就像奶牛在用火槍」。於是她經常和奧威爾散步,指出奧威爾寫作中的問題。奧威爾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終成一代大家。

理察·科恩將他在金斯頓大學的授課內容寫成一本書,就是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以下簡稱「《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最初他是想提供一些實用寫作建議,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展開,他更多地講述了偉大的作家是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的。

作者指出,作家具有魔術師一樣的魔力。優秀魔術師的特效及其讓觀眾產生幻覺或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手法,同偉大作家寫作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曾經稱讚託爾斯泰的著作是「託爾斯泰式完美無瑕的魔術」。

作者對託爾斯泰情有獨鍾,因此這本書主要以託爾斯泰為樣板,結合其他大量的作家來分析的。

一、寫作「就像談戀愛,開頭是最美妙的」

理察·科恩指出,故事的開篇很重要。這也是很多作家的感受。

瓊·狄迪恩說過:「首句難,難就難在你可能會被卡住,其餘的文字都將從這句話中流出。等寫下開頭兩句話,你的其他選擇就全部消失了。」

作者歸納出故事開篇的三種形式:

其一,用「抓注意力式」句子開場的。這種寫法不只是懸疑故事可用。例如,卡夫卡的《變形記》,第一句話是:「格裡高爾·薩姆沙清晨從令人不安的夢境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型昆蟲,躺在床上。」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讀到這句話,差點「讓我驚得差點滾下床,我震驚了……居然有人可以寫出這樣的句子」。

卡夫卡

當然,加西亞·馬爾克斯本人也創造過一個經典開篇,那就是《百年孤獨》開篇:「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優秀的開場白不僅能吸引讀者繼續閱讀,還能藉機引出人物、基調和背景。

其二,「邀請式」開篇。故事以更輕鬆的節奏開始。如「世紀之交,在D省——」這種開頭不想立刻抓住我們的注意力,而是慢慢地、獻殷勤一般邀我們進入作者的世界。

其三,開篇旨在誘導讀者,通常靠聲音語氣或獨特的形式來實現。抓注意力的句子和邀請式開頭也可能讓讀者著迷;邀請式開頭能加速我們對小說感興趣的過程,但從定義上來說,無法快速地抓住注意力。

經典案例就是《洛麗塔》,這也是一個極其經典聲音式的開篇: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性慾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下三階到上顎,在牙齒上。輕輕擊打三下。洛—麗—塔。」

每部小說都像一段旅行,人們需要一個起點。每個作家各有絕招,但均為孤例。所以,沒有定法,但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開篇有攝人心魄的魅力。

二、如何塑造人物

小說和故事的區別就在於塑造人物。故事的重點是事,小說的重點是人。能夠塑造出一個栩栩如生、人們把它當做真實存在的人物,才是小說家的成功。

例如,狄更斯的書迷們對《老古玩店》(最初是系列發表)中小內爾的命運備感焦慮。1841 年,6000名讀者衝向紐約城碼頭,衝著可能已經在英國讀過完結篇的到岸水手大喊:「小內爾活著嗎?」近年來,每逢《哈利·波特》系列書發行的日子,書店的長隊就排到了街上。

那麼,該如何塑造人物呢?

託爾斯泰

作者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所有小說家都曾以個人經歷進行創作,只是借鑑程度不同而已。一些作家將認識的人放進小說,只做微調或毫不掩飾。據說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人物都是自己家庭中的成員,他本人也說過,每一個人物都不是虛構的——都源自他的熟人。

在託爾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個經典的場景:

三十二歲的地主康斯坦丁·列文,第一次向18歲的基蒂小姐求婚。基蒂(又譯為吉娣)直接拒絕了他,說自己是不可能嫁給他的。

那時基蒂認為自己和英俊的阿列克謝·伏倫斯基伯爵彼此相愛,且伏倫斯基很快就會向她求婚。然而,伏倫斯基將他和基蒂的調情視為兒戲,轉而追求安娜。

後來,列文和基蒂的一位同輩親戚巧妙地讓他們聚到了一起,在某家會客廳中碰面,並有機會獨處。基蒂走到牌桌前坐下,拿起一支粉筆開始在綠氈子上畫圈。他們沉默許久,基蒂的眼睛「閃著柔光」。

列文從她那兒拿起粉筆,寫下「w,y,s,i,i,i,w,i,i,t,o,a」。它們是這句話的首字母:「When you said 'It is impossible, was it impossible then, or always?」(當你說「這不可能」,指的是那時,還是永遠?)

基蒂猜出了字謎,也寫下:「t,i,c,n,a,d...」

列文立刻讀懂了:「Then I could not answer differently.」(那時我只能那麼說。)

他羞怯地看著基蒂:「但是——現在呢?」

「看這裡。我會告訴您我的願望,我迫切的願望。」她迅速寫出了這些首字母:「t,y,m,f,a,f,w,I,p。」意思是:「That you might forgive and forget what took place."(您可以原諒我,忘了發生的一切。)

他手指顫抖,抓起粉筆,用力寫下這些詞的首字母:「I have nothing to forgive and forget. I have never ceased to love you.」(我沒什麼要原諒和遺忘的,我對您的愛從未停止。)

通過這個粉筆遊戲,一對戀人完成了求婚。

事實上,這場粉筆遊戲正是現實生活中託爾斯泰對索菲婭·別爾斯求婚的翻版。

在主角列文身上,託爾斯泰投注了自身的特點。如列文堅持給未婚妻看他記錄著少年時期尋歡作樂的日記,源自作者的親身經歷。列文的性格,如感情熾烈、深沉、關注平等、熱愛鄉間生活等,正是託爾斯泰本人的寫照。

中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人們普遍認為,就是曹雪芹對自身沒落家庭的寫照。

三、如何描寫xing愛?

最令我吃驚的是,作者也討論了xing愛描寫的問題。

這不僅是處於文學評論邊緣的主題,也是大多數寫作指導書很少探討的。

xing愛究竟該怎樣寫?究競該不該嘗試?不同小說家的處理手法千差萬別,從塞繆爾·理查遜所謂的含蓄,到約翰·厄普代克刻意為之的開放描述,作家們或避開直觀描寫,或想方設法圍繞感官來寫。

在大部分優秀小說中,描寫xing愛活動本身不是終極目標,而是用來刻畫人物、講述故事。

或許,描述肢體親密接觸的確會令人尷尬,但作者認為作家們應該試試。

事實上,很少有作家能夠把xing愛寫好。作者指出,約20多年前,《文學評論》設立了「最糟糕xing愛描寫獎」。

時任編輯奧伯倫·沃宣布,描述xing愛最糟糕的作者將獲得年度大獎,這一獎項旨在「讓人們關注當代小說中粗鄙、品位低俗且草率冗餘的xing愛描述,從而制止這種行為」。

結果怎樣?我們所熟知的很多大作家都上榜了:託馬斯·品欽、史蒂芬·金、加夫·加西亞·馬爾克斯、多麗絲·萊辛、巴爾加斯·略薩。

因此,2010 年,在切爾滕納姆文學節的講座上,馬丁·艾米斯聲稱,寫好xing愛是「不可能的」,該話題「很少有作家能控制好」。他引自己父親的話說:「你可以暗示,但不能描述。這是由該話題本身的性質決定的。」

小結:向偉大作家學習,是寫作者必須做的功課

不管作家能不能培養出來,向偉大作家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這應是每一個作家的自覺。

我沒有聽說哪個作家是不愛讀書的。正如古人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小說寫作也是這樣的。閱讀小說不僅是學習的過程,閱讀偉大作家的文字還能夠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就是向許多偉大作家(小說家)們學習的指南。關於開頭,關於視角,關於抄襲借鑑,關於修改,關於敘事、關於結尾,等等,這本書都有很精彩的描述。

因此,對於寫作者尤其是小說的寫作者來說,這本書是一個很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南。

相關焦點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任何一位優秀魔術師的特效及其讓觀眾產生幻覺或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手法,都同偉大作家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將其稱為「託爾斯泰式完美無瑕的魔術」。 —理察·科恩在這個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每一個文學創作者都希望能夠用文字徵服讀者,創造真正的財富。
  • 你不是不會寫,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寫,要《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
    雖然他們婚後有不少矛盾,但並不影響託爾斯泰進行創作。託爾斯泰善於觀察、思考,善於將生活中的事情融入小說,婚後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經典名著。作為偉大的文學家,託爾斯泰的創作手法令人讚嘆不已,納博科夫稱之為「託爾斯泰式完美無瑕的魔術」。作家們都是怎樣寫故事的?
  • 故事中的舞者—《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
    寫一本書,一本著作不難。寫好一本書,一本著作很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在諸多故事中如何抓住主線?如何開頭?如何把人物塑造的豐滿?如何展現人物的性格和特點?都需要寫作的藝術和技巧。《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是由英國著名出版社發行總監理察·科恩編輯,他從託爾斯泰的作品出發,教會讀者如何一步一步向偉大的作家靠近,如何在寫作中把握技巧,抓住寫作的藝術方法。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怎樣讓「剽竊」變得名正言順
    而他老公則對她愛答不理,整天圍著小三轉,就等著她前腳變前妻,後腳趕緊把新人迎娶進門。朋友固執己見,我真替她不值,所以勸她及早與渣男離婚,走出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看她日益憔悴的臉龐,聽著她日復一日的傾訴,我突然產生了要把她的遭遇寫下來,作為情感故事發到網上刊載。一來可以告誡婚後的姐妹們引以為戒;二來可以得到網友的支招,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教你講好故事,寫好文章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初看書名,會以為這是一本解析託爾斯泰的小說的書,或者誤以為這是託爾斯泰的粉絲寫的書。但實際上,這是一本集合了英式幽默 、硬核毒舌、作家怪癖 、 文壇八卦的書,對於每一個想成為好作者、或者好讀者的人來說,都會有所啟發。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學寫作
    正是因為小說故事寫作中的靈活性複雜多樣性,探索寫作的實用方法和規律就有了意義。作者就是研究了託爾斯泰等大量偉大作家和他們的經典作品,剖析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的實驗方法,找尋成功寫作的普遍規律,用以引領讀者。這也是本書的主旨與價值所在。
  • 想學寫小說?《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告訴你大師們的創作秘籍
    幾乎沒有人不喜歡故事,年幼時,我們每天聽媽媽講睡前故事;少年時,我們躲著父母看被稱為沒營養的武俠、科幻、青春故事;再大一點,我們對自己要求有所提高,看名家著作裡的故事。故事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在為故事中人物命運操心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知道了什麼是真善美,憧憬著自己也能像優秀的主人公一樣出色。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為什麼你寫不出好文章?
    看似寫出好文章的辦法一直在變,但其實本質是不變的,就是讓人想看下去,而且看的過程很愉悅。《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就在討論如何把文章寫得吸引人的問題,從託爾斯泰到史蒂芬·金,手把手帶你進入著名作家的腦海,看最富創意的頭腦將如何解決具體的、棘手的、寫作技巧方面的問題。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想寫出精彩的故事,離不開這兩點
    一本精彩的小說,會讓我們會浸入其中,感受書中人人物的喜怒哀樂,恍如他們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讀小說過程中,甚至會讓我們茶飯不思,恨不得中斷一切日常事情,一口氣讀完。反之,有些小說剛讀開頭,就了無趣味!這是為什麼呢?這些精彩故事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創作出這些精彩故事的偉大作家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
  • 讀《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我們能收穫什麼
    這是理察科恩所著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所透露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說明,想當作家的人太多了,但是,現實中有多少人成為了真正的作家?又有多少人知道,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本書的背後,作家們耗費了怎樣的心力?寫作有沒有竅門?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人人都有小說夢,大多數人沒敢開始寫
    小說故事不僅活在虛構世界中,往往來源於現實生活。我們都有現實的生活,為什麼卻不成為作家呢?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或沒敢嘗試,或中途放棄,或敗給自己!最近讀了《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深受感觸,原來大多知名的作家和我們一樣苦於開始,苦於故事的開頭,伍迪艾倫要靠洗澡來找靈感,格特魯德斯泰因卻要靠看奶牛獲得思路。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作就像談戀愛,開頭是最美妙的
    人們都喜歡讀故事,有的從故事中得到愉悅,有的得到啟發,我們可以在愉快地讀故事過程中習得經驗,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那麼怎樣的故事是一個好故事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寫作老師麗薩·克龍曾說過好故事的一些標準,比如說:時刻引人關注、非常真實、與讀者之間無隔閡,容易讓人代入角色等。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作》:小說的視角
    這個故事,被多位作家採用,但是他們敘述的角度各不相同。英國作家理察·科恩在《像託爾斯泰一樣寫作》一書中,提出了「敘述視角」的問題。一、同一個故事,用第一人稱,會給讀者以真實感,因此能迅速產生認同感代入感,縮短與讀者的距離,讀者甚至能進入角色當中,更容易感同身受,然而讀者也容易誤會作者即小說人物。@半碗不過崗故事類微頭條多次採用這種方式,時常有讀者給他留言一個女性怎樣怎樣,其實他是男的。他的連載小說《冥獄奇案錄》也是採用第一人稱來敘述。
  • 故事背後的故事,託爾斯泰和他的同行是如何講故事的
    寫小說和變魔術,有什麼共同點?作為觀眾,我們明明知道魔術是假的,可是還是喜歡看魔術。魔術師通過轉移注意力,營造意外感,給觀眾帶來驚喜和歡樂。其實,小說家也是同樣的方法,給人物製造矛盾和衝突,然後解決問題,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切身體驗。這被稱為「託爾斯泰式完美無瑕的魔術」。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一個好故事的成長之路
    你試過講一個故事嗎?講好一個故事難嗎?如果不難的話,寫好一個故事難嗎?你知道一個好故事需要作者經過多少的思考嗎?其實從開頭到結尾,每一個字都醞釀著作者的心血。我們看到的作品一定就是作者的本意嗎?不一定,因為其中經過了無數次作者和編輯的修改。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掌握四種方法,你也可以寫出吸睛開頭
    這是通俗小說大師史蒂芬·金《魔女嘉莉》的開篇,主角嘉莉的誕生伴隨著緊張和驚悚,嘉莉的母親和所有普通人一樣,看到新生兒沒有放聲大哭,就感到無限恐懼,以為自己生出一個魔鬼,後面的故事便由此展開。其實你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在《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很多偉大的作家在寫作時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如何寫一個好的開頭?如何給角色起一個好名字?該用何種視角去講述一個故事?該如何完美地結局?至於他們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在我們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 如何像列夫·託爾斯泰一樣,寫出好故事?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就是那個「跡」,通過書中的這些「跡」,你也可以寫出一個好的故事。本書的作者理察·《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是源自是理察·科恩在高校授課時的內容,本書從如何起筆寫故事開始,到創造「圓形」人物、「剽竊」他人故事、找好視角、用好情節、把控節奏
  • 我想寫小說!怎樣寫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身邊的朋友都建議我寫小說,寫小說是什麼概念呢!讓我說說也就是個大概了,我每天的日更文原創文章,都是一些隨筆、情感、勵志、公益文了,字數多了兩千多字,少則七八百字都有。
  • 村上春樹很贊同託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寫的很現實,發人深省!
    託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哲學家,它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日益增長,卻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只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他一生完成了許多著名的小說,例如他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二部小說,前後經歷過12次修改才最終完成,也是他的經典著作,名字叫《安娜·卡列尼娜》。託爾斯泰還精通四國的語言,俄語、法語、德語、英語,在文學界聲名遠大。而村上春樹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認識,他是近代日本文壇的文學泰鬥,其著名作品有《刺殺騎士團長》、《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舞舞舞》、《1Q84》,都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 明星的手相,如同小說中寫的一樣修長,網友:感嘆自己的小短手
    導語:明星的手相,如同小說中寫的一樣,網友:感嘆自己的小短手娛樂圈好看的明星那是多了去了,不過也不能太過關注他們的容貌,因為這些只是一方面的看點。很多的女星都有一雙十指修長的玉手,光滑白淨,就跟小說裡寫的那樣纖纖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