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廣東開平赤坎古鎮的朋友,都會對豆腐角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食味不算很特別,但赤坎人對待它,是主角的待遇。開平人鍾愛豆腐角,與一段廣府人和客家人的糾葛有關係。
這涉及到兩個概念,首先是土客大械鬥,其次是半山客。土客大械鬥專指明清時期,在中國南方的族群混居地區,各族群(不同民系)之間的激烈衝突,最高峰是清朝末年發生在廣東的土客械鬥,太平天國也是其後果之一。其中在清末,廣東開平(四邑)的一場土客衝突,異常的慘烈,細節我們不必追究,不堪回首。
之后土客雙方關係逐漸和緩,但這件大事,深深地刻在開平人的記憶裡。有位開平籍的長輩,和我初次結識時,相互介紹家鄉。他聽說我是廉江人,說的兩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你們那裡客家人多,但相處得融洽,不像開平當年。。」
開平的豆腐角,其實脫胎於客家人的釀豆腐。是廣府人和客家人和諧相處後,逐漸產生交流,在食物方面結合的產物。客家的釀豆腐,以豆腐和豬肉餡為主材料,烹調方法是煲、(煎後)燜,通常比較大件抵食。
赤坎豆腐角切成薄的三角形,一般在單邊塗上魚蓉(魚膠、魚糜),油煎香,生抽胡椒粉伴食。豬肉換成珠三角水鄉更容易獲得的魚,形式更輕食化,是廣府人結合實際,進行的改良。食味發生變化,也更適合於作為小吃售賣。
這其實就是半山客的食物。半山客,學者定義為——是一種語言及其相應的文化與人群的名稱,這種語言屬於客家方言半山客類,事實上是指居住在潮汕地區的客家人。實際半山客的定義,根本不需要限定為潮汕+客家,凡是客家人居住的區域,都廣泛存在這個形式和概念。其實很多人從小操客家話和廣府白話、潮汕話,很多時候民系或族群身份的選擇,不過是一念之間。
伴隨著半山客這個文化與人群,在食物上也有非常複雜的演變和反映。開平赤坎豆腐角,僅僅是其中之一的代表。其中的形式和細節,涉及眾多的地區、民系、族群、物產、食風,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範疇。以後我會持續關注,記錄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