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規民約「活」起來(代表之聲)

2021-01-10 人民網

充分挖掘優秀鄉規民約、家風家訓的內涵魅力,有效發揮其在家庭建設、鄉村社會治理、城市社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鄉規民約、家風家訓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廣泛的社會認同,成為法律之外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彰顯出巨大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為了讓優秀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在家庭建設、鄉村治理、法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最大效應,產生深遠影響,除了提高對其價值和作用的認識,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深入開展鄉規民約、家風家訓資料的普查、徵集,全面梳理、整理遺產資源,重新認識和定位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的當代價值。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承。通過對鄉規民約、家風家訓資料的普查、徵集、梳理,充分挖掘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的內涵、魅力,有效發揮其在當今家庭建設、鄉村社會治理、城市社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大研究利用力度,努力讓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活」起來。應圍繞重點主題加大研究利用力度,讓優秀的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不僅傳遞出祖輩對後代的希望激勵,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更要讓優秀傳統文化回歸現實,提供文化營養、精神食糧、道德準則和法治基礎。

第三,把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的傳承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有效治理是基礎,穩定秩序是保障,文化振興是關鍵。當前,我國鄉村治理中已經出現了諸如理事會、議事會、新家風家訓等創新模式,為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的普及發展,走進千家萬戶,真正深入人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文化保障和道德基礎。

第四,講好家風故事,體現禮儀傳家、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讓傳統美德在城鄉蔚然成風。以優秀家風家訓徵集活動為基礎,組織創作音樂、舞蹈、小品、短劇、微電影等反映優秀家風家訓內容的文藝節目,在村、鎮、城市社區進行宣傳巡演。藉助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宣傳展示古代傳統美德故事和當代社會中身邊人的家風故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9日 18 版)

相關焦點

  • 鄉規民約與鄉村振興
    鄉規民約與鄉村振興 2018年05月02日 09:1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志松 字號 關鍵詞:鄉規民約;鄉村振興;農村經濟建設;文化涵泳功能
  • 鄉規民約如何重獲新生
    在中國的「鄉治」傳統中,鄉規民約佔據重要的地位。明代時,出現了鄉約講讀制度,不只講枯燥的國家律令條文,而是輔之以道德事跡、格言諺語,使得鄉村民眾能喜聞樂見。清代鄉村治理繼續沿用鄉約講讀的方式,雖然基層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的事例。傳統鄉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能發揮獨特作用,是因為自《呂氏鄉約》以來,它就主要是民間性的,是「人民的公約」,是村民族人共同約定的規範,自然認同它,遵從它。
  • 發揮鄉規民約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
    發揮鄉規民約的規範作用源遠流長的鄉規民約,發軔自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時期,歷久不衰,至今依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獨到的規範作用。鄉規民約是由鄉民自主自發地制訂出來,用以處理和規範眾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關係,為解決民事糾紛提供簡單易行的處理方式和大眾機制,本質上屬於村民族人合意的行為規範,旨在實現人與人之間「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社會理想。
  • 一紙鄉規民約的共治力量
    永年區在鄉鎮層面全面推行《鄉規民約》,有效撬動鄉村治理,實現了基層黨組織與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促進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在構建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鄰裡和諧 辛莊堡鄉是永年東部地區的一個邊遠鄉鎮,也是全區第一個以人代會表決形式通過《鄉規民約》的鄉鎮。說起緣由,還得從鄉黨委書記張安平的煩心事說起。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
  • 陝西鄉村:鄉規民約立正氣 文化薰陶樹新風
    全縣100多個村因地制宜推出了具體實用、操作性強的新村規民約,在傳承傳統文化中樹新風立正氣。古為今用萃取精華,文化自信服務發展。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陝西,這幾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風化人、潤物無聲。「搞文化,不就是刷個標語弄個畫,折騰的錢還不如發到老百姓手裡實在。」
  • 安康歷史上鄉規民約——白河縣 丁糧田賦實錄
    ——門牌費向歸刑房,鄉保每領散一張,必須錢數拾文。出者難,而收亦不易。議每年給刑房錢肆串,由鄉保領散,不得索取分文。——各房雜費向無定領,如蓆子衫費、杉木竿、雞魚各小費,各房隨時出票,不能不預為安置。議定,每年給之房錢一串陸佰,札房、兵房各給錢捌佰。先期支付,以免分擾。——街門各費向親各保攤派,我保每年富稅錢五串,酒稅錢參串貳佰,油稅油五斛。按照舊例,每年在公項提出,交鄉保付給。一一文廟大祭,合邑輪流承辦。
  • 【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洛城街道的「鄉規民約」
    壽光洛城街道在依法治理的框架下,以「鄉規民約」推行村民自治。今天的《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一起關注一天內發生在洛城街道的三件事。    上午十點,記者剛到洛城街道中南社區,就聽到了一件讓人驚訝的事:社區第一次徵收物業費,1700多戶的費用兩天內收齊,這在其他地方難以想像。    中南社區是三個村回遷成立的,去年九月才入駐。
  • 難忘胡炳榴執導的「田園三部曲」《鄉情》、《鄉音》、《鄉民》
    曾執導《春雨瀟瀟》、《鄉情》、《鄉音》、《鄉民》(田園三部曲)等開一代新風的南國電影,多次奪得金雞百花等獎項。——題記很少有導演能做到「一拍成名」,胡炳榴卻是一個例外。上世紀80年代,他等來了拍攝屬於自己電影作品的機會。
  • 鄉規民俗和鄉賢鄉紳了解一下
    農村的事很多都是靠內部機制來處理   鄉規民約從宋代就形成了,藍田鄉約非常有名,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典範,是一套完整的鄉村治理機制。
  • 穆公有德 鄉民有義
    秦穆公當政之時,有一次走丟了一匹他喜歡的良馬,下面官吏派人到處尋找,最後查到那匹馬跑到城外的村子裡,被村裡人當作野馬殺了煮著吃了。官吏把村子裡吃了馬肉的三百多名鄉民抓了起來,送到都城,交由國君處理。敢吃國君喜愛的馬,肯定要嚴加處置。穆公知道後,對身邊的人交代到:「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因為畜牲而傷害人的,我聽說吃了馬肉一定要喝酒,不然就會對身體不好。不要傷害他們,賜給他們每人一盅酒,然後放了吧」。
  • 重慶掌故 | 北碚鄉民為什麼把盧作孚叫盧鬍子?
    他們來後,自己到處看,宋希尚先生去問北碚和溫泉的鄉民,對盧作孚先生的感想。結果回答都是沒有好感。原因呢?有一點點過失,即遭峽防局責罰甚至拘役。宋希尚先生問盧先生為鄉民謀福利,怎麼沒一點感恩呢?鄉民則支吾無言以對。
  • 胡錦濤的「民」聲震天動地
    但是,給筆者印象是,總書記的講話「論民」篇幅很長很突出,「闡民」的觀點發人深思,「重民」的思想令人回味無窮,「愛民」的感情淋漓盡致,可感可觸;「為民」的要求令人增添力量。比如,「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試金石」;比如,「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聲音震天動地,使人們對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充滿信心。
  • 岐山縣創建「中國禮儀文化之鄉」評審會專家發言摘編
    創建禮儀文化之鄉是我們為了重建中國的道德傳統和禮儀文明體系,所做的一次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探索和實踐,我們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認真研究,準確定位,為社會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文化實踐、文化思考和文化成果。
  • 《颱風》第五期:專訪《BBS鄉民的正義》導演林世勇_娛樂頻道_鳳凰網
    為動畫夢想努力的同時,林世勇同時也是個「資深鄉民」。生於1979年的林世勇算是臺灣「BBS世代」的前沿。BBS在1992年由臺灣中山大學陳年興教授將之「中文化」後,正式引入華語世界,成為大學生之間聊天、交際、交換情報的重要空間,例如1998年風靡兩岸的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最初就是在BBS上披露與流傳。林世勇上大學時,正好趕上BBS初興。
  • 讓成語文化活起來
    (原標題:讓成語文化活起來)
  •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砸爛神像之後,本來鄉民們受疫病所累,居然轉危為安了
    鍾棲野渭然長嘆道:「我是個孤魂野鬼,於情於理,不能近廟半步,先生現在就動身吧,如若不然,到時疫鬼脫困,必報復鄉民。」段青巖點頭應著,依著指引,不多時來到一處白龍廟,看到神案上清煙嫋嫋,被神像緩緩吸入,知道這尊神像尚享鄉民香火,於是作揖求白龍神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