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鄉規民約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全國最薄弱地區和最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任務已基本完成,農村97%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94%的貧困縣成功摘帽。鞏固來之不易的工作成果,確保如期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要注意發揮鄉規民約的特殊作用。

發揮鄉規民約的規範作用

源遠流長的鄉規民約,發軔自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時期,歷久不衰,至今依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獨到的規範作用。鄉規民約是由鄉民自主自發地制訂出來,用以處理和規範眾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關係,為解決民事糾紛提供簡單易行的處理方式和大眾機制,本質上屬於村民族人合意的行為規範,旨在實現人與人之間「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社會理想。作為國家治理的大眾參與模式,鄉規民約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原則本土化、具體化、生活化的表現形式。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優勢,組織和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建立大扶貧格局,全面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必須向包括鄉規民約在內的制度建設和鄉村治理要效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範體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決勝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的內生動力,確保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落細落小落實,要重視挖掘鄉規民約中的大眾規範價值,維護好鄉村的公序良俗。

發揮鄉規民約的教育作用

訂立規約的行為,表面上看是通過鄉民立約、受約、互約來維護社會秩序、優化社會風氣、樹立社會新風尚,實際卻指向社會教化,以實現化民成俗的教育目標。那些在農村長大,或者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他們身上無不印刻著民間規約的成長記憶。鄉規民約之所以能夠對人起到持久有效、深刻難忘的教育影響,根本原因就在於受約的每個人特別是青年人,不僅長期身處受鄉規民約直接薰陶化育的生活世界,而且很容易受到同一生活地域中其他個體的言行比照和過失監督。這種看似軟性的價值衡量,比較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人的道德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基層規範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區居民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意識和習慣,使大家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如果說獲得知識和技術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舉,那麼,用鄉規民約塑造人的精神、提振村民精氣神,則是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全面實現脫貧攻堅任務的一項持續減貧、防止返貧的重要舉措。

發揮鄉規民約的自治作用

村民自治,是我國憲法賦予的權利。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鄉規民約建設熱潮,不僅體現了村民自治的共同意願,也成為集中民智的成功實踐,對農村穩定和農民幸福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逐步實現,鄉村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經過多年努力,全國各地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普遍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美麗鄉村建設初具規模。伴隨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廣大農村的鄉土氣息也在加速改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要積極回應新的社會期盼,激發鄉規民約的自治效能,主動適應脫貧攻堅形勢需要,通過完善鄉民自治與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秩然一方鄉土、自治一地鄉民、敦厚一方民風,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發展觀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作者:符得團,系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
  • 鄉規民約如何重獲新生
    清代鄉村治理繼續沿用鄉約講讀的方式,雖然基層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的事例。傳統鄉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能發揮獨特作用,是因為自《呂氏鄉約》以來,它就主要是民間性的,是「人民的公約」,是村民族人共同約定的規範,自然認同它,遵從它。
  • 鄉規民約與鄉村振興
    這為新時代重塑鄉規民約的鄉治功能提供了廣闊舞臺。作為中國傳統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規範體系,以王陽明《南贛鄉約》、朱熹《朱子家禮》、呂氏四賢《藍田鄉約》等為代表的鄉約圭臬,在傳統鄉村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今天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啟示。  發揮鄉規民約在鄉村振興中的秩序生成功能。
  • 讓鄉規民約「活」起來(代表之聲)
    充分挖掘優秀鄉規民約、家風家訓的內涵魅力,有效發揮其在家庭建設、鄉村社會治理、城市社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鄉規民約、家風家訓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廣泛的社會認同,成為法律之外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彰顯出巨大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 在脫貧攻堅中增進共識、發揮作用
    在實現脫貧目標任務的過程中,各地創造了大量脫貧致富的經驗,極大增強了廣大幹部和群眾的信心,全面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有效引導了鄉村社會風尚,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重大責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獨特作用和優勢。
  • 一紙鄉規民約的共治力量
    何不借鄉村振興戰略中「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方針的「勢」,制定一部約定成俗的鄉規民約,讓群眾「自己管自己」! 通過一個月的走訪、調研、座談,並幾經修改,一個涉及78項內容的《鄉規民約》經鄉人大表決通過,並於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鄉規民約》共分村務管理、村民自我管理、紅白喜事、住房建設、環境衛生、文明新風、附則7個部分、52項條目,涉及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 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決戰脫貧攻堅實踐中 發揮金融主力軍作用
    其中,投向武陵山區、烏蒙山區、石漠化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貸款餘額達3558億元;投向縣域及縣域以下的涉農貸款餘額3790億元,在服務縣域、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金融主力軍作用。發揮信貸資金作用: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為了使信貸資金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好最大效益,近年來,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決戰脫貧攻堅實踐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打造精準扶貧「特惠貸」。
  • 充分發揮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訪甘肅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省直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專項責任工作紀實】充分發揮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訪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康建文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靠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集眾心、聚眾智、合眾力,匯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駐村幫扶工作隊是攻堅合力中的主力軍,他們如何在扶貧一線發揮作用,取得了什麼成效?11月26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康建文。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我省在建立駐村幫扶工作體制機制方面採取的具體舉措。
  • 十堰鄖西縣發揮黨建領航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十堰鄖西縣發揮黨建領航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紀實發布時間:2019年03月15日 16:07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3月15日電 (楊洪霞)十堰市鄖西縣發揮黨建領航助推脫貧攻堅,實現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互促共進、同頻共振。
  • 脫貧攻堅|陳堯年帶隊督導調研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
    7月16日,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堯年到新堡布依族鄉督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並深入長坡村、大寨村實地察看農村飲水安全建設項目
  • 發揮監督職能 助力脫貧攻堅——南天門滿族鄉人大主席團開展健康...
    發揮監督職能 助力脫貧攻堅——南天門滿族鄉人大主席團開展健康視察活動 2020-07-27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鄉村振興火紅季中吹響脫貧攻堅總號角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是化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點工程,兩者相輔相成,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基礎,後者為前者提供動力和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發揮主人翁意識丨江口縣官和鄉脫貧攻堅...
    我叫尹傑,今年5月,我被江口縣委組織部派到官和鄉擔任脫貧攻堅特派員。擔任該鄉脫貧攻堅特派員以來,我始終堅持主人翁意識,不當看客、不當旁觀者,積極主動作為,紮實做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著力破解道路交通發展難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貢獻力量。
  • 推動移風易俗 鞏固脫貧攻堅--如何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發揮基層紀檢...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在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中,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總結和推行「12345」工作法,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的攀比之風,結婚彩禮、辦理喪事、接送朝覲者、隨禮、「念活經」等方面的各類費用大幅下降,極大的減輕了群眾的生活負擔,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 陝西鄉村:鄉規民約立正氣 文化薰陶樹新風
    西安市藍田縣近年來積極挖掘本地傳統鄉約家訓中修身、立業、齊家、交友等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圍繞「品行端正不違法、勤儉持家惜物力、鄰裡互幫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內容,重新制訂《藍田新鄉約》。全縣100多個村因地制宜推出了具體實用、操作性強的新村規民約,在傳承傳統文化中樹新風立正氣。古為今用萃取精華,文化自信服務發展。
  • 西峽縣寨根鄉:發揮網際網路+作用助力精準幫扶
    映象網訊(記者田雨陽 通訊員 屈佳明)為更好地推進社會扶貧網建設工作,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工作,匯聚全社會力量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好脫貧成果,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積極進行「中國社會扶貧網」線下推廣工作。
  • 巫山人大代表,脫貧攻堅中的「領頭雁」
    日前,記者獲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縣人大常委會建立健全「雙聯」工作機制,將人大代表履行職能職責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中的「領頭雁」作用。縣人大常委會評議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會議現場。
  • 新疆且末:「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新疆且末縣脫貧攻堅...
    全縣總面積14.25萬平方公裡,為全國面積第二大縣,轄14個鄉(鎮)場;總人口10.2萬人,由漢、維、回等二十個民族構成,少數民族佔73%,漢族佔27%。是巴州脫貧攻堅重點縣,全州38個貧困村中且末縣佔15個,脫貧任務非常艱巨。以上率下 盡銳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