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莘大地上,脫貧攻堅激戰猶酣。
在渭南市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合陽縣委、縣政府正團結帶領幹部群眾,奮鬥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一線。
建成產業精準扶貧園65個,帶動貧困戶14582戶。42個貧困村完成基礎設施升級建設,771戶貧困群眾挪出「窮窩窩」…………一年來,合陽縣又有10個貧困村出列,12791名貧困群眾摘掉了「窮帽子」。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升級基礎設施建設,供給社會公共服務,資金從哪裡來?合陽縣解放思想,創新思路。通過統籌整合涉農資金,讓「小財政」撬動大民生,「聚」指成拳,不斷破除導致貧困的短板和障礙。
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
自打今年開春起,合陽縣路井鎮路蘇村支部書記鄧建軍就一直在為建設黃桃產業園的事兒忙活著。再有十來天,從外地引進回村的黃桃樹苗就將全部栽種完畢。
「咱們村有種桃的傳統,建黃桃產業園群眾很支持,還能帶動10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4月19日,在像個小公園似的路蘇村裡,鄧建軍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道。
路蘇村的黃桃產業園佔地面積達300多畝,光是樹苗就要18000多棵。上馬這樣的「大項目」,給鄉親們撐腰壯膽的是合陽縣紮實推進的涉農資金整合工作。
2017年,合陽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了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65項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和行業扶貧部門的扶貧資金全部納入整合範圍。
通過整合統籌,縣扶貧辦、水務局、住建局、農科局、發改局分別根據本單位優勢,定製實施精準扶貧項目。「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在合陽,一大批產業扶貧項目得到了精準支持,避免了財政資金重複使用,低效使用。
「整合資金首先要明確舉措和主攻方向。」合陽縣委、縣政府認為,這是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的關鍵之一。圍繞脫貧攻堅這個中心任務,合陽縣明確規範了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的範圍、資金投向和資金使用流程等內容,將整合資金的「大頭」聚焦扶貧產業發展。據統計,2017年,合陽縣整合的財政涉農資金中,有70%用於扶貧產業發展。其中,產業直補和扶貧園區建設所佔的份額最重。
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不僅給村集體發展產業增添了底氣,也讓貧困群眾得到了實惠。
「要不是有貼息的互助金,苦日子真是一眼望不到頭。」說起財政扶貧給家裡帶來的變化,路蘇村村民韓改寧的臉上寫滿了感激之情。早些年,因為家裡有癱瘓在床的老母親和兩個上學的女兒,韓改寧一家的生活一直難有起色。為了早日脫貧,她和愛人舉債開了個小型蛋雞場,可由於缺乏周轉資金,只能勉力維持。
2017年,合陽在全縣以村為單位成立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通過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對貧困戶實行免交互助金、政策性貼息等一系列扶持鼓勵政策。這一舉措,解決了無數個「韓改寧」的燃眉之急,為那些有志通過奮鬥脫貧摘帽的群眾補上了農村金融扶貧的「最後一米」。合陽縣互助協會運行以來沒有一筆壞帳,合陽的群眾人窮志不窮!
在合陽,得益於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帶來的綜合效應,一桌財政精準扶貧的「大餐」越來越豐盛。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正在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多重保障,釋放多重「紅利」。
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
只用了一年時間,合陽縣新池鎮的牛莊村就變了個樣兒。嶄新整潔的中心廣場上,一頭雄健的公牛雕塑蓄勢揚蹄。一眼望去,粉刷一新的黨建活動室、文化舞臺、便民服務室一字排開。廣場旁邊,已經投用的幸福互助院和農民培訓教室格外醒目…………現在,無論是誰來牛莊村轉一圈,都會覺得這個村確如其名,牛氣。
可在過去,雖然村名字裡有個「牛」字,但牛莊村卻一直不怎麼牛氣。村巷裡沒有路燈,黃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因為沒有機井,村裡的群眾甚至連吃水都要看鄰村人臉色。落後的基礎設施,陳舊的村容村貌,讓群眾意見很大,更有一度,這裡還成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
牛莊村脫胎換骨的變化,正是合陽縣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工作的生動寫照。
如今,牛莊村裡窄小的黃土路已經被寬敞的水泥路所取代。村巷兩旁的太陽能路燈,像衛兵一樣筆直挺立。村莊西北角,近600米深的新機井讓群眾喝上了甘甜的地下水。「沒有資金幫扶,咱們村不可能有現在這麼美。」親歷了牛莊村舊貌換新顏的村支部書記屈雙民由衷地說道。
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在合陽縣,整合後的財政涉農資金,被統一用來優先投入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建設、安全飲水工程、雨汙分流、危房改造等事關群眾切身福祉的基礎設施,很快得以改善提升。
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需要建立一套科學規範的機制。為此,合陽縣成立了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工作的領導小組和協調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在合陽,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已經實現了「三個統一」。首先,通過預算統一下達,以預算環節為平臺進行整合,按照要求和流程下達整合通知,根據項目主管單位所提使用意見,由縣財政局按照預算管理規定下達預算。
同時,建立臺帳統一管理。設立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動態信息臺帳,根據財政涉農資金下達情況,及時更新、完善臺帳信息,確保清晰、準確地反映每個時點、每個項目資金的收支情況和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等動態信息。
最後,通過專戶統一撥付。在扶貧辦設立整合資金專戶,將整合資金通過專戶進行管理,隨時掌握支出進度,及時根據資金使用情況,督促加快項目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瞄準攻堅財政涉農資金整合中的「硬骨頭」,合陽縣建機制強抓手,依託平臺規範整合,為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提升精準脫貧質量
「只要把技術培訓做起來,搞農業就不怕賠。」在合陽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南溝社區主任張紅科拍著胸脯向記者「打包票」。
老張說的可不是大話。去年,通過參加電商培訓,南溝社區頭一次「觸網」。去年,光是在網上賣紅薯、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群眾就賺了五六萬元。這不,4月18日一早,他就帶著同村的肖變紅、邢妙文、秦高峰又去聽了一回電商培訓課,讓更多的群眾通過「網際網路+」得到實惠。
目前南溝社區已經實現了光纖全覆蓋,農民拿手機連Wi-Fi就能免費上網看行情,方便快捷。
在合陽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可以免費觀看數位電視,免費使用Wi-Fi。而這些,都是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後,帶來的積極變化。
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加速農村信息化建設,是合陽縣著眼於長遠,持續開展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投入資金,補齊農村,特別是貧困村的公共服務短板,合陽正在為拓展精準扶貧工作內涵,提高精準脫貧質量而不懈努力。
讓整合後的財政涉農資金用好、用實,是提升精準脫貧質量的基礎保障。為了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合陽縣財政局突出強化「全」「嚴」「快」「實」四個監督,紮緊整合資金使用的第一道防線。
在計劃落實上突出「全」。合陽結合縣域發展實際和以前年度資金下達情況,緊扣當年整合財政涉農資金計劃目標,對納入整合範圍的項目資金下達一項、納入一項、記錄一項,詳細記錄資金來源、項目類別、支持方向等內容,確保整合資金源頭清晰。
在流程規範上突出「嚴」。上級的財政涉農資金下達後,合陽縣財政局首先審核是否納入整合範圍,對納入整合範圍的專項資金,嚴格按照整合流程規定,及時下達納入整合通知。項目主管部門提出資金使用意見報縣扶貧辦初審後,由項目縣級主管部門、財政局和脫貧攻堅辦聯合下達項目計劃,督促項目穩步實施。
在資金撥付上突出「快」。合陽縣針對不同類項目進展情況,將納入整合範圍的財政涉農資金分批劃撥至整合專戶,項目主管部門提出資金申請報告和相關資料,經脫貧攻堅辦、整合辦審批後,按財整合資金管理制度規定辦理支付手續,縣扶貧辦和財政局實行雙印鑑管理,確保整合資金安全。
在績效考核上突出「實」。按照統一領導、分級實施、客觀、公正、規範的原則,從組織領導、實施方案、工作部署、任務落實、資金監管、實施效果等方面,對各涉農單位整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和評價,突出結果運用,促進提高整合資金的使用效益。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在合陽縣,一場以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脫貧摘帽為目標,圍繞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展開的新實踐,正在春天裡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