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23 10:5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一、創設情境,激發美感
利用多媒體播放鳥鳴的音頻,請學生閉上雙眼,想像一下:「鳥的天堂」應該是什麼樣的?什麼樣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這個名字呢?學生發言之後總結:大家心目中的「鳥的天堂」都很美,那麼作者經歷的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他一起去看看這《鳥的天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請學生藉助工具書弄清生字詞的讀音和意義,檢查效果。
點撥:注意「顫」、「應接不暇」中「應」、「簇」以及「隙」的讀音,「留戀、不禁、顫動、應接不暇」的詞義。
2. 「鳥的天堂」到底是一個什麼地方?
點撥:「鳥的天堂」其實是河邊一株茂盛的大榕樹,許多鳥在上面築巢。
3.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幾次去了鳥的天堂?分別看見了什麼?
點撥: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黃昏,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著重描寫了「天堂」裡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體悟語言
(一)第一次經歷,研讀7、8自然段
1、默讀,找出描寫大榕樹的句子。
(1)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榕樹?分別有什麼特點?從哪裡體現出來的?
點撥:樹根——深;樹枝——多;樹葉——綠。
(2)為什麼枝幹不可計數?作者是怎麼描寫的?
點撥: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之後就成了樹幹。
(3)「新的生命在顫動」指什麼?小組交流。
點撥:指綠葉展示了全部生命力,體會明亮翠綠的樹葉的寫法,體會用語之妙。
(4)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榕樹的?
點撥: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幹、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
2、有感情地齊讀。
3、看課文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榕樹的特點。
(二)第二次遊覽,研讀9—14自然段
仿照上一部分研讀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學,朗讀之後提出疑問。重點放在與第一次經歷的不同之處。
1.這次見到的景象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麼變化?
2.找出文中描寫鳥的語句,分析鳥的特點。思考:作者為什麼覺得 「應接不暇」?
點撥:通過對比,體會出榕樹的靜態美與鳥的動態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擬人句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裡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和中鳥紛飛的視頻,感受從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
4.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為什麼兩次的經歷如此不同?
點撥:去的時間不同,按鳥的作息時間來看,早晨熱鬧,黃昏安靜。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你喜歡晨光裡還是夜幕下的「鳥的天堂」?為什麼?作者描寫的與你想像的一樣嗎?
2.作者兩次經歷的心情有什麼不同?通過朗讀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比一比誰讀得更有感情,學生互評。
五、課堂小結
這裡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如果鳥的天堂在我們這兒你會怎麼做?學生交流匯報。最後得出結論:因為這裡環境好,更重要的是,這裡的人們保護榕樹、愛護鳥兒。
六、布置作業
1.以導遊或小鳥兒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裡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
2.仿照文中寫法,寫寫我們家鄉大自然中發現的美景
3.為保護「鳥的天堂」寫一個環保標語。
七、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 樹——大;枝幹——不計可數
動靜結合
第二次:鳥 鳥——應接不暇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