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七不進地,八不在家,啥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2020-12-13 農村小毛

城市和農村各有各的好,城市繁華時尚文化氣息很濃鬱,而農村則清淨悠閒,有著一份獨特的寧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特別純粹。除此之外,農民朋友們還十分健談,不管是碰到村裡人說話,還是遇到外鄉人聊天,他們總能找到機會,適時的插上一兩句,因為本來就是閒聊,所以不僅不會讓對方產生反感,反而會促進大家之間的友誼。

這其中,就有人會說到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這些俗語可不是大家隨口一說,而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相傳,最後才傳承下來的精華。俗語的種類多種多樣,有警醒人們的勵志俗語,有生活總結的常識俗語,還有預測天氣的氣象俗語等等,以下這幾個俗語不知道你們聽過嗎?

一,三代不離舅家風

老話常說「養兒像舅舅,生女像家姑」可見舅舅在家中所在的位置,當然不僅舅舅不僅是血緣上和自己近,家中的一切事務也離不開舅舅,可以說舅舅就是母親娘家的代表,

老話「娘親舅大」最能體現舅舅的地位 ,有時舅舅的權威甚至能高過於父親,特別是在家庭糾紛、子女盡孝,財產糾紛的一些問題上時,就會請舅舅來主持公道,因為在人們心中,只有舅舅能做到公正,公平,合理。特別是婚喪嫁娶上,更是離不開舅舅的主持。

在某些地方也有「外甥是狗,吃了就走的說話」,言外之意說的是舅舅和和外甥關係十分好,而外甥也一直拿舅舅作為榜樣,學習並尊重著,這種狀態能持續三代之久。

二,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熱自己的妻

老話說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從陌生人走在一起不容易,相互之間都彼此了解,感情自然要好,生活中,即使你再晚歸,妻子也會為你備上晚飯,平常對你知疼知熱、噓寒問暖、體貼入微,恐怕也就是自己的妻子了。

三,七不進地,八不在家

老話說的好:「七栽八不栽,九栽沒蒜薹」,每年的8月份,走進農村就會看到農田裡人山人海,因為此刻正是栽蒜的時刻。當然我國地大物博,氣候不一,有的地方栽種蒜的時間會有所差別,而俗語「七不進地,八不在家」和上句俗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說的都是蒜。說的是七月,人們必需要在田裡把蒜收到家裡去,掰成蒜瓣,曬乾。等到八月,就必需要把蒜種種到田裡去。

最後在和大家分享一則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旅途」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歡迎懂的朋友多多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現在出門也這樣嗎?這原本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教會我們懂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出門在外,注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品行,但時間一長,大結局忘記了它原本的寓意,反而成了迷信的說法。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現代生活的緊湊,讓人們除了抓緊時間去掙夠生活的本錢之外,再也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以前的人信天意,認為一切都是上天的意思,所以他們格外敬畏,也格外注意一些有禁忌的數字和東西。就比如說:父母雙親去世,不可以隨意選一個日子就下葬。忌諱的是每個月以「7」結尾的日子,其中,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不可以。因為這在老輩的眼裡,是不吉利的。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不知道你回家的時候有沒有聽清老人說起這樣的話,這是關於農村的俗語,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剛聽的時候肯定會不懂意思,可是一旦你向老人了解之後,是不是感覺還有一點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聽村裡老人講過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看似簡短的一句話,卻蘊含這大道理。相信大家都聽說話這麼一句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例如在農村有句非常流行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在普羅大眾的認知裡,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農曆初七的時候,一般是不允許出門的,而在農曆初八,則是不歸家。為何在農村人的眼裡,七和八會有獨特的意思呢,難道說初七出門或者初八回家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嗎?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初七不出,初八不歸」,有啥含義?有現實意義嗎?
    前言:農村俗語「初七不出,初八不歸」,有啥含義?有現實意義嗎?今天初八了,對於農村人而言,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年味了。在小編老家都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初五「送年」,也就是說初一到初四,這幾天都還算是年的一部分,但是到了初五,年就要「走了」,農民也要做一些特殊的吃食,來告別春節,告別年。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只能宅在家中安安靜靜地過年了,只要我們不出門、不添亂,就算是對社會最好的奉獻了。農村有句俗話叫「七不出,八不歸」。很多人把這句話誤解為:正月初七不能出門,初八不能回家。甚至有人把每個月的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也都算上了。那你要問他為什麼不能出、不能歸?往往就答不上來了。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農村老人說:「女不過七,男不過八」啥意思?許多人不明白其含義
    農村老人說:「女不過七,男不過八」啥意思?許多人不明白其含義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正德行,作為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精神瑰寶只待後人繼承發揚。在這個浮華的社會,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啥講究?
    導讀: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啥講究?農村文化的智慧滲透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能夠體現農村人智慧的,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俗語。俗語被大家熟悉,也流傳在祖輩之間。其實關於工匠的俗語也有很多,這些俗語有些是關於製作的技巧,有些關於製作的寓意。以往的農村不像現在這麼富裕,家裡想要添置一件家具,都要思考很久,並且在積蓄了很久之後,才會去找當地的木匠製作,木匠還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去給大家幹活。因為工匠在過去有很高的地位,有名的工匠從小就開始學習,不知道製造了多少家具,研究了多少花紋。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入」啥意思?七和八指的是什麼?
    轉眼已到大年初七,要不是因為今年非常特殊,按照往年慣例,這時應該有很多人在上班了。雖說咱農村人都非常淳樸憨厚,但農村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講究和禁忌,幹什麼事都興挑個「好日子」。以農村人出行為例,不少農村地區存在著「七不出八不入」風俗,至於這種風俗有無道理,很少有人去深究,多數老百姓因它是老輩人留下來的而遵循。老話說「七不出,八不入」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認為,「七」是指農曆每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八」是指農曆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因此,這句老話說的是農曆每月逢七不宜出門,逢八不宜進門。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雙層含義,很有道理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雙層含義,很有道理文/雪山現在很多人整日都奔波於自己的工作,休息時間都很少。對於這種情況,小編建議大家不妨得空就去鄉下轉轉,那裡的空氣很清新,還有很多怡人的景色,不出幾日,你定會覺得身體倍加輕鬆。相信很多人都在農村待過吧,對農村俗語自然不陌生。農村俗語語言簡練,含義卻很深刻。有的是說夫妻間如何相處的,有的是說如何耕種的,還有的是說如何與人相處的。
  • 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新鮮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很多是先輩靠著豐富的經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種類,比如一些種植的,養殖的,還有教人為人處世的,前不久回到了家中,聽村裡的老人講了這麼一句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大家只是是什麼意思嗎?是關於早對象的嗎?
  •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分享幾則很有意思的俗語。金秋十月,一個豐收的季節。走在農村的道路上,引入眼裡眼帘首先是道路兩旁即將收割的玉米,還有那三五成群,站在一個比較舒服地方,談天說地的老農。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什麼?農村俗語其實就是老一輩用他們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通俗的話語,它們為什麼會那麼廣為人知,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有什麼根據?在農村庭院裡,很多人都養了一些花花草草,而這些形態各異的花草也給人們帶來了點綴,增加了樂趣。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的意思:顧名思義,這句俗語也是非常好理解,其意思是說,如果家裡種植的花比較旺盛,那麼家裡的人自然是不旺的,而家人常常會有一些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