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原理類似掃描儀 手動曝光 地面人員發指令
首張照片拍到月球「青藏高原」
專家解讀:與日本首張月面照片比較 中國的是「精照」 日本的是「快照」 研究地形都用黑白片
本報訊(記者 曹雪)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今天正式發布。
上午9時32分,在北京飛控中心內,伴隨著嫦娥一號從遙遠的環月軌道上傳回的《歌唱祖國》的結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走上臺,親自為第一幅月面圖像揭幕。
據新華社報導,首幅月圖的完成和公布,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這幅"嫦娥"眼中的月球真實世界,位於月表東經83度到東經57度,南緯70度到南緯54度。圖幅寬約280公裡,長約460公裡。圖像覆蓋區域屬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形成年代的撞擊坑。
圖中右側60公裡寬的條帶,是嫦娥一號"睜開眼睛"後獲得的第一軌景象。
呈現在世人眼中的這幅真實月面圖景,由嫦娥一號衛星搭載的CCD立體相機採用線陣推掃的方式獲取,軌道高度約200公裡,每一軌的月面幅寬60公裡,像元解析度120米。從11月20日開始,隨著CCD立體相機開機工作,地面應用系統獲得第一批原始圖像數據,經過對接收的圖像數據進行技術處理,並對19軌圖像進行拼接,完成了"第一幅月球圖像"製作。
在此基礎上,首個月球三維立體圖像也已製作完成。
在未來一年時間裡,嫦娥一號衛星將不斷地傳回各種探測數據。數據經過處理後,將提供給科技人員進行研究
專家解讀·中日首張月面照片比較
關鍵詞:精細度
「月亮女神」拍快照「嫦娥一號」出細活
「和日本的首張月面圖像相比,他們的是『快照』,而我們的是『精照』。」上午,看到我國首張月面圖像的南京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說。
我們的月球照片是衛星進入200公裡環月軌道後,挑選局部進行拍攝,然後將20多幅圖片拼接而成,經過精加工的「精照」。
而日本公布的首張月球照片顯示的是大半個月面,是在距離月面800公裡的高度拍攝,實際是「月亮女神」在進入100公裡環月軌道之前,提前將攝像機打開,給月球拍了個「快照」。
「如果單純從首張照片進行比較,我們的清晰度顯然高於日本,但是今後的正常工作拍攝的照片,則必須具體分析。」王思潮說。
關鍵詞:位置
「嫦娥版」拍到月球「青藏高原」
根據嫦娥一號拍攝的月面照片,王思潮判斷所拍攝的是月球面向地球一面的東南部比較古老的高原的局部照片。王思潮說,月球地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原和「海」,一種就是高原。
王思潮說,我國首張月球照片拍到的地區,相當於我國的青藏高原。日本的首張月面照片,顯示的是月球面向地球這一面,能夠從照片的西部邊緣看到「風暴洋」。 文/記者周繼堅
關鍵詞:顏色
研究月面地形大家都是黑白的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高級工程師鄧湘金介紹,月表顏色比較單一,沒有大氣,目前也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有水存在,實際上月球表面是一種純色,就是灰色。
由於反照率不一樣可能有些灰色暗一點,有些灰色深一點,表面並沒有彩色。
高級工程師鄧湘金說,從地形研究上來說,彩色並沒有任何意義。
專家解讀·月面圖片的成像過程
拍攝原理就像印表機
據繞月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姜景山介紹,它拍出來的不是一張完整的圖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條線。由於衛星是高速移動,因此一條條線組成了一個面,原理就好比掃描儀或者印表機一樣。
其次,由於月球表面的光線時常變化,所以它需要手動曝光。當地面站接收的數據顯示月球表面太暗時,工作人員會發送指令,把曝光時間調長。
拍攝完畢後,還需要有一個聯絡月球的通道,這就是地面應用系統,它利用位於北京密雲的50米天線和在雲南昆明的40米天線,接收嫦娥一號傳回地球的科學數據。
利用天線傳回地面的並不是一張張照片,而是由「0」和「1」組成的數據列。地面應用系統會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校正,然後「翻譯」成人們能看懂的圖片。
文/曹雪
嫦娥一號大事記
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10月25日-29日,嫦娥一號衛星分別順利實施了1次遠地點加速和2次近地點加速
10月31日,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的時間、位置、速度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進入奔月之旅
11月2日,順利完成軌道修正,原來設計的3次軌道修正由於變軌控制準確,取消了2次
11月5日,嫦娥一號衛星首次飛達近月點,順利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成為一顆繞月衛星
11月6日-7日,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第2次和第3次近月制動,成功進入周期127分鐘的圓軌道
11月20日,嫦娥一號衛星搭載的光學成像設備隨後打開,地面收到了第一批原始圖像數據
11月26日,嫦娥一號所拍攝的月球立體圖片正式公布
延伸閱讀
今晚央視直播向「嫦娥」點歌
本報訊(記者 朱治華)今晚8點到10點半,中央電視臺將舉辦「擁抱月球」特別節目,央視一套和新聞頻道將並機直播,屆時,嫦娥工程九大負責人也將亮相央視,併合唱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這是今天上午,這期節目的導演向記者透露的情況。
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將在現場解讀一張月球照片。現場還將向嫦娥點歌《歌唱祖國》和《但願人長久》,其中《但願人長久》是專門為航天家屬點播的。
九巨頭今晚亮相央視
總指揮欒恩傑
總設計師孫家棟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主任胡浩
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
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振測控
通信指揮部指揮長朱民才
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周鳳廣
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 法制晚報
(責任編輯: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