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中秋無月
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
花也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
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
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
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尊:同「樽」,酒杯。
渾欲:簡直想。
化工:指自然的造化。
典岀漢朝賈誼《鵬鳥賦》:「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大意是:天地比是一個大熔爐,造化就是爐匠,陰陽二氣生起炭火,萬物象銅一樣都在裡頭熔煉翻滾。
中秋賞月詞不勝枚舉,尤以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為冠。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蘇詞一出,餘詞盡廢。
其實並不是每年中秋都能賞月,很多時候會趕上中秋節沒有月亮。
俗話花,「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意思是:中秋節如果陰天,元宵節必然會下雪。
俗語是否有道理暫且不論,這卻說明了並不是每年中秋都能賞月。
這得看老天爺高興不高興。
昨夜中秋恰好無月,無月也能作詩。
一起來欣賞辛棄疾的《一剪梅·中秋無月》
這首詞是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所寫,全詞沒有一句提到中秋無月,卻是句句在說中秋無月。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在杯中。」
記得那一年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叢中,舉杯賞月。
月華如水,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影也倒映在酒杯中。
起首二句,逆入,因今思昔。
回憶那年中秋,碧霄無雲,皓月當空, 桂影婆娑,把酒賞月,「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怡然自得。
「花在」兩句,筆意極工,透顯欣喜之情。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今晚,樓臺還是那年的樓臺,酒還是那年的酒,人還是那年的人。
可是雲打溼了紗窗,雨也打溼了紗窗,哪裡還有什麼月亮。
「今宵」三句,折轉寫今宵中秋樓臺賞月,人酒依舊,卻不見明月。
原因是「雲溼紗窗,雨溼紗窗」,今晚是個雨夜。
寫出賞月而不得的遺憾之情。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我想乘風上天去質問天公為什麼中秋沒有月亮,可是天路不通,想找人送個信吧,信也不通。
蘇東坡欲乘風歸去以後,詩人們動不動就要乘風。
可是現實卻是沒有翅膀飛不起來,辛詞人也明白天路不通,只好想想罷了!
「渾欲乘風問化工」寫出盼月心情之急切,可見其遺恨之深。
這首詞是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所作,此句暗含詞人被朝廷閒置不用,報國無門之恨。
他要「乘風」去質問朝廷,可惜「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既然報國無門,空遺恨。
只好趁著這畫堂紅燭,慢慢地喝幾盅老酒,聽一曲閒歌,以此來打發這中秋無月的漫漫長夜。
在這首詞中,詞人借「中秋無月」,表達了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
全詞寫景抒情融為一體,語言明白曉暢,婉曲蘊藉,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