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眾多學子寒窗苦讀十二年,就是為了考出好成績,上好一點的高校。然而,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摩肩接踵登華山」,能夠考上理想大學的考生很少。所以,每一年都會有不少考生選擇復讀,希望下次高考能夠考出更好的成績。
2009年,浙江就有一名考生陳一天,放棄不理想的復旦大學,選擇復讀。最終,他在2010年,以679分考上中國人民大學。
據說,他曾連續高考4次,每年總分都在
600以上,被稱為「高考哥」,年年考取高分,卻年年不去就讀。此消息一出,驚呆眾人。有人還說,他是高復班的「高考槍手」,「年薪」能有15萬。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一、連讀高考四次
陳一天連續四年高考的成績分別是636、617、678、679,每一年的成績都足以令同屆學生感到羨慕,每一次的成績都可以報考很好的大學。可是他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放棄,就連考上復旦大學了,也放棄了,讓人很不理解。其實,他是有原因的。
2007年,陳一天第一次參加理科高考,考了636分的優異成績,可是他卻落榜了。原來他當時報志願只寫了浙江大學,結果總分636分與浙大當年的最低錄取分持平,最後沒有被錄取,於是選擇了開始復讀之路。
2008年高考,陳一天考的是文科,結果考了617分的高分,成功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按理說,這一次他算考上好大學了。可讓人沒有想到,他剛上中國人民大學沒幾天就選擇退學了,連父母攔都攔不住。
後來記者採訪後,才知道他原來有北大清華的夢想。在讀初中時,老師同學都說他可以考上北大清華的。所以,從那時候開始,他心中一直想考上北大清華。他說:「要不是文綜試卷填答題卡時出了點差錯,我肯定就能考上北大了。」
2009年,陳一天參加第三次高考,考了678分,被復旦大學英語專業錄取,只是沒有考進自己喜歡的經濟專業。就因為不喜歡專業,他索性再考一年。
2010年,陳一天參加第四次高考,考了679的高分。只是,他還是與北大擦肩而過,因為當年北大在浙江的文科錄取分數線是686分,他還差7分才到線。
但是,因為陳一天四次考試都考了高分,也都被知名高校錄取,卻屢次放棄,他因此被人稱其為「高考哥」,被人認為是為了獎勵金而選擇復讀。
二、事情真相如何?
對於網上說「陳一天在同一學校復讀三年,是因為學校重金僱傭,每年給你15萬。」的傳言,有記者去實地了解了真相。
對此,陳一天也很吃驚,他說:「也難怪,三年高考,三年高分,三年都在同一所學校,難免會讓一些人猜疑。」他表示有學校開出比較誘人的獎金,但他在這裡三年,都只是獲得減免了學費而已,還有一兩萬的獎勵吧。
針對一些人的質疑,學校也作了回應,說:「陳一天作為成績優異的學生,可能會獲得萬把塊的獎金,但絕對不是有人說的15萬。所謂槍手說更是無稽之談。」
陳一天的父親,是一位老闆,有自己的企業。說到有人稱呼陳一天是「高考哥」,父親顯得比較生氣,說:「他若到我的廠來上班,我可以給他15萬的年薪,犯得著為了這點錢在高復學校消磨幾年青春時光嗎?」
其實,年紀輕輕的陳一天也有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和百折不撓的人生經歷?
對於他復讀一事,父母一開始是不贊同的,但是他決定了的事不會回頭,這讓父母很無奈很鬱結。
2007年的時候,他就能上大學。但是他堅持要去復讀,父母極力勸過他,他撂了一句話:我是去讀書,又不是去犯罪,你們幹嘛不讓我去復讀。」孩子鐵了心,做父母的也就只能尊重他的選擇。
在2008年,陳一天考上了人大,父母開心得不得了,還擺了謝師宴,但沒想到他去北京沒幾天就說要回來,不讀了。當時父親坐飛機去看他,依然挽不回他要退學的心。
不過,好在陳一天每次都能靜下來好好復讀,每年成績都有所提高。
歷經四次大考,陳一天也想通了,說:「考不上不是實力問題。」決定還是去中國人民大學了。
三、結語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陳一天雖然最終沒能圓夢北大清華,但他這種不為命運所屈、敢於超越自我的精神,震撼了我們。一個孩子有理想,肯為之奮鬥不止,這不就是父母所希望的嗎?
一個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懂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如何去努力,更懂得在理想與現實面前如何去取捨,這是十分難得的。
當然,我們不提倡反覆放棄高考錄取的做法,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如陳一天的勇氣和執著,多一份理性取捨的膽量和睿智,我們的生活也許會更好。
對於陳一天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