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難嗎,確實難,比一般本科要累得多,但學醫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2020-12-14 我女兒最喜歡藍色

今年武漢疫情,奮戰在第一線的都是最受尊敬的白衣天使。醫生這個行業,無論是在平時和特殊時期,都是極其受人尊敬,也是不可或缺的職業。

學醫難嗎,很難!醫學院流傳著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雖然有玩笑的成分在內,某種程度上也確實說明了學醫的難度。

學醫的難度在於兩點,首先是要學的東西太多。醫學生和普通大學生相比,要學的書本大概是普通大學生的2倍左右,這勉強能接受。

但學醫和普通專業不同,學醫的每本書沒有重點,也就是說一本書全是重點,全部要記下來。不是一本書這樣,每門課,每本書都是這樣。

學醫五年本科期間,前四年基本上一直都處於背背背的狀態。第五年開始實習,五年本科畢業就能當醫生了嗎?完全不是!

臨床專業本科畢業基本沒醫院要,一般都是去醫藥公司和醫療器械公司了,自然也不會從事醫生這個行業。

想當醫生,最少要讀研,那就再加3年,這是底線了,碩士可以說是三甲醫院醫生的最低學歷。其實就算你本科畢業有醫院接受,也一樣要經過規培,同樣也是三年,還沒有碩士畢業證,所以學醫必須讀研。

畢業後進入醫院,等升到主治醫生可以獨立給病人診斷時,基本上都是30歲開外了。換句話說,學醫30歲之前一直是在投入,到30歲之後才會有產出。且收入並不高。

而其他職業,至少要比醫生早3年進入職場,無論是在收入上還是職業發展上,前期幾乎所有的職業都碾壓醫生這個職業。

但學醫也並非一無是處,僅僅靠情懷和榮譽支撐,學醫也有切切實實的好處。

1. 醫生的後期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是三甲醫院的醫生,其收入絕大部分要高於同學歷的公務員或者教師。退休後也還會有醫院返聘。收入上還是有保障。

2. 醫生的職業穩定性非常高。無論社會出現什麼情況,都不會影響到醫生的前途和命運。,相對於企業的不穩定性,醫生基本上沒有什麼生存壓力。更沒有什麼35歲失業的風險。

3. 醫生的人際關係相對簡單。醫生同事之間既沒有利益衝突,也不太需要看領導眼色。唯一的麻煩就是職稱評定,但這個在其他行業也一樣存在。

4. 醫生的社會地位高,且成就感強。社會地位高就不用說了。特別是升到主任醫生這個級別,各種出診,會診會讓醫生極有成就感,也非常容易建立自己的人脈和社會關係。

總之,醫生是一個先苦後甜的職業。大學學習異常的艱苦,遠超過其他專業。對學歷的要求也非常高。

醫生的培養周期長,行業壁壘也高,這就決定了醫療資源總體上的稀缺性。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醫療資源也遠未達到飽和,更不要說我國這麼大的人口密度了。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即使是普通醫療資源總體上依然是稀缺的,至於優質醫療資源,那就更寶貴了。畢竟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醫生,沒有十年八年的臨床經驗,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當然,醫生這個工作也是強度非常高,需要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遇到特殊情況,更是身不由己,這是份極其特殊的職業。

據統計2018年我國醫學生畢業生60萬,但僅10萬從醫,轉行高達83%;據Lancet雜誌研究分析了我國2005年至2015年培養了470萬名醫學專業畢業生,而醫生總數只增加了75萬,轉行率高達84%。

綜上,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一定要事先了解醫學生的學習艱苦和從醫的大致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堅持下來,而不是半途而廢。對自己和社會都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無論如何,醫生這個職業是未來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有志於當醫生的同學,只要有恆心能堅持下來,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

相關焦點

  • 要不要學醫?看完這些我都凌亂了
    放棄學醫的名人不要太多啊,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你以為大家都勸考生別學醫,醫學院就好考了嗎?並沒有!這些年醫學類本科的錄取分數線一路水漲船高,一般醫學本科線基本已經到了重點線以上,所以就是想學醫也很難考上。但真的分數好的,有幾個想學醫呢?有報導說X省高考狀元、榜眼、探花全部出自醫療家庭,但這三個人都沒選擇醫學專業。。。還真挺尷尬的。
  • 在讀非醫學專業,想學醫只有2個渠道,門檻高,你想轉專業學醫嗎
    雖說醫學專業目前是熱門,但也有很多考生對於醫學仍然不感興趣,考取醫學院校難度大、錄分高,而且上了大學後,醫學與非醫學專業之間轉專業的機率相當低,這完全是因為醫學專業比較特殊的緣故吧!不過在很多在讀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中,也有想從非醫學專業轉向學醫的現象,難度太大,門檻高,只有兩種形式可以轉醫學專業。第一種就是4+4醫學博士。如果你目前屬於雙一流非醫學專業在讀本科生,想學醫的話,你可以在本科畢業之後,有一種機會去學習醫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這兩所學校每年招收省量的「4+4」類型的醫學博士,畢業後授醫學博士學位。不過招生數量很少。
  • 學醫不考研就業難?這6個醫學專業,不用考研,就業機會也很多!
    但是,隨著醫學教育的改革,尤其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政策的出臺,使得學醫成為了一個不再那麼吃香的選擇。學習年限長、需要終生繼續學習、經常需要考試,等等;以至於社會上有不少人調侃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透露著對學醫難、學醫就業難的吐槽。 在眾多的醫學類專業中,有這樣6個專業,不用考研,就業機會很多,只要能夠順利畢業,以後就業不用愁。
  • 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不學化學可以學臨床醫學專業嗎?
    那麼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如果不想學化學的話,還可以學臨床醫學專業嗎?一、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想要知道男生學醫好還是學計算機好,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兩類專業的利弊各自是什麼?當下醫學類專業似乎像是一座圍城,一方面,每年高考季都有醫學生勸說他人不要學醫,另一方面醫學類專業都是每年的熱門專業,其分數線也是高出其他專業不少。
  • 學醫到底有多「苦」?來自醫學生前輩的忠告,想學醫的學生要了解
    學醫到底有多「苦」?來自醫學生前輩的忠告,想學醫的學生要了解在2020年的高考填報志願中,醫學類的院校還有專業,更是成為了報考的最熱選項之一,報考的學生很多,也導致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但是如果學生們想要學醫的話,還是要注意一些事情的,一起來看一看醫學生前輩的忠告。
  • 為什麼專科3年, 本科4年, 學醫要5年?
    而本科除了應用以外還有部分理論研究的需要,為今後可能的碩博階段打基礎,所以本科第一年都是通識教育,學習的知識面更廣一點,因此本科需要比專科花更多一點的時間。  本科以理論為主,多學習專業知識,滿足社會對知識人才的需求;專科以技能為主,學習技術,滿足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 學醫並不難!這個幾個醫學專業非常簡單,就業不比臨床醫學差!
    若要問什麼專業學起來最難,相信很多學子都一致認可「醫學」最難,醫學專業不僅讀本科有難度,讀研、讀博同樣是高難度,醫學專業雖然難,但它每年的報考人數也很多,醫學專業學成之後基本上就端上了「鐵飯碗」,其實,小編認為學醫並不難,很多人所認知的醫學就是「臨床醫學」,實則不然,因為醫學專業並非只有臨床醫學
  • 學醫到底有多難?聽聽老師怎麼說,聽完醫學生哭了!
    提到好工作,很多家長都會提到醫生這個職業,但是我們又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到底難在哪?我的孩子該不該選擇學醫這條路呢?醫學生學習到底有多累?大學學醫學,期末考勝似高考。從學習的角度來說,醫學生要學的東西很多,分析化學、生理學、物理化學、無機有機啊等等一些生物、化學學科,這些書非常的厚,自然記起來、學起來就非常的難。
  • 大學裡最難學的4門課程,你也掛科了嗎?
    抽象代數作為數學專業最難的課程之一,已經成為了很多數學系學生的噩夢。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這是老師的問題,一個期末考試為何出題這麼難,搞得大家都很難堪。還有一些人覺得是學生的問題,基本知識點都沒有掌握,考試不及格不能完全歸結於老師出題難。其實,讀過大學的同學都知道,很多時候那些課程並不是沒有好好學,而是真的學不會啊!
  • 醫學專業有什麼好處?醫學生羅列的這些優勢,看完後悔沒學醫!
    有句古話說,「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 用現代語言翻譯過來,意思大概就是:學醫作為職業既可以賺錢養活生命,也可以救濟別人,並且學有所成醫術精湛的話,可以成就名聲。我們都知道,我國兩千多所高等院校開辦的大學專業種類,是各種各樣、數不勝數的。在這其中,不乏一些是令人喜歡追捧的熱門專業,這些專業裡,醫學類專業也一直備受看好,是熱門專業之一,很多人都喜歡報讀。醫學專業有什麼好處?醫學生羅列的這些要點,看完後悔沒學醫!
  • 可以上985非醫學專業分數,卻要上雙非醫學院,這些學醫的笨嗎?
    醫學院校錄取分數高一直持續了這麼多年,很多網友一直不鼓勵考生學醫,對於鼓勵學醫的文章,很多網友都是吐槽多於鼓勵,但考生們還是前赴後繼,踴躍地投入到學醫的大軍當中,尤其是很多雙非醫學院校,臨床、口腔等實力強的醫學專業錄分超過很多985、211的非醫學專業,很多人就不明白了,明明可以上
  • 學醫還是讀師範?兩個地位尊崇職業,孩子到底該怎麼選?
    大家都知道,有些職業的收入很高,例如軟體工程師或電子工程師等等,只不過雖然收入很高,可是社會地位卻幾近於無,畢竟「996」、「007」的工作強度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因此有很多家長都在糾結到底讓孩子學醫還是去讀師範。小編想說的是,其實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孩子的分數,選哪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能不能考上!如果已經決定想要讓孩子去念師範類院校,倒是相對容易,可醫學院的錄取分數普遍卻是較高的。
  • 學醫為什麼要5年和8年這麼久?知道答案後你還想學醫學嗎
    每年高考結束,都要面臨填志願,不管大家選什麼專業,我都想說:我是不會勸你們學醫的!畢竟學醫要麼8年要麼5年,這麼長的時間線你覺得值得嗎?學醫(本科)為什麼要5年?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醫學是最尖端的學科,全國有五分之一的博士都是學醫的。另一方面也是與國際接軌,國外都是5年制。
  • 浙大醫學院"巴德年班"有個奇怪規定:醫學博士班本科不學醫
    對於想學醫的考生來說,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巴德年班」絕對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焦點。「巴德年班」據稱是「浙江最難考的一個班」,每年招生分數穩居浙大榜首,學生需一口氣讀滿8年,然後直接拿博士學位。  但令人驚訝的是,近日有考生詢問:為什麼這個掛在醫學院下的「巴德年班」,前4年不學醫?記者向浙大求證,果然,該校明文規定:「巴德年班」的學生,入校前4年可以在全校任選一個本科專業就讀,但不能選醫學!
  • 學醫到底是不是入坑,什麼樣的人適合學醫呢?
    高考結束了,錄取工作也已經結束了,大家要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了,有很多同學要去學醫,但是你真的了解學醫嗎?你對醫學生的日常了解多少,醫學生的未來你了解嗎?有人說:男不學醫,女不學護;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雖然不是那麼嚴重,但是學醫還是要好好考慮,看自己是不是適合。首先是醫學的課程設置,醫學不同於其他的學科,醫學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很抽象,在大一發的課本比高一還多,而且每個科目都是要考的,比如免疫、生化、微生物、細生、顯微形態學、有機、近代史------這都是醫學生要學的,而且要學好。
  • 醫學教授告訴你什麼人能學醫
    問題1:醫學學科專業較多,如果你幫孩子填報志願,你要選擇什麼專業?教授A:看孩子的天賦,天賦高的,建議學習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天賦一般,學習臨床醫學;天賦非常一般的,則最好不要學醫。教授B:我會選擇臨床醫學。
  • @猶豫的你,學醫or不學醫,鍾南山院士給了重要建議
    讓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學子對醫學、對醫生這一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7月29日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現有的醫護人員數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希望更多年輕人願意學醫希望同學在選擇時能夠選擇學醫這條路為更多的老百姓造福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填報志願時間
  • 「最難學」的四個專業,學著累死累活,建議收藏,畢業就是金飯碗
    但大家不知道,有一些難度大,學起來難的專業學起來累死累活,可是畢業就是個金飯碗!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臨床醫學(學業重,學期長):很多人不知道學醫的學生到底有多辛苦,還有網友給出了數據參考,四大名著的字數都不到100萬字,但是生理醫學的數據在80萬字,生化和內科還有外科的醫學書都在100萬字以上,這些書裡的知識點都是要背的,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
  • 有人說學醫的人看不起學護理的人,真的是這樣子嗎?
    有人說學醫的人看不起學護理的人,真的是這樣子嗎?錢先生當時寫這本書時,國內可能還沒有護理專業,所以,學醫的看不上學護理的也就沒上榜。但我們卻可以得知,文化人之間的看不起,是司空見慣的事。魯迅先生講「文人相輕」,看來我們要改做「文化人相輕」了。醫生產生很久後,護理這門學科還遲遲未出現。最早的護士叫看護,也就是聽醫生的吩咐,照醫生的指示辦事。
  • 都說「醫藥不分家」,高考到底該選擇學醫還是學藥?
    可是,醫藥真的不分家嗎?學醫和學藥,真的是一回事嗎?高考到底應該選擇學醫還是學藥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在學習內容上,在大一階段,學醫和學藥,確實沒有太多的區別,因為大一階段的醫學專業和藥學專業,主要都是為了打基礎,學習的都是一些公共課。但是,學醫和學藥的大學生,進入大二之後,專業課上就逐漸呈現出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