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漢疫情,奮戰在第一線的都是最受尊敬的白衣天使。醫生這個行業,無論是在平時和特殊時期,都是極其受人尊敬,也是不可或缺的職業。
學醫難嗎,很難!醫學院流傳著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雖然有玩笑的成分在內,某種程度上也確實說明了學醫的難度。
學醫的難度在於兩點,首先是要學的東西太多。醫學生和普通大學生相比,要學的書本大概是普通大學生的2倍左右,這勉強能接受。
但學醫和普通專業不同,學醫的每本書沒有重點,也就是說一本書全是重點,全部要記下來。不是一本書這樣,每門課,每本書都是這樣。
學醫五年本科期間,前四年基本上一直都處於背背背的狀態。第五年開始實習,五年本科畢業就能當醫生了嗎?完全不是!
臨床專業本科畢業基本沒醫院要,一般都是去醫藥公司和醫療器械公司了,自然也不會從事醫生這個行業。
想當醫生,最少要讀研,那就再加3年,這是底線了,碩士可以說是三甲醫院醫生的最低學歷。其實就算你本科畢業有醫院接受,也一樣要經過規培,同樣也是三年,還沒有碩士畢業證,所以學醫必須讀研。
畢業後進入醫院,等升到主治醫生可以獨立給病人診斷時,基本上都是30歲開外了。換句話說,學醫30歲之前一直是在投入,到30歲之後才會有產出。且收入並不高。
而其他職業,至少要比醫生早3年進入職場,無論是在收入上還是職業發展上,前期幾乎所有的職業都碾壓醫生這個職業。
但學醫也並非一無是處,僅僅靠情懷和榮譽支撐,學醫也有切切實實的好處。
1. 醫生的後期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是三甲醫院的醫生,其收入絕大部分要高於同學歷的公務員或者教師。退休後也還會有醫院返聘。收入上還是有保障。
2. 醫生的職業穩定性非常高。無論社會出現什麼情況,都不會影響到醫生的前途和命運。,相對於企業的不穩定性,醫生基本上沒有什麼生存壓力。更沒有什麼35歲失業的風險。
3. 醫生的人際關係相對簡單。醫生同事之間既沒有利益衝突,也不太需要看領導眼色。唯一的麻煩就是職稱評定,但這個在其他行業也一樣存在。
4. 醫生的社會地位高,且成就感強。社會地位高就不用說了。特別是升到主任醫生這個級別,各種出診,會診會讓醫生極有成就感,也非常容易建立自己的人脈和社會關係。
總之,醫生是一個先苦後甜的職業。大學學習異常的艱苦,遠超過其他專業。對學歷的要求也非常高。
醫生的培養周期長,行業壁壘也高,這就決定了醫療資源總體上的稀缺性。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醫療資源也遠未達到飽和,更不要說我國這麼大的人口密度了。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即使是普通醫療資源總體上依然是稀缺的,至於優質醫療資源,那就更寶貴了。畢竟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醫生,沒有十年八年的臨床經驗,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當然,醫生這個工作也是強度非常高,需要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遇到特殊情況,更是身不由己,這是份極其特殊的職業。
據統計2018年我國醫學生畢業生60萬,但僅10萬從醫,轉行高達83%;據Lancet雜誌研究分析了我國2005年至2015年培養了470萬名醫學專業畢業生,而醫生總數只增加了75萬,轉行率高達84%。
綜上,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一定要事先了解醫學生的學習艱苦和從醫的大致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堅持下來,而不是半途而廢。對自己和社會都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無論如何,醫生這個職業是未來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有志於當醫生的同學,只要有恆心能堅持下來,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