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的「實體+」、京東的實體店,大佬們的風向你可懂?

2020-12-16 金融之家

文 | 金融之家 芳華

金融之家(ID:jrzjcom)4月13日訊,「實體是我們的根本,要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來幫助實體的生長。」4月11日,在義烏召開的第九屆中國通訊營銷行業年會上,面對臺下來自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的從業者,萬達網絡科技集團(下稱「萬達網絡」)商業發展中心總經理許建偉如此描繪他眼中的未來零售業。

萬達網絡的話音剛落,4月12日,劉強東突然宣布:將在全國開設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中國每個村都將覆蓋。

京東打響實體店第一槍

雖說主營是快消品,但3C數碼、家電、服飾、家居等幾乎所有品類都可擺樣和代下單,甚至金融理財。這哪是便利店,是京東線下的創新綜合體,是赤裸裸打響了京東實體店的第一槍。

這次出手,京東便利店將採取加盟的模式,但不收任何加盟、培訓管理費,只收取小額的保證金。

資質要求也很低,只要有營業執照即可。劉強東的意思很清晰,歡迎加盟京東便利店,但服務和質量必須嚴格要求和管控。

假一罰十,所有的京東便利店售賣的商品必須100%保真!進貨只需在京東掌柜寶下單,由京東物流全程送貨,並鼓勵全部從京東進貨。

萬達要做「實體+網際網路」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萬達宣布進軍O2O電商領域,並在第二年成立萬匯網,主打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電商模式。然而,和很多實體走向網際網路的企業一樣,最終失敗。

到了2015年,飛凡開放平臺的定位為萬達打開了真正踏入實體與網際網路接軌的大門。近期,萬達更加明確其「實體+網際網路」的定位,通過提供全套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幫助實體商業轉型。

基於線下實體,將網際網路視為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重要工具,是萬達第一次理清實體商業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進而成立萬達網絡,被人們認為是萬達架構的第四次轉型。

以飛凡為例,目前已有7000多實體商業項目及6萬多品牌加入飛凡開放平臺,實現智慧場景打造、大數據運營等網際網路轉型。

萬達的「實體+網際網路」具體化為四個特點:

第一,場景即產品,消費不來自於人們的某一單一需求,而是在實體環境下的綜合需求;

第二,用戶即流量,改變以運營產生用戶及交易的模式,在實體場景中在線連接的用戶就是流量,就能通過數據匹配對其進行針對性服務;

第三,硬體即連接,傳統網際網路時代,需要通過網頁才能發生連接,而現在,連接不再只產生在屏幕,而是無處不在,wifi、停車場智能閘機、餐飲店排隊機、支付pos機都會成為人們的數據連接,讓商家知道消費者是誰,他的需求是什麼;

第四,數據即商業,場景中誕生的數據都會成為用戶的標籤,而指導商家的經營與服務。

大佬們有更大的圖謀?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實體逆襲電商,已經不是簡單的實體與電商的對立,非此即彼,而更多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膠著態勢。

一方面,BAT都在積極滲透線下,希望在線上流量和市場蛋糕進入瓶頸時殺入線下攬客,擴大市場份額。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京東投資了永輝超市,著力打造京東到家;阿里和蘇寧走到了一起,阿里喵街也開始從杭州推向更多城市。

另一方面,為實體代言的飛凡,隨著飛凡商業聯盟成員不斷增加,實現智慧化運營的3000+實體大秀了一把肌肉,交出120億元銷售額的亮眼成績單,並讓用戶愛上「線上逛街」。

傳統企業未來要如何善用自己的線下資源獲得流量、顧客、粉絲,實現轉型升級與盈利提升,以及如何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及理念,最終實現整個實體行業的強勢復甦,讓商業回歸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正道。

殊途同歸,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無論線上線下,都要著力解決消費者不斷攀升的對品質和體驗的核心需求。當網際網路平臺的「網際網路+」遇上海量實體的「+網際網路」,誰能在這輪新變革中脫穎而出?具體到不同實體行業,該如何因地制宜去擁抱開拓?

實體經濟都是競爭之本、發展之基。服務又是影響和推動實體經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實體經濟的服務上來後,自然能夠跟電商並駕齊驅。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會怎樣。藏在農村漲價、賣假貨的人永遠想不到,今天要革他們命的不是有關部門,而是京東或其它電商。

相關焦點

  • 馬雲新零售實體店即將開業:這是走京東、萬達的商業模式嗎?
    電商衝擊了實體店,而新零售即將衝擊純電商;歷史即將重演,一場大海嘯即將席捲純電商領域。當然,這裡並不是危言聳聽,這一切的改變源自於顧客需求的改變,這一切的改變更源自於科技的日新月異。「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 蘇寧京東剛剛聯手入主萬達,張近東就放話要和京東「幹一架」!
    兩位科技大佬之間的一場口水戰,也引來了眾多網友圍觀,即使已經過去了五年多時間,依然有網友在轉發劉強東的這條微博,並詢問雙方增速情況。這些都是題外話,時間過去太久,而打臉也不是稀奇事兒,畢竟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約也都不了了之了。
  • 當京東夫人遇上萬達夫人,誰是真正的女王?答案一目了然
    自古以來都是美女配英雄,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縱觀如今商界的各位大佬,雖然自己的妻子很少會被曝光,但是無一例外都是非常賢惠、支持丈夫的女強人。現如今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女生的夢想都是想嫁入豪門,就連一些大牌女明星也不能脫俗,相信大家都知道嫁入豪門意味著什麼?
  • 萬達電影攜手京東 跨界戰略合作版圖再擴張
    9月28日,萬達電影聯合京東同時對外發布消息,公布雙方已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金秋觀影季」,與萬千影迷相約2020年電影國慶黃金檔,攜手助力影院復興。雙方集合各自優勢資源,重磅推出「京東PLUS萬達超級電影卡」,主推「全年19.9元,電影隨心看」的會員特權,用戶將同時享有京東PLUS會員權益,以及全國600餘家萬達影城的優惠觀影權益。
  • 實體店的寒冬什麼時候才可以過去?巨頭們的責任心在哪裡
    雞蛋3毛錢一斤,土豆2.5毛一斤,胡蘿蔔0.9毛一斤,雞翅4.9元一斤……看到這些,相信很多做生鮮行業的實體店主已經坐不住了,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本想著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遇到了疫情的影響,只要自己扛住身心的壓力就可以見到雨後的彩虹,沒想到,疫情是扛過去了,但是卻遭到了各大巨頭的掠奪式進攻。
  • 第玖生活分享:線下實體店發展趨勢?實體店如何轉線上運營?
    線下實體店怎樣轉線上運營?今年實體行業的發展趨向?伴隨著2020年電子商務法的落地式,促使原本錯亂不堪入目的電子商務還是進入了規範性時期,這也給了如今的實體店一絲喘氣之機了。儘管不清楚零售業能否邁入春季,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看來實體店的確邁入了一個轉暖的機會了,這是為什麼呢?非常簡單,由於如今新零售早已是變成了一種行業趨勢了!
  • 2020年大量實體店倒閉!罪魁禍首不是馬雲:市場兩極分化才是元兇
    電商的興起對實體店確實有很大的衝擊,但隨著市場的變化,電商給實體帶來的衝擊越來越小了,因為現在電商由於運營成本上漲,也開始大量的倒閉,電商的優勢已經不再。那麼實體店倒閉到底是有何引起的,最近跟幾位經營實體生意大佬溝通,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 京東家電的「萬店」計劃...
    每個不甘寂寞的電商人都在深夜偷偷置頂了「調戲電商」為啥今年京東家電開1萬家線下專賣店,其實閆小兵有著更遠大的「小目標」——營銷服務這件事上,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最近,京東與蘇寧在家電3C領域的你來我往可謂攪得電商圈這一潭春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在網上買手機和實體店買手機,到底哪個更好?答案被正式確認
    以及線下實體店購買,那既然如此,在網上買手機和實體店買手機,到底哪個更好?在淘寶京東等平臺買手機,相較於實體店,有三大優勢,第一個優勢,大家都知道,手機的款式特別多,如果我我們去線下實體店購買的話,可能比較容易買到一些新款的手機,但是一些用戶評價很好的老款手機,卻很難找到,二是網上的發貨會更加的便捷,三是由於各種成本的限制,網上的手機價格總會比實體店低一點,經常還會各種各樣的優惠,這樣看來,在電商平臺購買手機,確實要比實體店好的多,
  • 萬達酒店與京東聯手 打造IP酒店互探跨界空間
    讓兩人流連忘返的酒店,是8月18日才亮相於寧波的萬達美華酒店|京東京造酒店,這是萬達酒店及度假村與京東聯合打造的首家IP酒店。兩大巨頭湊在一起,各自有何打算?這種跨界合作項目,對尋求輕資產戰略轉型的萬達酒店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兩巨頭的跨界算盤跨界合作,並不是新鮮事。但對京東來說,涉足酒店業是第一次,對萬達酒店來說,打造IP酒店也是第一次。
  • 京東接盤萬達,強東與健林的算盤會否破產?
    昨天,騰訊領頭並攜手融創、蘇寧和京東斥巨資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14%的股份。2017年,曾經許願實現1個億小目標的王健林就像是上方谷中的司馬懿:5月,萬達失去大馬城項目;6月,萬達被證監會排查授信風險,隨後遭遇「股債雙殺」;年底,萬達網科又被爆出裁員幅度超過50%。
  • 實體零售企業復工難?京東攜10萬+實體店掀起「線上復工」潮
    與他們一起轉戰線上復工的還有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山東長清卓航店店長魏吉星以及大量專營門店的員工們,憑藉羚瓏系統,全國200多家電腦數碼專賣店推出了「閉店不謝客,線上不打烊」的創新銷售模式。通過新通路京東便利GO小程序的快速對接,新通路幫助越來越多線下中小門店在疫情期間積極展開了線上銷售。
  • 【探究】線上渠道崛起之際 家電實體店將該如何生存
    關鍵在於線上像淘寶、京東日漸壯大,加上後續來的拼多多們的出現,線上銷售大增使得線下門店客流逐漸減少。傳統家電經銷商們面臨著有史以來巨大的挑戰。 商業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家電實體門店如何打破客流量瓶頸呢?這是實體門店繞不過去的問題。那麼在此情況下,家電實體店該怎樣生存下去呢?
  • 逆勢成長案例:兩年開1100家實體店 用有質感的低價商品擊退淘寶京東
    名創優品經營化妝品、香水、太陽鏡等近萬種日用小商品,售價在10—50元間,在關店風潮席捲各地,零售實體店完蛋的網際網路變革之下,它用兩年時間開了1100家,僱用14000名員工,被吳曉波稱為「本年度來最引人注目的逆勢成長案例」。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自從電商行業出現之後,實體行業的發展就受到一定負面影響。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 電商對實體店鋪衝擊不小,對取代實體店鋪嗎?
    一、線上電商模式已經確立,標準化產品在線下銷售比例會越來越少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線上電商平臺已經確立,消費者線上購買習慣從每年雙十一銷售額不斷創出新高就能看到結果。首先,電商無店鋪租金成本,國內電商在稅收、雜費方面也遠遠低於實體店;其次,電商之間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為吸引消費者,提高在平臺上的權重,增加曝光率,電商的價格越來越透明,毛利率越來越低,對比實體店,電商整體顯示出巨大的價格優勢。
  • 「探究」線上渠道崛起之際 家電實體店將該如何生存
    而且像是溫水煮青蛙那樣,不是一下子把線下實體門店殺死,而是一天比一天難過的折磨著。關鍵在於線上像淘寶、京東日漸壯大,加上後續來的拼多多們的出現,線上銷售大增使得線下門店客流逐漸減少。傳統家電經銷商們面臨著有史以來巨大的挑戰。商業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家電實體門店如何打破客流量瓶頸呢?這是實體門店繞不過去的問題。
  • 實體店:穿龍袍不一定是太子,你與新零售隔著什麼?
    隨著「新零售」成為熱詞,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紛紛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店,許多傳統的實體店便開始歡呼雀躍,覺得風水輪流轉,自己實體店的春天終於來了。然而我卻覺得,穿龍袍的不一定就是太子。你的實體店與新零售之間,可能還隔得很遠。其實最早在我腦海裡能詮釋「新零售」三個字含義的,還就屬盒馬鮮生了。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在日本,曾有個機構做過相應的調查,享受逛的樂趣,是日本消費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實體店便宜」。
  • 蘇寧紅孩子、京東便利店、阿里無人超市,哪個可以加盟?哪個好?
    亞馬遜近來一直都在大力推動實體店,2016年斥資137億美元收購實體店--美國全食超市,此外,還開設了數十家實體書店和快閃店。2016年底,蘇寧開始了它的線下母嬰用品大賣場,取名蘇寧紅孩子,目前已經幾十家開張,上百家在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