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起源與派別

2020-11-23 東方網

伊斯蘭教是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紀初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中國舊稱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指順從安拉(中國穆斯林亦稱真主)的意志。為穆罕默德所創。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東南歐;以西亞、北非、南亞、東南亞一帶最為盛行。現約有信徒7~8億。

穆罕默德出身於麥加古來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沒落貴族家庭。自幼父母雙亡。12歲時隨叔父和商隊到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帶經商,接觸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對當時的阿拉伯社會和國際環境也有所了解。後為麥加富孀赫蒂徹去敘利亞經商,並於25歲時同她結婚。赫蒂徹的堂兄是個基督教的學者和流行於半島的「哈尼夫」一神論思想的傳播者。穆罕默德受其影響,40歲時,經常到麥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潛修冥想。在阿拉伯歷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啟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從而開始了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

起初,他傳教的範圍只限於至親好友。612年,才開始向麥加的居民公開傳教。他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是獨一無二的。他勸導人們歸順並敬畏安拉,止惡行善。反對崇拜多神和偶像。宣稱伊斯蘭教是自古以來正統的宗教,他自己是這個宗教的最後一位使者,受命於安拉,傳布伊斯蘭教。其使命是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安拉之道」。他提出禁止高利貸,買賣公平,施濟貧民,善待孤兒,奴隸贖身,制止血親復仇,實現「和平與安寧」等改良社會的主張,激起了阿拉伯半島的勞苦大眾對伊斯蘭教的嚮往和期望。伊斯蘭教影響的日益擴大,遭到多神教徒,特別是部落貴族、富商和其他宗教首領的種種阻難,甚至直接危及他的人身安全。

622年,穆罕默德宣稱自己受到安拉的「默示」,動員大多數穆斯林離開麥加遷往麥地那,在當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繼續傳教,從而進入一個將宗教和政治、經濟、軍事結合在一起的新時期。他打破穆斯林間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界限,號召所有穆斯林,不分種族、部落和家族,團結一致貫徹「穆斯林都是弟兄」、「你們要一同抓緊安拉的準繩,不要分裂」等原則,建立起以穆罕默德為首,包括艾卜·伯克爾、歐麥爾、艾卜·歐拜德、奧斯曼和阿里等為領導核心的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以先知兼政治、軍事領袖的身份,發號施令。同時,建立清真寺,逐步規定了一些必須遵行的禮拜、齋戒等宗教制度。針對當時出現的社會問題,陸續作出一系列關於經濟、政治、法律的規定,並提出有關倫理道德等方面的主張,以政教合一的組織對當時的阿拉伯社會實行全面的改革。他先後向阿拉伯半島各部落以及阿比西尼亞、埃及、波斯、拜佔廷等地派遣傳教使節,擴大自己的影響。

630年,他率領1萬多人攻佔麥加。以艾卜·蘇富揚為首的麥加貴族迫於形勢,改信了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宗教、政治的權威。隨後,穆罕默德下令清除克爾白神殿中的偶像,並將麥加定為伊斯蘭教的宗教中心。631年末,半島各部落相繼歸信伊斯蘭教,政治漸趨統一,麥地那成為新政權的政治首都。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領10多萬穆斯林到麥加進行了一次經過改革的朝覲,史稱「辭別朝覲」。他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宣布「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同年6月穆罕默德病逝。至此,伊斯蘭教已初步形成。

穆罕默德逝世後,遷士派(隨穆罕默德遷往麥地那的麥加人)和輔士派(在穆罕默德生前入教的麥地那人)在哈裡發問題上意見分歧,雙方都認為自己這一派的人最有資格擔任哈裡發。最後經過協商公推艾卜·伯克爾為第一任哈裡發。這是伊斯蘭教內部分歧的最初反映。

656年,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被害,阿里繼任哈裡發,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但包括當時敘利亞總督伍麥耶族的穆阿維葉在內的一部分人,拒不承認阿里的哈裡發地位,並以為奧斯曼報仇為由,對阿里興師問罪。於是,雙方發生戰爭。657年,在隋芬之戰中,勝利明顯地屬於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對方以《古蘭經》裁決的和談要求,阿里隊伍中約有1200人堅決反對,從而脫離了阿里的領導,形成哈瓦利吉派。

661年,阿里被一名哈瓦利吉派信士所殺。穆阿維葉自立為哈裡發,建立了伍麥耶王朝。但鬥爭仍在進行,並逐漸形成伊斯蘭教的兩大派:擁護阿里的一派稱什葉派(意為宗派),另一派為遜尼派(意為遵守聖訓),最初,這是一種政治派別,後來,發展成為宗教派別。

遜尼派承認四大哈裡發都是合法繼任者,因此獲得歷代哈裡發國家的扶植而廣泛流傳,自稱正統派。世界上穆斯林多屬遜尼派。它在神學思想方面有兩個著名的支系,一為經典派,在探討教義時重經典明文;一為意見派,在注意經典明文的同時,側重個人見解。該派又因對教法問題的觀點不同而出現了許多教法學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乃斐學派、馬立克學派、沙斐儀學派、罕百裡學派。

什葉派只承認阿里及其後裔才是合法的繼任者。稱其為伊瑪目,並以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什葉派內部的分歧,而分裂成為栽德派、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並且在以後的發展中,各派又分化出許多小派別。什葉派現分布於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拉伯半島西南部等地。

哈瓦利吉派主張哈裡發由穆斯林公選,平均分配戰利品,土地歸穆斯林公有等。該派因不斷遭到哈裡發國家的鎮壓,幾近滅絕。現在阿曼、阿爾及利亞、桑給巴爾等地流行的艾巴德派被認為是該派的一個支派。

伍麥耶王朝末期還出現了一個新的派別──穆爾太齊賴派。因為他們的唯理主義,被認為是脫離了伊斯蘭教的正統。該派認為「《古蘭經》是受造之物」;「安拉的獨一性,只有將神的德性當作力量和智慧才能成立」;人可以依據安拉賦予的能力,辨別善惡,創造自己的行為;「命人行善,止人作惡」是穆斯林的義務。穆爾太齊賴派以其唯理主義觀點探索全部宗教問題,其「意志自由」的主張,曾經一度得到阿巴斯王朝哈裡發馬蒙等人的推行而得到發展。

此外,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思想也在伍麥耶時代開始出現。後逐漸形成伊斯蘭教的蘇非主義派別。

近代伊斯蘭世界遭到了殖民主義的侵略、奴役和掠奪;侵略和反侵略,壓迫和反壓迫的鬥爭,促使伊斯蘭教出現了具有不同政治、思想傾向的派別和復興伊斯蘭教的運動。

18世紀出現於阿拉伯半島內志復古主義的瓦哈比派(即清淨派),是近代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的先驅。該派主張恢復穆罕默德的「正教」,宣稱「回到《古蘭經》去」,強調聖訓的作用,反對崇拜臥裡(聖徒)及其陵墓,堅持嚴格的「信主獨一」,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

19世紀初,瓦哈比派曾一度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了阿拉伯半島的政權,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後被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軍隊所滅。但瓦哈比派的宗教思想在阿拉伯世界和南亞次大陸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902年以後,瓦哈比派又在阿拉伯半島重建政權。並於1932年正式定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繼起的是泛伊斯蘭主義運動,為19世紀中葉阿富汗人哲馬魯丁·阿富哈尼所首創。主張全世界穆斯林在一個共同的哈裡發領導下聯合起來,擺脫歐洲的統治與控制,建立一個超國家、超民族、超地域的世界伊斯蘭大帝國。但這一運動漠視下層群眾的利益,有礙民族國家獨立的進程,結果為行將滅亡的奧斯曼帝國哈裡發所利用而失敗。

19世紀末,在西方資本主義影響下,伊斯蘭教的改良主義運動興起。主張在伊斯蘭教的基礎上按照歐洲資本主義的方式來改革伊斯蘭社會;力圖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伊斯蘭教的傳統結合起來;用現代的教育制度代替伊斯蘭教的寺院經堂教育;用資產階級共和國代替伊斯蘭教的哈裡發制度;用資產階級的世俗法律代替教法中的民事和刑事法規等,使伊斯蘭教適應新的社會條件。

改良主義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埃及的現代主義者穆罕默德·阿布杜。印度以新文化運動為中心的改良主義者伊克巴爾、艾密爾·阿里。土耳其的凱末爾所領導的世俗主義宗教改良運動,於1922年廢除蘇丹制度,1923年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國,1924年最後廢除哈裡發制度。至此,伊斯蘭教的改良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伊斯蘭教的改良主義運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泛伊斯蘭主義的組織。同時,為恢復伊斯蘭教原始教義的原教旨主義派別也有所發展。


相關焦點

  • 梵蒂岡稱伊斯蘭教取代天主教成為最大宗教派別
    梵蒂岡稱伊斯蘭教取代天主教成為最大宗教派別 2008年03月31日 12: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澳大利亞媒體31日報導,梵蒂岡當天宣布,伊斯蘭教已經取代天主教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派別。
  • 伊斯蘭教的起源和猶太教
    本文考證了伊斯蘭教創立之前猶太教在阿拉比亞的傳播情況,並從伊斯蘭教的傳教活動、教義和各種儀式、規定、禁令等方面,探討了猶太教對其產生的影響。   *    *    * 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是以阿拉伯的社會現實作為出發點的,是對阿拉伯的部落宗教的真正革新。
  • 「原創」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者有什麼關係?
    一、三教的基本發展過程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個宗教有同一個起源,都原生於中東地區,首先是最早形成文化體系的猶太人,他們將中東的歷史傳說加入民族思想提純後產生了民族性宗教,即猶太教,猶太教是排外的宗教,只在族內傳教,不向族外傳教。
  • 資料:伊斯蘭教遜尼派
    遜尼派  遜尼派(Ahl a1—Sunnah) ,英文名:Sunnite 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稱「遜奈與大眾派」,自稱「正統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與什葉派並稱為不同的兩大政治、宗教派別。
  • 清代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門宦制度是什麼樣的?
    導語:清代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門宦制度是什麼樣的?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除具有中國伊斯蘭教的基本特點之外,教派門宦較多便是其最主要特點,其中清代形成的門宦制度,又是這一地區伊斯蘭教最具獨特的地方。甘寧青地區是我國伊斯蘭教教派與門宦的主要發源地。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相繼形成為三大教派、四大門宦及其40多個支系門宦。甘寧青地區的各大教派及門宦派別,基本都是清代形成,均屬伊斯蘭教的最大派別遜尼派,並遵行哈奈斐教法學派的土張。這些派別的教義教理大同小異,只是在宗教修持和宗教禮儀方面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既不影響根本信仰,也不違反教理教法。
  • 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起源歷史
    言歸正傳,中年的穆罕默德,終於遇到了一個更大的轉折點,他老婆赫蒂徹同撫養自己的叔叔阿布在同一年逝世(619年),這個也是現在伊斯蘭教曆的「悲痛之年」。就是這樣,穆罕默德把「克爾白」裡360個多神神像全部毀掉,伊斯蘭教和其他大型宗教的早期有著共同的特點,拒絕崇拜雕刻的偶像,然而伊斯蘭教又是維持這一傳統最好的,直到如今,這個四四方方的石頭建築也是所有穆斯林禮拜、朝覲的中心,這是先知的「克爾白」,也是安拉的「克爾白」。
  • 速記英語admiral,別再死記硬背,起源和伊斯蘭教有關
    admiral的起源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他忠心的門徒阿布貝克(Abu-Bekr)即被冠以「繼承者」的名號,而拋棄了自己原來的頭銜「忠信者」。
  • 伊斯蘭教的由來,你知道多少?
    伊斯蘭教和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一詞,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在我國稱為「回教」,舊時也稱「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初,由阿拉伯半島麥加人默罕默德所創立的一個「神教」。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你了解多少
    小編注意到新聞中的「復活節」、「伊斯蘭」都與宗教有關,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宗教中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
  • 中國五大宗教派別,如果是你,會選擇信什麼教?
    在中國,大家公認的有五大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其中除了道教,別的教別都是從他國引進。那麼,回到今天的主題。如果讓你選擇,會信什麼教呢?道教主要歷史遺蹟:洛陽上清宮、武當山、白雲觀、青城山等道教道教道教道教伊斯蘭教由7世紀中葉從阿拉伯傳入中國的伊斯蘭教,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也帶有了中國特色。中國先後有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10個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獨特的穆斯林文化對信教之人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原來起源密不可分
    今天簡單講解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有什麼關係?這三個宗教創立的時間相差很遠,但其實他們有同一個源頭有一樣的真神,是有親戚關係的。那麼就先從最古老古猶太教說起,古猶太教起源18世紀誕生於今天的以色列一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信奉古猶太教之前,這群人就稱為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的信仰叫做律法書,基督徒稱為舊約聖經,為了方便下面就統稱為猶太人。那麼猶太教是怎麼產生的?
  • 世界歷史:伊斯蘭教的起源與阿拉伯人的崛起(三)
    此後小亞細亞被突厥人逐步佔領,伊斯蘭教因此擴展到了小亞細亞。而失去了小亞細亞的拜佔庭帝國從此更加衰弱,這個原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東羅馬帝國,現在幾乎只剩下了巴爾幹半島上的領地。在阿拔斯王朝的東部,另一些皈依了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則佔領了阿富汗,並深入印度河流域,佔領了印度的西北部,建立起了包括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的伽色尼王朝。從而把伊斯蘭教擴展到了印度河流域。
  • 此人和父親反對伊斯蘭教,後來卻成了遜尼派的頭,還建立了大帝國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至今有兩大派別:遜尼派和什葉派,其中遜尼派的穆斯林人數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是伊斯蘭教第一大派別。其實,遜尼派起初在伊斯蘭教內部並不佔絕對優勢,是穆阿維葉讓其成為了第一大派別。
  • 伊斯蘭教帝王史:成就了'世界級宗教,孕育了倭馬亞帝國
    當時阿拉伯人在選擇穆罕默德繼承人的時候主要按照地域分為兩個派別:首先就是麥加派穆斯林,他們認為穆罕默德本來就出身於麥加貴族古萊西部落,並且從小就在麥加長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他們認為繼承人必須由古萊西部落的人擔任。
  • 伊斯瑪儀派:一支現代化的伊斯蘭教派
    [摘要]有一支伊斯蘭教的派別,他們的教長生於瑞士日內瓦,身著西裝,住在法國,哈佛大學畢業,先後兩次娶了漂亮的歐洲姑娘為妻,熱衷慈善事業。這個特立獨行的伊斯蘭教派就是伊斯瑪儀派。霍梅尼的形象很符合一般人心目中伊斯蘭教長的氣質但並不是所有伊斯蘭教的教長都是這般。
  • 派別影響巨大!
    眾所周知伊朗在經歷了伊斯蘭革命之後,整個國家與人民都信奉了伊斯蘭文化,雖然阿拉伯國家主要信奉的宗教也是伊斯蘭教但是這其中人民的民族卻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伊朗國家是由波斯人、亞塞拜然人和庫德人組成的,而阿拉伯國家都是阿拉伯民族的人構成,人民民族的不同差異很大,此外即便是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伊斯蘭教中也有很多派別與分支,是不能夠一概而論的,所以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關係並不好。
  • 伊斯蘭教發展:2020考研歷史學衝刺考點
    年迫使十字軍主帥「」獅心王查理」籤署休戰條約,十字軍保有從提爾到雅法的沿海地帶,內地和耶路撒冷屬於薩拉丁的轄區,基督教徒享有朝拜耶路撒冷的權利   馬木路克王朝(1250-1517)艾伊貝克建,亦稱奴隸王朝,外籍奴隸出生的將領在埃及建立的軍事寡頭統治,蓋拉溫收復了被十字軍佔領的全部領土,1517年為奧斯曼土耳其徵服   阿爾及利亞:阿格拉布王朝(800-909)首都開拉萬被視為第四個伊斯蘭教聖地
  • 猶太教的起源
    猶太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神教,其教義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被視為後兩者的起源宗教,作為最早的一神教,猶太教在教義上與後世一神宗教有著一些差異,而猶太教的起源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今天本文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猶太教的起源,之後再為大家分析猶太教與其他一神教的差異。猶太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宗教,主要內容是有關於猶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其教義與基督教相似,尊崇上帝。他的起源源自亞伯拉罕的幼子以撒,猶太人與上帝立約的同時,猶太教也應運而生。上帝賜福於以撒,使他的後人能夠建立古以色列王國。
  • 了解一下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背後的歷史」!
    了解一下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背後的歷史」!第2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它還有一個名稱稱之為回教,回教創建於公元七世紀初,創始人為穆罕默德,他40歲的時候,宣布自己受到天啟,被安拉選為使者,傳播一種新的宗教名字為伊斯蘭教,當時在62年由於受到貴族的反對和迫害他從麥加遷到了麥地那,建立了一個宗教社會組織,在630年他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沒有想到在632年6月8日不幸去世,當時回教的基本信息主要概括為信阿拉
  • 資料:伊斯蘭教什葉派
    什葉派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是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