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某寫字樓內,創作者「吃姐」是個地道的重慶美女 記者 鄭旭鵬 攝
「吃著乾鍋牛蛙,眼盯泡椒雞雜。抽兩口中華,幹掉啤酒兩紮。老闆,老闆,再拍一盤黃瓜」,念完這首詞,不知道你餓沒餓,反正我是餓了。12月24日,85後重慶美女郭美,用重慶美食改編的15首詩詞,一經發布便被網友爭相轉載。這些「葷素」混搭的詩詞中,重慶美食又有著怎樣的韻律?
早餐
豌雜小面碗中,多放蔥,無奈冬天易冷,還有風。蛋煎餅,要薄脆,熱烘烘。自古會吃的人,最輕鬆。——《相見歡 吃吧》
與大多重慶人一樣,郭美的一天也是由一碗小面開啟,「小面簡單明了,看似粗狂,卻凝聚了重慶人對味覺的追求,也切合當下季節,冬天雖冷,但一碗熱騰騰的小面,總讓吃貨暖烘烘。我覺得,重慶人對小面的依賴,就體現在這些習以為常的細節中。」
午餐
午飯就要吃沙縣,店千變,吃不厭。辣油一澆,抄手千裡香。餐餐肉絲要魚香,有木耳,更酸爽。——《江城子 午餐》
郭美是名都市白領,由於工作日繁忙,她對午餐的要求比較隨意。「其實,這幾乎是重慶人對午餐的一貫要求」,郭美說,午餐承接了她上午和下午的工作,從外來的沙縣小吃,到隨意的紅油抄手……偌大的重慶城,每個「卡卡角角」都有隱匿的美食。
晚餐
毛肚送春歸,鵝腸迎春到。已是鴨血香豆腐,猶有肥牛俏。俏也蒜蓉醬,還有香油料。待到酒足飯飽時,你在叢中笑。——《卜算子 火鍋》
看完這首《卜算子》,是不是想馬上衝進火鍋館?「重慶人吃火鍋,最好是一大桌人,甚至是幾大桌人,猜拳,喝酒,才能越吃越有味。」40歲的劉飛是重慶人,目前從事餐飲行業,走南闖北多年,在他心裡,無論什麼美食都無法超越重慶火鍋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故事
那些為吃而狂的日子
昨日下午,記者在南坪一座寫字樓,見到了郭美,簡單的馬尾、黑框眼鏡,她的外號「吃姐」名號在網上響噹噹。「我是個典型的吃貨,突發奇想把重慶美食放進詩詞裡」,在郭美的詩詞中,有好幾首表達了對吃的欲望。她說,在自己的學生階段,這些重慶「大餐」總是很難吃到。一群同學總會商量著湊錢,約時間去海吃一頓,重慶的卡卡角角都被他們翻了個底朝天。
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中模表示,「雖音律不合,但有創意,看過之後有重慶的感覺和味道。」
記者 談書 鄭旭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