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裡不得了,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達2萬首

2020-12-03 上遊新聞

「風雅頌,尊前湧,醉渝州,且聽巴山情滿大江流……」一首《相見歡·醉渝州》,道出了一位老人的滿腔情懷。

近日,重慶出版社出版了詞集《巴三長短句》。這是江津文學史上首部公開出版的詞集,為江津這座「中華詩詞城市」再添濃墨重彩一筆。

江津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詩聖杜甫十三世孫、南宋進士,有「剛直御史」之稱的詩人杜莘老、北宋文學家範景仁晚年都遷居於江津,蘇軾長子蘇遠也曾寓居江津。

據初步統計,歷代《江津縣誌》收錄的詩詞作品和江津歷史遺址遺蹟上鐫刻的詩詞作品已多達2萬首。

江津首部詞集

收錄84歲老人近150篇詞作

江津首部詞集《巴三長短句》的作者巴三,本名周國堂,重慶江津人,現已84歲高齡。

周國堂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和語言文字工作,擅長古典詩詞,風格清新流暢,自然樸實,著有《青春作伴》《青春延長線》《青春碎片》 等作品。

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周國堂一直把推廣國學國語當作自身使命。他曾主編了四川省一百一十所師範學校共用的《普通話訓練教程》。此外,周國堂還先後導演和主演了《年青一代》《雷鋒》《日出》等十餘部大型話劇。

周國堂在晚年仍筆耕不輟,先後著有數百首古今詩詞。此次面世的詞集《巴三長短句》就是從他歷年所寫詞中輯選而成,語言乾淨而凝練,富有張力與彈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董小玉在為周國堂作品所作序言中高度評價:「閱讀者可從書中真實地感受到作者的『格物致知』精神,體會到作者生命的熱烈、人性的亮色、視野的高遠、境界的光芒,可謂是一位知識分子用心、用情、用智慧的吟唱!」

《巴三長短句》分為卷首詞、議論篇、勵志篇、友情篇、其他篇以及卷尾詞等六個部分,收錄以浪淘沙、滿江紅、清平樂等傳統詞牌為名的近150篇詞作。

「中華詩詞城市」

江津詩詞作品已多達2萬首

近年來,江津區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大力培育詩詞文化繁榮的土壤和條件,努力壯大詩詞創作人才隊伍,詩詞文化已成為江津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2019年7月,江津獲評全國首個「中華詩詞城市」。

史料記載,詩聖杜甫十三代孫、南宋著名詩人杜莘老寓居江津葬於江津,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南宋著名詩人王十朋等紛紛來此留下詩篇詞賦。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在江津留下詩詞20首,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江津留下詩詞46首……

這些年來,江津區挖掘整理了江津長江水下蓮花石上的詩詞作品,江津歷代方志上所記載的詩詞作品,一大批地方文獻上的詩詞作品,江津歷史遺址遺蹟上鐫刻的詩詞作品,江津部分名門望族譜諜上詩詞作品等,有不少新發現。

比如,搜集到清代重臣曾國藩為江津詩人李嗣元(李春甫)詩集《日慎齋詩草》作的序,曾國藩向清廷請旨旌表(向朝廷請旨表彰的意思)的江津女詩人李默仙的詩作,清代著名巴蜀文人王侃寓居江津時刊行的詩集《白巖詩存》。

據初步統計,歷代《江津縣誌》收錄的詩詞作品和江津歷史遺址遺蹟上鐫刻的詩詞作品已多達2萬首。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相關焦點

  • 萬首詩詞詠嘆無錫 乾隆蘇東坡是這裡的常客
    萬首詩詞詠嘆無錫 乾隆蘇東坡是這裡的常客 來源:現代快報編輯:張愛紅2017-03-17 08:31分享 摘要:作為詩詞「盛產地」的無錫,古往今來留下了許許多多描繪當地的詩詞,許多文人墨客都到過無錫並借景抒情,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到位於無錫惠山的寄暢園,並留下了不少詩篇,而蘇東坡到無錫惠山後
  • 他被稱文盲皇帝,一生只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成絕世名句
    但要說到詩詞歌賦這一方面,很多人就會立刻想到有「詩帝」之稱的乾隆爺了。 南唐後主李煜被稱為「詞帝」,可他的作品就遠遠抵不上乾隆了,一生4萬首多首作品,幾乎堪比整本《全唐詩》了。
  • 「中華詩城」春節現誦讀熱潮 詩詞文化浸入百姓生活
    董卿在節目中介紹重慶奉節。主辦方供圖中新網重慶2月14日電(羅永皓)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春節期間在央視晚間黃金檔熱播,「品經典詩詞,過文化大年」已成為「中華詩城」重慶·奉節的時髦潮流。奉節憑藉傳統詩詞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多次登陸這場詩詞文化盛宴,再度喚起奉節百姓對古詩詞文化的熱情,也向全球觀眾展示了「好山好水好風光,有詩有橙有遠方」的獨特魅力。「能背幾首詩?成為現在奉節百姓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看見小孩時頻率最高的問題之一。」夔州詩詞學會理事湯傳舉在春節《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熱播期間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詩詞文化已成為奉節家庭教育文化的一部分。
  • 這裡是重慶!
    這裡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這裡的紅巖精神永放光芒這裡,是重慶 山水之城,行穩致遠「路長知水性,山轉見渝州」山嶺層疊之間,兩江匯合之處便是重慶這裡江河縱橫,水網密布仿佛喧囂浮華從不與自己相干她的美是厚重的白帝城素有「中華詩城」的美譽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大量詩篇
  • ​巴渝古詩詞傳承盛典舉行 《早發白帝城》等10首被評為「重慶...
    書寫重慶的古詩達近萬首今年6月至10月,重慶日報推出「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全媒體系列報導,採訪團隊遍訪全市38個區縣(自治縣),挖掘史料,實地尋訪,推出36個整版共計16萬字的報導,梳理出近萬首重慶古詩。這是重慶首次以區域為視角對巴渝古詩詞進行全面梳理報導,也是一項規模宏大的傳統文化傳播普及工程。
  • 文人墨客筆下的浙江各地 這些詩詞你可熟悉?
    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火遍大江南北,是不是也激發了你對詩詞久違的熱情?自古詩詞歌賦就是表情達意的最佳方式,多少千古名句流傳至今,其中也有不少詠頌浙江各地的 名篇佳句。小編為11個地市各搜集了幾篇,看看你是否熟悉這些描寫家鄉的詩詞……★杭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古人對於杭州很是偏愛,關於杭州的詩詞也是不勝枚舉。
  • 江西廬山,一座藏在文人墨客詩詞裡的「網紅」名山
    於是便想到古人獨特的表達方式,他們往往將自己對一方天地的鐘愛寄託於詩詞之中,如蘇軾寫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也讚美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起廬山,可真是古代人眼中的一座「網紅」山,許多文人都曾去那裡打卡、寫詩。
  • 多位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何都選這裡?
    武侯區機投鎮這片土地,因處於成都之西南,得益於美麗的浣花溪(現為清水河)清流的滋潤,是古代成都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居住、遊樂較集中的地方,故花林坊、別苑等古蹟眾多,盛及數代,但由於明末的戰亂,當今幾乎難尋那些古蹟的蹤影,只有通過有關歷史記載來考察它們的遺蹟。
  • 飽受蚊子追逐之苦 古代文人墨客詩詞曲賦中的記錄
    [摘要]古代許多文人墨客,也飽受蚊子「追逐」之苦,他們留下的詩詞曲賦中,記載了他們被「追逐」的情況。「三伏涼夜好,清風吹滿懷。時方愛露生,鳴鏑一聲來。」杭州詩人葉城的這首《譙蚊詩》,讓古往今來的人讀之都身同感受。
  • 古人詩詞中的重慶,一起來感受巴渝古韻之美!
    渝中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慶城。作為重慶母城,渝中半島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積澱,留下過眾多文人雅士的足跡。這裡自古就是重慶進出川北的咽喉要地,在夏商時期,為濮人(商周古民族)居住區。風景優美,自然人文景點眾多,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眾多詩篇。
  • 古代的文人墨客為何愛逛青樓?流連煙花柳巷之間竟有這麼多的用意
    縱觀古代各種文人墨客的逸聞趣事,但凡在詩詞辭賦上有點成就的,基本上都和青樓有著或多或少的瓜葛,幾乎逛青樓成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必修課」,因此現在人們普遍把這些文人墨客歸為縱情聲色的好色之徒。柳永其一、青樓是文人墨客提高創作水平的交流場所。在青樓未被定義為妓院之前,主要是描述那些富麗堂皇樓宇的,也代指大戶人家,比如魏晉時期「南開朱門,北望青樓」,這裡就代指富貴的象徵。
  • 10歲能背詩詞五百首……《中國詩詞大會》重慶三對「親子家庭...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10月27日晚,《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重慶賽區總決賽在「中華詩城」奉節拉開序幕,311名詩詞愛好者在白帝城精彩角逐,既有單槍匹馬的選手,也有組合形式的「親子檔」選手,一起上陣盡展詩詞風採,傳播家庭誦讀詩詞的文化氛圍。
  • 重慶,不只是國內第一網紅城市,還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詩意名城
    說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她多橋多霧,她重麻重辣,她燈火璀璨,她豪氣沖天……她是「紅巖精神」起源地,是巴渝文化發祥地,小吃、美女、火鍋,通通都是她的標籤。作為中國西部最具色彩的內陸城市,重慶無疑是最突出的,她的變幻莫測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都賦予了這座城市無限的魅力。重慶除了是「山城」,是「霧都」,是吃貨的天堂之外,這個中國第一的網紅城市,在古代也是特別的受歡迎,是歷代文人墨客鍾情之地,不計其數的華美詩篇,將重慶的山、水、城廓等詩意的勾勒出來,令重慶不僅更加迷人,還更富氣韻。
  • 宋朝沒有詩仙、詩聖,但嶽飛、陸遊等人也留下了不少詩詞佳作
    但實際上,宋朝雖然武備落後,但也的確有不少仁人志士留下了許多慷慨激昂的詩詞佳作。首位當推舉抗金名將嶽飛公元1127年,從東北地區南下的金兵滅亡了北宋王朝,並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繼位的宋高宗趙構不得不遷都東南,建立了偏居一隅的南宋。
  • 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讀《斷腸集》三
    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其實不僅是才女,每個女子都期待一場美好的愛情的。才女可以用詩詞或其他作品將這種期待表現得格外美好。我之前推送過的才女作品中,還沒有表現這種期待的。不能坑人。「初合雙鬟」有幾種解釋:1、指剛成年;2、指婦女結婚。
  • 《中國詩詞大會》帶火重慶奉節 宅家也能遇見詩和遠方
    「楊柳那個青青江水平,聞郎那個江上唱歌聲……」在3日晚央視CCTV-1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節目中,來自「中華詩城」重慶奉節的百行團選手胡紅引用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的詩詞進行創作吟唱。
  • 4萬首隻有1首被編入教科書,小學生都會背
    說出來可能你不相信,在人們清理了故宮之後,發現乾隆的詩作共有4.5萬首以上,這是什麼概念呢?乾隆一共活了88歲,一年365天,也就是說乾隆一共活了32120天,這如果從乾隆出生的那一天算起,每天寫一首,寫一輩子還不夠4.5萬首,所以乾隆大約每天都得寫詩,而且一天還不止寫一首,如此對文藝的追求,實在是讓人敬佩啊!
  • 文人墨客與建盞間的浪漫 不過詩詞百字
    皇室貴族和名流千古的文人雅士,皆是當時資深茶客,對於建盞和茶有著深度研究,他們所創作的詩詞,對於建盞的研究發揮著重要作用。有關建盞的記載並非詳盡,宋徽宗的《大觀茶論》、蔡襄的《茶錄》、祝穆的《方輿勝覽》等中有明確記載,但字數相加也不過幾百字而已。
  •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留下的佛頂骨舍利就在這裡……
    這裡是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它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在南京有句老話說的好: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嶽飛抗金故壘、摩崖石刻、弘覺寺塔、鄭和文化園等,吸引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