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尊前湧,醉渝州,且聽巴山情滿大江流……」一首《相見歡·醉渝州》,道出了一位老人的滿腔情懷。
近日,重慶出版社出版了詞集《巴三長短句》。這是江津文學史上首部公開出版的詞集,為江津這座「中華詩詞城市」再添濃墨重彩一筆。
江津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詩聖杜甫十三世孫、南宋進士,有「剛直御史」之稱的詩人杜莘老、北宋文學家範景仁晚年都遷居於江津,蘇軾長子蘇遠也曾寓居江津。
據初步統計,歷代《江津縣誌》收錄的詩詞作品和江津歷史遺址遺蹟上鐫刻的詩詞作品已多達2萬首。
江津首部詞集
收錄84歲老人近150篇詞作
江津首部詞集《巴三長短句》的作者巴三,本名周國堂,重慶江津人,現已84歲高齡。
周國堂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和語言文字工作,擅長古典詩詞,風格清新流暢,自然樸實,著有《青春作伴》《青春延長線》《青春碎片》 等作品。
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周國堂一直把推廣國學國語當作自身使命。他曾主編了四川省一百一十所師範學校共用的《普通話訓練教程》。此外,周國堂還先後導演和主演了《年青一代》《雷鋒》《日出》等十餘部大型話劇。
周國堂在晚年仍筆耕不輟,先後著有數百首古今詩詞。此次面世的詞集《巴三長短句》就是從他歷年所寫詞中輯選而成,語言乾淨而凝練,富有張力與彈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董小玉在為周國堂作品所作序言中高度評價:「閱讀者可從書中真實地感受到作者的『格物致知』精神,體會到作者生命的熱烈、人性的亮色、視野的高遠、境界的光芒,可謂是一位知識分子用心、用情、用智慧的吟唱!」
《巴三長短句》分為卷首詞、議論篇、勵志篇、友情篇、其他篇以及卷尾詞等六個部分,收錄以浪淘沙、滿江紅、清平樂等傳統詞牌為名的近150篇詞作。
「中華詩詞城市」
江津詩詞作品已多達2萬首
近年來,江津區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大力培育詩詞文化繁榮的土壤和條件,努力壯大詩詞創作人才隊伍,詩詞文化已成為江津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2019年7月,江津獲評全國首個「中華詩詞城市」。
史料記載,詩聖杜甫十三代孫、南宋著名詩人杜莘老寓居江津葬於江津,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南宋著名詩人王十朋等紛紛來此留下詩篇詞賦。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在江津留下詩詞20首,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江津留下詩詞46首……
這些年來,江津區挖掘整理了江津長江水下蓮花石上的詩詞作品,江津歷代方志上所記載的詩詞作品,一大批地方文獻上的詩詞作品,江津歷史遺址遺蹟上鐫刻的詩詞作品,江津部分名門望族譜諜上詩詞作品等,有不少新發現。
比如,搜集到清代重臣曾國藩為江津詩人李嗣元(李春甫)詩集《日慎齋詩草》作的序,曾國藩向清廷請旨旌表(向朝廷請旨表彰的意思)的江津女詩人李默仙的詩作,清代著名巴蜀文人王侃寓居江津時刊行的詩集《白巖詩存》。
據初步統計,歷代《江津縣誌》收錄的詩詞作品和江津歷史遺址遺蹟上鐫刻的詩詞作品已多達2萬首。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