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何寧願死守城市寄居籬下,都不願回農村耕田種地?

2020-12-04 鄉村關中

#農業農村農民#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各地農村都在大力加快推進鄉村城鎮化發展進程,把原來分散居住的農民戶慢慢地往一個村莊集中居住,加快農民生產生活各方面的配套設施建設,通過這樣的方式建設美好新農村,從而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那麼,農村不斷加快城鎮化建設,農村剩餘勞動力怎麼辦呢?其實,在當下的農村,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現在的農村,我們不管走到哪個地區的哪個農村,就是逢年過節村莊街道上的人都稀稀啦啦,且越來越少,那平時就更少了。農民種地不賺錢,無法實現脫貧致富,種地無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良好收入,於是,進城打工就成了農民首當其衝的選擇。

事實上,農民通過進城打工不斷增加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在城市裡買房購車,慢慢就不再回到農村老家,基本上就告別了農村生活;而另一部分進城務工的農民發展受阻,年老時還不得不回農村耕田種地。實際上,這樣就很好地實現了農村人口的群體性分流。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都不願意再回到農村,這樣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剩餘的農村勞動力都在城市務工、創業,或從事其他工作。現在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各行各業迅猛發展,給年輕農民提供了良好的施展才華的舞臺,且隨著他們工作技能和為人處世能力的提升,年輕農民正日益融入城市社會,特別是新生代農民。那麼,他們還有必要返回農村耕田種地嗎?

我們實事求是地說,農民工在城市裡的工作崗位比在農村耕田種地更加體面,就算他們在城市幹著繁重的體力活,受盡城裡人的百般刁難,甚至蔑視,但獲得的勞動報酬要比在農村種地高出不知多少倍?在這樣的生活選擇面前,大多數外出打工的70後、80後、90後農民工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每月拿著高薪,在城市裡買車買房,持續發展,還把孩子接到城裡上學,實現更優質的生活。

更何況常年在外打工,農民思想認識提高,視野得到開闊,生活圈擴大,開放繁華的城市生活與封閉落後的農村生活,年輕的農民朋友自有選擇。還有些農民工在城市務工,即使發展得很不如意,可他們一直都「寧願死守這座城市看盡城裡人的眉高眼低,都不願意再回到農村耕田種地」,他們不甘心、不服輸,再努力拼搏追趕,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

從某種程度來說,當前的農村已經沒有太多太大的發展空間,耕田種地收入微薄,也沒有良好的就業機會,很多年輕農民在90年代末都沒分到地,至今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也就只能進城務工謀生。可是,農民進城務工隨著年齡增大,技能缺失,就不能繼續留在城市務工,不得不回到農村依靠自己務工積攢的收入,在農村發展經濟農作物種植,或發展養殖業,發展農村手工藝加工業,發展小型餐飲業等,這些行業對返鄉農民工來說,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如果這些行業農民朋友都不願意做,那就繼續耕田種地生產糧食,畢竟,農民的本職工作就是生產糧食,幹老本行,容易上手,風險小,自己做起來還順手。事實上,農村社會真正發展到這個階段,種糧的農民就很少了,根本不存在何去何從的說法。

共同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原創作品,珍惜碼字者辛苦奉獻,打賞點讚也是一種美德和優良習慣。

相關焦點

  • 在農村種地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回農村種地,這是為什麼
    尤其是農村人,傳統觀念比較強,家裡出了個大學生,在村子裡說話都有分量些,受人矚目。種地在村子裡會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農村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白領、骨幹,讓孩子走仕途,不願孩子繼續「下愚」下去。打從我記事以來,父母經常訓斥我,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修地球」,就只能與泥巴打交道,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就……。
  • 田園生活為趨勢,成功人士都想種地,為啥年輕人卻不願回農村呢?
    我國是農業大國,自古以來對於種地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可以說種地就是我國的立根之本。 現在不像以前,大多數的人對在農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反而是一些成功人士更加喜歡回歸田園生活。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以前在農村,要是誰家地多,就很有面子,甚至感覺這家就是有錢人。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
  • 農民都回農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
    原因就是他們比農民過得好,從幾千年的發展史來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從事最繁重體力勞動的農民或者農牧民,他們都是生產製造最底端的那一層,然而他們又是最重要的,試問,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又能離開農民這一階級,農民的地位,文化素養確實不怎麼高,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今日的中國,農民佔到了9億之多,農民的力量偉大吧!
  • 日本人寧願待在農村種地,不願在大城市生根,你羨慕不來
    我們都知道,農村種地是一個很辛苦,收入卻不是很高的職業,需要經過常年的勞作,才能換取幾十斤的糧食,還有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樣的詩句,雖然很多中國健壯的青年,都會選擇外出打工,但是在日本卻正好相反,日本人寧願待在農村種地,也不願意去大城市發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農村人為何不願意種地?有城市人想種地怎麼辦?解決辦法來了
    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種植糧食作物,然而還有部分農戶的土地閒置荒蕪,幾年都沒有耕種了,新時代之下,農民不願意在田間勞動了嗎? 近幾年,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很多農民面臨的經濟壓力還是不小。因為現在的物價水平普遍比較高,農戶家庭開支也逐年增加,贍養老人,醫療費用,子女教育等等。另外,農村人現在還要考慮建房和購房,這些都需要很大資金,依靠種地根本不能滿足需要了,因此年輕農民選擇將老人和小孩留在農村,自己外出打工掙錢。
  • 以前農民種地使用的工具,在農村都漸漸消失了!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機械化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就比如種地以前都是自己播種,自己撒化肥,自己收穫等,現在全都可以靠農機工作,這也讓很多人認為種地不掙錢,都去打工。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被農機代替的工具,不知道你還認識不!
  • 耕地資源荒蕪,為何當前種地的年輕人很少,農民:不能讓他們種
    眾所周知如今隨著農村人口逐漸往城市流動,很多農村人已經非常少了,因此很多農村也隨著人口的流矢成為了空心村,從而導致了我國農村耕地資源浪費非常嚴重。而且如今還在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普遍年齡偏高,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叔,還有些兩翼斑白的老人。而本該接替的年輕人卻一個也看不見。
  • 大學生都要回農村種地?放棄高薪工作?真實情況到底……
    又一年開學季,又一年畢業季,我們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部分選擇留在一線城市去打拼,去追夢,而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回老家,選擇了農村,這到底為什麼呢?最近國家大力支持返鄉創業,而我們的大學生有著充分的知識儲蓄,除了能在一二線城市發揮著作用,其實我們大學生還可以回到三四線城市,幫助我們的農民老百姓,當然不是真的種地,而是把所學知識用到農業上,幫助我們的老百姓學會如何將我們種的地升值,由於以前教育工作受限,很多老百姓並未完成學業,而外出打工,最終回到家鄉選擇了種地,但種植方法很傳統,並不能將土地達到效果最大化,
  • 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靠什麼維持生計,老農說出實情
    農民象徵之是一種踏實本分,自古以來,農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通過種地來維持生計。通過付出辛勞汗水收穫糧食來填飽肚子,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裡到處出現了隔荒的現象,真令人很不理解,感覺很奇怪,農民不種地依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 90後的農村年輕人都不會種地,以後城市人吃什麼,值得思考
    現在農村種地的人基本上都是50後和60後的人,90以後根本就沒人會種地了,許多城市人看不起農村人。假如農村人不種地,城市人能吃什麼?特別是在動蕩的年代,糧食就是硬通貨幣。農村其實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就是90後的農村人現在基本上都不會種地了。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地,年輕人不願意種地?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靠種田,根本不能養活家庭。
  • 目前對農民的扶持越來越多,為何農村種田的人越來越少?
    農村80後90後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在學校的讀書到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可以接父母的班種田的時候,又迎來了我國的經濟建設高度發展的時候,城市工業化建設正需要他們,於是他們適應時代的召喚,便進入城市打工掙錢。由於這一批農村青年人,在城市打工,根本沒有在農村種過農田。種田的基本常識性知識都不懂得,也根本種不好農田。他們的家庭,又需要他們掙錢補貼家用,只有靠他們在城市打工掙錢,補貼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 農村有人說,今年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怎麼回事?
    年過完了,天氣也漸漸變暖了,冰雪消融,萬物復甦,轉眼農民又要開始一年的忙碌了,對於經常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年的糧食產量,所以,每年種地前夕,也會根據一些俗語來預測一下新一年的天氣,以便對新一年的種植做些安排。
  • 農村「怪現象」,農民守著大片耕地,卻需要買菜吃
    近年來,農村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很多農民守著大片耕地,但在日常生活中,卻需要買菜來吃。這種「怪現象」,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簡直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因為農民耕田種地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這樣的事情,卻真真實實的發生了,這是為何?
  • 農村建房講究「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有何含義?
    導讀:農村建房講究「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有何含義?在農村裡,對於農民來說,建房子是大事情。當手頭富足了,有餘錢了,農民朋友第一個想法就是建房子。但是農村人蓋房子其實講究是很多的,因為之前農民蓋房,房屋可以自己設計,朝向、選址等都由自己來把關,選擇多了,每個人都想給自己選個最好的。其實,農村老話很多和居住環境有關係的。這也反映出農民對房屋建造的重視程度。接下來小編就給你講一句關於農村建房講究的俗語——「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接下來我們看看是何含義。
  • 在農村,有4大難題一直困擾農民,老農很無奈,很多家庭將會面對
    現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不說都是小康家庭,但在國家的幫扶下即便再貧困的家庭都可以保證衣食無憂,只要能稍稍努力點加上國家相關補貼生活上基本都能過得去,以前的農村生活可不如現在,而隨著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新的難題也嘗嘗困擾著農村人,因為人們的要求逐漸提高,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嚮往新事物,不知不覺為自己增添了很多煩惱
  • 為什麼非洲人寧願挨餓也不願種地,渴著也不打井,看完終於明白
    都知道相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裡是非常窮的,再加上常年的戰亂,是特殊的天氣氣候,使這裡更加的貧困。在非洲每年大約有400萬人餓死,更別說那些處於飢餓的人們有多少了,了解非洲的朋友都知道,他們每天都會去很遠的地方打水,也不會在自己的周邊打上一口井,你說他們懶嗎?其實人家還跑去很遠的地方打水。有什多人問:為什麼非洲人寧願挨餓也不願種地,渴著也不打井?看完終於明白。
  • 廣東學霸鄒子龍:北大畢業不顧反對回農村耕田,時隔9年如今怎樣
    導語:人們眼中的科學家和很多社會精英都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當然也有少部分,高材生他們並不是從事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職業,而是選擇做農民。廣東學霸鄒子龍,北大畢業回農村耕田,時隔9年,現狀成這樣!,他成為了一名農民,開創了一片有機農場!
  • 如今農村人不願種地會餓死人嗎?
    由此可見,你所說的「農村人不願種地」的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是不會餓死人的。也許你不願意種地,同時,也沒有種地,但你不能說別人也不願意種地。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已經超過十億,在這十億農村人口當中還是有人願意種地的,哪怕是只有十分之一的農村人口願意種地,其糧食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因此,不必為吃飯問題擔憂。
  • 農村老人說,明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什麼意思?
    雖然手裡的農活停下來了,但是農民操心的事情同樣不少,畢竟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一年裡的主要收入都來自地裡的莊稼,今年南方多個省份先後遭遇了颱風和乾旱,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減產,所以很多農民已經關心起明年的年景來。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還積累了一套預測年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