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為何不願意種地?有城市人想種地怎麼辦?解決辦法來了

2020-12-15 騰訊網

近些年以來,我國許多農村地區興起了新熱潮,大片土地栽植樹木,看不到糧食,許多農民種樹掙了錢,發了家。

如今,在農村的公路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片土地上沒有一點莊稼,而是栽植了大量苗木,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種植糧食作物,然而還有部分農戶的土地閒置荒蕪,幾年都沒有耕種了,新時代之下,農民不願意在田間勞動了嗎?其實不然,農民擱荒土地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

1、糧食價格不高,經濟效益低。

我國糧食價格一直很平穩,沒有出現太大的漲價現象,許多農民就會對糧食生產失去興趣。在過去農民通過土地種植收穫的糧食能夠滿足生活需求,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糧食的價格不見增長,那麼農村人通過糧食種植已經不能滿足家庭的生活需要,於是許多農村人選擇外出打工來增加經濟收入。

2、糧食種植成本增加。

糧食價格非常穩定,這沒有錯,可是農業種植所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卻在不斷上漲,農業種植成本在不斷增加,農民種糧的收益在減少,於是很多農戶便放棄了農業生產。

3、農戶日常開支不斷增加。

近幾年,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很多農民面臨的經濟壓力還是不小。因為現在的物價水平普遍比較高,農戶家庭開支也逐年增加,贍養老人,醫療費用,子女教育等等。另外,農村人現在還要考慮建房和購房,這些都需要很大資金,依靠種地根本不能滿足需要了,因此年輕農民選擇將老人和小孩留在農村,自己外出打工掙錢。而留守農村的老人小孩沒有足夠的能力搞種植,寧願土地荒蕪。

4、農戶的家庭教育影響。

農戶的家庭教育影響,也是導致農村人缺乏種糧積極性的原因之一,有很多農村人經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在城市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要當農民,沒有出息。因此,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多不願意留在農村發展,很多人已經失去了農業生產的技能,他們常年生活在城市,也很少回農村。

農村人擁有土地資源,卻不願意種地,那麼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夠調動農民搞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呢?

通過土地流轉可以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率和土地價值,農村居民可以將閒置的土地流轉給農業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開展土地種植,從而獲得土地流轉費用,這樣做可以提高農村土地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農村土地閒置荒蕪等問題。

面對今年這種特殊情況,世界各地已經開始重視糧食生產了。在我國國家,因為人口多,人均土地資源比較少,如果讓農戶留在農村經營幾畝地度日也不現實,因此,怎樣合理利用農村土地資源非常重要。我國農業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留在農村的農民也要轉變為新農民。

另外,有一部分嚮往農村生活的城市人,也可以讓他們去農村承包土地,經營土地,還可以有效避免農村土地撂荒的現象。

相關焦點

  • 90後的農村年輕人都不會種地,以後城市人吃什麼,值得思考
    現在農村種地的人基本上都是50後和60後的人,90以後根本就沒人會種地了,許多城市人看不起農村人。假如農村人不種地,城市人能吃什麼?特別是在動蕩的年代,糧食就是硬通貨幣。農村其實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就是90後的農村人現在基本上都不會種地了。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地,年輕人不願意種地?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靠種田,根本不能養活家庭。
  • 農民為何寧願死守城市寄居籬下,都不願回農村耕田種地?
    現在的農村,我們不管走到哪個地區的哪個農村,就是逢年過節村莊街道上的人都稀稀啦啦,且越來越少,那平時就更少了。農民種地不賺錢,無法實現脫貧致富,種地無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良好收入,於是,進城打工就成了農民首當其衝的選擇。
  •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我告訴你,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只有100元左右的養老金,不夠養老的,按現在的物價水平100元左右的養老金,哪夠養老的?農村老人每月買零藥都需要100元左右。所以說在農村有些60歲的老人還在種地呢。
  • 在農村種地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回農村種地,這是為什麼
    尤其是農村人,傳統觀念比較強,家裡出了個大學生,在村子裡說話都有分量些,受人矚目。種地在村子裡會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農村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白領、骨幹,讓孩子走仕途,不願孩子繼續「下愚」下去。打從我記事以來,父母經常訓斥我,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修地球」,就只能與泥巴打交道,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就……。
  • 日本人寧願待在農村種地,不願在大城市生根,你羨慕不來
    我們都知道,農村種地是一個很辛苦,收入卻不是很高的職業,需要經過常年的勞作,才能換取幾十斤的糧食,還有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樣的詩句,雖然很多中國健壯的青年,都會選擇外出打工,但是在日本卻正好相反,日本人寧願待在農村種地,也不願意去大城市發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未來鄉村如何能振興
    我是三農扶貧達人團成員組成員大紅人,關於這個話題今天我來談談自己的見解希望能給大家起到參考性建議:1、國家正在都現在農村存在的現象進行宏觀調整:根據目前很多農村出現年輕人不願意種地、還有很多地方出現的空心村等問題進行宏觀調控和對振興鄉村的扶持力度、現在我國成功的加入RCEP這對我國農業發展是重大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
  • 真實中國農村:「80後」不會種地 「90後」不提種地
    全家5口人,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孫子,10畝地全靠老張一人打理,「不指望種地致富,也就掙倆活錢兒。」  像他這樣的情況在村裡比較普遍。  村民李成,74歲,前年做完手術後才不下地的,12畝承包田交給兒子李文獻侍弄,「不是兒子想種,是他身體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沒啥手藝,只能在家種田。」李成說。
  • 俗諺:農夫不使勁,餓死世間人。如今農村人不願種地會餓死人嗎?
    由此可見,你所說的「農村人不願種地」的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是不會餓死人的。也許你不願意種地,同時,也沒有種地,但你不能說別人也不願意種地。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已經超過十億,在這十億農村人口當中還是有人願意種地的,哪怕是只有十分之一的農村人口願意種地,其糧食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因此,不必為吃飯問題擔憂。
  • 袁隆平喊你回家種地,並非無的放矢,種地沒你想的那麼不堪
    對於袁隆平的話,大家自然是非常尊重的,但是對多數農村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他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到外面闖蕩,想辦法留在城市。很明顯,袁隆平的話和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馳。但是,作為國家農業科學院院士的袁隆平,格局和眼界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喊年輕人回農村種地,也肯定不會是只讓年輕人重蹈長輩的覆轍,而是讓年輕人回到農村,發展科技化農業,一些有遠見的人已經認識到了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商機。
  • 農村有些人既不打工也不種地,整天打牌,都是哪些人?哪來的錢?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飛速,不僅城市,農村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再為了溫飽問題而擔憂,村裡面的茅草屋、破舊的瓦房變成了嶄新的樓房,很多村裡也修通了公路,人們生活娛樂方便了很多,不過雖然如今農村富裕了,但是村裡面的人也少了,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空心村」。
  • 農村下一代人還會和現在那麼多人種地嗎?
    農村下一代人還會和現在那麼多人種地嗎?肯定比現在的少,下面從兩方面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意願。1.收益低。80.90年代,應該是種地最火熱的時候,只要有塊地,都種滿了糧食,能種三季的不種兩季,能種兩季的絕不種一季。那時候打工潮剛剛興起,很多年輕人仍然選擇在家務農或者幫助父母種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打工以其收益更高、選擇更多樣的優勢取代收益低下、更辛苦的種地而成為社會主流,越來越多的年輕青壯外出打工,也使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大部分只剩下老弱婦孺。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
  • 糧食價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卻又不願意流轉土地,這是為什麼?
    年紀大的老人看著荒廢的土地,心裡十分難過,但是卻又沒有任何辦法,因為自己種不了,而子女不願意種。但是現在農村裡面,大家對於土地的態度,雖然不種,但是也不流轉,為什麼會這種選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現在農民種糧確實收益比較低下。如果是小規模的種植,一家只有幾畝地的話,在家裡種一年的糧食,可能最後的收益比不上在外面打工兩個月的收入。
  • 農村有些人不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打麻將,他們哪來的錢?
    不過在農村還有一些年輕人,他們既不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打麻將,他們哪來的錢呢?農村有些人不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打麻將,他們哪來的錢?說實話這類人每個村都是有的,整天在農村就不幹好事,要麼打麻將,要麼就是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要說他們哪來的錢,其實多數都是偷雞摸狗得來的。
  • 現在農村大片田土無人耕種,究竟是什麼原因不種地了
    多年以前大家都搶著種田好多產糧食,這近十年來,我每次回家都看到大片大片的農田丟荒,經我了解的情況,一個是很多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了,留守在家的四十多歲以上的都忙著走村串戶做裝修掙錢,據說裝修工一天300到500元的收入,而那些年老體弱的老人家,幹不動了,體力有限。
  • 耕地資源荒蕪,為何當前種地的年輕人很少,農民:不能讓他們種
    眾所周知如今隨著農村人口逐漸往城市流動,很多農村人已經非常少了,因此很多農村也隨著人口的流矢成為了空心村,從而導致了我國農村耕地資源浪費非常嚴重。而且如今還在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普遍年齡偏高,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叔,還有些兩翼斑白的老人。而本該接替的年輕人卻一個也看不見。
  • 田園生活為趨勢,成功人士都想種地,為啥年輕人卻不願回農村呢?
    我國是農業大國,自古以來對於種地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可以說種地就是我國的立根之本。 現在不像以前,大多數的人對在農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反而是一些成功人士更加喜歡回歸田園生活。
  • 農民在家務農,種地的收入能夠在城裡買套房嗎?
    我們村裡大概有500多戶人,真正在縣城全款買房的仔細算算也就七八家,還是十幾家都是分期付款的,全款買房的這幾家不外乎都是做了十幾年生意,並且做得都一帆風順的人,另外那十幾家買房的也都是各種做些小生意,買房的動機都很簡單,都不是為了居住,都是想著以後孩子去城市上學,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麼情況
  • 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靠什麼維持生計,老農說出實情
    農民象徵之是一種踏實本分,自古以來,農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通過種地來維持生計。通過付出辛勞汗水收穫糧食來填飽肚子,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裡到處出現了隔荒的現象,真令人很不理解,感覺很奇怪,農民不種地依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 農村添人不增地,為何分地這麼難?
    近幾十年來,我國農村的土地幾乎沒有怎麼大動,不管是添人還是減人,土地都是不變的。但是農村土地一直遵循著「30年土地不變」的願則,給那些想分地的人一頭冷水。那為何分地這麼難呢?2、由於歷史原因,一小部分人土地比較多,這批人不支持分地。這也造成了開展土地調整的難度。
  • 誰來種地?怎麼種地?農企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答案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近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其中在穩定糧食生產、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等段落中多次提到了「土地託管服務」,此外還將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農村重點改革任務之一,這讓許多涉農企業再次看到方向。有相關從業者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一號文件中提到這種服務,能夠在土地流轉政策不好推進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業規模化生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