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以來,我國許多農村地區興起了新熱潮,大片土地栽植樹木,看不到糧食,許多農民種樹掙了錢,發了家。
如今,在農村的公路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片土地上沒有一點莊稼,而是栽植了大量苗木,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種植糧食作物,然而還有部分農戶的土地閒置荒蕪,幾年都沒有耕種了,新時代之下,農民不願意在田間勞動了嗎?其實不然,農民擱荒土地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
1、糧食價格不高,經濟效益低。
我國糧食價格一直很平穩,沒有出現太大的漲價現象,許多農民就會對糧食生產失去興趣。在過去農民通過土地種植收穫的糧食能夠滿足生活需求,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糧食的價格不見增長,那麼農村人通過糧食種植已經不能滿足家庭的生活需要,於是許多農村人選擇外出打工來增加經濟收入。
2、糧食種植成本增加。
糧食價格非常穩定,這沒有錯,可是農業種植所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卻在不斷上漲,農業種植成本在不斷增加,農民種糧的收益在減少,於是很多農戶便放棄了農業生產。
3、農戶日常開支不斷增加。
近幾年,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很多農民面臨的經濟壓力還是不小。因為現在的物價水平普遍比較高,農戶家庭開支也逐年增加,贍養老人,醫療費用,子女教育等等。另外,農村人現在還要考慮建房和購房,這些都需要很大資金,依靠種地根本不能滿足需要了,因此年輕農民選擇將老人和小孩留在農村,自己外出打工掙錢。而留守農村的老人小孩沒有足夠的能力搞種植,寧願土地荒蕪。
4、農戶的家庭教育影響。
農戶的家庭教育影響,也是導致農村人缺乏種糧積極性的原因之一,有很多農村人經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在城市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要當農民,沒有出息。因此,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多不願意留在農村發展,很多人已經失去了農業生產的技能,他們常年生活在城市,也很少回農村。
農村人擁有土地資源,卻不願意種地,那麼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夠調動農民搞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呢?
通過土地流轉可以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率和土地價值,農村居民可以將閒置的土地流轉給農業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開展土地種植,從而獲得土地流轉費用,這樣做可以提高農村土地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農村土地閒置荒蕪等問題。
面對今年這種特殊情況,世界各地已經開始重視糧食生產了。在我國國家,因為人口多,人均土地資源比較少,如果讓農戶留在農村經營幾畝地度日也不現實,因此,怎樣合理利用農村土地資源非常重要。我國農業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留在農村的農民也要轉變為新農民。
另外,有一部分嚮往農村生活的城市人,也可以讓他們去農村承包土地,經營土地,還可以有效避免農村土地撂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