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家務農,種地的收入能夠在城裡買套房嗎?

2020-12-10 小李農村事

我們村裡大概有500多戶人,真正在縣城全款買房的仔細算算也就七八家,還是十幾家都是分期付款的,全款買房的這幾家不外乎都是做了十幾年生意,並且做得都一帆風順的人,另外那十幾家買房的也都是各種做些小生意,買房的動機都很簡單,都不是為了居住,都是想著以後孩子去城市上學,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麼情況,我們村裡買房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我們這裡縣城的房價一般都是在5500左右吧。

農民在家種糧,種多長時間可在城裡買套房?

這個問題其實挺可笑的,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我可以好好給你聊聊這個事情,就按照農村大多數的四口之家來說吧,因為現在土地政策都是30年不動,所以就導致了農村一個很特殊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的人家四口人,但是卻有十多畝地,而有的人家裡四口人,卻只有一口人的地,很多個新婚家庭,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可是媳婦和孩子還都沒有地種,村裡沒有機動地了,你跟誰要地去?在這裡咱們暫且不說這個問題,就按照每家四口人4畝地來計算。

我們這裡處於平原地區,種植的是冬小麥夏玉米,我們姑且就按照每畝地每年純收入是1000元,當然這個價格絕對是最高點是有水分的,不要說什麼種植經濟作物掙錢,你去農村看看,一個村裡有幾個種植經濟作物的。

一個四口之家四畝地,每年種地純收入4000元,那麼單純地依靠種地不吃不喝,種100年收入也僅僅是40萬,按照這個收入算,你自己看看指望種地,農民能在城裡買房子不?所以說這個問題真的很滑稽,很笑話,指望種地買房,那就多等幾輩子吧。

農民種地到底能掙多少錢?

如果種植普通的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那麼每畝地每年能有1000元的純收入,這就是很厲害可遇不可求的,今年受益於玉米價格的漲價,種植的玉米大體上估算了一下能有一個1000元的收入,而我們要知道一點的就是,農民種地是不計算個人成本的,也就是種地耗費的人力,時間都是不會計算在其中的,因為這個成本根本就沒有辦法算,如果仔細核算人工成本,那根本就沒有辦法種地。

一畝地每年種植兩茬農作物,按照我們這裡的計算收益方式就是,小麥的收入可以當作成本,意思是說小麥種地掙的錢,能抵擋上小麥和玉米種植的成本,所以玉米能賣多少錢,那麼這就是一年種地的實際收入。

綜上所述,想在農村依靠種地在城市買房子,純屬就是痴人說夢話,能在城市買房子的人,不做個生意買賣的,那是不可能的了。

我是農村小小李,認同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歡迎你的點讚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普通農民家庭想城裡買套房有多難?
    ,那時候房價正高,98年的老破小,房價一萬二,房貸利率20%,而另一個同事比我早買半年,利率25%。一是怕房價下降,導致之前買高價房的業主維權,影響社會穩定;二是怕影響房地產相關周邊行業的發展,畢竟今年經濟並不樂觀,房地產牽扯到的行業實在太多,牽一髮而動全身。三是怕房企撐不住,賠錢。四是說即使降價了因為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因為並不會達到預期銷售目的。
  • 農民為什麼不想去城裡?
    農民不想去城裡,其實這不用大驚小怪。就好比城裡人不想到鄉下去去一樣,哪怕就住上一天,心裡都不舒服!這可不是我說的,是我當年住在南京,那個小區樓房對門的老太太這樣說的。這不要責怪他們,他們這些人從小到大,都是在城裡生活的。
  • 農民不喜歡種地,但又想盡辦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原因就為這
    喜歡或不喜歡,不是農民們決定種不種地的理由。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種田就是他們的本分,為了生活,他們靠種田養活自己,養活一家人,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難道不喜歡就不種了嗎?那一家人吃啥?可是因為喜歡或不喜歡而決定幹不幹,那就先得有足夠的財務自由,可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哪有這個經濟底氣呀!現在有比種田更好的賺錢途徑。雖然明知種地不賺錢,但在以前農耕社會,大多數農民可以說是別無選擇,不種地,一家人連活路都沒了。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還有打工這條路,賺的也比種地多多了。
  • 農民為何寧願死守城市寄居籬下,都不願回農村耕田種地?
    農民種地不賺錢,無法實現脫貧致富,種地無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良好收入,於是,進城打工就成了農民首當其衝的選擇。事實上,農民通過進城打工不斷增加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在城市裡買房購車,慢慢就不再回到農村老家,基本上就告別了農村生活;而另一部分進城務工的農民發展受阻,年老時還不得不回農村耕田種地。
  •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靠情懷嗎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還指望可憐的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嗎?靠情懷嗎,別了,我們不想窮。道理人人懂,可又有誰真正在乎老百姓的生活呢?現在農民工,不管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是自謀出路,不能看著土地沒錢花啊,唉,別說了,抓緊搬磚去吧,搬上幾天磚就比種一年糧食強啊。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今天的農村,誰在種地?以後的農村,誰來種地?這不僅是懸在農民心頭的一個問題,更是擺在中國農業發展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
  • 農民拿出種地賺來的辛苦錢去買養老保險,到底值不值當呢
    老錢今年快50歲了,之前一直在城裡打工,所以買了職工養老保險,差不多交了快八年了,今年兒媳婦生了一個大胖孫子,老錢準備辭了工作回家帶孫子,同時又想回家種幾畝地,可以增加一些經濟來源,主要是想種一些果樹,來賣水果,畢竟這幾年水果價格都不錯。
  • 家門口就是地,俄羅斯農民種地就是方便!地廣人稀,隨便種
    天暖花開後,俄羅斯農民也開始春耕了,這是一組俄羅斯農民種地的實拍。圖為日前,俄羅斯Gorki村的農民正在田間忙碌。據悉,俄羅斯70%的人口都在城裡,而農村只有30%,這種情況正好與我們相反。幾年前,俄羅斯政府許諾只要移民到遠東地區,每個人都可以得到1公頃即45畝的土地,但幾乎沒有人積極響應,一來是因為農民本來就少,二來是遠東太冷太偏,況且農民手中有的是土地,根本不稀罕。圖為正在種地的俄羅斯農民。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農民種地是不用化肥的,因為他們採取的是「輪耕」的方式,今年種的是這片土地,明年就讓它休息,然後在另外一塊土地上耕種。
  • 種地僅能讓農民保持溫飽,只有這個辦法,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窮」在一部分農民的眼裡是個財富,因為這個「窮」字。他(她)吃飽了飯,多得了錢,買得起衣。而國家提倡的「脫貧」成了他(她)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她)們不但不歡迎,反而很討厭這個詞。這不鄰村的李大爺,前幾天還嘮叨,自己的低保名額沒了。自己脫貧了,以前給的米麵糧油,現在都減少了。
  • 以前農民種地使用的工具,在農村都漸漸消失了!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機械化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就比如種地以前都是自己播種,自己撒化肥,自己收穫等,現在全都可以靠農機工作,這也讓很多人認為種地不掙錢,都去打工。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被農機代替的工具,不知道你還認識不!
  • 通訊:城市新農民再乃提·熱吾都力的「兩棲生活」
    幾年的城裡生活,讓我變得更自信。」4日上午,正在陪女兒上網的吐魯番地區託克遜縣居民再乃提·熱吾都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聊起一家子的城市生活,再乃提·熱吾都力透出一份喜悅,她覺得自己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的最大好處就是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孩子們也將得到更好跟多的擇業機會。  除了玉泉社區居民外,今年40歲的再乃提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新疆吐魯番地區託克遜縣夏鄉託臺村農民。
  • 大量的進口糧食充斥著國內市場,而農民卻打工去了,正常嗎?
    隨著產業化結構的變化升級,智能化機械化逐漸將代替初級勞動力 另外農民本來就沒啥文化大量驅趕到城裡就業,反而增加城市人口的就業壓力。我原來就在家種地的,也是我們村一個種地大戶,現在在外打工了,原因就是種地賠錢,在我們這裡種地的沒幾家是不拉饑荒的,如果糧食價漲了,地租,化肥農藥,總之一切都會隨著糧食價格漲價而漲價,農民也就是在外打工才能過上好日子。
  • 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如何生存?
    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我是親眼目睹,早有耳聞,現在的新時代農民對種地理解有著自己不同看法,對種地沒有興趣,對莊稼地的事置若罔聞,從不過問,好像與自己毫無任何瓜葛。新時代農民不願意種地的原因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歸根結底是思想在認識出了偏差,他們對種地心存牴觸情緒,他們認為種地效益差,辛苦忙碌一年經過計算什麼也沒有得到,有時候還要虧損,感覺種地無利可圖,因此對種地提不起興趣,他們更樂意選擇外出務工,打工一年的收入是種地的幾倍,而家裡的土地都是由父輩們在管理,他們幾乎不參與勞動,因此現在的農民有好多不會種地。
  • 辛苦一輩子的農民,農村家庭務農到底有多少收入?看看老農怎麼說
    我非常關注農村種地到底能有多少收入。我們這裡有全國最好的農業種植條件。典型的華北大平原,黃土地,地勢平坦,傳統種植小麥、玉米、穀子、大豆、花生等,二三十年前大面積種過棉花,我小時候記憶裡還見過零星的棉花、地瓜、芝麻、穀子、花生、高粱。現在除了零星的小麥、玉米,更多的是大片的蔬菜大棚,成規模種植也有十五年的歷史。
  • 買房的農民後悔了嗎,城裡買房和農村蓋房有什麼的區別,你知道嗎?
    農民到城裡買房,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進城買房子的首付就可以在家鄉蓋一幢一百多平米的二層小洋樓。 住在自己家裡方方面面都很順手,不用交物業費,菜籃子就在房前屋後,隨手可得,空氣清新,處處鳥語花香,生活成本遠遠低於城市。有人說城裡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遠超農村,照這麼說農村就不出人才了嗎?
  • 農民種地不賺錢!轉型做這3個行業前景不錯
    農戶已經不只是藉助種地謀生,提升農民收入的方法也多元化了,有愈來愈多的新職業可提供選擇。從鄉村乾淨整潔的建築、寬闊的路面和便捷的設施能夠看得出,農戶的生活更好了。殊不知,仍有一些農戶沒有真正擺脫貧困。當今農業經濟的突出難題是農民收入的提升。為了在今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我國近些年大力推廣農業經濟,新農村建設一定會有賺錢的機會。在接下來的這兩年裡,這三種職業在農村可能很受歡迎!
  • 現在農民們都沒有糧食了,為什麼還要去商店裡買糧食呢?
    總之,在我們的印象中,農民基本都是靠種地掙錢,加上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許多有利於發展傳統糧食作物種植的政策,按理說農民應該更有生產積極性,但實際上,沒有想到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實際上,農民也有苦說不出,雖然糧食補貼政策已經在各地落實,但由於糧食收購價格並不高,糧食種植還會受到氣候條件等非人為因素的幹擾,所以產量並不穩定,一年的收入確實有限。
  • 農民種田種地,請問田和地有差別嗎?差別在哪裡?
    農民種田種地,請問「田」和「地」有差別嗎?差別在哪裡?田和地的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種糧食。但差別很大,用途不一樣。平原地區和山區的差別,更為明顯。一、在平原地區的糧田,都可以稱為田或地,主要是看種什麼農作物。
  • 未來農村的發展農民會有穩定收益嗎?
    農民的收益很簡單,一是種地的收益,二是打工的收益。這兩方面的收益,我認為農民打工工作相對來說穩定,不僅收益穩定且高,農民種地工作穩定,但收益不穩定且時高時低,與打工相比,總體來說還是較低的。為什麼這樣說?
  • 她,人大博士,清華博士後,到農村種地當農民,如今年收入近千萬
    做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選擇:那就是去農村當農民種地。女博士種地在很多人眼裡確實是不可思議,但是她卻做出了足以讓人目瞪口呆的成績,年收入近千萬。這位女博士的名字叫石嫣,是河北省保定人,可能有很多人認為她從事農業工作,是因為她從小長在農村,因此想回饋農村。